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真题解析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真题解析

时间:2023-01-28 11:59:28

相关推荐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真题解析

孩子们:今天跟大家分享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考研真题,需要考研的孩子们可以多看看。

观 光 茶 园

一、观光茶园的兴起

观光茶园是一种将农业、茶产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相结合的新型观光农业发展模式。观光茶园是以茶叶种植和生产为基础,经过有效的整合,把茶叶生产、观光采摘、科技示范、茶文化展示、茶产品销售和休闲旅游度假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

二、观光茶园的功能

生产功能、旅游功能、 示范功能、科普功能、生态功能。

三、观光茶园的类型

1.采摘型茶园

在园内开放成熟的茶园区、果园区、菜园区、花圃区和垂钓区,让游客在园内进行采茶、摘果、摘菜、赏花、垂钓等活动,利用游览、采摘、品茗和购买的过程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2.科普型茶园

文化科普型茶园以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地域性茶文化背景、茶叶茶具种类、制茶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科普为主。

技术科普型茶园则以展示农业现代高新科技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为主,如工厂化育苗、连栋温室、无土栽培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等。

3.生态型茶园

具有丰富的原始植被资源,优美的山水环境。以茶树为核心,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科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4.综合型茶园

集生产销售、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观光体验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新形式。规模大,目标层次高,综合性强。

四、观光茶园设计要点

1.地形设计

观光茶园选址多处于山区、丘陵等地形较为丰富的地区。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形,因势而就、随势造景,可作为茶叶的生产种植区和自然山体的观赏区。对于地形起伏较小的微地形,通常可以人工改造,如台地地形可以营造优美的梯田景观。必要的场地需要选择平坦地形,如茶叶加工、运输的场所,集散广场等。地形改造应尽量减少土方的调动和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考虑场地排水的需要。

2.水景设计

“水为茶之母”,观光茶园中不能缺少水景的设计。人工水景:借助人工载体如井台、茶器等来呈现。

自然水景:将原有水体流线做成蜿蜒曲折的形态,或引水制造高差形成动态的跌水、喷泉、瀑布等效果。

3. 植物设计

茶田种植区:合理选择不同高度树种搭配进行互补种植,并按一定间距进行茶树和经济林木的套种,形成复合性茶田生态系统,适合套种的常见阔叶树种如杨梅、柿树、板栗、梨树、白花泡桐等。近年来也有些利用复合种植的茶叶种植区进行家禽类养殖的案例,创造了更多的林下经济。在茶田种植区的坡地间也可配置少量观赏性植物,如红枫、日本晚樱、碧桃、山茶、杜鹃等。

游憩观赏区:多选择与茶文化主题相符合的植物。尽量做到四季有景,季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春季:樱花类、海棠类、碧桃、迎春、玉兰;夏季:芭蕉、紫薇、木槿、含笑、合欢、荷花;秋季:银杏、红枫、栾树、鸡爪槭、枫香、桂花;冬季:以茶树观赏为主,搭配松、柏、竹、梅。

4.生产景观的营建

以成片的茶田种植为主导,瓜果蔬菜以及经济性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种植相结合。根据地形特点营造梯田景观,种植观赏性较好的油菜类、稻、茶类等,有的则利用园区种植的经济性花卉提供采摘、购买、切花、插花艺术观赏等。

5.人工景观的营建

建筑小品设计:服务性建筑如导游接待中心、餐厅、管理中心等以实用功能为主,建筑风格上与园区的整体风格相统一;茶室、茶博馆的细节上多体现茶的符号元素,来烘托园区的主题;民居建筑以表现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为主,体现农家的乡土气息。

景观小品设施中如亭廊、雕塑、文化墙、景墙等构筑物展示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故事传说、名人茶事、诗词歌赋、科学文化知识等。

园路铺地设计:农业观光园中园路的主干道宽度应在 5.5~8m、次干道为 2.5~5m,园路为1.5~2m,最小单人通行道路应大于 0.7m,主干道的坡度应控制在 8%以内,次干道为13%以内,当园路坡度大于 10%时,可以考虑设置台阶。此外茶园中茶叶种植生产区的生产道路宽度仅容一人通过即可,按 0.3~0.6m 的标准进行设计。

6.茶文化的景观表达

物质文化是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如采茶制茶、品茗论茶、文物古迹等,可设置茶博馆、展示厅、科普廊、文化墙、茶叶品种资源圃等。

制度文化是茶叶生产消费中产生的社会规范,如茶政、茶法、茶税等。制度文化的表达通常以茶文化历史展示的形式。

行为文化是茶叶生产消费中约定的行为模式,以茶礼、茶俗和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以茶待客、以茶示礼、以茶为媒、以茶祭祀等。可以定期举办茶文化节展示茶风茶俗。

心态文化是应用茶叶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代表的如茶德、茶道。观光茶园中营造幽静、怡情的环境氛围,让游客自身去感知鉴赏。

7.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

设置一个民俗文化馆的形式,以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当地特色民俗工艺和特色的农具设备等。一般有实物展示、图片展示、高科技影像展示、景观小品、模型展示、活动表演、游客体验、参观等方式。

1.任务书

一、 概况

江南某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欲利用村内水库边的茶园建设成一个以展现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体验公园。场地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东面紧靠乡村主要车行道路及民居点,其他几面均临水库。北侧有上游溪流进入水库。基地内存在一鱼塘,筑有长堤与水库水面相隔。北面现存废弃小型茶厂,为一层江南民居式样。本案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汛限水位45.15米,溢洪口标高46.15米,常水位为43.50米,基本消落幅度在4m左右。

1、公园以乡村休闲功能为主,考虑茶叶采摘、制作等体验活动的开展。

2、须利用原有废弃茶厂旧址设置一座茶文化体验馆。

3、要求充分考虑场地的水位变化,提出合理的消落带设计对策。

二、内容要求

1、文字说明及植物名录(15分)

1)阐明所作方案的总体目标、立意构思、功能定位及实现手段,字数500以上。

2)写出本设计中主要植物名录,不少于20种。

2、方案设计(135分)

1)需将基地设计为茶文化主题公园, 并突出茶文化体验。(10分)

2)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提交1:500设计平面图。(55分)

3)绘制一张1:200的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局部放大平面,要求绘制详细的铺装、建筑小品和植栽设计。(30分)

4)绘制两张重要节点的效果图或1:200的剖面图,其中一幅必须表现茶文化体验馆。(20分)

5)绘制一张幅面不小于A3的鸟瞰图。(20分)

三、答题说明

1、设计说明和设计图均完成在A1幅面的绘图纸上。

2、设计说明务必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可在设计平面图恰当位置书写。

3、规划设计正图均要求用墨线绘制在绘图纸上,徒手与辅助工具绘制均可。其中,平面图不得施色(施色者将酌情扣分!),效果图是否施色自定。

4、图中未注明的现状情况,可不予考虑,也可考生自拟。

2.整体环境分析

一.基地外环境

东面紧靠乡村主要车行道路及民居点,其他几面均临水库。北侧有上游溪流进入水库。

二.基地内环境

基地内有一个鱼塘,筑有长堤与水库水面相隔。北面现存废弃小型茶厂,为一层江南民居式样。基地内地势大体上东高西低。

3.考点解析

一、水位分析

“汛限水位45.15米,溢洪口标高46.15米,常水位为43.50米,基本消落幅度在4m左右。”

汛期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是指汛期为上、下游防洪及水库安全预留调洪库容或为保持必要的调节库容及控制泥沙淤积而设立的水库正常运行允许的最高蓄水位。简单的理解为雨洪季节低于45.15的区域会被淹,直至洪水退却。所以低于这个高度的区域建议不要大面积种树,不要设置大型节点。

溢洪口标高:这个理解为场地最高水位,低于这个高度的会有被淹的可能,但时间很短暂,所以可以有水生植物,小型的亲水节点也可以设置,园建、大路、树林不能设置。

消落带: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也就是说水位的涨落之间为4m。

、鱼塘的保留利用

基地内存在一鱼塘,筑有长堤与水库水面相隔。考虑到鱼塘的经济价值和土方工程量的因素,建议保留,同时与浮岛、栈道结合处理,营造生态水景的观赏效果。长堤处的标高小于溢洪口标高,所以不宜作为主路。

、地形分析

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南面和北面(废弃茶厂位置)有两个地势高且较为平坦的地块,视野开阔,可设置观景平台和小型集散广场。

四、道路的设置

在原有道路上进行改建优化,沿等高线分别设置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

五、建筑的改造茶园的保留

原有建筑改造为茶文化体验馆,在保留江南民居式样的基础上应与整体主题公园的风格相符。同时茶园的性质由原来的生产、加工改变为休闲、展示和传播等功能,所以茶园的面积需要减少,主要保留与体验馆靠近的那部分。

4.功能分区

将废弃茶厂改建,配备设施形成茶文化体验区。茶厂的下方地形起伏,且种有大片茶树,故而保留作为茶园景观。滨水一带需要考虑到水的涨幅消落,所以不设置硬质广场,以自然式种植与栈道结合作为滨水游览区。保留的鱼塘处可以设置生态浮岛,作为生态水景区。西南方向地势高且较为平坦,可设平台作为观景区。东南角地势较陡,可植乔木作为密林区。

5.道路分析

一级道路在场地内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与各出入口连接。二级道路沿鱼塘和水域边沿展开,三级道路为茶园内的采摘步道。

6.案例解析

1.在功能分区上

主要的功能区包括入口景观区、茶文化体验区、茶园、生态水景区、滨水游览区、休闲活动区、密林区。整体以水域的驳岸线构成的滨水游览区贯穿全园,保留的茶厂及鱼塘两个节点展开景观,作为文化体验区和生态水景区。西南隆起的微地形结合草坪、广场作为休闲活动区。

2.在流线组织上

主入口与鱼塘正对,原有茶厂所在位置结合集散广场作为一处次入口,原有小路入口稍加扩宽成为另一处次入口。主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优化形态,同时将茶文化体验区域、各入口道路之间顺等高线连接。次路主要围绕鱼塘、水域边沿,产生亲水活动。

3.在节点处理上

保留原有茶园,因地制宜,设置梯田景观,集生产、体验、游览为一体。

在保留的鱼塘内设置小型生态浮岛,增加观景效果,两个岛屿的位置形成对景。

作 品 展 示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7.课外延伸

生态驳岸的选择

一、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芭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二、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三、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人生总是奇妙的,

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

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要的那样,

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不要放弃

在你的身后 还有我们

故事还长

我们研一相见

——END——

注: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东道手绘,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辑。本文不做任何商用,仅供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编辑人:Ice

校对人:Ashley

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的话,

记得将公众号:萍姐在线课堂 设置为星标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