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经典论著〗向恺然之拳术见闻录

〖经典论著〗向恺然之拳术见闻录

时间:2021-02-11 02:54:40

相关推荐

〖经典论著〗向恺然之拳术见闻录

拳术之为物,不多见于经史,莫能道其沿革者。穿凿附会以求之,无益于技,徒多事耳。大抵人类初生,与群动居。飞不如禽,走不如兽。其自卫者,岂徒智哉,盖亦有其技矣。或以群欧斗之经验,或师鸟兽之特长,以长百物,以雄丑类,而拳术于是乎始。弓矢出,戈矛成。盖后世圣人制之以补拳术之不逮,非械斗起而后有拳术也。

近世战斗之械日精,拳术之用已失。纵使十年练臂,十年练眼,力如贲(bēn)育,捷若庆忌,以三寸手枪当之足矣。而历观物质文明极辟之邦,尚兢兢研求不遑者,何也?盖近世提倡拳术之目的,与拳术最初之目的殊。古之拳术杀人,今之拳术育人。人之百为,基于其躬。练拳术则身健,身健则魄力雄、意志强。魄力雄意志强,天下事不足为也。故余之所述者,本诸见闻,求取实用,不张怪诞。以与邦人君子商之。

吾国拳术至杂。省与省殊,县与县殊,人与人殊。一师各传其弟子,弟子各守其心得。其传术之式,变动不居,美恶并见。不能集海内之拳师而合阅之,则不能知其技之所到,与其术之优劣。惟恒人所言者,为内外两家。能内家者如凤毛麟角。余盖未知之也。外家虽杂,大抵分阴阳劲之二派。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各臻其极,无所谓优劣也。惟以身体发育而论,则阴劲不如阳劲。阴劲束身以避敌,猴胸短肋,气敛局紧。阳劲挺膊舒筋,发扬蹈厉。以今日而倡拳术,实以阳劲为宜。拳无论阴阳劲,一身之前后左右上下皆有攻守之手。非然则为不完全之拳式。初学必演拳式者,欲其知五合三催之理也。何谓五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是也。何谓三催?手催、身催、步催是也。

拳术以避正面攻击为第一要义。阴劲之猴胸,阳劲之侧身,皆所以杀敌之正力也。王志群曰:敌不动时我不动,敌欲动时我先动。兵法云:其静如山,其动如风,守如处女,出如脱兔。拳术贵审势。势之义有二:在己曰蓄势,在敌曰乘势。初学者,先学蓄势。如鸷鸟之将击,卑飞敛翼;如猛兽之将搏,缩爪张牙。乘势则神定而眼捷,以时敌隙。非老于技击者不能也。拳术尚弹力,而不取直力。直力者,尽人而有之。弹力则拳术家之专长。直力之及人,猛者能跌人于数丈外,而不能损其脏腑。弹力及人,则人不及跌,已伤其中矣。譬如植玻璃于平台之上,人力中之,则飞碎,枪力中之,则洞一孔焉。

善拳术者,不易出手,出手必用全力;不易校手,校手必见胜负。拳师有以能受击得名者,盖亦未遇善击之人耳。余尝见有以手横置地上,而驱自动车其上者;见有持石击胸者;见有仰天受舂(chōng)者,所受者盖直力也。若遇弹力,虽轻必透,脏腑震动。湖南有谌(chén)四者,以善受击名于湘中。咸同间人也。闻陈雅田善拳。访之,遇于山间。谌四曰:愿以身权尊拳之轻重。雅田拳之。谌四不知其苦。头眩而已。复曰力尽乎?雅田再拳之。谌四见萤火无数,绕于睫前。遂衔雅田。欲复之。乃以身倚墓门华表。四侧而创其拳。佯笑曰:君靳力如此,亦浅之乎视四矣。雅田奋袂而进。四不及避,华表立折。负四归医之。三日而苏,遂为废疾。(雅田与四非校手,故初拳不用全力,与前说无冲突。)

拳术之要诀,不外起、顿、吞、吐、沉、托、分、闭八字。起顿吞吐以身言,沉托分闭以手言。自习与临敌不同。未临敌者,自习虽精,应用必疏。初学拳术者,最忌多与亲爱之人戏校。戏校者,不出重手。久而成习,其弊为嫩,故不创人。不创人者,不足以为名拳师。其技亦不进。学拳术者,必使四肢有反射动作,而后足以临敌。临敌时,迅如风雨,不容有用脑之余地。善拳技者之取敌,如常人持箸取馐。持箸之顷,齐之、张之、钳之。五指或拗、或撑,各极其能。固不待思索而能者也。

无人不可以习拳,无人不可以为名拳师。人之不习拳者,恒诿于无力。此大误也。人不患无力,特患其力之不能发挥耳。今使人手持十斤之物,虽至弱者能胜也。人之身至轻者重数十斤,未闻其足之不能自举也。苟以十斤之力,附于手而中于人,人必伤。以数十斤之力,附于足而中于人,人必毙矣。

今人恒曰,某某力重数十斤,某某力重数百斤。此为最蠢之评判。实则力之为物,与体积时间有极大之关系。今以百斤之力论。附于臀者尽人皆有,附于肩者较少,附于肘者又少,附于拳者更少,附于指者则寥寥矣。受之者亦然。受百斤之臀则退,受百斤之肩则跌,受百斤之肘则伤,受百斤之拳则病,受百斤之指,不死必为废疾矣。力之发射也,有以一秒钟能发百斤之者,有以一秒之十分之一能发一百斤之者,有以一秒之百分之一能发百斤之力者。时愈速发射愈难。受之者亦然。一秒钟能受百斤之力者,一秒之十分之一不能受也;一秒之十分之一能受百斤之力者,一秒之百分之一不能受也。

人之肢体能发射之物有二。一曰力,二曰劲。涩者曰力,畅者曰劲。迟者曰力,速者曰劲。限于局部者曰力,达于全身者曰劲。力方而劲圆,力长而劲短。以力击人者,如引重推巨,支之撑之,为事甚滞,为时甚久。以劲击人者,发其一指,则全身之劲在指端;发其一足,则全身之劲在足尖。其中人也,未中之先无劲,既中之后无劲。中之之顷,疾如掣电,一发便收,是之谓劲。善拳技者,尚劲不尚力。练拳技者,使力化为劲。(前所云弹力即劲也。)

劲有路,不可牵之逆之。牵之逆之者,自杀其劲者也。能破人之劲者,乘人之劲路也。善拳技者,不当人之劲。若猝不及防,而劲已至,则应之以警劲。警劲者何?敛气竦神,紧以当之,震以杀之。行所无事矣。鹰爪王之拏(ná),张伯敬之打,千跌张之跌,虽皆以一技享重名,实则拳法悉精。所传得意之技,特其独到者耳。非如世俗教师,百法不通,仅知其一也。且一手之关系,无不与全身相调剂。全身皆劣,而独恃一手一足,正如小儿持石击人。石虽坚,不能中敌也。

校手不可着意安排。安排则有浅见,有浅见则滞,滞者败之道也。此尝闻有以一手破天下敌者,盖不复能笑之矣。

拳术亦有小学功夫。立庄是也。立庄不稳,而遽(jǜ)授以攻守之法。则学者之心,驰骛于高远,不肯下死功,其所到可限量也。此理甚庸,能者绝鲜。譬之秋叶遇微风而陨,以其着枝不牢耳。今之习拳者,立足不住,便欲斗人。手法虽多,一遇大敌,直如摧枯拉朽。甚且至老不悟,良可哀也。善胜者不弛,善败者不乱,立庄之功也。

拳技虽小道,师弟子传授之间,盖不可不择端人。弟子不得师,则技不进;师不得弟子,则技不传。故弟子乐得名师,名师亦乐得佳弟子。世俗拳师,技无所到者,无论矣。即有绝世之术,或靳(jīn)而不传,或不择人而妄传,皆非善道也。

观人演拳式,欲知其技之优劣,与其式之美恶,此无他法,一衡以拳理耳。式完手备,而劲不畅达者,习之者疏也。反势闭劲,身手相戾,上下相乖者,式之劣也。习劣技者,用功愈久,滞涩愈甚,此不可不知也。今人观拳式,恒喜讥评之曰,某解何用,某手御何敌。此大谬之见也。拳式之为物,不过合多手以连属之耳。其连属之点,则示人取势活劲,未必即以之取敌。且拳式之手,有变化者,有浑涵者。已见变化之手,形式已具,固可察其优劣。

若浑涵之手,变化之祖也。非其人演而拆之,不可妄为论定。习劲之法,多藉助器械。如沙囊、摇床、石滚、桩板之属,不可枚举。窃以为劲之发育,必求其圆满透澈。不可少加障碍。作劲而出,物冲其前。劲有击力,物有抗力。两力相遇,抗力大,则击力朒(nǜ);抗力等,则击力着而缩;抗力小,则张缩兼其所长之劲亦仅矣。且其所长者,沾着胶滞不足以极劲之能事也。初学者,欲速程其效,而器械之用日广,去理远矣。

习劲有最良之器械,空气是也。空气无抗力,亦有极大之抗力。故习功劲者,能尽人官骸之所能而宣之。其发必全,其着必透,且其所长之劲官骸不败,无有衰退。习器械者不然。如前清武士之举刀石,辍不数日,遽失旧观矣。《虞初新志》所载王先生事,每晨向空奋击数千拳。虽为小说家,言亦不可以其诞而忽之也。语曰:百打百破,一硬不破,一快不破。硬者,非身手硬也,劲硬也。快者,非进退快,转侧快也。进退固不能不快。而胜负之数,不在进退,在转侧。盖进短一分,即不及人。退缩一分,即可避敌。远步进退时,与人以可乘之隙。故善拳者,有转侧,无进退。转侧,即进退也。有进无退,进即退也。进即退者,以攻为守也。

习拳者,须自信。自信不强,不能尽己之能。鲜不覆于敌者。敌虽强,可以不与之校。校则视之若寻常人。非骄也。即遇寻常人,亦不可以骄而懈其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