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三十年前的樟林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三十年前的樟林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时间:2021-05-01 15:53:20

相关推荐

三十年前的樟林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我常听一些老前辈、前辈都在说二十多年前的南社营老爷那个才是热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井然有序……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没有相机,更没有录像机,所以只能从前辈的口中得知以前樟林南社营老爷、走安、早游的点点滴滴。

近年,小编专访了多位前辈与朋友,整理三十年前樟林南社营老爷的大狂欢,现整理如下(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文中如果有错漏还请大家批评指出,我也将不断完善后再发表,谢谢大家。)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穿越到30年前,一起去看看那场文化民俗饕餮盛宴……

那时营老爷还不是固定在正月二十,而是有时十九,有时二十,这个是通过“博杯”决定的。后来才由老年人协会求得诸神博杯同意后,决定每年正月二十为“社日”。每年的正月十八十九开始,外出村民和外乡乡民就会来山海雄镇庙祭拜神明。宫埕迎来络绎不绝的香客。

南社宫重新修建至今三十余年,在1986年前后,大宫是在现在的观音堂内设置3个大香炉和两个小香炉,受乡民朝拜,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次进行拜老爷活动。而南社大宫则被毁严重,宫内被隔成两间教室,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之用。

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年恢复“营老爷”活动,那时是“营香炉”,那时还没有神像,因为神像早在文化大革命被毁。营老爷则是由南社19个生产队轮流营三个大香炉。

第二年才集资来重新修建南社大宫。村中老人那个高兴啊,就有老人提出说拆戏台建大宫。很多人却一头雾水,为什么要拆戏台呢?

其实这件事里面大有文章,这个戏台也不是指现在南社宫前的戏台,而是指南社居委会前的戏台。为何建此戏台,当然也不是要来做戏给老爷看的,而是在当时进行的“文化批斗大会”。直到1987或1988年,社会稳定,南社村民要来修建南社宫,此时村中耆老才说出一件埋藏已久的事情,兴奋的说:好日子终于让我们给等到了,快快把藏在戏台下的石碑和石雕挖出来,重修大宫……

后拆戏台,因为某些原因,当时南社村中耆老的一个智慧,将古庙的石碑、石雕,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修建这个戏台,从而使文物免受破坏,也保护了文物的原来样貌,所以挖出了多块石碑,有明朝万历年间的、还有清朝乾隆年间的,现在均藏在南社宫内;也有多块精美石雕,这些也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后也按原来的旧貌,重新镶入南社大宫门楼肚上。

(南社宫大门)

(现藏于南社宫内的明朝万历年间的《察院禁约》)

其中还有龙凤石壁各一副,现安放在庙中左右天井,凡是下雨天,庙内就会出现“石龙吐水”景观,这个也是古代修建工人利用某些技巧将屋檐上的排水收归到石龙口中,造成这个奇观,而当年的修建工人也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现在下雨天还能看到这个“石龙吐水”的奇观,这个在潮汕大地也是少见的!

或许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南社宫在文化大革命被破坏的很是严重,里面的东西应该都是“新”的,其实不然。另外据东和杨伯介绍,现存在庙内的石香炉也是明清时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扔入樟林港中,文化大革命后被人们重新打捞起来,重新供奉起来。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历史文物,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保护文物与古建,人人有责。

老爷神像则在锡庆堂内交由木雕师傅雕刻(锡庆堂为南社竹竿巷附近的祠堂,而非观一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集资建大宫是由海内外华侨和四乡八里善信题钱来修建的,后全部以红纸公示。樟林传统文化习俗中断了数十年后,终于重新得以传承。

每年正月二十营老爷的习俗是很多的。以下列举部分,欢迎大家补充。

一:初四老爷落天,抓阄轮值。

在正月初四晚上老爷落天时,南社、观一老协除了准备迎神大典外还组织抓阄轮值各位老爷,各位神明就分配到各厂,后各厂成立理事会到本厂各家各户举行募题准备营老爷。

初四晚上7点,南社观一老协敬备斋菜,晋盒等礼品,纸影一台以迎接圣驾来临。当晚村中耆老和“十厰”理事代表均要到南社宫内等神,其他善男信女也纷纷前往等候。

后开始博杯仪式,由村中耆老手执两块月牙木刻(均有阴阳两面,俗称“杯”)下跪,询问老爷是否降临南社宫的宝座,如是赐“圣杯”,如求有阴阳两面,则为圣杯,老爷已经降临宝座。此时宫外的“企脚称”响、鞭炮响、纸影开始“扮仙”演出。如不是,则再博杯。

后博第二个杯,求乡运,此杯只博一次,圣杯为上签,笑杯、稳杯为中下签。最后耆老就收拾贡品,大家前往老人协会集中。

在老年人协会开会,商讨今年正月二十如何举行“营老爷”,并公布去年一年老爷宫的支出与收入。然后就举行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抓阄”仪式,看看哪个厰轮值哪位老爷。

抓阄分为阄母(大阄)和阄仔(小阄),先抓阄母,后抓阄仔,主要是为了老爷能均匀一点分到南社各地。所以相邻的三个厰合成一个阄母,铺前、宫后、南桥为一阄母,青云,中兴、西河为一阄母、更棚、中巷、上巷为一阄母。老爷则分为大王爷、大夫人、大舍爷为一队,二王爷、二夫人与二舍爷为二队,三王爷、三夫人与花公花妈为三队。后派代表抓阄母一二三对应老爷这三队。

随后抓阄仔,则三个厰内部去抓阄,1为王爷,2为夫人,3为花公花妈或舍爷,这样子10位老爷就均匀的分到南社各个地方。大家都在祈祷自己的厰能轮值到王爷,做“大厰”。而巡抚、总督老爷就不参与抓阄,均由观一南盛厰轮值。

二:正月十一十二各厰理事会就下去各家各户“题钱”,开始准备营老爷的各项工作。

三:十七十八就开始“彩厰”和“彩王门”就是准备迎神典,在各厰厰埕搭棚以迎接圣驾来临,理事会也开始推进各项工作。如果轮值到王爷的厰还要准备一台“纸影戏”以助兴,其他小厰自由安排。然后将要安排的活动写在红纸上,如请来了什么戏班、请来了什么锣鼓、要上演什么纸影戏或电影、均要写告示贴出来告知大家。那时,在南社宫外大埕上贴了整整齐齐的二十多张“大红报”。

彩厰

王门

四:十九日洗路

十九日的洗路队伍是由各位老爷的执事武器组成的,然后沿着“安路”进行净街洗路仪式。

五:二十日子时老爷下殿坐大厰

十九晚上11点10分即是二十日子时。耆老在宫内先为老爷卸冠。村中老协理事就来拜老爷,时间一到马头锣响、“企脚称”鞭炮响、潮剧“扮仙”、老爷请下殿到宫前坐大厰,善男信女争抢“头香”,争摸老爷保平安。各厰理事们就会拿来清水为老爷洗脸,擦身子。然后就帮老爷戴新冠,穿雪衣、雪帽,新年新气象,准备“鲜鲜”来出游。

二十日一早各厰理事会就来帮老爷绑“号表”即品字架,现无此习俗。吊灯笼,即绑轿头灯,绑标旗,以红布绑在竹子上做标旗,以寓意新年红红火火节节高。在轿子前绑甘蔗,可插大香,也称“老爷蔗”。

六:午时一到,老爷起马,怪事连连

二十日中午,南社观一两村老协就准备茶、酒、五牲及五粿,晋盒礼品来敬拜诸神,村中耆老“博杯”祈求圣驾出游,有一年,博了近十次都没有得到圣杯。人人很着急,究其原因,无人知道。

后才有人提出,会不会有锣鼓无来宫前“扮仙”,因为每年来南社参加游神活动的锣鼓队都要来宫前扮仙,而那一年,因为某些原因一班锣鼓就没有来扮仙。后面有人提出来了。所以耆老叫来那班锣鼓队来扮仙。扮仙后,耆老博杯,一次就得圣杯,老爷起马。这件事是发生在近30年内的某一年,很多人都知道的。

而就在,同样的插曲就发生在正月二十老爷起马博杯的这个环节。本来是由一位老伯穿蓝色长袍来博杯的,但是因为博杯三次均无“圣杯”故换人,另外一位老伯换过蓝色长袍,然后再求圣驾出游,一次便是圣杯,也赢得在场人民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其中录像没有全部保留下来,而游神录像就很好的保留当时博杯的场景,是三次“笑杯”了,在现场的人很着急啊,但是大家都笑呵呵的,然后再换老人博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段视频。

七:起马摘榕枝

在老爷起马之初,各厰理事会要找来一大支榕树枝, 老爷一起马,大家就争着来摘这个榕树枝,祈求新年平安顺、大富贵。各厰理事会也派人来保护这枝榕树枝,叫上厰内最强壮的村民来保护这枝榕树枝,以防被抢,但还是很多人来抢榕树枝和采摘榕树枝,抢后就将榕树枝绑在老爷轿子后,随着老爷出游,因为抢榕树枝场面比较混乱,有一年曾经引发口角,所以现在也简化了,现无此俗。

八:抬尪(音同撑安)

古时,清政府在樟林设立樟林巡检司,是社区内部最重要的官方机构,属清朝一级九品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镇政府。樟林巡检司是正式名称,但挂牌是“樟林镇分司”。南社的山海雄镇庙每年的正月二十巡游“安路”的最后一站也是巡检司署抬神轿者要在司署门前将神轿高高举起。据说是为了让“司爷”和“司奶”可以看到本社的神明——这个仪式叫“抬尪”。

九:走安

巡游樟林四社后,到走安埕集中,因为队伍不断扩大,走安埕较小,所以改在南社球埕,即大队前集合,各厂青壮年齐聚于此。大概是晚上7点开始走安,大家就等一声令下。而此时最为热闹的不是球埕,而是南社宫前,因为大家都在等着看走安,和烟花表演。

由二舍爷依次到大王爷,从走安埕先到宫前走安,在大宫门前,治子高高抬起老爷,并由本厰出资准备烟花在宫埕放,后有人手持鞭炮,有人头顶礼花,有人拿着不同的武器仪器,伴随着老爷跑起来,现场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跑了6圈后,治子就抬着老爷走到走安埕,再在走安埕走安然后就轮到下一个厂进行,全程由村中耆老主持,秩序有然。走安完,各厰就抬着老爷往各厰厰埕去走安,这个走安就比较随意,由各厰安排,走安后老爷就来“坐厰”,这就是俗语所说的“老爷坐厰”。厰内治子就敬备礼品来厰埕拜老爷。

十:“老爷蔗”:吃甘蔗,生活甜如蜜、节节高。

坐厰后,各厰理事会就买来甘蔗,来到神前拜老爷。因为甘蔗寓意甜甜蜜蜜,步步高升,所以想升官发财,生活甜如蜜的信众们就会来买老爷蔗,需要博杯跟老爷买,买后钱则由理事会收起,以备开支好用。

十一:正月廿一早上老爷“早游”(营灯)

——俗语:二舍爷掌宫埕

大概是在正月廿一早上3点多,二舍爷最早由轮值厰抬到宫埕,这就是“二舍爷掌宫埕”俗语的由来,以迎接其他诸神来到宫埕集中后一起早游。

各厰集中后就开始按昨天的“安路”早游。就是由马头锣,高灯,彩旗等执事组成的游神队伍,和由各厰去年有结婚或生了儿子的家庭派代表手提灯笼,灯笼上烛,跟在老爷神轿前,而各厰去年最先出生的男孩子就是“大兄”了,“大兄的父亲”就要准备“大喜灯”来“擎喜灯”,用竹子架成“干”字架,架上吊四个喜灯即是大喜灯。大兄的父亲手擎大喜灯走在队伍最前面,组成一只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可以与现在的“南砂游灯”媲美。以求新年国泰民安,合乡平安,繁荣昌盛,添财添丁。(那如果一户人家家里有人去年年头结婚了,而这对新人在年底生了一个儿子,那么今年就要吊两只喜灯了。)

十二:二王爷“太子爷”

相传二王爷“好玩耍”,常到东和千秋埕荡秋千,所以每年正月二十老爷出游,二王爷队伍中有由去年该厰出生最早的“大兄”的父亲来拿这个“千秋架”,随老爷出游。

十三:回庙

廿一早上早游老爷最后来到走安埕,老爷就分散再去各厰坐厰,厰内治子再次准备礼品来拜老爷。

大约9点老爷便起马回庙。回庙的过程,就是老爷行在前,后面放鞭炮恭送老爷,来到宫埕走三圈,然后回庙升殿。(不同于走安,走安鞭炮在老爷前,回庙鞭炮在老爷后)

十四:抛香船。(外地香船充满晦气,而南社香船却充满好运)

每年正月二十老爷出游,由大王爷厰做“香船”一只,绑在香案上,随圣驾出游。游神结束后,村民就将香船收起。廿一日老爷回庙后就举行“抛香船”仪式。由村里耆老手执香船,立于宫埕之上,将香船抛向上空,大概像古代“抛绣球”那样子,谁能接得香船,来年就会好运连连,所以很多外地信众纷纷慕名而来“抢香船”,现无此俗。

在南社也流传着这样子一个故事:某一年,在抛香船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将香船抛到戏台之上,戏班班主和演员都下了一大跳,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香船就是不祥之兆,都担心戏班今年可能会倒闭做不起。村民就跟戏班说了我们村的香船是会带来好运的,但是戏班班主成员始终不信。表演结束后就收拾回去。来年,营老爷就请其他戏班前来,但是戏班来了之后,樟林港上又来了一艘船,上面载满了潮剧演出道具,一靠岸,就有人问船主说,您看,我们这里明天营老爷,戏台都搭好了,你们这个戏班会不会搞错了。这时船主心急啊,连忙找来班主。班主才解释到,不会,我们是来义演,答谢南社老爷的。去年在这里演出,香船抛上戏台,我们都担心戏班无法维持,也没有相信你们当时对我们说的话。而去年,我们戏班真的是风生水起,很多演员在今年都少受伤了,一些受伤的演员也康复了,戏班的演出也多了,现在价钱也涨了,真的要来感谢南社宫的众位老爷……

十五:状元夫人拜老爷

至此,营老爷也结束了。各厰理事会就将准备的礼品,物食分发到厰内各个家庭,有丁饼,标旗,大桔等……

细数一下以前樟林南社营老爷大概有十五个大大小小的习俗,可能还有其他未提及的,但是现在传承保留下来的不多。您是觉得要传承保护呢?还是删繁就简呢?您是怎么觉得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附录:

山海雄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年间,至今已有433年的历史,村民们在社区南部村口修建山海雄镇庙作为全村的主庙,祭祀三山国王。山海雄镇庙北倚莲花山,南邻樟林古港,其建筑风格高超,艺术考究,气派壮观,香火旺盛。自康熙中叶到汕头港开埠,潮梅出洋的商贾居民,更是到樟林乡的山海雄镇庙拜谟,后在樟林港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在整个近代对漂洋过海的侨贾和内地居民有着庇护和吉祥赐福的意义。

一年一度正月游神这一传统活动是体现历史文化追溯民俗渊源,是千百年来先辈们历经风雨,几经沧桑,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奋力追求的见证,传承至今,源远流长,按历史习俗和庙内供奉的神明,村里依区域划分为:上巷厰、中巷厰、更棚厰、西河厰、中兴厰、青云厰、铺前厰、宫后厰、南桥厰、南盛厰(观一)。

在社日,村民们将庙内神明请到庙外宫埕坐厂,让四乡六里的子民祭祀供奉朝拜。在下午,由本乡子民抬俸着,在整个樟林乡游行,一路上善男信女观看拜慕,恭迎虔诚,其香火鼎盛,热闹非凡,让前来观看的人们叹为观止。

8月28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已将山海雄镇庙认定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由前辈朋友口述,小编作为整理编辑,可能与实际有所出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