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清东陵之裕陵---乾隆皇帝陵风水考察(李唯弘随笔)

清东陵之裕陵---乾隆皇帝陵风水考察(李唯弘随笔)

时间:2022-06-29 15:18:34

相关推荐

清东陵之裕陵---乾隆皇帝陵风水考察(李唯弘随笔)

中国杨公风水学刘江东一脉38代弟子、传人

李唯弘/文

湖北林大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公风水刘江东一脉38代弟子、传人,元卦地理襄阳交流中心负责人李唯洪(又名李唯弘)于,10,16—19参加了杨公风水刘江东一脉37代传人刘国胜院长领队的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皇陵)大型风水考察。李唯弘所在湖北林大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协办单位之一,元卦地理襄阳交流中心为协办机构之一,李唯弘老师在考察分享会及杨筠松文化巡回公益讲坛(北京站)上作交流发言。现将清东陵之裕陵---乾隆皇帝陵风水考察情况分享如下:

以下文字主要来源网络百度: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清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两万里,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与豪华程度已不必多言。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 )告竣,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

杨公风水考察数据:

裕陵外立亥兼壬,内地宫立壬兼子,一山两向,前对金星山,当堂水口丙兼巳,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服;前大门外左水来乙兼辰,右去水未兼丁;内大天井右走丁兼未,左走乙兼辰。其理气学习三元杨公风水的学者自明,在此囿于师门不公开。

以下文字主要来源网络百度: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后追赠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说明乾隆那次对地宫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渗水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漂棺之谜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石柱之谜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后来增加的。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因为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1799年)7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计划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皇帝,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石门上槛出现裂缝,嘉庆皇帝是不会置之不管的。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后,绵亿、弘谦、特清额、成林在向嘉庆皇帝奏报“敬修填砌裕陵元宫门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顶石柱之事。是根本没有支顶,还是因为事小,没有必要写进奏折?我们不得而知。

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李唯弘讲杨公(杨筠松)《疑龙经十问》之七问形真假疑龙如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