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篆刻学习指南:篆刻艺术的萌芽和明代篆刻流派

篆刻学习指南:篆刻艺术的萌芽和明代篆刻流派

时间:2020-08-18 03:27:35

相关推荐

篆刻学习指南:篆刻艺术的萌芽和明代篆刻流派

篆刻艺术的萌芽

我国的实用印章,从先秦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圆形宋体公章和用楷、隶、宋体镌刻的实用私章,均是实用印章的延续。

早期的实用印章,虽然受到用印制度、文字规定性,以及印工审美的局限,但对于实用而言已完全够用。后来由于纸张的发明和使用,有色印章的出现,文人艺术家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信札、收藏图书上钤盖自己的各类印记,已成为风气。然而他们拥有的印记均出自印匠之手,其中所表现的审美情趣已不能满足需要,此时文人艺术家们才萌发出由自己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印章。

当时的艺术家想自己刻印是不可能的,因为印材是金属、玉石之类的硬质材料,文人们无法攻刻。文人艺术家只能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来设计书写印稿,然后再交给印工去制作。文人最早自篆自刻印章,相传为宋代米芾。清代篆刻家蒋山堂曾在印跋中说:“印章至宋元风斯日下,然米元章之印‘火正后人’,赵王孙之‘水晶宫道人’皆出自亲镌”。清代诗人倪首善在诗中也有“米颠铁笔斫蛟 ”的诗句。米芾是否真正亲自刻印,用什么材料刻,目前无从考证,但从相传为米芾所刻的印章“米亚”的篆法、刀法看,似乎是与当时的印风有所不同(见图3—1)。宋代苏轼也亲自捉刀治过印章。这些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到了元代,文人艺术家涉足印章艺术已逐渐形成了风气,在印章和印学上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赵孟頫、吾丘衍、王冕等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宋代皇室后裔,后入仕元朝,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能,传世作品甚多,以楷书最精彩。擅印学,是我国印学第一开山祖,辑著有古印谱《印史》一书。他的印章擅长细圆朱文,娟秀典雅,宛转疏朗,无官印的造作之气,在艺术上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印章风格。他的印章形式后人称为“元朱文”或“圆朱文”,在我国印章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见图3—2)。

吾丘衍(1272—1311),又名吾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贞白居士。今浙江衢州人。元书法家,印学家。吾丘衍的主要贡献是在印学上,《学古编》的“三十五举”是他最主要的印学理论,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印学理论著作。“三十五举”中的“古法”,对汉印艺术的复兴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文人涉足印章艺术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吾丘衍在创作上主要是拟仿汉印,但是他不像赵孟頫那样亲自操刀。相传他只篆不刻,写好印稿后,交印工制作。夏溥在《学古编序》中即有此说(见图3—3)。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会稽外史等。浙江诸暨人,元末著名书画家,诗人。王冕是用花乳石刻印的第一人,明初刘绩的《霏雪录》中云:“以花药石(花乳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我们从王冕的自刻印“王元章氏”、“会稽佳山水”中,即可窥见王冕印章创作之一斑(见图3—4)。他刀法精熟,运刀从容,拟汉印韵味浓郁,是文人艺术家篆刻创作的先驱。但由于他的声望不大,所以他的创作方法,适合文人刻印所使用印材的发现,未能受到时人的重视。在王冕以后的岁月中,文人刻印,印材坚硬难攻,仍然是一大障碍。

自宋代米芾开文人自治印章先河起,到元代,文人自篆或直接捉刀刻印已成为风气,产生了赵孟頫、吾丘衍、王冕等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为文人艺术家投身于篆刻创作和明代流派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代篆刻流派

印章升华为篆刻艺术,揭开了文人流派印的帷幕。明代文彭即是篆刻艺术流派的鼻祖,从此形成了明清灿烂的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一代代篆刻大家。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担任过两京国子监博士,故人称文国博。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长子。承家学,善书画,工诗文,尤精篆刻,为篆刻艺术第一个流派的创始人。元代赵、吾、王为文人刻印奠定了基础之后,由于文人刻印的印材难题,到文彭的一百多年中,印章艺术未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彭刻印形成了规模,创造了流派,是因为解决了印材难题。相传文彭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用于雕刻首饰的灯光冻石,不仅美观,且易受刀,这使他喜出望外,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篆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中去,在他的广泛传播、倡导下,众多爱好印章艺术的有识之士,都积极投身到这一艺术领域的探索中,从此真正开始了文人艺术家刻印的历史。

文彭的篆刻艺术风格,力矫元人乖谬之弊。白文印以秦汉为宗,淳厚畅达,雍容自如,时而拟汉,时而以元朱文章法镌刻白文,自出新意。朱文以小篆入印,拟赵孟頫,圆劲俊丽,书写意味浓厚,古朴典雅。他的篆刻既承古法,又融入自家个性,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彭在篆刻艺术上的出新,得到了艺术家们的青睐,一时追随效法者众多,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作“吴门派”。其中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有:李流芳、归世昌、陈万言、顾苓、顾听、徐象梅等人。

文彭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篆刻艺术流派。同时,文彭还是在印侧镌刻边款的首创者。他的行书双刀边款为后人起到了典范作用(见图3—5)。

何震(1530—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何震与文彭关系在师友之间,是明代中叶与文彭齐名的篆刻大家,人们将他与文彭并称“文何派”。他的篆刻得力于文彭,后广取秦汉印之精华,拓宽了其艺术创作的道路,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风格,是一位集大成的篆刻家,在篆刻史上举足轻重。

何震在艺术上与文彭相同,主张篆刻以秦汉印为宗,以“六书”为准则,曾提出“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之说,其意思是强调篆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何震的篆刻,章法简洁平实,汉铸印韵味淳厚,线条丰富多变。冲刀猛厉生竦,有苍秀之气;切刀坚实沉稳,气盈力足。能不断出新,化古为今,风格多变,力矫印坛乖谬浅陋的时弊(见图3—6)。

何震印风的出现,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一时名声大振,成为“皖派”的创始人,师从者极多。在他的影响下,蜚声者有:梁袠、程原、程朴、胡正言、吴忠、吴迥、赵宦光、金光先、刘梦仙、沈庆余等诸家。 “皖派”也有称“徽派”、“雪渔派”的。

苏宣(1553—?),字尔宣,亦字啸民,号泗水,安徽歙县人,是与文彭、何震鼎立的篆刻家。苏宣自幼承家学,喜读书,好舞剑。他曾在文彭家设馆,得到了文彭的亲自传授,并曾有机会从上海顾从德、嘉兴项元汴等处纵览过秦汉玉玺,深得艺术三昧。苏宣是明代拟汉热潮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在秦汉印的研究上较文、何更进一步。其作品勇于创新,章法充盈饱满,气势博大;线条冲切相兼,方而不薄,厚而不臃肿,冶炼感之韵味犹为精彩,堪称仿汉铸印的杰出代表,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泗水派” (见图3—7)。受他影响的有:程远、何通、丁元公、姚淑仪、顾奇云、程孝直等人。

文、何、苏在文人刻印上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探索,相继开创各自的篆刻艺术流派,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到明代后期,更有像汪关、朱简等大家的崛起,他们在篆法、章法、刀法上,更有创造性和冲击力。

汪关(生卒年不详),原名东阳,字杲叔。后因得汉铜印“汪关”一印,遂改名关,更字尹子。祖籍安徽歙县,居娄东(今江苏太仓),他的流派被称作“娄东派”。篆刻力追汉印,多数作品取满白和切玉风格。白文印章法工整,清新明快,较汉印毫不逊色,却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朱文印篆法端正平和,俊丽秀润,每一个笔画均能精致入微,有俊巧淳正之美。汪关的主要成就是在刀法上,冲刀以稳、准、狠见长,且流利光洁,外方内圆,刀刀圆润。他极力反对人为的印面残破处理,艺术面目使人耳目一新(见图3—8)。

朱简(1570—?),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明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印学理论家。他的篆法取周、秦、汉篆入印,刀法在何震、苏宣切刀的基础上,创短刀碎切刀,线条劲挺毛涩,却无破碎之嫌。在小切刀的运刀中,常略微改变方向,形成了刀笔交融,富有笔墨情趣。他对线条的追求,与汪关是截然不同的,但两者均有前无古人的创造性(见图3—9)。朱简一方面在篆刻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在印学研究上亦是杰出的,其著作有《印品》、《印书》、《印图》、《印章要论》、《印经》等。战国小钤印的界定和归属,即是朱简首先断定的,有“明代第一高手”之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