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

时间:2019-10-31 21:41:32

相关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铁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似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温州的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美。

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的温州和乐清,乐清是发源地。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龙灯会"上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至清末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供人们案头摆设。作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由于温州地区接近山林,艺人们可以就近取材,这对黄杨木雕的发展又起了很大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经过世代艺人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最终形成了黄杨木雕优秀的传统风格和传统技法,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镂空技法,它是形成黄杨木雕作品形象生动,玲珑剔透的主要技法,在《天文散花》、《红绸舞》、《哪咤闹海》这类题材上,它被体现得最为充分与完善。

1

继承优良传统,是黄杨木雕创作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东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这些传统艺术品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艺术的宝库。我们一定要继承我国优良传统艺术特色,并予以不断创新和改进。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富有时代气息的黄杨木雕作品,以反映新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继承优良传统,并不只是仿制古代的艺术品,雕刻像"出土文物"之类的东西,而是要努力掌握古典雌塑艺术的方法,对某些传统艺术品还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贼以新的康刻技法和内容。

match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