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清代石涛 八大山人 册页三帧

清代石涛 八大山人 册页三帧

时间:2022-11-16 08:56:01

相关推荐

清代石涛 八大山人 册页三帧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黄山图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故宫博物院藏《黄山图册》14

石涛《黄山图册》所画黄山各处风景,虽无标题,但从景物可知何处,如莲花峰、蒲团松等。如果将此册与弘仁的《黄山写生图册》比较、并观,就会不难发现这两位大师的艺术风格有多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同样是以水墨和设色去描绘黄山的姿态,从意象写生去观察表现心中黄山的美,但是弘仁的用笔构图,显得是那样的严谨有法,似乎每一幅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设计,图案化的手法,表现的是理想中的完美;而石涛则显得漫不经意,皴法用笔,或长或短,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取景构图则贴近于生活原形,目之所遇,随手拈来,笔随心转,不求完美。他们虽然以同样的热情去描绘心中的黄山,犹如与客对谈,弘仁似乎是把热情表露在脸孔的微笑上,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有条不紊,令人神往;而石涛则是手工舞之,足之蹈之,高谈阔论,妙语惊人。这种艺术上的差异,正反映出他们个性与处理的不同特点。

石涛《罗汉四屏》

——————————————————————————————

八大山人《山水十二开》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别号八大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

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从明王爷成为遗民,承受国亡家破之痛,先后沦为僧道,巧妙应付“临川之变”,绳金塔下为民挥毫,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画品成为发人深思的画坛传奇。爱国、爱乡的八大山人,对清初的残暴疾恶如仇,终身苦守不阿,人品至上,成为后世为人的风范。跨越时空的八大山人书画艺术,释放出巨大艺术能量,辐射璀璨的艺术之光。艺术修养全面的八大山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诗作,吟咏之余,我们借此心灵辙音,感受三百年前诗人的娓娓独言,将已逝去的流光重新唤回眼前。

19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