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李白 杜甫和高适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他们为什么会绝交呢?

李白 杜甫和高适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他们为什么会绝交呢?

时间:2019-03-16 16:10:22

相关推荐

李白 杜甫和高适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他们为什么会绝交呢?

大图模式

公元744年,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所说的天宝三载,44岁的李白在长安城遇到了33岁的杜甫。李白因为个性张狂,空有文学才能而无治世之才,遭到了唐玄宗的疏远。

杜甫此时还是一个无名小辈,两个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驴友的会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李白收到了唐玄宗赠送的一笔旅游经费,就邀请小弟杜甫跟他一块儿去游梁宋之地(大约就是现在的开封和商丘一带)。

大图模式

两个人在这里碰到了高适,这一年高适40岁。三个晚唐时期伟大的诗人和驴友在这里不期而遇,三个人都是郁郁不得志,同病相怜,大概也只能饮酒作诗,寻欢作乐,打发时日。

杜甫在诗中这样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背,携手日同行。李白曾经这样打情骂俏: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在电视剧《亮剑》中给楚云飞脱口而出的诗其实也是杜甫为李白写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大图模式

三个人都抱着一腔热血,想来长安城中谋得一官半职。骨感的现实让他们碰了一鼻子灰,李白继续游走天下。这次相会,他们三个人一起吟诗作赋,畅谈天下大事和胸中抱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这年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三个人就分手了。杜甫继续回到长安,去考取功名。李白和高适则继续周游四海,剧情与山水之间。

第二年,李白和杜甫在此在东鲁碰面。但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秋天同游,冬天就分手了。从这时起,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当然我相信他们都曾经在梦里边见到过对方,这种好基友的情怀一般人哪里会懂?

之后的安史之乱让中原成为了战场,这三个好朋友,就开始天各一方,四处奔波。三个人不同的出身和人生经历,让他们有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大图模式

李白是那种文艺青年,但对于治理天下一窍不通。但他那种一往无前的浪漫主义精神始终支持着他向前走,尽管杜甫曾经写了很多首关于他的诗,但李白从来没有回应过。

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寡情,而是他的人生从来就是这么豁达。真正的朋友情永远深埋在心底,不必时时提起;最好的人生始终向前,何必重温旧梦。

大图模式

有人说,李白的不回应,就代表着两人之间的绝交,其实根本是谈不上的。在很大程度上杜甫写的诗,恐怕李白也没有看到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征战岁月,活着原本已经很不容易了。

晚年的杜甫颠沛流离,尽管也曾经做过几次官,在他的骨子里边,是一个文艺青年。诗才是他的命,官职不过是他的生存手段。尽管高适等好友也曾经周济过他,但还是在困苦中死去。

大图模式

高适是一个求生欲望极强的人,为了升官,他投靠在李林甫的门下。随后他马上敏锐的发现李林甫大厦将倾,高适选择了出走,到了唐朝名将哥舒翰的身边担任幕僚。

在安史之乱中,高适也曾经帮助哥舒翰镇守潼关。公元756年,他曾经担任淮南节度使,镇压永王的叛乱。之后他还曾经出任过彭州刺史和蜀州刺史。

有趣的是,永王叛乱时,身边的幕僚就有李白。叛乱结束后,李白被关进了大牢,他曾经向高适求救,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后来李白在自己夫人的营救下才出狱,从此三个人的生活中再没有交集。

大图模式

他们三个人的命运走向,就像我们现在的同班同学和公司同事一样。李白和杜甫都是文艺青年,而高适则非常具有政治和军事天分,这也是他职务不断高升的原因,原本他和李白杜甫就不是一种人。

当李白向高适求救的时候,高适不敢出手。他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李白参与的是谋反大案,高适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害怕被牵连进来。这对于一个政客来说,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对于诗人李白杜甫来说,这就意味着背叛。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他们之间已经绝交了。

李白还是那个李白,杜甫还是那个杜甫,但高适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高适了。曾经的高适“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期”,如今的高适已经没有闲情逸致来写诗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