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聚焦数据隐私风险 驱使人脸识别技术走向成熟

聚焦数据隐私风险 驱使人脸识别技术走向成熟

时间:2023-05-13 10:01:28

相关推荐

聚焦数据隐私风险 驱使人脸识别技术走向成熟

旅客在上海站使用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刷脸进站

图源新民晚报殷超 摄

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下半年,长三角地区将增设104台火车站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长三角铁路“刷脸进站”覆盖的地区和范围将由26个城市48个火车站,扩充至40个城市65个火车站,旅客进站候车将更畅通。

据悉,近年来长三角铁路客流始终保持超高“人气”,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仅今年暑运以来发送旅客已突破1亿人次大关,日均发送旅客超过220万。旅客发送量持续高速增长,对进站候车等各方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源网络)

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实名制核验用机器替代人工、由人工向智能升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进站通行效率,减轻客流高峰时段实名制核验压力。同时,旅客进站实名制核验将更加高效、有序,出行体验将更美好。

(图源光明图片)

当前,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底公布了有工业界黄金标准之称的“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结果,排名前五的算法全部被中国包揽

(图源网络)

近几年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行业实现了

系统化、应用化、实战化应用

公安人脸识别应用

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实现“关注”人员的实时预警,通过视频监控前端不断采集视频,后端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进行“关注”人员比对,并通过报警方式通知现场警员进行目标抓捕;

实现事中、事后人员身份核查,需要后端系统对海量二代身份证库进行“打标签”、通过警用智能终端或系统上传目标人脸图片,后端从海量的二代身份证库中寻找匹配的身份证图片,并给出关联的身份信息;

实现人员身份核查,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手持身份证的人员和身份证的比对,进行人证合一的审查。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

人脸识别技术

在公安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

在逃人员通缉、重点场所布控、户籍管理

等方面正逐步投入实践应用

武汉公安出入境刷脸缴费

(图源平安武汉)

11月8日,武汉出入境的自助刷脸支付设备上线试运营,在武汉市民之家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办证人刷脸就能缴费,银行卡、手机都不用掏,全程只需15秒,这是武汉公安出入境窗口在全国率先实现支付宝政务缴费后,再次在全国首创“刷脸”缴费

杭州公安窗口刷脸可办

(图源杭州公安)

6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召开“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推广应用工作现场会,杭州公安持续推进“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技术应用,推广使用“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网证”),实现了全市公安办事窗口全部业务“刷脸可办”

群众可持实体有效身份证件在杭州全市114个认证网点的“网证”开通专用设备上申领“网证”,并在全市车管所、出入境办事大厅、派出所办事网点通过“读取设备”读取信息、认证身份,实现首批126项出入境、车驾管、户籍、治安等业务“刷脸可办”且“一次身份认证,终身多点复用”

南通公安人脸识别自动报警

(图源水印)

近年来,南通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打造公安智慧大脑,助力追逃工作“转型升级”。大数据和共享资源的深度研判,实现了抓捕的精确制导,既节约了警力,又提高了追逃效率。截至今年7月,南通警方抓获各类逃犯674名,其中通过智慧警务,运用了人像识别,动态布控、大数据研判,一共抓获187名逃犯。

... ...

相关阅读→

当下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人脸识别技术以其不可复制性

非接触性可扩展性快速性等特点

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中脱颖而出

而与此相关的法律却较为模糊

最突出的就是个人隐私问题

(图源网络)

人脸识别技术分为人脸检测人脸认证两个环节。人脸检测是识别环节,人脸认证就是用前一个环节采集的数据来匹配个人生物信息,从而确定人脸对应关系。

目前多数企业的人脸识别检测流程都是的人脸检测和人脸认证一体化,企业直接存储了人脸生物信息,人脸生物信息一旦泄露,相当于个人隐私就被公开了。

6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微软悄然删除MS Celeb人脸识别数据库,微软称该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该数据库于公开,含有约10万人的1000万张照片,用于辅助全球科技公司和军事研究人员面部识别工作,但这些照片未获得本人许可。4月媒体曝光其商业用途后,微软将其删除。

(图源网络)

在8月16日的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创业者大会上,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赖剑煌呼吁,人脸识别技术应该由政府部门管起来,比如说公安部,统一去做网上的人脸认证。

(图源网络)

虽然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但对于信息的使用、存储、运输、管理仍需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出台的《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GB/T35736-)、《公共安全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GB/T35678-)等相关标准,都是以公安机关具体的刑事侦查、证照管理等公安业务及安防为基础制定的,然而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各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逐步拓宽,仍然缺乏统一的从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层面建立的各行业标准体系。

(图源网络)

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稳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做好数据信息安全保障

正日益成为关注焦点

(图源网络)

part 1以技术发展为驱动

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加快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生物识别技术准确率,降低技术使用成本,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缩短生物识别技术从研发到使用的周期,为生物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生物识别基础技术、特征提取、安全加密等技术标准,明确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场景和安全要求,指导提升行业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安全水平。

part 2以法律规范为保障

防范人脸识别技术安全风险

行业规范开始,进一步明晰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组织权威检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有效防止部分厂商为了商业利益夸大宣传而使用户难辨真伪,避免引发行业乱象。

同时,要提高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等级,加强数据存储安全,设置预警、终止等相应程序,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解决,最大可能防止原始信息泄露,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进一步研发漏洞纠错程序,对不法分子企图隐藏真实身份采取的各种遮掩手法,逐一识别破解,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制作、销售、购买、使用他人面具及运用3D打印技术等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面部识别特征谋取不法利益的,从法律层面予以防范和打击

part 3以警务科技为方向

发挥人脸识别技术的更大效能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终端,可以实现广泛应用的客观条件。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不断更新理念,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学会常用的操作本领,把人脸识别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抓捕在逃人员、甄别违法人员、查证无名尸源、调查失踪人口、比对视频监控、排查证人描述、身份信息识别、重点人口查询等诸多方面,节省公安工作成本,更加便捷高效地打击犯罪、服务群众。

(图源水印)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尚存在各种不足和隐患问题,但科技正是在克服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发展的,相信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建议加快建立健全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使人脸识别技术朝着高安全性、高便携性、非接触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向良性发展。

文章参考:

新民晚报《“刷脸进站”将扩充至长三角40个城市》;

平安武汉《在武汉公安出入境你甚至可以用“颜值”付费 全程仅需15秒!》;

荔枝新闻《人脸识别自动报警 涉黑逃犯落网》卢井霞;

中国安防行业网《概述:刷脸引领公安科技化》;

网易新闻《中大教授批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建议公安部统一管理》程洋;

中国社会科学网《人脸识别技术风险的法律防范》李怀瑾

往期回顾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