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赵孟頫晚年经典楷书作品《胆巴碑》欣赏

赵孟頫晚年经典楷书作品《胆巴碑》欣赏

时间:2024-02-22 00:47:57

相关推荐

赵孟頫晚年经典楷书作品《胆巴碑》欣赏

《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碑书墨迹。赵孟頫(1254~1322)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此卷书于延祐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赵氏时年六十三岁,为其晚年碑书的代表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胆巴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赵氏晚年碑书的代表作。

赵孟頫楷书帝师胆巴碑卷,纵33.6厘米,横166厘米,纸本。书于延佑三年(13)。卷后有清姚元之、杨砚、李鸿裔、潘祖荫、王懿荣等人跋。钤有清许乃普等人收藏。《东图玄览》、《清河秘箧表》、《南阳名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卷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可谓笔笔提起,字字挺拔,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

明王世贞认为赵孟頫晚年书法“规模李北海”,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凝重古朴,老劲可喜。

赵书虽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往往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变换书体,但不论怎样变,又都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因此,他的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卓然不群。

陆衡跋《赵孟頫胆巴碑》

孟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13卒,谥文敏。

赵孟頫绝顶聪明,既谙熟理财、行政、司法,又是经学家、文学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鉴赏家,旁通佛道经典,造诣极深。

就书法而言,赵孟頫是下了苦功学古的。他惟妙惟肖地、几百遍地临摹下去,在篆、隶、真、行、草系统中,凡古人名迹,几乎无所不学。他不仅守法,而且能廓大古法,强调古法,特别能将其中最精的部分提炼出来。

比如《十七帖》中有许多“也”字,他都弄得极熟,散见在他的作品中;《兰亭叙》中的“左”字,上面一横接着向左一挑,接处提笔向上翻出一个小圈,这个并不太明显的地方,他却细心学出,并加以强调。《书谱》上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赵孟頫是做到家了。

赵孟頫厚积薄发。在对古代名迹广泛探索和认真临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遒丽”的风格。

他最擅长的是大楷、小楷、行书。鲜于枢、倪瓒等人都说小楷是他各体中的第一,并对他写小楷又快又好钦服不已。据说他每天可以写小楷一二万字。黄公望说,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他落笔如飞的样子,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事。这当然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大楷,世称“赵体”。在唐人已将大楷的院门锁定之后,竟能“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只有赵孟頫一人。他突破了唐楷过分森严的法度,而吸取李北海之长,将行书笔意融入其中,笔势流转,活泼生动,笔力又很遒劲。

以前有不少人说他“媚俗”,是“书奴”,要不是对他缺乏研究,那就是犯了人云亦云的常见病。还是焦竑说得比较公允:“吴兴不可及处正在韵胜耳。世人效之,多肉而少骨力,至贻墨猪之诮。书病至重,积学渐成。以次解脱,乃入三昧。世徒见公一种趁姿媚书而不知其他,由见书不广也。”说得是,东施效颦怎么能怪罪西施呢?

胆巴是西番突斯旦麻人,元至元七年忽必烈赐号“帝师”。《京畿金石考》谓碑在河北正定县,未言存佚;沈涛《常山贞石志》不载;孙星衍《寰宇访碑录》据嘉定钱氏拓本著录。似石已佚,拓本亦罕传。

有真迹本传世,纸本卷装,前有“许乃普印”、“太子太保”、“自在堂”、“遐闇心赏”等印。篆额8行18字“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亦出自赵孟頫之手。全文125行,每行8字,毫无缺损。笔法出自李北海,古劲绝伦,神采奕奕。结体秀美,于规矩庄重中见潇洒超逸。

单字大如拳,极为难得的楷书临习范本,赵孟頫寿春堂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