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一方碑刻两回事 安平桥中亭石碑揭秘历史

一方碑刻两回事 安平桥中亭石碑揭秘历史

时间:2018-10-22 00:25:12

相关推荐

一方碑刻两回事 安平桥中亭石碑揭秘历史

安平桥西端海潮庵北侧矗立一方特别的石碑,高185厘米,宽70.5厘米,碑额楷书竖排“皇清”二字。仅外观而言,此碑与普通石碑无异,然读罢碑文,即发现个中特别之处。

图源:网络

碑文前后标注两个标题,甚至还出现两处不相同的“立碑时间”。第一个标题《翻盖海潮庵碑记》,有落款,立碑时间是“道光肆年拾月”。第二个标题《捐修安平桥记》,没有落款,立碑时间为“道光陆年拾月”。显然,这是一方石碑记载着两个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

无独有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安平桥全面整修时出土一方碑刻,同样记录着两个不同时间的两个事件。

碑刻现置于安平桥中亭西畔,出土前应是安平桥的一条石桥板,碑文即刻其上。因石刻长时间深埋海底,仅一个字损坏,其余文字保存较好。该石桥板长570厘米,宽58厘米,厚40厘米,上阴刻碑文两句。

第一句:“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第二句:“万历庚子颜哲五世孙嘉梧募缘重建中亭併修桥玖间立记”。

图源:网络(老闽南 地名探源内坑安海)

为什么说桥板碑刻记载的

是不同时期的两个事件?

一、碑文撰刻处理方式不同。

碑文第一句,“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刻在凹入并打磨平整的幡形框内,上刻宝塔顶状,下面浮雕一朵莲花,字径10厘米。

第二句,“万历庚子颜哲五世孙嘉梧募缘重建中亭併修桥九间立记”,刻在幡框下方表面未经打磨处理的桥板上,字径仅8厘米,且字体与第一句碑文也不一致。

可见,两句碑文并不是同时产生。

二、碑文用字表达意思不同。

碑文第一句,“捨桥梁壹间”指的是造桥时捐赠建造一间桥梁的所需费用。

碑文第二句中“修桥玖间”,指的是修复了桥梁九间。况且碑文有“万历庚子”字样,毫无疑问是记录修复桥梁的事件。

因桥梁需要经常修葺,记录修桥时间非常重要。而安平桥工程浩大,造桥时间家喻户晓,针对局部捐赠则无须一一载明时间。这也就是“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未载明时间的道理。

不妨,我们再罗列幸存的几方安平桥捐资造桥的碑刻,以进一步了解安平桥造桥与修桥碑记遣词用句的区别。

其一,“浯洲屿颜达为考妣施此一间”。其二,“同安县囗囗囗院僧囗囗囗捨一间”。其三,“崇教里囗头保囗囗十六娘囗囗共施造一间”。其四,“当镇旧市周圆捨三伯贯文造此间愿延福寿”。其五,“比丘妙老妙瑧妙湛道普智滨惠修志朋化众信吉贝造此间”。

循着桥板碑刻的记载,

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一、碑刻所载事件前后相距448年。

安平桥始建于1138年,落成于1152年。

“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发生在1152年之前,而“颜哲五世孙嘉梧募缘重修中亭併修桥玖间”发生在“万历庚子”(1600年),至少相差448年。

二、“安平”作为地名的存在早于安平桥。

根据《安海志》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安海始创建镇,号“石井镇”。故有认为,安平作为安海地区的名称始于明代。尽管有学者通过族谱记载(《高惠连墓志铭》)等证明最晚北宋即存在“安平”这一地名。但仍然有人提出质疑,甚至还认为安平镇名源于安平桥。

然而,“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为”安平”作为地域名称早于安平桥的说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我们推断“安平桥”以地名为桥命名,符合逻辑,顺理成章。

三、证实“安平颜囗”并非“安平颜哲”。

碑刻第一句的第三个字脱落莫辨,有人据第二句“颜哲五世孙嘉梧”推测出“安平颜囗”即“安平颜哲”,认为颜嘉梧是 “安平颜囗”的五世孙。

颜嘉梧字士芳号次田,安海西垵人。嘉梧生性乐施好善,其建造西垵村连接镇区的“四亭桥”(应为“次田桥”,方言谐音传讹),至今村民家喻户晓。其天祖颜哲(颜永哲)系西垵霞亭房祖。颜嘉梧乃颜哲五世孙,《安平颜氏族谱》记载清晰可考。颜哲生于明宣德丁未年(1427)与安平桥落成相去275年,“安平颜囗”可以肯定不是“安平颜哲”。至于“安平颜囗”与颜嘉梧有什么特殊关系,因现资料有限,尚不得而知。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由于桥板碑刻文字简约,其记载的信息难于让人一目了然,甚至容易给人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结合相关史料,对桥板碑文深入探究很有必要,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碑刻进一步检测核实,让相关历史的描述更加接近真实。

作者:安海颜呈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