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涪陵区新妙镇农业农村信息网

涪陵区新妙镇农业农村信息网

时间:2019-07-12 07:30:53

相关推荐

涪陵区新妙镇农业农村信息网

瞰革命老区新妙镇

地处长江南岸涪陵西南边陲的革命老区新妙镇,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木鱼山角、游江河畔。全镇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1.5 万人,是涪陵西大门的主要商贸流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是重庆市市级试点小城镇和涪陵区重点小城市之一。承载着增福、石沱、两汇等场镇中心辐射作用,素有“旱码头”美誉。

新妙镇辖区内有游江河、羊石溪、岔河溪三大水系纵横交错。作为涪陵区三个革命老区之一,新妙镇境群山环绕,峰峦叠嶂。东有黑石寺、炮家山;西有开天寺、木鱼山;南有天宝寺、北有五堡山;场镇建有“东狱庙”、“禹王宫”、“万天宫”、“万寿宫”四座大庙,“崇善堂”、“辅堂”两个善堂、十二座殿堂,因庙宇众多而著称于世,故得名“新庙”,后改为“新妙”。

元、明时期,新妙的太平场、徐家场、柳马场、围场、彭家场等数十年建政移迁均未形成场,直至明末、涪州为直隶州、州辖13里,新妙当时属韩市里(后石沱韩市镇)。清代道光八年(1828)新妙以彭家场三王殿(古老的一座小庙)为起点,自东向西先后建成四座大庙,在东面先修成五至六行方块形石板街,形成上下两排街面,人们称为老场;在西面修成拱式加条形石板街,不同的上下两排建有凉厅子,新、老场共设有5个寨子口,由打更匠负责管理,二更关寨门,五更天亮开寨门,是来往行人必经之路和关口。场上不仅有四座大庙,周边还有数十座小庙,故因庙多而命名为新庙子(亦称新庙场)。光绪34年,新庙子设新盛镇,下辖十个场;宣统3年,涪州分九镇九乡为五分区时,新庙子为三分区,下辖三镇一乡(简称四镇乡),合计28个场;民国(1932)新盛镇改为新妙镇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民间流传的中国第一大孝子《姜安安送米行孝记》、《三孝记》题材源于新妙普陀山。故事发生于公元前179年西汉汉文帝时期,四川巴蜀郡宛平县普陀姜家沟一进士姜文道,巴郡为官,家境富裕,有一子姜诗(姜安安之父)自幼聪明,学习上进,十四岁经媒人介绍与庞三春结婚,婚后家庭和睦,生一子姜安安。安安七岁时,祖父姜文道去逝,其后遭火灾,家境败落,祖母陈氏听信谣言,逼子休妻,姜诗休妻顺母意,考上状元榜上无名。庞三春万般无奈离家出走,跳河自尽未成,愤而上普陀山白云庵戴发修行。安安思母,四处打听母亲下落,后来知其在白云庵,于是找各种借口向奶奶要米,每日上学将领来的米存放于柏木桠土地神后,自己挨饿,待累积数升后再将米送上白云庵孝敬母亲。庞三春不念旧恶,时刻惦记母亲陈氏,常送东西回家孝敬母亲。安安后来学业有成,十八岁皇榜有名,封官宛平县衙,为官清廉,政绩突出,死后葬于姜家沟林家屋基。受姜安安送来行孝记的不断传承和影响,忠孝、仁义之风盛行。元明时期“姜家一门三孝子、二十四孝到如今”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在清代《三孝记》被列入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清道光年间,相隔千里之遥的江西省,有张、王、彭、刘、汪等九个不同姓氏的代表组成豫章会,将慈善功德所集资的铜钱用马驼到新妙后新建万寿宫庙(又名豫章庙)一座。同时还有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学习考察姜安安送米行孝和姜安安之母庞三春的归宿。姜安安一家三孝子(姜诗、庞三春、姜安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实体现,对我们倡导尊老爱幼,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学习素质。(摘录西汉时期《姜安安送米行孝记》)。

清代道光八年(1828),新庙子逐步修成石板街,建成新庙场,又先后在场上建有四座大庙,东狱庙(现新妙中心小学),以十王殿为主。次有天子殿、十二殿等;禹王宫(现新妙法庭)以禹王殿为主,配有文昌、孔子、观世音等六殿;万天宫(原供销社)以大雄宝殿为主,亦有十八罗汉、二十八宿、阿弥陀佛、文殊、普贤、韦陀等;万寿宫(原新妙乡政府),以千手观音为主,又有刘备、张飞、关羽等十二座大小殿,人们又称豫章庙,在庙内设有豫章小学,优惠供当地贫民子女上学。四座大庙均修有戏台、观看的走廊、楼台以及僧房、厨房、客厅、茶园等,可供游客休闲和住宿,塑造的佛像高大、庄严,工艺绝妙精美,可与丰都鬼城媲美。距镇两公里的东南低谷河流上,建有两座石桥,一阳桥(后改为弋阳桥,三洞),长134米,宽7米,游江河水从拦水坝飞流布下,形成三道美丽的瀑布,涛声如雷,水雾弥漫,蔚为壮观;广济桥(一洞),长80米,宽6.5米,形成上有“雷劈石,手爬岩”,下有“洋石溪、沙清河”的巧妙结构。这两座石桥的成功修建,为后来涪州城新修的第一座大桥——蔺市龙门桥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在民国初年,新庙子又建有两个善堂:崇善堂(原新妙区公所现为区级文物保护),有善员190余人,活动经费以石计算为19石谷,与涪陵宝善堂往来,每月初一集会,主要是拜佛念经等。辅善堂(现派出所)有善员五、六十人,集会时间与崇善堂相同,主要是行长寿,又名长生善堂。到清代后期和民国初年,新庙佛教文化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每年端午节前后开始,有大竹、邻水、垫江、长寿、石柱、丰都、忠县、南川、巴县等上至重庆下至万县等二十多个县的游客成群集队来新庙子烧香拜佛,观光旅游后再取道“木鱼山”和“五堡山”朝拜,直到九、十月份逐渐减少。(6月摘录《新妙区历史汇编》;6月记述八十高龄退休老师瞿伦荣介绍新庙四座大庙的发展及“弋阳桥、广济桥”的建设)。

镇东南方,峰峦奇异,河流瀑布,沟谷纵横,有“轿子顶、仙人嘴、鸡公嘴、山王嘴、九龙庙、游江河”的景点,素有“轿子抬仙人,杀鸡祭山王,九龙游江河,吓得鱼跳坎”以及“一步九个眼,无河三洞桥”等构成绝妙的神奇景观。距镇南下端500米处的气洞洋房子侧边,因与地下泉水有关,每逢冬季的石缝中缓缓冒出一股雪白水雾,观看的人们视为神奇,传为佳话,栩栩如生。

距镇10公里的西北面,群山屹立如扇形,从西到北约10公里便与石和乡的五堡山相连,天然植被,树木茂盛,品种繁多,四季飘香。林间珍禽异兽穿梭其间,追逐争鸣,山脊为涪陵区与巴南区的分水岭。主峰木鱼山,海拔908米,因山顶叫“喳口山”象鱼口,故名“木鱼山”。清代在西面山脚岚垭处不知何人背来观世音,突然狂风暴雨后就显圣,有求必应,故名起“香庙”。民国年间,南川县代中芳、绰号“代信准”,来到山上重新建庙,募捐银元上万,分别建有正殿、十二殿、天子殿、玉皇殿、集善堂、招待所、食堂七大部分。信徒甚多,最热闹的是农历6月15日至19日,是观世音得道之日,来往的游客要朝拜欢庆五天,一些达官贵客也来此休闲娱乐,如:四川军阀刘湘曾在此题词送匾,范绍增、孔二小姐等常来山上打猎游玩,一住就是几个月。在湖畔的北面有山中难找的千年树,在湖畔的南面有世间难活的百岁坟。这期间,正是天池(水淹凼)三湖泊池水上涨最佳季节,游客们不断涌入“木鱼山”,既朝拜了木鱼山,又观看了自然美景。在木鱼山顶峰从南至北可俯瞰到108个场的不同景观,在晴天时还能看到重庆城市的风貌。这里夏日阳光与三湖泊相辉映,光彩夺目,凉风徐徐吹过,令人精神振奋,实属观光避署之胜地。

位于镇东侧1公里的普陀寺,海拔513米,长湾形岛壮。奇山独立于平野,四周悬崖陡壁,五道寨门出入,其顶平坦向阳,举目了八方,绿被浓密约300余亩,恰似一条巨龙雄踞于此,无限风光在普陀。公元1887年,新妙富豪之家陈凤林任重庆罗汉寺方丈时赐名“海清法师”,主持川东佛教事宜,与当时重庆都督刘湘结为干亲,与军阀刘成厚、熊克武、杨森等往来甚密。公元19春,海清法师辗转回乡,登山创佛业,首捐家业50石谷良田为庙产,广招贤才弟子,加强寺政关系,以重庆罗汉寺为依托,化缘银元用马驼,粮食堆如山,新建砖瓦厂两座,常住工匠百余人,声势浩大,威震全川。经八年奋斗至19,一座崭新的普陀寺巍然耸立。主要建有:天王殿、观音殿、韦陀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罗汉堂、钟鼓楼、香房、客堂和斋堂。全庙为明、清式建筑,总面积2万平方米,布局巧妙,造型精美,雕梁画栋,气象庄严,四周上下、走廊环绕,遥相对映。再配以六座花园、五座亭阁,还有桃园、猴儿坝、茶园、放生塘、和尚塔及广场等设施。禅院古木参天,鸟语花香,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佛地洞天,犹如仙天圣景,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寺内和尚近百人,长年工二十余人,并有武器装备(步枪32支,手枪8支)维持治安。山下有良田300余亩,佃客20余户,另设榨油厂、打米厂、香烛厂等雄厚物质基地。

普陀寺常年钟鼓声韵,好一派国泰民安景象,朝山拜佛人流如潮,传经受戒者排成长龙。当年的刘湘、邓锡候、熊克武、石清阳、范绍增和孔二小姐等达官贵人也常来此观光休闲,题词送匾,赐名为“川东古刹”佛教圣地。

岁月流逝,历史演绎,由于“文革”中极左思想的影响,普陀寺的宝贵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现只残存旧屋三间。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民群众为谋求新妙镇经济、文化的发展,立下了重建普陀寺的宏愿。几年来共集资4万元,捐资10万余元,新建斋堂200平方米,建大雄宝殿(大佛八座)300平方米,硬化地平500平方米,修人行水泥梯路400米。8月13日,经涪陵区民宗办涪府民宗函()10号文件批准,同意恢复开放普陀寺佛教活动场所。继又规划寺院土地范围40亩及相关手续,提出了寺院重建的总体方案和规划,目前计划今年底把公路修上山,为招商引资提供有利条件。

努力开发普陀寺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区,全面系统地再现新妙辉煌历史风貌,是振兴新妙镇的重大决策。恢复重建“川东古刹”普陀寺佛教圣地,以人文景观搭桥引路,全面启动建设“渝——涪”两地中间地带旅游黄金枢纽,广招客源,贤纳宗教人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新妙城镇建设全方位步入高速度发展轨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