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这才是正确的教1

这才是正确的教1

时间:2018-10-18 08:36:53

相关推荐

这才是正确的教1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

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

“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

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

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

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

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

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有时候,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就是教育规律,这点大家认识不够。”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认同生长发育规律是重要的教育规律。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绘画特点以及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画画的方法。

1岁-2岁 乱画期

1岁的时候是手的运动轨迹,这个也是孩子热爱画画的原动力。手开始能够做以肘为轴心的左右往返运动,他们绘画的印迹也多以往返的涂鸦为主。所以乱画期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

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家长如何引导?

1-2岁孩子在涂鸦的过程当中,我们家长应该要如何指导呢? 首先就是简短评论,不要中途打断。我们可以简短的说:宝宝你画的什么呢?简短的评论。但是切记我们不要在孩子画的过程中打断他,而是孩子画完之后我们可以跟他简单的去分享和交流。 另外一个指导是多给孩子游乐活动,比如说玩沙子,玩水,玩泥巴。其实玩沙子玩水玩泥巴过程当中,是对物质材料特别空间的建构,通过物质形体形态的变化,是非常好的大脑感知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绘画的基础。

2岁-3岁 命名期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家长如何引导?

2岁的时候不要教授孩子画任何形象,否则孩子的画将会不流畅,甚至画不出自己的画,所以让孩子尽情地画圆细的圆圈,尽情地涂鸦就好了。给孩子更大的绘画的场地。 另外就是给孩子多读绘本故事。 孩子对颜色这一块,同样是对颜色没有区分,让他挑一种喜欢的颜色和大纸让他们来画就好了。 可以给孩子作品写上日期,写上孩子的解释和一段话,帮他记录下来。做一个有意义的孩子成长记录档案。

3岁-4岁 罗列期

3岁的孩子开始有意识的画画,有目的的画画。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竖线。 我们发现3岁孩子画圆圈和2岁孩子画圆圈,从他们的作品上面能感觉到他的手的控制力量,手的控制这种能力越来越强,能很好的控制圆的走向和包括大小,非常好的控制。 而且这个年龄段孩子能事先想好要画什么就动手画。

这个是孩子到达了一定的认知思维水平,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做法。 在圆圈上面慢慢地孩子会用点和横线来表示头部。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

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家长如何引导?我们3岁孩子突然有一天画出一个两点一横线变成一个人的形状,这个时候如果孩子非常开心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你看画了一个人画了一个宝宝,这时候妈妈千万别说:哎!为什么没有耳朵?而要有耐心地愉快地倾听孩子的故事就可以了。不需要给孩子过多的评判,因为孩子他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到达那一步,还没有办法能够画出我们所期待他画出的那个样子。

比如说我们可以给4岁的孩子提供单色的粗笔和大一点的画画纸来画画,而且尝试不同笔的种类。比如说笔的种类非常多,从软的到硬的。比如说软的,有毛笔,彩笔,大毛笔,小毛笔。彩笔有刷子非常小的小彩笔。然后慢慢过渡到硬的笔,比如说水彩笔,柔画棒,水彩笔。笔呢,分粗到细,比如说从粗的油性笔,到非常细的比如说签字笔等等。尝试用不同的笔给孩子画画。 那么在这个时候不要摆个东西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边看边画,写生是不适合6岁以前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家长多听听孩子画的描述,有助于孩子心理疏导和了解。这是在孩子4岁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注意的部分。

4岁-5岁 图式期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

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家长如何引导?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在幻想世界当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也是其实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也给孩子看丰富的故事和绘本。除了绘本以外给孩子听故事相当相当的重要。为什么绘本阅读以外要给孩子听故事呢?因为绘本有绘本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绘本的图画之间的这个关系和各个之间的联系。图画本身带给人的美享受,但是图画绘本缺少一点是孩子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力,这是绘本故事欠缺的一点。

所以我们家长更多的时候,比如说晚上睡觉之前除了给孩子看绘本的时候,我建议家长可以关上灯躺一躺在床上,妈妈用自己的声音不要看故事书,自己把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下来,用自己的话而且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听。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时候,他会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里面会想,而妈妈说故事情节故事解说的时候,他的头脑里面会蹦出这个故事的角色形象出来,实际上这是想象力建构的过程。

6岁-9岁 想象期

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

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

要多重视跟孩子的交流,要多问问孩子画里面是什么。多让孩子去讲画里面的内容。

家长如何引导?

7-8岁的孩子有意在绘画方面进行一些引导,引导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多思考。并结合丰富的手工和娱乐活动,以及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绘本的欣赏,拓展孩子的眼界。还可以多去博物馆、美术馆等等,同样孩子听得越多看得越多思考得越多,孩子的画面才会越丰富。

9岁-12岁 写实期

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

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

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

总结

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年龄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

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儿童画,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也要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不断培养他们各个感官的功能。在辅导方法、内容、程度上,都应适应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认识水平。孩子会一天天长大,儿童绘画特点会逐渐消失,慢慢向成人绘画过渡发展。

而对于家长来说,真的需要守护这个孩子的能力,因为每个孩子天生是个艺术家,无论是谁都有与身俱来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很多绘画能力想象力都是我们人为的破坏掉和干预掉。这是非常可惜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