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大话樵山之王 湛篇

大话樵山之王 湛篇

时间:2022-11-16 10:12:58

相关推荐

大话樵山之王 湛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上一期我们说到湛若水终于考取功名,顺利踏入仕途,就在这个时候,湛若水遇到了一个在学术上影响了他一生的人。

1506年,来自东莞的翰林院编修对初到京城不久的湛若水说:有一个叫王守仁的人在吏部讲学,要不要去认识一下?湛若水也许出于好奇,就去与王阳明会面。两个人一见面,就已经认定了对方为好友,就像恩格斯见到了马克思一样,惺惺相识、相见恨晚。

王守仁:守仁求友三十年,未见其此人。

湛若水:若水泛观四方,未见此人。

两人对对方的评价都十分高,并定“共明圣学”之约。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出身显赫,父亲是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当时的王守仁虽然是在学术上有过人之处,但名气不见得比湛若水高,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两人算是师出同门;王守仁曾经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而娄谅和陈白沙都是吴与弼的门下。

当时湛若水已经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为学宗旨,王守仁虽然学遍儒佛道和兵法,但在儒家的学术地位应该是不及当时的湛若水。但王守仁从认识湛若水开始到贬谪龙场之间的几个月时间,两个人基本上是形影不离,在学问上互相切磋,估计已经把湛若水的东西吸收得差不多了;加上后来龙场悟道,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开始提出“良知”和“知行合一”之说,再有后来平宁王乱等功劳,一时间文治战功无人能及。

从战功上看,湛若水自然是不能与王守仁相比;但从学术上来看,湛若水和王守仁是当时学术界并肩的两座高峰;甚至有学者认为王守仁心学的直接源头就是湛若水。

在湛若水与王守仁结交到王守仁离开人世的二十多年中,两人为了方便学术上的讨论比邻而居;因工作调动而不能相见的话就以书信交流。哪怕是后期两人在学术细节上出现了分歧,也是互相指出对方理论上的不足,然后经过对方的意见来补充完善自己的学术理论,情谊一直都未有变过。

可以说,没有前期的湛若水,很难有后期的王阳明,同门的学术观点虽然是有分歧,但也是互相吸收,互相成就、互相促进的关系,二人之学说当时称为“王湛之学”。湛若水的学术理论正因为与王守仁的不断相互质疑和反驳,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渐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认识和接受。

1529年,王守仁因病离世,湛若水痛失挚友,“兄不我答,遂尔成默。”没有了王守仁,湛若水在学术理论上就失去了同伴,也失去了对手;可以想象在往后的三十多年中,湛若水在学术界是多么的孤独。

下一期,我们接着讲湛若水在西樵山讲学的故事。下期再见。

PS:本文文案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写 留 言

文化传播

需要你我参与

点击下方分享出去吧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