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变身“包租公” 或意在母婴生态圈

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变身“包租公” 或意在母婴生态圈

时间:2022-05-31 14:40:47

相关推荐

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变身“包租公” 或意在母婴生态圈

面对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增长乏力,贝因美“认为婴童食品市场似乎很难伺候了”,于是决定改个名字,扩大一下经营范围,通过变身“包租公”,跳出奶粉圈,为婴幼儿的生育、养育、教育构造一个生态圈,但这个举动却被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方面泼了凉水。

面对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但人口红利迟迟无法释放的境遇,上半年,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已经失去了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即便是国产品牌获得了空前的消费信任。

这种情况下,对于很多婴配粉品牌来说,在一个品牌高度集中化的竞争格局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似乎很难。于是,“火力全开”或者“跨界”似乎成为了可以选择的破局之路。雀巢的做法是瞄准3-18岁的学生粉市场火力全开,而光明则玩起了跨界开起了烘焙店。

与两者不同的是,昨天,也就是9月11日,贝因美正式发布《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及地址的公告》:公司将由“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拟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婴童食品,未来将围绕婴童所需进行多元化发展。

贝因美似乎准备通过改名,扩大经营范围,以一种“包租公”的姿态跳出奶粉圈,围绕婴童领域进行“生态化”的战略布局。

1

市场难做,内外资品牌增速齐降

以来,国内奶粉的需求骤然下降。大品牌由于品牌驱动,上半年市场反馈尚可,但众多中小品牌奶粉纷纷以跳楼价出厂、渠道大量积压,一箱奶粉卖个200-300元的都有。而从7月开始,内外资大品牌奶粉增速明显下降。

有机构预测,下半年,高增长一去不复返。可以说,去年中国大品牌保持高速增长已经不可见,今年,大家都在选择以促销保市场。

尼尔森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婴幼儿配方奶粉几乎看不到量在推动增长,销量部分基本没有贡献,而且是拉低了整体销售额的角度,更多的是通过消费升级和新品。

数据显示,7月我国共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3.224万吨,同比增长26.2%,价值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

荷兰9839吨,同比减少49.1%

新西兰5438吨,同比增长20.5%

爱尔兰5138吨,同比增长57.4%

法国3409吨,同比增长31.8%

德国1934吨,同比减少34.2%

进口自欧洲几国的大品牌,主要是外资品牌代表,虽有进口量,但是终端奶粉卖不掉。而外资大牌的市场主要在1-2线城市,3线往下的市场下不去。因此,几大外资能保住去年的销售规模就不错了:实际情况是,下降幅度很大。

对于中国资本持有的大品牌,下半年压力也是很大。消费人口今年继续下降明显,1-3段奶粉全线下降。据了解,华东地区有3家奶粉品牌上半年亏,下半年盈利更难。另有品牌生产的上千吨奶粉变成库存了。目前20-30元一罐的奶粉都很多了,下半年,难!

因此,面对这种难上加难的局面,奶粉巨头,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的业务策略是“火力全开”。就在9月,雀巢日前在北京宣布,雀巢奶粉品牌NIDO旗下进入国内已20多年的NESPRAY系列,更名为极具中国风的“爱思培”,还透露要面向中国的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推出更多营养产品。

对于这种选择,雀巢奶品市场部总监何福莹认为:“喝婴幼儿奶粉只喝到3岁,喝学生奶粉可以从3岁喝到15岁,甚至18岁,消费的潜力和周期非常长。”

他认为,近年来雀巢留意到,尽管和液态奶相比,整体奶粉市场对中国学生人群的渗透率比较低,但有意思的是,尼尔森数据显示,近两三年来面向学生消费群体的奶粉呈现出双位数的增长势头,而液态奶增速则趋向放缓。

目前中国6岁以上小学生到中学生的奶粉市场规模不是特别大,大概只有不到10个亿,但如果算学龄前儿童3到6岁儿童的奶粉市场,则规模是比较大的,大概有40-50亿元,而把两者加起来就有60亿元左右。

与雀巢将火力瞄准60亿学生粉市场不同的是,国内品牌光明乳业则玩起了跨界,在9月10日,首家烘焙面包店“光明悠焙”开业。店内销售5大系列32款面包,10余款创意饮品。“光明悠焙”烘焙店是光明乳业进军烘焙行业的首次尝试。

“光明悠焙”烘焙店是继光明乳业进军冷饮市场后,又一产品布局的线下落实,也是光明乳业升级多元化消费场景的举措之一,标志着光明乳业烘焙布局的正式开启。近年来,光明乳业发起"品牌融合、产业链整合、优势联合"强劲动力,不断开拓市场新的增长点,赋能乳品行业创新化发展,光明悠焙烘焙店正是创新的落实。

2

市场乏力,再陷亏损,或成更名主因

面对目前的中国市场增长乏力现状,贝因美目前的业务构成似乎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婴童食品领域还是高度依赖于可释放的人口红利。

头顶“国产奶粉第一股”的光环,贝因美于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前几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到,公司实现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41.54%。但是,公司的巅峰期实在有些短。、,公司净利润分别只有6889万元、1.04亿元。

自起,贝因美更是陷入亏损困局。、,贝因美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了7.8亿元、10.6亿元。伴随着业绩的巨亏,公司市值从300多亿元的峰值一路缩水。

4月27日,因连续两年亏损和债务赔偿等问题,贝因美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因美”。在保壳压力之下,贝因美以渠道梳理、高层换血等方式试图力挽狂澜。加上配方奶粉新政于正式实施等外部因素影响,贝因美在度扭亏为盈,盈利4111.36万元。

不过,上半年,贝因美再度陷入亏损,报告期亏损1.22亿元,同比下降1527.62%。对此,上市公司解释为“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在半年报中,贝因美表示,公司外部竞争环境不容乐观,新生婴儿出生数量、纯母乳喂养率等因素持续影响市场预期,乳铁蛋白等关键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诸多因素都使得上半年经营环境变得严峻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在贝因美经营低迷的情况下,当初战略入股的恒天然乳品也萌生退意。今年8月8日,贝因美公告称,恒天然乳品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22.52万股。

,恒天然乳品以18元/股的价格,耗资约34.64亿元要约收购贝因美股份1.92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为世界知名乳品生产商恒天然的全资子公司,其入股贝因美承载着恒天然与贝因美展开战略合作的期望。然而,恒天然与贝因美的合作并未能如期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贝因美股价下挫,恒天然的持股更是浮亏惨重。

3

防御性转型,或图谋母婴产业生态圈

贝因美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儿童食品、营养食品的技术开发并提供相关咨询等服务、食品经营(凭许可证经营)”之外,增加了“技术推广服务,自有房屋租赁,健康管理(不含诊疗),日用品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

对此,贝因美方面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司在婴童行业多年耕耘所积累的优势,应对人口出生数下降、母乳喂养增加、竞争更趋激烈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将不再局限于婴童食品,而将围绕婴童所需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满足母婴家庭更多的消费需求,提高单个客户的营收贡献,不断开拓业务发展空间。

实际上,贝因美多元化的迹象早已显现,贝因美总经理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未来打算进行多品牌、多元化的投入。

“目前贝因美在不断深化核心业务奶粉品类,这其中就包括在特配粉上的发力。”包秀飞表示,除此之外,贝因美在进行多品牌、多元化的投入,在不同的品类中打造爆款,同时在统一品类中也有不同功能性产品的排兵布阵。”

据了解,继今年5月与新西兰保健食品公司战略合作之后,7月,贝因美旗下童臻系列营养品宣布上市,包括提升补铁蛋白、益生菌、AD钙、酵母锌和DHA等。这意味着贝因美正在不断扩大业务范畴。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奶粉第一股的贝因美之所以要进行业务转型,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细分领域正在崛起,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营养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奶粉行业竞争过于激励,且人口红利未能如期释放出来,致使奶粉行业整体销量停滞。

“对于奶粉行业来说,应当是瑟瑟深秋,则一定是寒冬”, 7月12日-13日,中国奶业协会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天津举行期间,包秀飞明确表示:“企业再不转型,一定会很惨!”

在《中国购物者报告》中也有指出,在过去三年里,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高端化促进增长,抵消渗透率饱和或下降的影响,其增长主要来自高端和超高端产品,价格和渗透率均有提高。

今年年初,公司就表示要在六大战略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品类聚焦,渠道聚焦、门店聚焦等方式,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提升高毛利产品生意贡献,从而整体改善营收毛利结构。由此可见,公司管理层一直在为提高公司营收蓄力,本次变更更像是在形式上公告自己的战略决心。正如公司创始人谢宏先生所言,“前面的战斗不会轻松,每一场都是硬仗。”

据了解,母婴产业总体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复合增速15%,远远超过目前的婴童奶粉市场, 其中医疗保健、早教等母婴服务领域增长潜力更大。贝因美的行业地位毋庸置疑,假如能成功打开母婴产业链的业务空间,预计未来几年的业绩弹性将会非常可观。

包秀飞表示,“我们的机会在于在新零售方式下创造新的服务和产品,以及95后、三四线的人群,新的品类化、新的场景化、新的数据化,赋能新的消费群体,是可以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成长机会的重要手段。”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