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父母课堂|学会正确的方法教孩子避免性侵害

父母课堂|学会正确的方法教孩子避免性侵害

时间:2023-10-09 19:34:52

相关推荐

父母课堂|学会正确的方法教孩子避免性侵害

如何教孩子避免性侵害?

文章转载自搜狐教育,文章出处为康健杂志88期 文章有删减。

性侵害儿童案件八成以上是熟人犯的,只教孩子「远离陌生人」,并不能保证安全,教会孩子自保,才能安心长大。

提心吊胆可能已经不足以形容现代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忧。以往父母以为生女儿要担心她的安全,生儿子可省却这个麻烦,但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性侵害的受害者之中,男生也占了四成左右。同时,警政署的统计及防治性侵害的社福机构一致指出,八成以上儿童性侵害案件是熟识人所为,其中大约一半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陌生加害者占不到二成。

上图为《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数据

做父母的当然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子女,期望他们不受一丁点伤害,但现实是,你不可能每天24小时待在孩子保护TA。因此,从小培养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才是远离危险的可行之策。

研究儿童及家庭关系二十多年,并在美国各地演讲,教父母如何教导小孩个人安全的亲职教育专家宝拉.史妲曼,在她的著作《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中就一直不断强调,“我们希望孩子小心,而不是害怕”,“不要恐吓小孩,而是应该教他实际做法”,她认为,与其叫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陌生人,不如让他们辨别陌生人应该有与不应该有的行为举止,并懂得如何安全和陌生人互动。

因此,不论那个可能伤害孩子的对象是谁,亲人、师长、朋友或是陌生人,孩子都需要被教导成能够灵机应变、保护自己。建立“身体自主权”的观念。

那么,何时是开始教孩子保謢自己的恰当时机呢?

多数专家同意,在孩子3岁大的时候,就应该教TA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各部位的名称,包括生殖器官等“隐私部位”。

同时,还要帮他们建立“身体自主权”的观念,也就是让他们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身体的主人,其他人不能随便碰触,特别是不能乱摸「隐私处」。假使自己不喜欢、感觉不舒服,那不论对方是谁,我都可以拒绝让他们靠近我、碰触我。这是孩子学习自我保护,最基础也非常重要的一课。

如果孩子能当自己身体的主人,父母就不必伤脑筋去区分,该怎么教孩子对陌生人提高警觉,又如何对熟识的人树立防备。

然而,“身体自主权”不是父母嘴上说一说,孩子就能马上理解,这需要从日常生活去建立观念。举个例子,生活中,经常有大人见小孩可爱,就会摸一摸、捏一捏他,或把嘴凑上去亲吻他,有时候孩子不见得喜欢这种感觉,但有些大人却故意作弄他。不少爸爸妈妈见到这种场景往往会选择沉默,甚至还安慰孩子,“叔叔(阿姨)这是喜欢你呢”。但类似的场景如果经常发生,就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认为身体不是自己的,只要大人喜欢,就可以任由他们抚摸亲吻。

所以,要让孩子拥有“身体自主权”,重点在于尊重他的感觉,只要他表达不喜欢,就不要继续去碰他,大人如果能坚持原则,孩子就能逐渐建立这个保护自己的重要观念。这一点,也从家长自身做起。

另外,学龄前的儿童除了要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之外,还要能分辨“可以的”碰触及“不可以的”碰触,举例如下。

「可以」的碰触是:

■ 握手

■ 孩子愿意的话可以拥抱

■ 将一只手臂轻放在孩子肩膀上

■ 在睡前亲吻孩子脸颊

■ 摇晃或抱着幼儿

「不可以」的碰触是:

■ 拥抱得太紧或太久

■ 强迫孩子亲吻

■ 虽然孩子要求「住手」,却仍继续动作,包括呵痒等行为

■ 动手动脚、踢打

■ 触摸孩子的隐私处

■ 成人强迫孩子触摸或亲吻他(她)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界限

父母应该向孩子解释,他可以依据自己信任对方的程度,及和对方是不是很亲密,来决定跟一个人互动时,要保持怎样的距离。而且,他和每个人的身体界限远近并不相同。父母可以打比方说,“你会和爸妈靠得很近,会牵手拥抱,但是和不认识的陌生人就不能如此”。

孩子也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身体界限,例如有些小孩喜欢去拉小女生的辫子,或是玩其他小朋友的生殖器,让他们生气、不舒服,父母应该说明,这样的行为就是越过界,侵犯了别人的身体界限。

察觉危险在哪里

随着孩子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愈多,如上幼儿园、去兴趣班、到别的小朋友家里玩,或者开始自己走路及坐车上学,自己带钥匙开门回家等,TA可能碰到的危险也会随之增加。所以,TA必须有察觉环境里危险情况的能力,并且懂得应变。

但令人担忧的是,根据以往经验,在家里,尤其在国内,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危险的情境,哪些可能令他们受到伤害,以及他们应该如何防备,这类知识常识的家庭、父母现在还很少。

而绑架、性侵害缺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有些地方,如家里、学校(厕所或僻静少人的地方)、公厕、小巷子及公寓楼梯间等,相对来说更是危险。还有,很多国内、外的犯罪报告都指出,落单的孩子最容易成为加害者下手的目标,在韩国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的影片“素媛”里的主人公小女孩,就是因为上学途中落单,而落入残暴的性侵者的魔爪的。

因此,以下几个预防危险上身的原则,父母一定要孩子记住并且遵守。

避免一个人行动——要求孩子不论何时、做任何事,都尽可能和其他小朋友结伴同行,不要一个人落单,尤其不能一个人跑去人少的地方,包括独自在公园里玩,或上课时间单独去上厕所。

报备行踪——让孩子从小习惯,当他要去某一个地方之前,会先跟父母或其他大人说。假设你带着学龄前的孩子去公园或游戏场,应该告诉他“玩完溜滑梯之后,如果你想去荡鞦韆,要回来找妈妈带你去哦”!,或是交待孩子在幼儿园、兴趣班时,去上厕所之前,先向老师报备,并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去。

随身携带零钱及电话卡——如果小学的孩子带着手机上学,那你可以提醒TA在放学离校之后,就把手机打开,以便在遇上任何危急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拨电话向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大人求助。若是孩子没有使用行动电话,则让他们随身备有零钱和电话卡。

了解加害者常用哪些方法诱拐、侵害孩子,同时你要确定自己的孩子落入这些危险情境时,他晓得如何安全应对。这些惯用的犯罪手法包括:

1. 要求孩子帮忙。像是开车趋前问路,藉机诱骗孩子上车;谎称学校厕所的水箱坏了在滴水,要求小女生进去帮忙修理,再把她锁在厕所间施暴等等。

教孩子应对方法:向对方说,“我不能帮你,你应该去找别的大人帮忙”。然后赶快离开。要孩子记住绝对不要上陌生人的车,或是跟着要求帮忙的人去任何地方,如果是在学校里,应该立刻报告老师。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告诉孩子,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有汽机车靠过来,一定要马上后退3大步,和车子保持一些距离,这个动作可以保护他们免于被人强行拉上车带走。

2. 利诱孩子。例如带孩子去吃麦当劳、给孩子糖果、玩具,对青少年(女)可能就是出钱帮他们买东西。

教孩子应对方法:平常就要求孩子不随便收受别人的东西,如果有人要送礼物,应该先问爸妈同不同意。要是对方送东西,并且要求你做一些事,更不能接受这种“交换”。这些对孩子来说可能很难做到,因此更要经常提醒,甚至跟其他家庭一起做“联合演习”。

3. 利用职权或假扮权威人士欺骗孩子。例如假扮警察,或是学校老师用权威逼孩子就范。

教孩子应对方法:即使是有权威的人,也不能随便碰触或侵犯自己的身体。如果遇到了,应该立即大声拒绝,赶快离开。若是有一个人告诉你他是警察,要你跟他走时,你应该回答“我要先打电话告诉妈妈”,决不能轻易就跟他走。

父母应利用和孩子游戏玩耍的机会反复练习,可先设定一些情境,例如妈妈扮陌生人向孩子问路、跟孩子说自已掉了东西,要孩子帮忙一起找等,然后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正确应对,或者由爸妈来示范安全的回应方法,让孩子学习。大部分孩子在面对权威时,往往会跟着直觉反应服从权威。所以,这类“演习”应该经常操练,最好能让孩子下意识反应。

4. 谎称爸妈临时有事,所以要我来带你,这也是熟识的加害者常用的方法。

教孩子应对方法:事先就和孩子说好,万一妈妈真的临时不能去接你,那我只会交待谁(例如邻居王妈妈或妈妈的朋友张阿姨)去接你。或者,和孩子定好一个只有你们两人知道的“通关密语”,告诉孩子,不论要来带你走的人是不是认识你,只有能正确说出“通关密语”的人,你才能跟他走。

那么,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微信,TA应该如何自救呢?这里分享三个步骤──呼救、逃跑、通知大人。

1. 呼救——是要孩子碰上危险时,扯开喉咙,大声叫嚷,而根据国外的防治犯罪研究指出,这一招通常很管用,加害者若碰上会大声拒绝并呼救的孩子,他们多数会放弃而离开。

也要教孩子大声呼救时要喊些什么。呼救的内容必须让周遭的人听出来,这个孩子不认识身旁的人,可能会被人强迫带走。因此,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强迫带你走,或抱你上车,你要大声叫“不要过来!我不认识你”!“他不是我的叔叔、他想绑架我”!等等。危急的时候,可以破坏公共场合的东西,比如捡起石块砸窗户。

2.“逃跑”——一定往人多的地方走,而不要因一时害怕,反而跑到没人的地方躲起来,尤其别走进小巷子、公寓楼梯间里。

3.“通知大人”,包括寻求可以信赖的邻居,这平常父母就要告诉孩子,碰上麻烦时,可以去找谁帮忙。此外,也应该教孩子能认出警察局、消防局、便利商店等可以去求助的地方。

发现孩子被侵犯,父母怎么做?

不幸的事降临孩子身上,对父母来说肯定是晴天霹雳,但专家强调,大人当下千万要保持镇定,不要激烈反应。因为你如果流露惊慌、不安或愤怒等情绪,往往让孩子害怕而不愿说出事情经过,也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事,惹父母生气。父母要向孩子保证,他讲出来,不会因此挨骂受罚。

如果孩子来告诉你,他受到性骚扰,甚至侵犯,尤其伤害他的是亲人或其他熟识的人,要先相信孩子的话,不要劈头质疑他,“你乱讲什么”,“或者这是真的吗”?很少孩子会编造自己被性侵害的故事,或者用它做借口博取关心。

接下来,不要任意帮孩子清洗身体,应立即就医检查采证。同时,向警政单位报案,及向儿福(社福)机构寻求专业协助。

在过程中,大人要避免一直反覆问孩子事情发生经过,以免他在慌乱之中,回答内容前后不一。父母可陪伴孩子身旁,接受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问话,减少对孩子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耐心听孩子慢慢描述遭遇的经过,不要催促或逼他说。

不能忽略的是,身体的伤害需要医治,心里的创伤更必须被疗愈,父母应该让受害的孩子接受专业评估,及安排必要的心理辅导。

从报案、检查、寻问事情经过,一直到之后接受辅导治疗,是一条漫长辛苦的路,父母需要不断陪伴、安慰、支持孩子,尤其不要让他认为是他的错,如此,孩子才能渐渐从创伤中复原,重拾正常生活。

留心孩子的求救讯号

遭受性骚扰或侵害的孩子不一定会具体说出发生什么事,或表达内心的恐惧、难过,因此,当以下这些征兆出现在孩子身上时,父母必须留心注意:

● 孩子突然害怕脱衣服、洗澡,或相反地,无故频繁地洗澡。

● 生殖器官红肿、疼痛,如学龄前的小小孩告诉你「我尿尿的地方好痛!」

● 身上有不明的瘀青、伤口。

● 突然害怕看见某个人、拒绝上学、不想回家,或者突然反覆说一些话,比如“我不要跟(某人)在一起”。

最后,分享一则国外案例,这位妈妈在得知女儿遭受性侵后的反应和做法,很值得借鉴。

美国某所中学前段时间通知一位15岁女孩的母亲到学校来,因为这个女孩把一个小男孩打的满脸是血。母亲赶到学校并没有一开始就责备女孩,而是先去了解事情原委。

事情是这样的,同班的一个男孩儿不管不顾女孩儿的反对,弹女孩的胸罩好几次。后来女孩寻求老师的帮助,那老师却说:“忽视他就好了” (Ignore him),而无动于衷。后来女孩的内衣甚至被男孩解开了,于是忍无可忍的女孩朝着男孩的脸打了两拳。

母亲听到故事后感到很愤怒,提出性侵(sexual abuse)这个概念,而各个“相关人员”的反应是这样的:

老师说:“我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严重。”("I don"t think it was that serious")

教导主任说:“不要反应过激了。”("Let"s notover react")

校长说:“我觉得你偏离了重点。”("I thinkyou"re missing the point")

于是母亲义正言辞地对那位老师说:“那好,你过来让我摸摸你的裤裆吧。(老师露出了惊呆的表情)。怎么?你感觉很惊讶?那你去弹一下校长的胸罩吧,或者那个男孩母亲的胸罩或者我的胸罩,你还觉得好玩吗?就因为他们是孩子你就觉得这无关紧要,只是孩子之间的打闹?”

老师这时候不敢直视女孩母亲的眼睛。男孩子的妈妈一直在哭,爸爸表现的很愤怒并且有点尴尬。这时候校长说:“但事实是,您的女儿依然打了另外一名同学。”

母亲冷静地回应说:“不,她只是正当防卫来自另一个人的性侵犯。看看他,那个男孩比我女儿高出整整一英尺,而且是我女儿的两倍重。我女儿究竟该被别人摸几次才合适?如果一个本该在教室里保护她的人忽视她的感受,那她能做什么?她的内衣都被解开了!”随后母亲严肃地告诉大家:“我要带我女儿回家,我相信这个男孩已经得到了教训。我会把这件事情上报给相关部门,我希望不只是我女儿以后不会受到性侵犯,别的女孩儿也不该被如此对待。”

甜甜阿姨讲故事

睡前故事

育儿知识

只讲好听的故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