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就看你怎么跟孩子说话

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就看你怎么跟孩子说话

时间:2019-09-16 05:46:54

相关推荐

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就看你怎么跟孩子说话

1

最近为了帮六六找合适的影片,我也比较频繁的看了一些电影,包括之前上映但是没去看的电影《狗十三》。看完全片后倒没有觉得像很多影评写的电影是在控诉大人的世界,只是觉得李玩家庭中的所有沟通,如果换个方式,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委屈和伤害,也就是从“训话”走到“对话”

电影里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一幕是,李玩“不懂事”的闹着找狗,出去喝酒发泄,结果多年不出门的奶奶去找李玩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时,父亲暴怒,打了李玩。

打了李玩后,冷静下来的父亲,跟李玩道歉: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你应该理解爸爸,因为爸爸最近工作上太多事情了,你又怎样怎样等等。

我完全能理解李玩父亲的愤怒,虽然是爷爷弄丢了狗,但爷爷也很难过,爷爷去找李玩拉她回家时,仍然生气的李玩推倒爷爷导致爷爷脚扭了;李玩还出去喝酒发泄,很晚未归家导致奶奶去找的时候差点走丢回不来家,作为一个父亲,他有生气的权利,换做是我,我也会教育六六。因为李玩确实有点过于“不懂事”。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在李玩得知狗丢失而生气的那一刻,就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情,如果李玩的父亲能够坐下来和她对话聊一聊:爸爸知道你丢了自己最珍爱的狗,爸爸理解你的心情,爸爸知道自己最心爱事物的离开有多难受。因为我也曾经丢失过我最心爱的事物,我知道这种感觉有多难受。你很难过,爷爷弄丢了你的狗,他内心也非常内疚,他做了什么努力等等。

或许,就不会爆发那么多冲突。孩子也更能理解大人的世界。

从训话到对话,更容易让孩子明白他的问题之所在,而不仅仅是在父母的强权压制下敢怒而不敢言。

2

训话与对话的区别之一:有没有共情,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从而给孩子传递换位思考与共情的能力

《曾国藩家书》是我以前时不时会翻看的一本书,曾国藩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家长,但是教育孩子却十分开明。因此他的两个儿子长大后都很厉害,凭着自己的本事,各自都闯出一片天地。

长子曾纪泽长大后成为着名外交家,访问欧洲各国,勤勉廉洁。跟当时清朝官员普遍的贪污形象相比,曾纪泽得到很多外国人的敬重。在洋务运动以及北洋海军的发展,曾纪泽贡献极大。正是因为他的这些功劳,而不是父亲的余荫,所以才在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官衔正二品。

次子曾纪鸿投身于数学、天文、地理,并着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书籍。

曾国藩对孩子的家书虽然写的都是“家训”,但是他却具有对话的能力。他强调因材施教,依照孩子自身的本性和天赋,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都尽量与孩子平等对话。

他想让孩子明白不要奢与傲,不是训话式的告诉孩子:

“小小年纪,屁大的字不识,就知道穿好的用好的。”

或者:“整天要这要那,学习的事情怎么不见你上心?”

而是说世家子弟生活条件太好,就容易习惯了奢侈品加身以及管家无时不刻的照顾,这个叫做“奢”。而对别人没有尊敬,看见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看见雇工就颐指气使,这个叫做“傲”,虽然世家子弟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变成这样,但是这样的毛病是要不得的。

他跟孩子聊:我居乡的时候让管家回家,没有带一个人照顾我,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不想让自己有半点官宦的习气。

曾国藩教育孩子,都是从孩子的身上聊到自己的故事,聊自己的经历以及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对话模式。

训话与对话的区别之二:是否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本身,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

“你是猪脑子啊,考试考这么差!”

“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你是猪变的吗?”

“你跟隔壁家小明比比,我们家怎么就出了你这个废物。”

教育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是必须的,但是就事论事的讨论这个问题本身,而不是一网打尽,在生气的时候否定孩子整个人。

我有一回在麦当劳门口看见一个妈妈骂自己的孩子:就知道吃薯条这些烂七八糟的东西,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垃圾,怎么没见你多想想学习的事情,学习一塌糊涂,脑子跟进了水一样。

不想让孩子吃薯条,就跟孩子分析吃薯条的坏处,而不是扯到别的问题上面。

还有就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去做对比,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看家长想用对比说明什么事情,让孩子明白什么道理。

曾国藩有次跟儿子写信说到孩子的学习问题,他说你最近写字笔法还是没什么长进。接着说岱云伯伯的儿子叫杏生,今年入学,学院评定他的诗是全考场的第一名。

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之所在:杏生比你只大一岁,因为他没了父母,家境逐渐清贫,因此勤苦好学,少年成名。你幸运的是祖父和父亲的余荫,足以丰衣足食。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在军中也没有荒废学问,读书写字没有中断。可惜现在老眼昏花,没什么太大的长进。你现在还不到20,一刻值千金,千万不要浪费光阴。

曾国藩也是在指出孩子的问题,但他仍然用了一种“对话”的方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而是聊天的方式推己及人,把自己的认知传递给孩子。

3

《狗十三》之所以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而关于孩子的教育,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之所以难,也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我们也都逐渐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样子。但是想想,小时候那些不被理解的委屈,想想和父母之间欲说还休的隔阂,不正应该改变自己,从而让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更顺畅吗?

END

罗罗有话说:

《狗十三》是我好朋友投的片子,但之前咱公号没有写,是因为我看了一些片段,几篇影评,发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实在很难和李玩产生共鸣。我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老一辈的家长,像六姥姥那样从小以对话形式和孩子沟通的人太少了。这些天在给六六找电影看,这部和教育相关,我还是看了一遍。看完最大的感受还是在家长的说话方式上。

在教育孩子时,我最经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自己就是一个只有我服的人才能管的住我的典型,所以暴力镇压我的六姥爷永远管不住我,而温柔讲道理的六姥姥却可以让我心甘情愿往她想要的方向走。毕业后进入单位也一样,可以让我赴汤蹈火的是最没官架子但却最好沟通的领导。于是,和六六相处的这些年,我俩相处的时光中,最常见的画面就是我把她当成六爸一样平等的聊天。

对话造成的改变,有时候会没有训话以及暴力来的快速或明显,所以六爸有时看到我和六六嘚吧嘚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不屑(当然,他已经比六姥爷表现好多了,我小时候六姥姥在我表现不够好的时候和我沟通,总会听到六姥爷不耐烦的抱怨“孩子就得收拾,她都是被你惯坏的”)。虽然我是会吸收别人建议和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但对自己认定正确的方向,不管别人说什么, 不管起效有多慢,都会坚持自己的做法,把未来的效果交给时间。

补充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话的模式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不要急,园丁负责浇水和修剪枝丫,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当他们把养分完全内化,能量会是巨大的。不信,试试?

文章来源公众号:六妈罗罗(ID:liumaluoluo),转载已获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