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石屏这个古朴静美的古村落 有你最惆怅的乡愁

石屏这个古朴静美的古村落 有你最惆怅的乡愁

时间:2023-10-01 03:40:43

相关推荐

石屏这个古朴静美的古村落 有你最惆怅的乡愁

记住乡愁

石屏县自明初汉人入滇以来,已经经历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在这片30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撒落了无数个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古村落。

符家营

寻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村落

在遗落的阡陌间,在尘封的大山里

在拆除的城垣下

我虔诚地走进石屏

为了记住这浓浓的乡愁

寻找传统古村落第一站

我来到了这里

关于符家营

符家营村位于石屏县城西北隅,距县城中心约1.5公里。入村道路与县城焕文路北段相连接。

▲摄影:王永清

全村房屋东西成一线,南北成一片,鳞次栉比,井然成序,错落有致,古朴秀美。全村有土木结构民居214间,其中建于晚清的30余间。列入州级保护的1间,县级保护的6间。11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精美的古民居 王永清

▲古朴的院落 王永清

▲摄影:马熙腾

符家营全村百分之九十为杨姓村民,是一个杨氏家族聚居的自然村。村庄依山傍水,景色秀美。西有汩汩流淌的龙潭,南靠林木葱茏的莲花池(山名),北临波光粼粼的百亩良田,东望巍巍屹立的乾阳山。村后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村内古树成荫,有百年榕树、椿树8株;杨氏宗祠内植500年罗汉松一株,堪称一绝。

▲摄影:王永清

走近符家营,远远地就看见了几颗撑开巨伞般的大榕树,仿佛像一位满身沧桑的老母亲,她张开了双臂把自己的孩子,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紧紧地抱在怀里。

▲摄影:王永清

树冠下清一色的青瓦红墙犹如精神矍铄的老人,村口的青砖牌坊上醒目地书写着“源远流长”四个苍劲的大字,好像主动走上前来,向我讲述着符家营的故事。

了解一个地方,自然要从它的前生说起。

▲摄影:王永清

符家营村杨氏始祖杨清一,原籍湖南沅州府麻阳县三户垛柳树溪老埂脚(今湖南怀化地区麻阳苗族自治县)。

明洪武(公元1381年)随黔宁王沐英入滇平滇,平滇战事结束,因军功获得建水马坊后山一部分坟茔地,西庄邵官屯军田60余亩,遂定居马坊,屯田戍边,娶妻生子。

四世组杨祯(杨清一曾孙)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明朝正德乙亥年岁贡,成化中年(约公元1477年),因精通儒学,教授石屏,师德业绩双馨。又因爱石屏山水秀丽,尤喜符家营莲花池景致,遂迁居符家营。

祯公定居符家营至今已530余年,杨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创建了自己的家园与业绩,成为石屏有名的杨姓大家族。

符家营杨氏重教兴文,书风盛行,人才辈出,堪称农耕文明社会亦耕亦读的典范。

▲摄影:马熙腾

明清两朝,石屏县点过15位翰林,其中符家营杨氏有两名(杨鹤荣 杨桂森)。从明朝万历至清朝光绪共有17人中举(文举15名、武举2名),18人入选国子监(大学)学习。20人曾出任过明清两朝不同时期的知州、知府、知县、提督、教谕、训导、教授、学正、通判等职务。

▲摄影:王永清

19世孙杨池生于19,之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元帅同班,19毕业后投身军旅,骁勇善战,军阶擢升,曾任江西赣南镇守使兼滇军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师师长,军衔至中将。北伐中战功卓著,曾受孙中山先生特令嘉奖。上世纪三十年代,19世孙杨超凡考入云南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成为符家营首位新学大学生。后转南京军需学院,毕业后任昆明58军军需处上校处长,武定县县长。

▲摄影:王永清

新中国成立后,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雨露,符家营村重教兴文之风进一步发扬光大,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50余人受过高等教育,培养出了科学家、教育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家等数十人。

听完故事意犹未尽

一扇门,一堵颓垣,一方青砖

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生活的印记,历史的变迁

一点一滴都

融入到了古树里

▲摄影:王永清

▲摄影:马熙腾

刻在古朴建筑里

▲摄影:马熙腾

▲摄影:王永清

藏在岁月时光里

▲摄影:王永清

▲摄影:马熙腾

只要你来

便温柔以待

后记

我信步来到村口凉亭旁的大榕树下,用手抚摸着她苍老的皮肤,感受她的温度,畅想着符家营村25世杨氏族人镌刻在树干、树枝和树根里的故事,还有浪迹天涯,散居天下杨氏后裔世代的乡愁。

这一刻,我确信。故事还未完待续~

当前石屏各村

掀起了村史馆建设热潮

寻找古村落便是想

循着祖辈过往的轨迹

寻回自己的根,忆起来时的路

重拾敬畏、悲悯

学会传承、守护

记住乡愁~

【完】

文/图作者

王永清

来源:石屏文旅

责编:马映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