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藏在天坑600年古寨 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为何无人问津?

藏在天坑600年古寨 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为何无人问津?

时间:2019-02-03 02:30:08

相关推荐

藏在天坑600年古寨 文人墨客向往的世外桃源为何无人问津?

雨补鲁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联丰村,雨补鲁出自彝语,为低洼之地的意思。这里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有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雨补鲁天坑呈喇叭花形,周围奇峰林立,高低差600多米,周围奇峰林立,底部平坦,有良田、山泉、古树、石屋、溶洞,风貌奇丽、浑然天成,是罕见的有人居住的天坑。

有关地质专家表示,雨补鲁天坑是罕见的有人居住的天坑,是大自然巧妙的造化之作。

天坑,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的词汇。它是由于地下暗河长期冲蚀形成喀斯特溶洞之后,地表大面积塌陷形成的一种喀斯特地形。从空中俯看天坑,由于深陷于地表而被形容为大地的眼睛。

险峻高耸的悬崖峭壁,繁茂高大的原始森林,错综复杂的地下暗河和深不可测的溶洞共同构筑了一个深邃而壮美的天坑世界。

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天坑总数已经达到了100个之多,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因此中国又有着“天坑博物馆”的称号,这些天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四周是悬崖峭壁,异常险峻。

站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俯瞰雨补鲁天坑,整个天坑呈喇叭花形,上面大,底部小,但它四周并非是垂直向下的岩壁,而是呈现出从坑顶向坑底缓慢变小的坡状。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工程学院教授周鼎武说,如今的雨补鲁天坑,其实是一个剥蚀残余的状态,

雨补鲁古寨的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整个寨子的格局被分配得很好,房屋都集中在路的一侧,而坑底的中心地带则分布着大片农田,天坑四周的山峰高低落差达到了600多米,将位于坑底的村寨紧紧包裹,农田、房屋、树林点缀其中,相映成趣,在整个雨补鲁天坑至今还住着126户600多口人。

雨补鲁村是一个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布依族村落。全村按传统村落布局,村里的房屋古朴典雅,以穿斗木结构小青瓦顶建筑为主,大量百年建筑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进入坝口,脚踩石板路,两侧巨石堆叠数米高,霎时间,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一路往前行,石墙青瓦的房子一座接着一座立在路旁,这些小青瓦房建筑结合秀美的山水,构成了一幅幅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它用恬静的姿态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守着独有的一份静谧与典雅,行于其间,仿佛就到了家一般,给人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村子与外界通行,只有一条山路,易守难攻。几百年来,能歌善舞的布依族村民世代生活在此,保持着最原始的生存状态,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据说陈氏祖先因为战乱逃到此处,看到这里风景秀丽而且土地肥沃,遂居住下来。

踩着石板路继续向前,便是望乡台,抬眼望去,两棵巨大的榕树呈伞状屹立在望乡台上。据当地人讲,这两棵榕树和村寨中央的那棵一年四季都是枝繁叶茂,未曾枯萎过,这就像雨补鲁的陈氏后人,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

相传,雨布鲁村庄是陈友谅的后裔所建成的村落。陈友谅(13-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陈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9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据传,陈友谅与朱元璋争斗败亡后,陈氏族亲为躲避追捕,从四川(或江西)逃亡到夜郎国(今贵州普安一带),因与普安董姓人产生矛盾,又逃到兴义雨布鲁。

陈氏祖先见此地树荫成片,山川奇特,泉水清澈,土地肥沃,又远离战乱,便在此住下。陈氏祖先经600多年的繁衍成为雨布鲁天坑人家。

走在雨补鲁,完全被这种淳朴、幽静、舒适的氛围所感染。众所周知,山神、土地、城隍,一直是中国人心底最普遍的敬畏,而雨补鲁陈氏家族一路南迁,最终在雨补鲁落脚,不但在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站稳脚跟,而且还带来了特有的文化。

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陈氏后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信仰,后来,雨补鲁村民又在山神庙旁修建了祭山房。山神庙周围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盘根错节,完全将山神庙笼罩,更增添了山神庙的神秘、神圣与威严。

行走农田中,一处密集的放射线向洞底汇集,形成强烈吸入感的“漏斗”引起人们的注意。“那是‘天坑地漏’,是中央美院师生在雨补鲁实施的‘艺术介入乡村’课题设计的地景艺术作品,是寨子石匠页岩建造的,可以强化雨补鲁地质特点和历史记忆。

《天坑地漏》是件与独特地质特点相关联的地景艺术作品,创作意图在于采用一放大的“漏斗”来强化场域的地质特点和历史记忆。

《天坑地漏》的空间形态采用了漏斗形,“漏斗”上沿直径为9米,深度为2.4米,下沿开口直径为1米,下沿洞口深度为1米,在最底部侧壁预留了直径为30厘米的洞口排水,这个洞口直通地下暗河,如遇到暴雨极端天气,地漏会显现出更好的排水功能。

“漏斗”壁采用当地页岩呈放射状铺砌,密集的放射线向洞底汇集,营造出强烈的吸入感。“漏斗”底部的黑洞似乎充满神秘的力量和危险性,好奇心会促使人想走到底部一探究竟。

这里曾入选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过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雨补鲁实景拍摄,依旧淳朴而低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