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他山之石|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实践案例分享

他山之石|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实践案例分享

时间:2018-10-18 09:03:18

相关推荐

他山之石|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实践案例分享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国商机构

(一)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公司化运作

一、主要做法(一)公司化运作。开发主体。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以下简称“海宁分区”)参照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公司化运作的模式,由上海漕河泾总公司和海宁经济开发区下属的国有公司分别按55%和45%的占股比例共同出资组建分区公司,作为独立运作主体。议事规则。分区公司设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董事会成员七人由双方股东推荐并选举产生,设董事长一人,由漕河泾总公司推荐人选,经董事会选举产生。设副董事长一人,由海宁经济开发区下属国有公司推荐人选,经董事会选举产生。公司设总经理,由上海漕河泾总公司推荐人选,董事会决定聘任。利润分配方式。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分配方式进行税后利润的分配。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的成本及收入均分板块、分项目计入公司营业收入及成本,按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并统计收益情况。公司运作方式。分区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为一室五部,分别为办公室、计划财务部、规划建设部、招商经营部和园区管理部。公司高管和部门负责人由双方股东委派担任,薪酬由股东方分别自行承担。专业技术层员工由社会招聘组成,薪酬由公司发放。公司专门针对招商人员建立薪酬和考核体系,对招商人员进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二)市场导向和产业集聚发展。海宁市和漕河泾总公司将海宁分区纳入双方“十三五规划”的范围,以指导和促进海宁分区开发建设。分区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将产业定位为:构筑“3•X”产业体系,即培育发展两大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改造提升一大传统产业—时尚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发展形势。(三)政企分开,各施所长。政府机构(海宁经开区)和分区公司作为两个管理实体,各负其责。需要行使行政权,适合政府部门做的事由海宁经开区做,适合公司操作的由漕河泾海宁分区操作。分区公司作为海宁分区唯一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主要任务是负责海宁分区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服务。招商引智方面。分区公司实施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和漕河泾海宁分区“三位一体”的招商格局,强化合作优势,共同推进招商引智工作。土地方面。分区范围内未被分区公司收储的土地由海宁经开区实施管理,未被分区公司收储但已由分区公司平整的土地由海宁经开区强化管理。已由分区公司收储的土地由分区公司实施管理。础设施建设方面。分区范围内由分区公司建设的道路、绿化、污水管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移交给海宁经开区,由海宁经开区实施管理(含保洁)与维护。经济运行方面。分区范围内的在建项目和企业的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由海宁经开区统一组织管理,分区公司做好日常服务、物业管理以及相关沟通协调工作。二、实施成效(一)建设成果显着。分区自正式启动以来,充分发挥三方的优势,积极落实平台建设,努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大产业引入和培育,目前共计引进各类项目48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已通过高新技术认证的企业12家。海宁分区近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61.2亿元,三产投资7.2亿元,区内企业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14.1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二)打造海宁科技绿洲,搭建跨区域产业转移平台。海宁科技绿洲项目作为“上海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分中心,总投资3.6亿元,共占地101亩。项目一期5幢标准厂房和1幢综合服务中心共计3.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目前累计入驻企业22家。二期项目建设有各类厂房11幢,面积4万余平方米。海宁科技绿洲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好的创新型公司,主要为半导体芯片、光通讯、智能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亩产效益正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宁科技绿洲目前已被评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绿洲内由上海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指导创建的众创空间——“漕河泾创营·海宁”,已成功创建为“嘉兴市级众创空间”。(三)合作发力多点招商。一是进一步发挥驻沪招商作用,充分利用上海漕河泾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与漕河泾总公司物业及招商中心的交流合作,举办海宁经济开发区漕河泾推介会。二是大力推进对德法等国合作。设立中法合作产学研园区,先后与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法国机械及冶金工业联盟、法国能源7号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签约,并连续举办三届法国“海宁日”活动。海宁中德创新中心由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倡导,于6月成立。多批德国客商先后前来分区实地考察,5月在德国举办首届“海宁日”。三是加快推进半导体产业集聚。海宁分区在建中的半导体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1170亩,计划总投资约23亿元,定位为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定制化、多功能化的一流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园区。目前已吸引15个项目签约入驻,力促半导体装备及元器件产业加快发展。三、下一步工作漕河泾海宁分区将进一步依托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沪浙合作、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平台、人才合作平台对接,力争形成国际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示范区、引领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探索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专家点评漕河泾海宁分区的模式值得研究,作为独立运作主体,其议事规则、利润分配和公司运作方式等均会对两地合作产生影响。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各施所长是关键。目前看,漕河泾海宁分区为深化园区共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等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二)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开发机构新创。滁州市政府委托滁州市城投公司与中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等工作。中新苏滁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8亿元,其中中新集团出资4.48亿元,持股比例为56%,滁州市城投公司出资3.52亿元,持股比例为44%。

(二)运行模式创新。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模式,中新苏滁公司在合作区域内享有独家开发权,对合作区域以产业为龙头进行城市综合开发,按协议规定负责区域规划、招商引资、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建设费用中,除工业用地由管委会承担较小比例费用外,其余均由中新苏滁公司自行解决。中新苏滁公司收益包括土地一级开发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政府计提各项基金分成、招商代理费等方面。

(三)政策保障创新。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省有关部门和滁州市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推进园区建设。省政府批准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包括项目审批、土地、规划、财政、建设、环保、城市管理等,并同意设立土地收储机构。在一定年限内,计划单列专项安排给苏滁现代产业园一定额度建设用地指标。同意苏滁现代产业园建立一级财政、一级预算,自主负责区域内的财政预决算管理,并在滁州市年度财政预决算中单独表述。入园企业新增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园区。园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所需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省级集中部分,全额返还给园区。

二、实施成效

园区建设以来,从规划入手,从拆建起步,从招商起跳,从空白起家,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经营收入三个重要经济指标分别累计超百亿。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136个,协议引进资金超400亿元,注册企业200余家,竣工投产工业项目64个,在建工业项目24个,初步形成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四个主导产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三、下一步工作

(一)在园区规划管理方面。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健全完善人口库、地理信息库、法人库三大基础数据平台,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运行。二是加强基础功能配套。坚持提升和完善园区功能配套能力,保障项目招引,创新产业配套方式,增强产业招商竞争力。三是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通过进一步建设现代工业坊,满足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投资运营需求,集约节约土地、促进产业集聚。

(二)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突出产业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突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招引一批高端优质项目。二是攻坚重大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业细分领域50强以及上市公司,全力攻坚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项目。三是强化境外招商。充分发挥中新集团全球招商资源和专业团队优势,强化境外招商,争取在五年内实现外资企业累计超百家。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园区“一站式”服务和“2号章”审批模式,健全“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行不见面审批,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

(三)在园区建设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内联外通。加快推进园区与市政务新区、明湖片区无缝对接;完善域内路网结构,推动路网框架持续延伸。二是继续提升景观绿化。围绕园区主要干道继续实施绿化亮化改造,建成“美丽公路”绿色景观样板长廊;建设清流河景观带、公园,打造一流滨水景观。三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苏州外国语学校苏滁分校、苏滁医院建设。推进现代工业坊、邻里中心、蓝白领公寓滚动开发,保障企业需求。建立覆盖园区的新能源公交系统。

(四)在招才引智方面。一是集聚创新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深入开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院士、博士招引三大行动,推动相关成果转化。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围绕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需求,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三是加强企业招聘。鼓励中介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外地人力资源来滁就业。搭建园区和各县市区、中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对接桥梁,稳定用工来源。

专家点评

苏滁现代产业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新苏滁公司享有独家开发权和土地一级开发收入,产业园更是建立一级财政、一级预算,自主负责区域内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有力的政策保障,促使园区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累计超百亿的成绩。苏滁现代产业园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极,对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加强园区共建,也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