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

时间:2020-02-20 06:20:59

相关推荐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元春已经入宫作女史。贾元春是贾政的大女儿,正月初一出生便顺应自然起名为“元春”。宫中的女史是宫内的女官之一,女史品级不高只有正八品。女史不是女的历史记录官,主要是教育新来的宫女规矩和礼仪,当然自己必须以身作则。

经过多年的努力,贾元春在凤藻宫众女官考核中升为尚书。曹雪芹用“才选”可见还是有竟争的,元春凭着真才实学和品德高尚获此殊荣。尚书在女官中为正五品,也是女官品级的顶层官职。《红楼梦》文本中这天正好贾政生日,突然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得贾赦、贾政立刻中止酒宴和堂戏接旨。这里解析二点:第一、圣旨来得很突然,事先贾府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唬得”如何、如何,没有胆怯“吓唬”的意思,光明正大的正常反应。第二、来的太监要比秦可卿葬礼上的太监低一个档次,来的是六宫太监夏守忠。秦可卿葬礼时鸣锣打伞来的是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这家伙是八十回文本最大的权贵。

夏太监没有告诉贾赦、贾政何事。“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荣国府里官是贾赦大,但却是世袭的空衔。皇上要亲自接见贾政,要么大悲!要么大喜!贾母及合家人等都“惶惶不定”,皇上给贾政以及整个贾府一个意外惊喜!为什么说是意外之喜?因为元春的才华成为凤藻宫的尚书,皇上非常喜欢“加封贤德妃”!贤德是才,妃是皇上加封的奖励,也是对贾政的肯定,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能有机会成为皇亲和女官差距太大!“妃”就是皇上的老婆,贾府一下子就成了皇亲国戚,这是意外惊喜。自古以来有喜就有悲,荣国府的宝玉高兴不起来,因为宝玉成国舅爷了,宝玉的婚姻大事就多出姐姐元春的干涉了,宝玉的婚姻大事就划进公事范畴。

贾政还跑到“东宫”去谢恩,如果丟下文本可以说是去“太子府东宫”谢恩,因为清朝只有康熙皇帝给儿子造过“东宫”。如果按文本阅读贾政是去太上皇、皇太后的“东宫”谢恩。贾琏在介绍集体省亲的时候提到是太上皇、皇太后的恩典,在紫禁城住着他们是理所当然的,贾政去东宫谢恩就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元春省亲和元春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完全是两码事。不是因为元春封贤德妃而回家省亲,是不分贵贱只要家庭有条件的、符合规定的都可以省亲。贾琏还具体讲到周贵人、吴贵妃,所以贾府为元春省亲创造条件。皇上准元春上元节(元宵节)回家,贾母和贾赦在上元节这天老早就迎接等待……元春是锦衣夜行非常低调,不仅没有说大观园华丽堂皇,反而责备奢华过度。回家最重要的是让姐妹们和宝玉作歌功颂德的好诗篇,可谓国大于家、可谓忠心耿耿!并且一刻不停的赶回皇宫,在早朝之际献上这些皇帝最想看到的“颂歌”!元春省亲完全是为了给太上皇、皇太后、皇上的恩典收集“大红花”!元春省亲是一次政治事件,绝对不是回娘家来过门!

元春省亲是正月十五,满族人的规矩元春就是皇太后都得见族长,祭祀祖宗!元春省亲时贾敬还在贾府,他要正月十七结束祭祀才回道观。元春的做法令贾敬就根本没出来见礼“贤德妃”!元春并没有忘记贾敬,在赏赐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他!这是有意为之的漏洞,让人知道国家无小事,若祭祀就没有时间完成行程和收集“大红花”舍小家献忠心,才是贤德!

元春省亲的贤德就如贾政和元妃的对话主题:只以国事为重!女儿回个娘家,父女俩竟会相互提醒“以国事为重”!元春省亲宁可家人等待也不提前出宫,皇上原有旨但元春又请旨一次!皇上休息去了,元春才赶回家省亲,又赶到早朝回宫送上“颂诗”一切都是以“国事为重”!元春的政治投资很快就得以回报,端午节丫鬟袭人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贾元春半年不到升贵妃!

元春升为贵妃便开始插手宝玉的婚姻大事,这次赐礼薛宝钗和贾宝玉是一样的,林黛玉则和其他姐妹一样。元春没有明言此事,这是提前给贾母和其他人一个暗示!薛宝钗多聪明,从来不喜欢打扮和装饰品的人也把元春赏赐的“红麝串”戴上了,等同告诉众人我是非常乐意的!元春的决定是不容更改的权威,贾母等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的提婚,才如梦初醒!贾母唯一的办法就是“拖”!宝钗比宝玉大二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黛玉已经十五岁,宝钗已经十八岁看看谁着急!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也和此事有关,宝玉对这桩婚事以命反抗,一句黛玉才不会劝我仕途经济足矣!宝玉挨打贾母恨不得带着宝玉回金陵,可见贾母的无奈!

清虚观打平安醮,贾元春再一次把荣国府当枪用!贾母领着大大小小的姑娘、丫鬟婆子去清虚观凑热闹,但是第二天贾母就不去了!因为元春插手宝玉的婚姻大事令贾母不悦,贾母又怎能让元春以“国事为重”当炮灰!清虚观打平安醮王夫人在家守候,担心元春有话传出。但邢夫人是直接不卖账,绝不去当炮灰!平安醮也称“清醮”祈雨求风的道教祭祀!端午节后天就热了,元春出一百二十两银子为民祈祷风调雨顺。这和省亲造的大观园比是九牛一毛,元春升贵妃自己不来让荣国府的娘们去抛头露面……曹雪芹把清虚观打醮表面写得风风光光,底下是暗潮汹涌!

《红楼梦》二十三回是贾宝玉人生快意的开始,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让姐妹们去到园子里居住。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元春竟然下旨吩咐贾宝玉也一同进入。在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的社会伦理之下,这个举动简直骇人听闻。不但说不通,更是十足的丑闻。一群女孩子跟着一个男孩子天长日久住在一起,贾宝玉没什么,女孩子们的名誉是彻彻底底给毁了。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刨除曹雪芹故意设置的说法外,单独解释贾元春的心路历程,只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

曹雪芹通过贾元春的命令,使得贾宝玉随着众姐妹进入大观园居住。美其名曰“读书”,可笑这是个蹩脚的借口。贾家外面有私塾,贾宝玉不随着子弟读书,不找大儒教授读书,和姐妹们又能读什么书?不过是豢养纨绔习气,给贾宝玉不读书找借口罢了。

贾宝玉住到大观园,用常理无法解释。当年那个社会,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和一群女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中,不但不美,反而很丑。如果被外人听闻,姑娘们的名誉损毁,找婆家都难。此事不合礼,只能用贾元春强权去促成此事。

贾宝玉从小是姐姐元春一手带大。原文写他们名为姐弟,情同母子。贾宝玉什么性格,什么理想追求,贾元春即便离家数年,都清楚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什么读书,什么父母祖母担忧都是假的。

贾元春说不出口的理由只有一个,贾宝玉根本就不是读书科举的料,与其放在外面被父亲贾政逼迫读书,像哥哥贾珠一般再有个三长两短,追悔莫及。将他放在大观园中与贾政隔绝开,等于人为对贾宝玉形成一层保护。如此,贾政即便也能督促,到底每次呼来唤去非常不便。而且有元春的旨意,贾政不傻,当然明白女儿意思。贾宝玉借姐姐的光托庇在大观园,能够娶妻生子富贵一生足够了。

贾元春对贾宝玉的希望,与父亲完全不同。贾政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光宗耀祖,为此自小督促贾珠学习。虽说贾珠不负众望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进了学。可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才娶妻生子竟然“一病死了”,这背后的原因不可为外人道,贾家也讳莫如深。

贾珠死后,贾元春又被送进宫。根本原因还是贾政光宗耀祖之心。元春对自己被送入宫非常不满,回来哭诉“当初将我送入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有贾珠和自己前车之鉴,贾元春有能力照顾弟弟时,绝不会允许贾宝玉重蹈覆辙。弟弟不爱学习,就让他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贾政不喜欢贾宝玉和女孩子的厮混,元春偏偏让他住进大观园,很难说没有赌气的成分。

《红楼梦》写了两个飞黄腾达的人:贾雨村、贾元春。贾雨村有才华但正路走不通,只好连宗贾府靠溜须拍马一路高升!贾元春是“以国事为重”步步高升!这就是秦可卿说的“登高必跌重”!

秦可卿葬礼后不久,贾元春突然晋升贤德妃。普遍观点是贾元春借了秦可卿的光是不错的。但却绝不是所谓元春告密后得到的赏赐。毕竟只有疯子才会告自家的密,皇帝不怪罪,还晋升她贤德妃,更说不通。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与贾家和北静王等四王八公在秦可卿葬礼上结党有密切关系。老臣结党,使皇帝不得不忍一时之气,晋升贾元春贤德妃安抚这一波不听话的老臣,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政治手段。

但是贾元春晋升绝不止这么简单,除了北静王在外运作,还有一个人出了大力。甚至没有此人,皇帝年轻气盛不可能捏着鼻子被这些不驯的老臣子政治绑架,正是此人令皇帝不得不屈服,给了贾元春殊荣。当然,皇帝对此深恶痛绝,送给元春一个“贤德”的封号表达心中厌恶也是人之常情。而这个能影响皇帝决策的人随后被贾政曝光出来,就是太上皇。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贾政生日当天被皇帝宣进宫,告知他贾元春晋升之事。贾家对贾政进宫表现得人心惶惶。皆因贾政从五品员外郎不遇大朝会,轻易见不到皇帝,可见贾家离着权力中心有多远。按理贾政听闻皇帝告知,谢恩直接回家就可以。但贾政没有回家反倒去了东宫。这事就有点奇怪了。历史上“东宫”一般代表太子,太子又不是贾元春生的。元春晋升贤德妃,贾政去东宫干嘛?皇宫当时有两位皇帝。太上皇和皇帝,皇帝显然登基不会太久。那么,他早早确立太子东宫的人选几乎微乎其微。所以这个东宫肯定不是太子住的东宫。细读《红楼梦》可以知道,当时的所谓“东宫”住的是太上皇!

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

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上出现的这个“大明宫内相”戴权解开了“东宫”的秘密。大明宫为唐朝长安城皇宫三大内之一。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亲太上皇李渊兴建的宫殿。并在后期不断扩建,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核心。太上皇李隆基的梨园,也在其中。戴权是“大明宫内相”,表明他是太上皇的跟前人。而戴权谐音“大权”,有权的当然不是他一个太监,而是太上皇。遍观历史,退休的太上皇有权,必然与皇帝有某些政治龃龉。朝臣一定会在父党和儿党之间选边站。贾家无疑是父党,效忠太上皇。

回到东宫话题。太上皇住在大明宫和东宫有什么关系?非常有关系!其实东宫不是太子的“东宫”,而是大明宫的别称。前文说大明宫是唐皇宫三大内之一。它还有个别称叫“东内”!这下清楚了吧,所谓“东宫”就是“东内”,就是大明宫。

贾政进宫听宣,皇帝亲口告知他晋升贾元春为贤德妃,这是贾政效忠皇帝额最好机会。按理他应该对皇帝感激涕零,顾及皇帝颜面不应该横生枝节。可贾政随后却跑到太上皇住的“东宫(东内)”去了。以贾政从五品的官职,见皇帝难,见太上皇更难。他能先见皇帝,再见太上皇。无疑是皇帝让其过去谢恩才可能。这就不难推断出,贾元春晋升贤德妃,是太上皇的旨意。

太上皇在贾元春晋升事件上背后出力,并不是他第一次出手,其实在贾家的第三代开始,这个太上皇当时还是皇帝就开始对贾家频频出手。而贾家先衰落,后抄家,与太上皇的在背后的小动作不无关系。那么,太上皇具体对贾家做了什么事,致使贾家这种对他忠心耿耿的老臣惨被抄家?请看下回分解。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背后最大的功臣是太上皇。正是太上皇鼎力相助,使得贾元春进宫六七年默默无闻而一举晋升贤德妃。对贾家来说,太上皇可谓恩深义重了。然而正是太上皇的这次出手,为贾家的抄家带来不可逆转的结果。使得贾家最终毁灭。其实,在贾家由盛转衰的路上,这个太上皇最少出手四次。可谓一手将贾家送上断头台。

第一次,秦可卿葬礼上,大明宫内相戴权跑到贾家“卖”给贾珍一个龙禁尉的名额。戴权是太上皇的人。他手中有一支三百人的龙禁尉。这支队伍当然掌握在太上皇的手中,而且只接受贾家这种王公子弟,永兴节度使这样新兴家族都没资格进去。“龙禁尉”三个字大有咀嚼意味,“禁龙”是不是也可以?

第二次,就是贾元春晋升贤德妃。戴权前脚走,北静王后脚出现,不久之后贾元春就晋升了贤德妃。上文解释了贾政进宫面圣后去的东宫并不是太子的东宫。而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内”大明宫。大明宫本就是李世民修给太上皇李渊的,其后太上皇李旦住过,太上皇李隆基也住过。戴权是大明宫内相,又极老,证明太上皇就住在大明宫。

贾政去大明宫谢恩,证明贾元春晋升一定是太上皇的意思。太上皇在后宫策动对贾元春的晋升,联系戴权“卖官”给贾家,一系列事件很难不让人产生关联。北静王可能有他的单独目的,但戴权卖官和太上皇晋升贾元春,无疑背后有针对贾家的目的。而戴权在宁国府“逗蜂轩”卖官,似乎也有隐喻。毕竟逗蜂也可能被蜂所伤。

第三次,元春晋升贤德妃后,太上皇马上下旨妃嫔可以回家省亲。之前一直奇怪,为何贾家如此没有政治眼光和觉悟,要听从太上皇的旨意行事,现在可以肯定贾元春既然是太上皇提拔的,太上皇有旨意让嫔妃省亲,贾家一定会倾家荡产响应太上皇的旨意。

其实,早在这三次出手之前,太上皇在更早的时候对贾家还有一次出手。正是这次出手使得贾家由盛转衰。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当时还是皇帝的太上皇让贾赦袭爵,又赐了贾政主事,入部学习。贾政能够继承荣国府,自然也是他的旨意。而看似荣宠的背后实则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一,太上皇让荣国府长幼两房分裂,赐贾政官职,也就断了贾政晋升之路,又不给贾赦实职,削弱了贾家势力。

二,太上皇退休了,手里还握着一股军队,与皇帝的关系可想而知。

三,太上皇插手皇帝后宫妃嫔之事,必然引得皇帝不满。迁怒贾家,“贤德”二字透露讽刺。

四,太上皇下旨妃嫔省亲,是历史从所谓有的荒唐事,明显给皇帝下套。妃嫔省亲算是皇帝政治上的污点,史书会记载。作为皇帝,谁也不愿意青史之上,这样留下这样的姓名。贾家响应了这种扎心事,皇帝要恨死贾家了。

太上皇其人在红楼梦中不过名字出场了几次。可贾家与其的关系却特别深。他作为皇帝的父亲,将皇位传给皇帝,却仿佛表现出与皇帝的龃龉和矛盾。但同时,贾家作为他的忠心臣子,他不让贾政科举,赐给一个小官,终贾政一生也不过从五品(不参考八十回后续书)。贾家前两代都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到了第三代,他收回了所有实职,不再给贾家权力,使得贾家断了收入来源,坐吃山空日渐衰落。

也是太上皇在秦可卿葬礼上卖给了贾蓉一个“龙禁尉”,联系贾元春判词的“弓”代表军事纷争,杨贵妃之死又影射贾元春之死。不难想象,贾元春也像马嵬驿之变那样遭遇军事政变而死。而杨贵妃正是跟了“太上皇”唐明皇才引来杀身之祸。不能说太上皇“爬灰”贾元春,只能说贾元春和贾家卷入了太上皇与皇帝父党和儿党的纷争之中。其中贾蓉参与的龙禁尉,一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元春省亲最能说明问题,作为皇帝的妃子,贾元春却听从太上皇的旨意行省亲之事。这种不恭不敬的行为必然遭到皇帝的厌弃,何况最终贾家还是卷入了给贾元春带来杀身之祸的那场“军事政变”。

太上皇一次次背后出手,贾家一次次效忠,带来的结果是贾家被抄家了事。而皇帝却借此机会肃清横亘朝堂几十年的一个政治团伙。实在很难说是否这是太上皇和皇帝联手导演的“苦肉计”,就为了消灭当初打天下,共富贵而遗留下来的整治顽疾。消灭了四王八公这一伙,皇权会彻底集中到皇帝手中。新兴的臣子将再无与皇帝抗衡的势力,只能心甘情愿做皇帝的走狗。太上皇这样心机就太可怕了,运筹帷幄几十年,不惜养虎为患纵容北静王一伙,最后时机成熟再一网打尽,所谓政治,不过如此吧!只是相比较“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方式是最坏的结局。但比之“狡兔死走狗烹”又好的多。属于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权力更迭方式。

有人说太上皇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干掉皇帝?第一,与当初承诺有违背。第二,四王八公的势力太庞大。第三,锻炼新皇帝。

当然,也有可能是太上皇和皇帝就是不和睦,互相耍心眼角力。倾向于推测。阅读《红楼梦》背后的政治,再联系中国历史无数政治事件,会发现曹雪芹兼容并包。寥寥数语,就隐藏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和王朝的权力更迭。或许有人认同,有人反对,但多岐为贵一直是阅读《红楼梦》的最佳态度。

《红楼梦》一书未完,贾元春为何失宠成为百年难题。按照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贾元春失宠,应该在前八十回里有所暗示。

贾元春能够封妃,只有皇帝才有权利。同样,贾元春失宠也必然与皇帝有关。纵观红楼梦全书,只有贾政进过宫里。所以问题只能从贾政身上寻找。

贾元春受宠封妃时,正值贾政过生日,夏太监前来传旨。慌的贾府上上下下胆战心惊。贾政也不知道是何兆投资的,急忙更衣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慌慌不定。过了两个时辰的功夫,赖大等管家才气喘吁吁的跑进来报喜。大家这才知道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赖大让贾母等人进宫谢恩的时候,还说过如今老爷(贾政)又往东宫去了。贾母等人听了之后心神安定,个个喜气盈腮。

贾元春封为贵妃,贾政为何要去东宫?东宫住的是太子,贾政为何要去那里谢恩呢。贾琏给出了答案。

贾琏护送林黛玉从南方回来之后,当天晚上与王熙凤说起贾元春省亲之事缘由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贾琏的这段话里,其实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当朝有两个皇帝,贾元春是被儿皇帝选中升为贵妃的。

史湘云曾经借着酒令把这一事实说得非常直白。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请客后,大家凑在一起做游戏,要求每个人都要按照骨牌的点数来说,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语,都要比上一句有叶韵。轮到史湘云时恰好是“左边长幺两点明”,她顺口说出了“双悬日月照乾坤”。

双悬日月照乾坤”源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原是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唐肃宗)的共同理政之事。史湘云所讲其实影射的便是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与皇子胤礽之间的事情。?

胤礽其实是一个儿皇帝,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了皇帝,但是最终结局却被废。贾元春自然也跟着一起被废掉。其实红楼梦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暗示了这一点。

这个人物就是贾雨村。贾雨村穷困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首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里说的其实就是月亮,暗指的是太子。贾雨村官途失败后,在林如海的推荐,贾政的帮忙,很快重新开始了仕途之路,而且官当得越来越大,直到后来成为大司马,参议军政。但是最终莫名其妙被抓治罪。他的成长进步,其实就是通过贾府搭上儿皇帝的。当皇宫内势力发生变化,他这个外臣首当其冲被治罪,就是最直观的反映。林之孝这个大管家在打听他被降时,曾经劝贾琏将家里人往外放一放,其实就是压缩开支,而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贾元春失宠了。

天地有轮回,有因就有果。贾元春儿皇帝得意时受到恩宠,自然也会在失意时陪葬。所以,贾政在贾元春封妃后去东宫谢恩的举动,自然也最终成为了贾元春失宠的根源。儿皇帝倒台,贾元春失势,贾府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最终不仅贾元春在两个皇帝的斗争中惨死而且百年望族的贾家也最终迎来了抄的命运,最终成了落入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