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渭河平原千年以来的兴衰史 以及兴衰的原因

渭河平原千年以来的兴衰史 以及兴衰的原因

时间:2024-03-23 02:22:53

相关推荐

渭河平原千年以来的兴衰史 以及兴衰的原因

渭河是我们“母亲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发源于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有134766平方米,渭河可以说是关中地区的“母亲河”。

渭水冲击而成的渭河平原地区在古代《史记》中就有记载,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尚书· 禹贡》: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经济重地的渭河平原

在秦汉初期,关中地区就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农业社会时期,衡量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标准就是农作物种植情况,而渭水造就的关中平原洽洽符合农耕时期农作物的种植,这就促使了关中地区在农耕时期的历史地位,“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这是一段《汉书·食货志》记载,由此可见当时渭河平原的富饶程度丝毫不亚于江南鱼米之乡。

军事要地的渭河平原

关中地区在历朝历代来说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主要仰仗于地理位置优势,在《史记》卷七九中又借范雎之口对秦地的“四塞”进行了具体解释:“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撃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这简单直接地告诉了我们,古人早已对于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尤其对于古代战争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更加要仰仗与地理位置,所以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渭河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这也是看中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渭河平原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中间又有渭水流过,不管对于农耕时期我们的古人来说,还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地理位置。渭河平原是一个工,农业和文化高度发达地区,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在朝代更迭时期,有三次历史事件造成关中地区人口开始南迁对于关中地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次、永嘉之乱,永嘉之乱,西晋后期政权衰弱,经济破败,匈奴军乘机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

第二次、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第三次,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这三次基本都是由于国家政权衰弱,经济破败,导致连年的战事导致民不聊生,中原地区人口开始到处流亡,这对于中原地区,尤其是渭河平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

位置因素以及环境对于渭河平原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关中虽然是四塞之地,但这也成为了制约关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面环山虽然安全,但这给对外联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随着商品贸易的逐渐开展,这一弊端则被放大化,交通的制约造成渭河平原地区的商品贸易无法发展,外加前面我们说到的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导致经济中心从汉唐开始南移,但是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但是北方仍然是政治中心。

秦汉初期时候,我国北方的降水,以及土壤情况还视比较好的,但是到后来,土的的沙漠化,降水的减少,已经不再适合农作物的耕种这更加制约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时民有歌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如雨。泾水一石,其泥六斗。

不管是时代怎么变迁,渭河平原始终有着不可代替的角色。虽然不像其他大的平原一样,但是他还是千年如一日滋养着关中儿女。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