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年轻人必须做的选择题:大城市or小城市?

年轻人必须做的选择题:大城市or小城市?

时间:2022-05-06 15:07:40

相关推荐

年轻人必须做的选择题:大城市or小城市?

正如有些评论说的一样,《草莓人生》是一本轻松又治愈的书,日本作家向来擅长这一点。

《草莓人生》/【日】荻原浩、黄悦生新社会人网页打开不是最大化txplatform

但老实说,小说的主题并不轻松,原本想在大城市有所成就的设计师,阴差阳错之下回家做了农民,不管是就业环境的悬殊差异,还是从事职业的天差地别,都会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现实里大概很少有人会有小说主人公惠介那样的勇气,放下自己在大都市的事业,回乡下去做个农民。

小说里惠介最初的想法应该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从事农业根本没法和设计师这个职业相提并论,甚至务农根本就称不上一项事业,那只是一种没出息的退路。

不得不说,农业相关的职业被人们误解了太久太深,明明我们都离不开它,可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它,更别提去从事它。

所以才会出现小说里那种情况,在地里劳作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就是农业的现状。

小说将这个难题抛了出来,并且试着给出了答案,尽管不怎么完美,但依旧让人深思,只有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才有机会找到真正完美的答案。

01.

对农业的误读

小说主人公惠介是一名设计师,梦想在东京成就一番事业,打拼多年,确实也有所成就,获了几项大奖,还因此结识了自己的妻子。

之后惠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本想自立门户之后大干一场,但现实的打击却接踵而至,工作室很快便迎来了经营危机。

这边惠介还没来得及出人头地,另一边惠介家里便出了意外。惠介的父亲病重进了医院,惠介回去探病,进而知道了家里种植草莓的事。

父亲被抢救了过来,但惠介却面临更大的难题。父亲重病,而六十八岁的母亲身体也有各种毛病,种植草莓的任务眼看就要落在惠介身上。

惠介自然是不愿意的,即便他工作陷入困境,但只要留在东京,总会有办法的,可一旦回了家,乡下给不了他任何机会。

惠介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之前曾经听过一句话,小城市容不下肉体,大城市留不住灵魂。

惠介不想回家,因为他觉得回去继承农务太丢人了。在惠介看来,他根本不适合务农,早上起不来,又怕冷。

更何况他觉得务农本身就没有出息,“收入少,没有前途,娶不上媳妇(虽然他已经成家了)。劳动时间很长,而且还是重体力劳动,休息日跟没有差不多。”

对农业的误读,让惠介很难理解自己的父母,甚至他已经在谋划着结束家里的农活。但草莓已经有了收成,即便要结束,也得先忙完眼下的收成再说。于是惠介开始和母亲收获地里的草莓,也正是这次亲身接近农务的经历,改变了惠介长期以来的偏见。

02.

不轻松的才叫工作

亲自收获草莓之后,惠介才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他看到了父亲为了种植草莓而写的笔记《草莓白皮书》,这份用心让惠介不忍就这样结束父母经营多年的心血。

于是他也开始琢磨那本笔记,开始用心了解种植草莓的秘诀。

这当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别说是惠介这种对于农业一窍不通的新手,即便是种植多年的老手也依旧会面临地里突发的各种难题。

不过已经有了兴趣的惠介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有了新的感悟,“其实没有一样工作是轻松的。正因为不轻松,所以才叫工作呀。”

惠介的心里终于不再对农业抱有偏见,而是开始以虔诚的态度来继承父亲的产业,这是他的责任。

新手入门的惠介对于《草莓白皮书》上的内容根本看不明白,只能去请教同样从事种植的老同学,当然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奚落,好在惠介坚持了下来。

出人意料的是,惠介在种植方面虽然是个新手,但他可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因此惠介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家的草莓园设计了官网主页,通过互联网来吸引顾客,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同时还设计了别具一格的包装箱,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就像小说里说的一样,“但正因为自己是个外行,啥都不懂,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点子。”惠介利用自己所学,将设计引入到传统农业里面,让传统农业有了新的生机,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设计梦。

小说结尾,惠介有了不小的成就,当然我们也能想的出来,惠介要遭遇的难题也一定不会少。

但任何工作不都是这样的么,不轻松的才叫工作,而工作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在东京做设计师的是惠介,在乡下种草莓的也是惠介。如果不是亲自经历,只怕连惠介都想象不到自己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但这样的转变确实发生了,这是惠介的转变,也是农业转变。小说把一个沉重的话题转换成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在现实中想要成功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回过头看看,传统农业是没有未来的。不让新人和外行人开口,也不让他们插手,那么,已经来到人口老龄化悬崖边的农业又怎么可能还有未来呢?”

闭门造车,顽固守旧的不是农业,而是对农业抱有偏见的人们。农业发展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变化,反倒是很多人依旧在用陈年的目光来看待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

遏制农业发展的不止是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还有人们对它的偏见。事实上小说里惠介所做的种种创新与努力,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很多翻版,现代农业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端的多,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创新被加入到农业中去,也正因如此,才会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惠介看着《草莓白皮书》满头雾水。

农业不应该守旧,我们同样也不应该用老旧的目光来看待农业。自己不改变的话,到哪里去都一个样。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我们很多人对于农业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惠介最终的想法,“收入少,没有前途,娶不上媳妇(虽然他已经成家了)。劳动时间很长,而且还是重体力劳动,休息日跟没有差不多。”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种认知太过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少有年轻人会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回归乡村,哪怕他们的根就在村子里。

没有了年轻人,村子里务农的只剩下像惠介父母那样的高龄老人,于是大多数时候,农业都在遭遇着老龄化的危机。

但我们不能只靠着老人来将那些高精尖的技术普及应用到田间地头,这是现代农业的一大困局。

好在转机也在不断发生着,小说里惠介的经历并非是个例,也并非只发生在日本,在需要农业的各个地方,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改变,即使微小,但确实在前进。

03.

谁的梦想该向现实妥协

小说里惠介最终决定投身农业,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他的婚姻却因此遭遇了危机。当惠介最初回家探病的时候,妻子美月便担心惠介会一直留在乡下。

最终她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惠介放下了东京的家庭,选择了回归乡下老家。但美月不能无条件地追随丈夫。因为她也有自己的梦想。

当初惠介从公司辞职,自己开工作室时,美月没有反对,而是尽力支持,后来工作室发展不顺,美月也没有半句怨言。为了惠介的梦想,美月一直在成全着,但她这次不想再退步了,她觉得惠介放弃东京的事业回去当个农民是非常荒唐的事,她不想和他一起做梦。于是二人开始分居。

美月觉得,我也有理想的。如果说因为结婚生孩子而不得不放弃理想的话,那也应该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才对。既然要追求理想,那双方同样都有实现的权利。

但事实上,一旦结合成了家庭,总有人要学会妥协,而且大多数时候,妥协的总是妻子,甚至有些时候,为了家庭,妻子要舍弃的不仅仅是理想,还有自我,因为在家庭里她们往往承担了比男人更多的角色。

小说《熊镇》里的蜜拉便是这样。

同事对蜜拉说:“蜜拉,你在同时扮演四个不同的女人。你想同时把这些不同的角色演好,一个好太太、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职员,这样你能撑多久啊?”

而蜜拉却疑惑地反问,第四个角色是什么?是她自己,别人都知道答案,只有蜜拉遗忘了自己,为了成全家里其他人的梦想。

一个家庭里,总要有人学会妥协,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我们只能在这种失衡的家庭关系里寻求微妙的平衡,以此来让婚姻维持下去。

小说最后也给了一个团圆式的结局,美月放弃了东京的工作,再次选择了成全惠介,成全他们的家庭。

就像小说里说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才是人生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