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写出高分作文你不得不知道的法宝 比如三维立体分析法

写出高分作文你不得不知道的法宝 比如三维立体分析法

时间:2023-10-30 05:29:00

相关推荐

写出高分作文你不得不知道的法宝 比如三维立体分析法

·名师写作大讲堂·

本期名师

王国安老师

王国安老师围绕高考作文,创造性地研发了《模式议论文写作教程》,独创16种写作模式,是高考作文提分的有效方式。

本期内容

学科网书城【名师写作大讲堂】如约在周五开讲!上一期为大家传递了“横向分析”的概念,本期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横向分析训练,来看看它的实践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为提炼论点而分析素材;

二、为展开分论点而分析;

三、为论证而分析论据材料。

以下为讲座文字版,内容丰富,均为干货,值得一看!

查看往期讲座,可在学科网微信订阅号(zxxkcom)查看过往周五文章。

正式开讲

同学们,我们说分析很重要,议论文处处需要分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实践应用。说是训练,由于我们是远距离教学,还得由我来讲,那就请大家多多动脑筋思考。

横向分析的目的是拓展广度,铺开理群的面积,目的是让事理站得稳妥,令人信服。

横向分析起步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分析什么——认识分析素材。

二是分析目的——为什么而分析。

三是分析路径——如何展开分析。

大略看来,议论文的横向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为提炼论点而分析素材、为寻找分论点而分析角度、为寻找小论点再分析侧面,为证明论点而分析论据。其中,为寻找分论点而分析与寻找小论点而分析性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因此,横向分析训练应该在如上三个部位展开。

1

为提炼论点而分析素材

中学生作文,通常是命题者提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或直接发表评论,或从中引申出论点以供论证,或与其他素材组合一并产生论点。这类分析基本上属于深入认识素材的分析,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故事是形象的、感性的、个别的,道理是抽象的、理性的、普遍的。这个思维过程是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论点,先分析后概括,即先分析故事的个性特征,从中找到它的个别性,然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或道理。须知,议论文的理,往往就包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现象当中。

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概括,才能够明白规律,悟出道理。这是议论文写作第一回合的分析概括。

由此可知,这种分析的任务一般是目力直射故事的特点——慧眼看出特点、看到最富个性的特点是这一层分析的最高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素材的特点往往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多侧面的。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每一个特点都发掘出来,因为每一个特点都可以是立论的切入点,因此务求分析得全面一些,照顾得周全一些,以求取立论的独到性与新颖性。

那么,分析该如何操作呢?让我们以一道高考真题为例,作一些说明。

全国高考卷II的作文题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怎样分析这道题目呢?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分析对象是题目素材,分析目的是提炼论点,分析路径是捕捉特点。

特点在哪?如何破解?我们的意见是分为几个层次进行分析概括:

第一层,抓住故事的主要矛盾分析。应该明白,凡是有人物特别是多个人物出现的题目,其间必有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分析是最聪明的做法。本题的主要矛盾是军方人士与统计专家沃德见解不一的矛盾,因此分析矛盾的核心是首要任务。由此:

1. 分析军方人士只见战机外在弹痕的现象,不见机身内在完好的实质,由此提炼出论点:不要被表面现象蒙住眼睛,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2. 分析军方人士只见返航军机弹痕的统计,未思损耗军机受伤的状况,由此提炼出论点:不要以部分代整体,应该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问题。

这两个侧面应该是核心问题,属于第一代直接分析。在这方面立论,价值也会更高。

第二层次,分析矛盾的原因。这尽管也属于矛盾范畴,但毕竟是第二代间接分析,不是直接因素,其价值多少会减轻一些,如何评价,就看考官的掌握以及自己的论述技巧了。比如,下面三个方面都是对沃德个人素质的分析。虽然与核心事件相关,但毕竟有距离了。

3. 分析沃德见人所未见,提炼出论点:科学思维的精明。

4. 分析沃德发人所未发,提炼出论点:发表独见的勇气。

5. 分析沃德之力排众议,提炼出论点:坚持真理的韧劲。

如上三个侧面的分析,来自主要矛盾,不是主要矛盾,价格有所放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层,由主要矛盾派生出来的属性,属于由主要事件引申出来的内容。引申之谓,引而申之,已经由此及彼了,自然属于派生出来的新的意义。例如:

6. 分析军方最后接受沃德意见,提炼出论点:兼听则明。

7. 分析军人人士糊涂,统计专家精明,提出论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两种分析,从根本上说,已经离开了维护军机本身,离开了核心矛盾本身,已经属于第三代意义了,可以说属于引申义了,距离更远了。以之立论,未尝不可,但价值应该是打折扣了。

第四层,完全离开矛盾中心,擦边球,甚至是离题而去。如下两种分析与立论,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因为,二者与故事的矛盾毫无关系,只是涉及事件的内容而已,不在故事的矛盾之中。这样的分析与立论,应该说是失败的。

8. 分析对战机的维护,提出论点:亡羊补牢。

9. 分析调查战机上很,提出论点:防患于未然。

对于加强战机防护,军方与沃德并无矛盾,不属于争论范围,仅仅是故事必然涉及的事件而已,没有论述价值。

至于“幸存者偏差”之说,要求太高了,恐怕老师们也多半不了解,何况是学生呢?如果以此为要求,就不合理了。这方面的分析训练,实际上就是多多细致审题,以收一箭双雕之效。

2

为展开分论点而分析

为了展开分论点,一般是从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出发展开分析,分析的路径是多样的。这个部位的分析极其重要,因为能否搭起文章架子,能建立理群,这是关键一步。人们常说,分论点设置好了,等于文章写好了一半,不无道理。

分析路径有哪些?要素、构成、内涵、是非、优劣、意义、条件、影响、作用、原因、方法、目的、后果、特点……这其实就是分析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有多少,不知道,没穷止,但是,如果上述各个方面的分析方法,同学们都能经历系统训练,都能烂熟于心,都能熟练于手,相信一定可以熟能生巧,此后遇上任何作文题,在分析任务面前,都不会束手无策的。因此,建议同学们抓住这些方面先练起来,一样一样地练,练多了就会灵活自如。

为什么要“一分为三”,希望同学们不管遇上什么问题、什么题目,都能拿出三条理由、追寻三种原因、分析三种意义、想出三种办法等,培养时时处处“一分为三”的思维习惯。这是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平时每天都能坚持这样训练,效果一定很好。

“一分为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是什么关系,这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内容。我们只是要说,中学生写议论文,一分为三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各种事物养成“一分为三”的分析习惯,从而拥有“一分为三”的能力,则议论文写作的难点就解决了一大半。

尽管那个“三”是虚指,但实际上最佳选择还是“三”。理由是:

1. 三角支架最为稳固。建筑上、工地上,最常见的是三脚架。

2. 三个侧面最适合高考需要,两个分论点少了点,四个分论点多了点,三个刚刚好。

3. 可以构成立体思维,说理有力。

(一)一分为三的分析方法自古有之

孔夫子就是“一分为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人物。孔子把学生划为三种类型: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即是接受型、自主型和创新型。孔子用“一分为三”思想教育学生。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强调“天命难违”。他认为,如果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不能够称其为君子的。一个人如果不知礼义、无视礼节,何以安身立命于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言论,就不可能了解一个人。

孔子根据人生理、心理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特点,教诲学生,要注意戒除自己好色、好斗、贪得无厌的欲念。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二)三维立体分析是最有价值的分析

第一维:客观维、物质维、有形维;

第二维:主观维、精神维、无形维;

第三维:行为维、措施维、交合维。

第一维指客观事物,客观条件,可资利用的有形资源,即做事的外在凭借与依据,这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的,重要的要有所发现,抓住要点,抓住特色,以其充分开发利用。

第二维指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需求,主观诉求,以及事物内部所蕴含的文化含量、文化意义,文化号召力。

第三维就是人们将客观事物、客观条件与主观要求、主观努力、主观意愿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工作措施,手段方法、策略谋略。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分布最为合理,最能解决问题,因此价值最高。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三者相互垂直,不会交叉相容,不犯逻辑错误。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三者方向固定,属于恒定模式,学生容易学会。

所以,同学们应该深入学习训练,很方便使用。例如论述如何快速提高写作水平时,可以这样分析:

正确分析自己的基础水平——这是客观存在,要实事求是分析、判断。(客观上)

大胆提出自己的期望水准——这是主观愿望,要根据需要与可能提出。(主观上)

妥善制定自己的计划措施——这是行为办法,要拿出具体的训练办法。(行为上)

又如论述“要正确开展批评”的论点,可以立体思维:

其一,应注意自己的态度:“态度诚恳,与人为善”——主观上

其二,应注意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客观上

其三,应注意批评的方法:“讲究方法,春风化雨”——行为上

再如美就在身边:

分论点一、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生活才会处处阳光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客观上)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感受着美的好心情(主观上)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注入了美的新能量(行动上)

分论点二、不善发现身边的美——生活就会黯淡无光

不善发现身边的美,双目晦涩不见亮光(客观上)

不善发现身边的美,内心平淡不会敞亮(主观上)

不善发现身边的美,麻木不仁不放光芒(行动上)

中心论点: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

分论点一:勤奋学习,先得勤于“动眼”,勤于阅读。(客观上阅读)

分论点二:勤奋学习,必须勤于“动口”,勤于发问。(主观上咨询)

分论点三:勤于学习,还要勤于“动手”,勤于实践。(行为上动笔)

(三)从身边分析起

分析需要知识,缺乏知识是无法展开分析的,因此,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的内容起步,先易后难,从熟悉的内容开始。

比如,读书大家最熟悉了,读书快乐,乐在哪里?

例一

读书乐在可以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

读书乐在可以横贯山河,与名家交谈;

读书乐在可以自我反省,与自己交流。

例二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可以愉悦身心,精神满足,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例三

(1)读书乐在于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于它是民族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于它是人类繁荣的保证

(四)从有趣的故事分析起

分析很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就将二者结合起来,用有趣的内容来抵销分析的枯燥。因此,分析有趣的故事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例如:

创新的新思路

——嫁接先进,推陈出新

某毛巾厂有心改造产品,想来想去除了质地、颜色、图案这些老话题之外,实在不知该往哪里想。有人提议,应该让呆板的毛巾生动活泼起来,使消费者觉得又实用又有趣,才能压倒他人,拔高自己,取得主动权。主意不错,可办法在哪里?

带着这一目标,他们找到一种特殊染料,生产出变色毛巾。这种毛巾图案奇特:毛巾干燥时的图案是猪八戒背媳妇,落水后的图案则为猪八戒背孙悟空;干燥时的图案为贾宝玉娶薛宝钗,泡水后的图案变为贾宝玉牵手林黛玉;干燥时的毛巾是小学生刻苦攻读的形象,水湿后的图案变成戴上博士帽的大小伙……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走上市场后,一花独秀,倾倒各路商贩。

在这个例子中,思维主体的思维有许多可取之处:

一是扩大思维面积。思维主体苦于毛巾过于简单,可以运作的空间太小,原有的路子早已踩烂,失去了灵感,因而干脆跳出固有的窠臼,到外面的天地中去寻找新的思维起点。这在思维上是很可取的。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景象很精彩,或许能给你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认识。思维上这种“喜新厌旧”、扩大思维面积的做法应该大大提倡。

二是联系科学技术。思维主体不是就毛巾论毛巾,在扩大思维面积时,将视线逆向追到原材料环节,关心最新科技。这是很高明的一着,也是产品领先的关键。我们常说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这种嫁接办法应是一个重要途径。谁最先将最新科技成果嫁接到自己的产品上,谁就棋高一着,抢占制高点。

三是在“趣”字上动脑筋。有特殊染料只是有了物质条件,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选择文学作品中人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强烈的心理追求为素材,并构设生动有趣的对比画面,让消费者既买回实用功能,又买回生活情趣,使普通的毛巾突然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意义。

一米地毯一角多

——脑瓜聪灵生意活

一位顾客进了地毯商店,店老板热情接待了他。顾客看上了一款地毯,问:“这种地毯什么价?”答:“每平方米24元8角。”顾客啧啧几声,走了。无疑,他是觉得价格高了。店老板的一位朋友在旁观察,批评说:“你的待客办法太陈旧了,应该换一种方法。”

老板急问其详。这位朋友以营业员的口吻说:“先生,这地毯不贵。让您的卧室铺上地毯,一角多钱就够了。”见“顾客”不解,“营业员”解释道:“除去床与橱,卧室地毯不过10平方米,248元;地毯寿命为5年,计1800多天,每天不就是一角多钱吗?一支香烟钱都不要。”老板一拍大腿,高兴地说:“高!你这一招一定灵。”果然,就换一句话,商店顾客盈门了。

在这则故事中,老板传统守旧,实话实说,只知商品价格,不知顾客心理。他的朋友则机智灵活,善于创新,通过避开总价报日价,切中顾客心理。

比较而言,价格和目的并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换了种思维方法:老板恪守商人习惯,只会算经济账;朋友却具有创新意识,善于从顾客心理入手,切中要害。这两种报价方法所报数额表面上差距很大,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但给消费者造成的心理感觉却大不相同,二者的市场效果也自然有了天壤之别。

同学们,“朋友”的智慧表现在哪里?请引导你的学生这样分析:

第一,针对老板陈旧思维——老板是商人,眼中只有商品与价格,不善于观察顾客的神情与心理;朋友发现这一点,因此立即想办法让老板更新思维。这是“朋友”友情的表现。

第二,关注顾客消费心理——朋友观察细致,注意到顾客的“啧啧”之声,洞察其内在心理,因此立即寻求突破顾客心理的路径。这是“朋友”敏锐的观察力。

第三,分解商品价格构成——“朋友”经过急速思维,找到了路子:避开总价报日价,化整为零入人心,再加上以香烟作对比,立即突破顾客心理障碍。这是“朋友”的创新思维。

上述三点是对“朋友”行为动作的要素分析。

3

为论证而分析论据材料

在证明文中,论据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一袋面粉,可以作馒头,可以做面包,可以做面条,可以做饼干……“主人”需要它做什么,它就往那个方向演变。议论文的论证也如此,论据要朝着论点的方向分析,揭示论据服务于论点的那个侧面。唯有如此,论证才是有效的。

请注意,分析方向要准——对所引用的理论材料作分析,就是为自己的论点与引用的理论架起一座桥梁,将两岸联通起来。这就要求接榫要吻合,口径要一致;不要各说各话,两相分叉。须知,面对同样的理论材料,分析方向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总之,分析是很讲究的,需要很高超的技艺。时间关系,我无法一一作出具体分析,下面三段话请大家下载回去,好好对比,自己领会,从中学到真本事:

同样一段理论,用于证明的论点不同,分析的方向不同,得到的结论完全两样。

例一

通过正面分析,使“大”、“高”、“远”与“毫末”、“累土”、“足下”形成鲜明对照,“积累”的观点就显豁了;再通过反面分析,多次反问,使各组矛盾凸现在眼前,更强化说理的力量。在这基础上,论点得到有效证明。

例二

通过分析“毫末”至“合抱之木”、“垒土”至“九层之台”、“足下”至“千里之行”的演变过程,得出“一切贵在‘始’”的结论。

例三

通过分析“毫末”与“合抱之木”、“垒土”与“九层之台”、“足下”与“千里之行”的矛盾关系,得出“大小、高矮、远近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的结论。

这一段引证还可通过分析“毫末”与“合抱之木”、“垒土”与“九层之台”、“足下”与“千里之行”的量变质变,得出“成功贵在"积累"”的结论。

可见分析的方向一变化,结论立即就变化。因此分析论据材料时一定要朝着论点的方向,瞄着论点的方向,迈步论点的方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