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096)明 丁云鹏《观音》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096)明 丁云鹏《观音》

时间:2019-12-21 04:41:04

相关推荐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096)明 丁云鹏《观音》

丁云鹏《观音图》轴,纸本设色,97.2×33.1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绘一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新竹数枝。全图用笔自然,人物衣纹以游丝描为主,高古细劲。笔法轻净利落,设色古雅,明丽而协调。整幅画面气韵超逸,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丁云鹏 (1547~1628)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学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他与董其昌、詹景凤诸人交游,故流传作品多有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题赞。董其昌赠以印章,曰“毫生馆”。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

▲丁云鹏(明代) 《观音坐像》

我以白描画白衣观音端坐于莲上

身旁放着净瓶

插新柳数枝

右上方有一白鸽嘴衔佛珠

观音仪态安详、神情肃穆

游丝描绘精致生动

如行云流水

落墨赋色,精意毫发

僻古予奇,独出幽思

构图简单开阔

大片留白更显观音端坐的谨敬

曾经有朋友问我:

“你的观音像颜色为何这么淡?”

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笔墨之“淡”

笔墨与色彩所组成的视觉形态

是笔墨无声的语言

融入画家的技法与时代的特色

这种对淡雅、纯净的追求

是一种中国绘画的传承

第二,心之“淡”

自古以来,

文人画家总是将自己的心性显现在画中

世间的浑浊不清、仕途的坎坷不顺

让文人沉心于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宗幻境当中

“淡”亦契合平和安康、涤荡心灵的祝愿

丁云鹏在中后期的佛道人物题材的画作中,其造型和用笔的转变带有一种有意识的追求高古的使命感,这一时期大约在1590年左右,这期间的作品显然在笔墨表现力力求上溯至五代时期的贯休乃至更早时期的古拙的风格,这种返璞归真的努力使他后期的作品具有一种粗糙雄浑的洪荒之力,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造性的突破,也正如此才形成了他极具辨识度的个人成熟风格,散漫不拘中却隐隐有开一派风气之先的大格局。

比如他的《三教图》这幅反映三教融合的主题作品,在笔法上显然由前期的细腻温婉转向了更偏重于厚实的韵味,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变形的成分多起来,近小远大的视觉反差画中,红黄蓝三色之间的色差对比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儒释道三个人物除了庄严肃穆的红衣罗汉,老子和孔子的形象的在变形夸张中将儒家的敦厚儒雅以及道家的清静无为诠释的淋漓尽致,这种人物造型大小的设置和色彩的运用与各自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之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展现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敏锐性。

而丁云鹏1606年所作的《应真云汇图》在线条和造型上已经更奇古,粗拙雄浑的线条中开始出现了方折有力的转折,这显然与他后期参与版画制作的经历有关,这种粗犷的风格促使他作品在表现力上有了新的提升。正如《图绘宝鉴续纂》中所说的那样:“初见其笔,似乎过拙,辗转玩味,知其学问幽邃,用笔古俊,皆有所本,非庸流自创取奇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