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从曲江模式看隆中发展——构建襄阳市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的几点思考

从曲江模式看隆中发展——构建襄阳市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24 08:27:43

相关推荐

从曲江模式看隆中发展——构建襄阳市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的几点思考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我国旅游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西安曲江新区、洛阳汉魏故城、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辽宁棋盘山开发区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近年来,襄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在全省明显滞后,若不进一步加强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将会在新一轮的文化旅游大发展、大跨越中落伍,也很难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襄阳”建设任务。

襄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新区为什么是隆中,而非其他?隆中的文化旅游特色定位是什么?如何解决产业新区的核心驱动力?产业要素如何聚集?资源怎样跨行政区划、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什么样的体制、机制适合产业新区生产力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做了一些思考。(文/张智勇王鹰)

思考一:特色定位——突出诸葛亮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

文化旅游产业区是一个以游客为服务对象,以文化观赏及游憩体验为核心属性,具有文化休闲与创意、旅游观赏和体验、度假疗养、会展科教、商贸地产等功能的区域。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区要有鲜明核心属性,齐全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发展要素。

细细研究现已建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区,不难发现一个共性特征,它们都具有极高的核心品牌价值,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穿透力。这些品牌价值为今后市场运营预设了很大空间,为市场营销预埋了很好的引爆点。西安曲江新区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个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是盛唐文化的发源地,是大唐“符号”。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有6处国家级、3处省级在内的11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著名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颜子、子思的家乡,具有极强的孔子文化品牌。

隆中的品牌虽没大唐和孔子那么盛名,但也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隆中是“天下三分”的策源地,是三国文化源头,“三顾茅庐”、“隆中对”史实发生在这里。隆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标准的“国家队”。隆中是襄阳的品牌和代名词,提到隆中,人们就想到了襄阳。在省城副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在“旅游活市”战略中,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目前隆中品牌在彰显方面仍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特色是文化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所在,在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之前,必须对选址地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的、创新的、商业化的手法,对其进引再加工、再塑造。确定文化主线,就确定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为主线,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楼观台道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多项文化工程,建设了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司等一批遗址公园,充分彰显了盛唐文化。曲阜新区以孔子文化为主线,利用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资源优势,建成了孔子六艺城、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孔子博物馆、孔子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项目。就隆中新区而言,应以核心资源诸葛亮文化为主线,通过资源整合,集聚三国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比如大型节会、国际论坛等,全面推进新区内景点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区。

思考二:新区驱动力——改造游览体验方式再造城市空间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驱动力,来自于文化旅游产品的活力和竞争力。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的活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极其特色的观赏性和旅游体验价值,即如何通过游憩方式的创新,让游客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产品的内涵和特色,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深度需求。

半个世纪以来,隆中一直静静躺在那里,几十年如一日。从保护角度看,做得十足,无可挑剔。在旅游早期的观光经济时代,隆中还能适应,但随着旅游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静态的展示方式,成为隆中旅游发展的明显硬伤,致使内部驱动力严重不足。隆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三国文化景区共性问题。

怎样增加文化产品和项目的内在动力,曲江新区做了有益探索,值得借鉴。曲江新区文化遗址比隆中要多得多,一度成为“文化包袱”,但曲江运用了文化膜拜、文化熏陶、文化演绎三大策略,把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同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相结合,实施文化、城建、民生三大战略一起抓,实现城市空间文化再造。在城市广场设置文化元素,静态的如雕塑、石刻、符号等,动态的如流水、喷泉、音乐、广场作为文化的容器,让市民通过文化熏陶实现文化传承。以文化生态建设为诉求建设城市中央公园,以生态而非工程建设的方式展示遗址所代表的文化,通过文化膜拜实现文化传承。以文化旅游诉求建设主题公园,如大唐芙蓉园,以互动式参与、场景体验、虚拟现实等形式实现文化传承。

隆中如何增强产品和项目的活力,塑造园区驱动力?关键在于适应游憩方式的转变,创新体验方式,实现文化旅游的活性化、动感化。具体讲就是改造和再造。

所谓改造,就是利用隆中独特的文化以及依此而形成的景观布局对游览方式、游览线路进行改造,提升景区整体品位和形象。在深究古隆中及诸葛亮文化的基础上,以保护现有的古隆中景区为前提,以古隆中的景观布局及诸葛亮自身的文化元素为源点,打造古隆中独特的文化系列产品,运用深厚的文化来调整景区园林景观和小品景观,形成特有的文化旅游线路,给予古隆中诸葛故居以全新的旅游体验,并借助目前的市场认知度,从朝圣体验、祭拜的角度改变古隆中景区传统的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激发景区旅游内在活力。

所谓再造,就是借鉴曲江新区城市空间文化再造模式,在隆中景区核心保护区外重新打造文化体验项目和游乐功能区。隆中核心景区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实际建设和打造上存在诸多局限,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引爆点和产业驱动力,在现有的核心景区以外打造1-2个核心体验项目。比如,以诸葛亮生活场景化为诉求,建设诸葛亮躬耕田园;以展示诸葛亮文化为诉求,建设诸葛亮主题博物馆;以诸葛亮文化游乐为诉求,建设现代的三国文化主题乐园。

总之,通过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市场吸引力强的文化主题项目和大型旅游项目建设,以形成旅游核心吸引力的集聚,从而为隆中新区的整体打造创造条件。

思考三:产业聚集——整合旅游资源聚合产业链条

建立完备的旅游产业聚集要素是隆中新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隆中虽具备旅游产业聚集结构的基本要素,但仍处于浅层次的初级开发阶段。具体表现为三点:其一,大品牌,小产业。古隆中是我省三国文化旅游六大景区之一,是湖北旅游的重要品牌,是襄阳旅游的龙头。但目前还停留在观光型旅游业上,而且内部要素不全,基本上是“门票经济”,外部拉动效应不大。其二,大片区,小开发。国家批准隆中风景区总面积为209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54平方公里,面积不小。五大景区分布在南漳、谷城、襄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部分景区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目前看来,五大景区真正属于隆中管理的仅古隆中核心景区,在没有强力外围控制之下,很难抵挡住城市化对景区的侵蚀。其三,大追求,小手笔。隆中一直梦想做大做强,争取国家5A景区,争取国家文明示范景区,但创造性思维和手法不多,局限于就景区论景区,不能有效地把景区开发与文物保护、城市建设、原住居民民生问题有机统一解决。

隆中新区产业聚集总体思路是:以诸葛亮文化和三国文化为魂,整合区域资源,打造隆中产业集聚区,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包含会展、地产、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产业聚集结构,以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模式,打造旅游新区,实现区域发展新突破。

为此,隆中新区很有必要借鉴曲江新区经验,打破条条框框,跨行政区划、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以内涵而不是行政区划为分类标准进行相关资源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新区”。首先,将南漳水镜庄、七里山、谷城承恩寺、襄城鹤子川等景区,直接归隆中新区经营,实现隆中五大景区整合。其次,以古隆中核心景区为龙头,以卧龙镇为建设平台,充分利用汉江沙滩资源,对凤凰温泉、黄家湾风景区等进行整合打造,建设三国文化城。其三,随着隆中新区实力增强,对鹿门寺、羊祜山等其他汉晋文化同类的景区进行整合。其四,推进文化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将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事业、投融资企业纳入新区统筹。总之,通过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金融资源整合,真正形成隆中新区旅游产业聚集。

文化旅游产业聚集,不仅是地理上的集中,还包括软性因素,即产业链条的整合,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整合市场资源平台建设等。隆中新区应在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的同时,依照隆中新区规划,进行产业分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地产、艺术创作、建筑设计、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的发展与科技、文化、艺术、生态等多领域产业要素有机整合。

思考四:体制机制——政策给足市场用够

曲江新区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体制和机制的组织支撑,这个模式就是文化产业示范区的GNPO(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模式。曲江新区最本质的组织特性有三个:其一,从使命角度看,承担政府责任,如城市建设、改善民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手段上讲,行使事业单位职能,依靠综合性的社会手段,解决文化产业中的很多问题,如文物与遗址保护、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从方法上讲,实行企业化运作,推行企业化管理。这种“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三合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曲江人称之为“骡论”,即非驴非马。就是这种常人眼中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机制,极大地适应了曲江生产力的发展,让曲江经济文化迸发出活力。

这几年,隆中一直试图进行多项体制改革,寻求一条较好的发展路径。但从曲江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隆中的改革仍在停留在曲江前运作阶段。

建设隆中新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把政策给足,新区把市场用够。具体讲:一是出台支持隆中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在政策方面,赋予隆中新区灵活用人权、相应事权和相应财权,将土地、规划、城建、城管等部门管理职能交给新区,而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合理划分新区与所在行政区域政府之间的税收分成。在土地方面,采取特事特办的非常之举,将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交给隆中新区经营,做文化旅游的建设用地。二是赋予优质资产组建产业投资集团,依托现有的文化产业集团和行业集团,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体系。三是打造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创新资本运作模式,成立文化产业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引入城市发展基金,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四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大产业扶持资金,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入新区,成立专门的服务保障机构。五是组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政策格局,自上而下,充分授权、分权。让政府组织和企业家精神完善结合,释放巨大活力。

述评

“隆中”的觉醒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襄阳”建设任务后,得到襄阳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呼应。《从曲江模式看隆中发展》一文,就是其中较为深刻、系统和有价值的思考。“向曲江学什么?”首先要学旅游文化建设规划和布局上的大气魄。任何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有“起点”问题。不仅西安曲江新区,洛阳汉魏故城、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辽宁棋盘山开发区,哪一家成功的典范不是站在高的起点上谈发展的?该文思考构建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没有规划和布局上的大气魄,看问题没有一定的高度和科学的角度,那是会走弯路的。因为,小打小闹的结果必然会丧失机遇,会在新一轮的文化旅游大发展、大跨越中落伍。从这个角度讲,将“隆中”和“曲江”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对于打开人们的视野,了解什么是今天旅游文化建设的高起点和大气魄,对于激励斗志、确定座标,很有必要。

该文是围绕建设隆中文化旅游产业新区一系列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展开的,包括特色定位、新区驱动力、产业聚集、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可以说,要想建设高规格的、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产业新区,这是四道不能回避的、必须逾越的“坎”。该文不仅指出这里有“坎”,而且还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回答了能否越过、如何越过和怎样快速越过的问题,言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人家“曲江”做得到的,我们“隆中”同样做得到,人家“曲江”成功在先,我们“隆中”也可以后发成功。西安做得到,襄阳也应做得到。而后发成功的关键一是起点要高、二是速度要快、三是不能失误。这样才能跨跃发展、弯道超越。该文之所以值得一读,在于它的前瞻价值、启迪价值和警醒价值。

该文的价值又在于体现了“隆中”的觉醒,觉醒了就有希望跨跃,对此我们怀有期待。还有,该文虽然谈的是“隆中”,但通过对“曲江”经验的深入解读,其实可以让我省更多承担类似任务的人们开阔眼界,学到真经,增强加快旅游文化建设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坚定了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作为编者,尤其希望各地有关决策者给予关注、参与讨论、包括批评指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