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收视率惨淡 评分逼近9 这部韩剧到底行不行?

收视率惨淡 评分逼近9 这部韩剧到底行不行?

时间:2021-03-05 07:11:11

相关推荐

收视率惨淡 评分逼近9 这部韩剧到底行不行?

路西法尔

如果以收视率论英雄的话,MBC最新的水木剧《偶然发现的一天》算是败走麦城了。这部改编自人气网漫《被遗忘的7月》的电视剧开播以来,AGB全国收视率一直在3%上下波动,最高时也仅有4.1%,不仅被同档期SBS2台的《山茶花开时》18%以上的收视率碾压,甚至不敌MBC自己刚刚完结的水木剧《新入史官具海玲》5.3%的平均收视率。

《偶然发现的一天》

不过虽然在本土收视惨淡,《偶然发现的一天》新颖的设定对网民来说还是颇有吸引力,凭借该剧的话题性,《偶然发现的一天》在中文网络中渐渐实现了「口碑逆袭」:迄今为止该片在豆瓣的评分人数接近《山茶花开时》的四倍,8.9的豆瓣评分也要高出对面一筹。

《偶然发生的一天》第一集的片头就是一部寻常的校园偶像剧:女主人公殷端午是富家千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未从学校毕业便已经与爱慕已久的男生白经有了婚约。高大帅气的白经是学园中的型男团体「A3」的成员之一,每当「A3」出现便会引来女同学夸张的尖叫……

《偶然发现的一天》

然而生活得如同童话中的公主一般的殷端午却并不如意,因为她发现自己的记忆存在空白:对短则几堂课,长则几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她经常没有任何印象。

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学校食堂的厨师「鱿鱼丝」神神秘秘地告诉殷端午:他们其实都是一部叫《秘密》的恋爱漫画里的角色,而且是顶不重要的配角。看似条件优越的端午就是为了衬托「灰姑娘」女主吕珠多(谐音「女主」),帮她和吴南柱(谐音「男主」)牵线搭桥而存在的。

萌生了自我意识的殷端午对漫画作者的安排大叫不公平,千方百计想要摆脱龙套的设定。她在课堂上大看漫画,在当模特时砸碎石膏像,然而无论她造成什么混乱,一切都会迅速地复原,其他没有自我意识的NPC角色统统都忘了发生过什么。

《偶然发现的一天》

「鱿鱼丝」告诉殷端午:在漫画作者没有关照到的分镜与分镜之间,角色们就像下场的演员,拥有一点自由行动的权力,然而一旦作者把角色召唤上舞台,他们就必须言不由衷地按照剧本表演,身为角色他们没有权力反抗作者的安排。

从设定上看,《偶然发现的一天》像是畅销书《苏菲的世界》混搭了《楚门的世界》。如果我是殷端午会首先怀疑「鱿鱼丝」舞台与幕后二分法的真实性:谁能保证下了场的角色就是真的下场,而不是登上了作者安排好的另一个舞台呢?能印证鱿鱼丝假说的只不过是那本名为《秘密》的漫画而已,然而作者创造的漫画世界里为何又会出现一本泄露天机的书呢?这根本身就说不通。如此推理下去,连殷端午本身是否真地具有「自我意识」也都可疑起来……

如此追问下去,衍生的问题可以无穷无尽。当然,认真思考形而上学就不是恋爱偶像剧了。《偶然发现的一天》吸引观众的,还是对「玛丽苏」爱情故事种种俗套剧情的犀利吐槽。比如端午和吕珠多走在一起时,手中突然多了一瓶草莓牛奶,而这瓶牛奶即使端午本人想喝也喝不到,是剧情中专门为女主而准备的,却偏要借端午之手交到吕珠多手上。端午在按照剧本的编排行动的同时,内心却对这样的设定大加嘲笑。

《偶然发现的一天》

如此看来端午倒像是对俗套浪漫爱情剧忍无可忍观众的代言。当观众看腻了幼稚单调模式化的「玛丽苏」爱情故事时,难免会在内心深处生出「为什么两个人撞在一起就会恋爱?」之类的疑惑,难免揣测在犹如假面舞会一般角色私下有着更加复杂真实的感情,这些角色自己有意识也会对假模假式的浪漫爱情不以为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端午这样的配角先有了「自我意识」——相比浪漫故事的主角,配角受作者着墨更少,可供接受者想象移情的空间反而更大。

以此看来,端午的「自我意识」其实就是观众意识的投射,端午的吐槽犹如书上的眉批或视频网站的弹幕。批语可以跳出文本的连贯性自由发挥,但点评者仍旧是在被文本牵引着,接受者的意识无法代替创作者的意识,而是围绕着创作者的意识做一些再创作——这就是为什么端午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仍然会继续失忆的原因。如果按照舞台、幕后的二分法,演员下场之后是不会失忆的。

但是切勿高估了观众的批判性。在不断地嘲笑模式化的浪漫爱情俗套的同时,端午也陷入了以自己为主角的浪漫爱情俗套:她对作者的反抗就是和没有名字乃至没有脸的龙套角色「十三号」展开恋爱,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们发现原来端午与「十三号」有着宿缘,两人都是作者另一部古装爱情漫画《凌霄花》中的角色,因为不满作者的安排,「十三号」在上一部作品里亲手杀死了端午——这其实就是「玛丽苏」故事中常见的「前缘注定」的另类表述。

《偶然发现的一天》

一方面嘲笑着虚假的「玛丽苏」浪漫爱情,一方面却用自己中意的角色复制同样虚假的「玛丽苏」爱情并陶醉其中,两者不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可以互相补充。《偶然发现的一天》达到了一种「过度拟合」的真实。

观众们看上去对虚假布景充满反叛,但实际上并不想从这个虚假的世界中逃走,反而渴望更深地参与其中。为什么找到真爱就是端午对作者的反抗?身为龙套「十三号」怎么可能有超越作者意志的能力?——在《偶然发现的一天》中,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不仅是迂腐的,而且根本就是多余的。

《偶然发现的一天》世界观的硬伤非常大,虽然设计了「反抗」这个终极任务,但反抗什么、如何反抗在缺少规则的情况下都缺少说服力。这也是该剧在电视媒体上收视率惨淡的原因之一,电视观众更习惯严密的线性叙述。而网络观众对阅读弹幕已经习以为常,边吐槽边欣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部电视剧正对其胃口。

在网络时代人们似乎有了更加多的表述空间,随时随地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我经常听人自信满满地宣称自己「只要想知道什么都能知道」——然而这种真理在握、舍我其谁的自信是不是就像殷端午的「自我意识」一样,只是一种可疑的错觉?

在一切信息看上去都唾手可得时,人们还能对自我意识保持清醒的反省吗?《偶然发现的一天》中缺失的哲学反思也许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大而无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