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单性别社会 女孩们在一起会比男孩更和谐吗?

单性别社会 女孩们在一起会比男孩更和谐吗?

时间:2023-06-15 00:33:34

相关推荐

单性别社会 女孩们在一起会比男孩更和谐吗?

人是群体性动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可以一辈子独来独往。成年人的世界要求我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但如果社会是由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们构成,又会如何运作呢?

英国纪录片频道 Nuture 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十个男孩脱离大人们的管控,在一栋大房子里共同生活五天,“男孩社会”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男孩社会:破坏力满满的动物世界

十个男孩的年龄介乎11-12岁之间,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过面。他们的“家”是一栋大别墅,有玩具、零食、收拾干净的床铺、笔、颜料、纸张,还有一个花园供大家露营玩耍。晚上会有摄影器材放在男孩的卧室里,白天的时候摄影组会跟拍男孩,除非发生安全相关的紧急情况,他们并不会和男生说话或干扰男生,如果任何人觉得呆够了,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行离开。

在这个预设下,实验开始了。

Day 1-3

不会自我照顾的小男孩们

第一天早上十点半,男孩们就到达了房子,他们拎着自己的小行李,分别入住了有四个床位的小卧室和六个床位的大卧室。放好行李后,男孩们开心的在家里玩起了水枪和各式各样的玩具。

对男孩们来说游戏是破冰的开始,他们相互自我介绍,聊天,第一次离开大人的管束,进入到新天地的他们兴奋极了,拿起颜料,对房间进行了“改造”。

很快,房子就脏乱得无处下脚了,男孩们意识到不能再乱下去了,便自发地坐下来讨论分工。他们推选了其中一个男孩乔治为“领导者”,乔治用纸笔记下来每个人的不满,并进行分工。

初来乍到的进入新天地的男孩们都兴奋极了,第一天晚上到了凌晨才去上楼睡觉,还有两个男孩选择在花园里露营,一个男孩选择睡在楼下的沙发上,直到半夜三点他们才纷纷入睡。

虽然第一天他们睡得很晚,但兴奋劲头没过,第二天一七点钟就纷纷起床。他们开始清洗墙上的涂鸦,由于没有人愿意去做一顿像样的饭菜,男孩们的一日三餐都是靠糖分来补充能量,当他们吃腻了冰淇凌可乐和零食,男孩们涌进了厨房,开始准备大餐。

对于这些小男孩来说,做饭也是一种新鲜的游戏,他们开始大战厨房,用平地锅把煎好的鸡蛋抛起来,用面粉的奶做成奇怪的面糊……奇怪的暗黑料理没有办法满足男孩们的胃,不少男孩经历了兴奋的一天之后,开始情绪低落。

而男孩们的冲突也渐渐开始了,其中一个男孩 Machel 因为把爆米花都粘在了地毯上,受到了男孩们的排挤,他们轮流往迈克的帐篷上踢球。迈克伤到了脸,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屋。

与此同时,其中一个叫 Sam 的男孩因为受到另一个男孩的埋怨而伤心流泪,他有点想回家,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

他一个人默默地吃饭和拼拼图,领导者 George 过来安抚他的情绪,并邀请他一起去花园里露营。

第三天,所有人都受够了只能靠吃甜食而没有一顿像样的饭食,散乱的客厅也成为大家的困扰。两个男孩决定为大家烹饪,大家在花园里架起了餐桌到第三天的下午五点,他们才决定所有人一起吃一顿正式的集体晚餐。

Day 4-5

男孩们的暴力磁场

三天折腾下来,房间已经变成了垃圾堆,地板上又脏又乱,玩具不断的被损坏,男孩们每天都是凌晨睡觉,又一大早起床,每个人都开始暴躁而没有耐心。几个男孩在后花园里大叫了起来,此时的男孩们就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

第四天晚上小房间的男孩和大房间的男孩分成了两个阵营,小房间的四个男孩打算早点休息,二大房间的六个男孩则决定“挑起战争”。在大房间男孩不断骚扰下,小房间的男孩们决定反抗。他们把闯入者一个个驱逐出去,随着战争的升级他们情绪激动起来,各种推搡、打门、踹门、拽被子,一直闹到凌晨3点。

最后一天早上,小房间的男孩先醒了,他们决定报仇。他们跑到大房间里,在房间里蹦来蹦去,最终两个房间的男孩都怒了,他们开始疯狂乱扔东西,软的,硬的,甚至厨房里的番茄酱也成为了攻击的工具……房间更加一团糟。

“战争”结束后,男孩们握手言和,但是房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了,极度无聊的男孩们开始“拆房子”,他们扔橘子,把窗户全部砸烂,把纸张都撕成碎片。

实验总算进入到了收尾,孩子们的父母焦急的房子前等候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孩子从来没有独立生活过这么久,能够独立的生活,刷牙洗脸吃饭,他们感慨孩子们的成长。

直到看到被孩子破坏过的“房子”才真正大吃一惊,他们期待孩子的创造力,自理自立能力,没想到最先看到的是孩子的破坏力。

这个纪录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的讨论,不少人表示,这是“男孩社会”的特质,如果换成女孩,可能文明的多。

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新的一期纪录片也同样制作了“没大人管十个女孩住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的实验。

与男孩对比,女孩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

女孩社会:情感脆弱的宫斗戏

和男孩实验一样,十个10-11岁的女孩与父母告别,一起住进了开始集体生活的大房子。房子里只有负责录影的摄影组,但不能与女孩们交谈或者干预她们的行为。紧急情况下,她们可以要求成人出面,也随时可以退出实验。

Day 1-3

脆弱的表面和谐

女孩们一进屋几乎每一个人都拖着比男孩大一倍的行李,毛绒玩具就有好几只。看到五彩缤纷的床铺,和花园里的大蹦床,她们都兴奋极了。

她们友善的相互问候,打招呼,和男孩们一开始进入屋子一样,她们把屋子里的各种东西散了一地,开始无节制的吃甜食,不过和男孩们一开始各玩各的不同,女孩们很快结成了一个小团体,她们笑着在房子里做画,把房间创造成了一个艺术室。

厨房里几个女孩聚集在一起研究如何做饭,还有一个女孩准备给大家做蛋糕。仅仅在进入房子的第一天,女孩们就吃上了集体餐。

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开心的去玩蹦床。到了晚上没有分工,女孩们就开始自发的做家务了,有人擦墙,有人洗碗,有人扫地,不由得让人感慨,这和男生们无人收捡的情况相比,女孩们显然做的更好。

突然一只猫的出现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先抓到猫的 Justine 想要独占这只意外的宠物,女孩们不同意,大家乱了套。为了给 Justine 施加压力,其他女孩开始孤立她,并开始阴阳怪气的说话。

由于被 Shandi 批评的最为厉害,Justine 报复性地把水泼到了 Shandi 的床上,Shandi 回来却以为是 Gribella 做的的,她拿起水枪向 Gribella 喷起了水……才刚刚相处一天,女孩们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到了半夜,女孩们的战争全面爆发,凌晨一点半,大房间的女孩开始不断骚扰小房间的女孩,并抢走她们的被子;小房间的女孩并不甘示弱,她们拿起了水枪,开始去大房间踹门,喷水。直到一个小房间的女孩夹伤了手,“战争”才真正告一段落。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两个女孩的战争升级,女孩 Kaley 决定将颜料水泼到另一个女孩的床上,这时候“领导者” Charlie 出来制止,阻止了情况的恶化。

这时候,女孩的阵营里开始分化,个别几个女孩已经不和大家一起用餐或者玩蹦床了。尤其是女孩 Sherry,她认为被人评价为“没有用”就不再为集体出力了,她总是一个人在一旁独自看书或者独自躺在蹦床上。

并没有继续打气什么精神的 Sherry 在第三天决定离开。

“女孩社会”完全瓦解,要知道,在此时的“男孩社会”里,大家刚开始团结起来做第一顿集体餐。

Day 4-5

贴心的小天使们

Sherry 离开后,另外两个女孩也仿佛受到了感染,在白天她们把自己闷在被子里哭泣。因为一位伙伴的提前离开,让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不断有人因为别人的言辞而情绪崩溃。

Sandi 因为觉得另一个女生讨厌她,就把自己锁在浴室里不肯出来,即使其他女孩安慰沟通也不见有好转。直到她从门缝里递了一封信,解释自己不开心的缘由后,大家总算将她劝出来,两个女孩冰释前嫌。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女孩们抱怨 Sandi 总是吵闹,说话不顾及他人情绪,而在第三天夜里,因为认为无法得到很好的睡眠,又一位女孩 Nicole 也提前离开了。

在第四天,经历了各种冲突,情绪起伏和朋友的离开后,剩下的女孩们好像成长了很多。小房间的女孩们搬进了大房间,大家又开始回到第一天一起吃饭的情形。

备受抱怨的 Sandi 也收敛不少,她主动去做饭给大家示好,Justine 给大家做了一个蛋糕,女孩之间互助温馨的氛围又回来了。

到了最后一天,女孩们还贴心的开始相互制作告别卡片,当天傍晚他们开启了一个化妆party,并以个人或者小集体的方式进行了才艺展示,唱歌,跳舞,甚至有一本正经的打分评选环节,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和欢乐。

两个实验结束后,男孩女孩的家长们都表示,在离开监护人的集体生活中,孩子们都成长了许多。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却能更为直接地观察到男孩社会折射出的男性群体特征和女孩社会反映出的女性群体特征有显著不同。

与男孩的喜欢破坏相比,女孩普遍更会创造,也更容易在一开始建立较为亲近的关系和集体友谊。

不过,女生们的友谊也更加脆弱,相比于男孩的“不打不相识”,女孩与人接触更加“情绪化”。实验中,虽然两个群体都有许多矛盾和冲突,但“男孩实验”中并没有人退出,反而是“女孩实验”中的女生更容易因为情绪上的不满而中途离开。

从观察力来看,女生虽然受负面情绪影响较大,但相比男孩,女孩群体的确更加成熟自理,分工效率更高,懂得如何将协作的力量最大化,而男生多是自玩自说,直到三天后才有集体聚餐。

这两个实验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展现了男性和女性群体各自可能出现的特质,也激发人们从更深的层面去思考男女思维差异及人性本身会出现的问题。有意思的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就在小说《蝇王》中虚构出了一个相似的场景:一群6-12岁的儿童因飞机失事而流落到一座孤岛,起先彼此和谐共处,但随着各种矛盾的爆发和升级,孩子们之间的斗争变得残酷而血腥……

如果将《蝇王》中虚构的荒岛视作一个微型的人类社会,那孩子们所“演绎”出的种种故事则像是一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从最初的“美丽伊甸园”,到一个充满血腥杀戮的“野蛮世界”,这和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必然会因为各种物质与利益而争斗,由此以往最终出现“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状态。

只不过,霍布斯预设的是人的原初状态,戈尔丁的寓言则是关于文明社会的隐喻,而 Nuture 纪录片中的实验,如果将时间延长,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不妨设想一下

撰文:尖沙咀小辣椒

编辑:Holly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截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