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第二次青藏科考之土壤理化性质科考-山河之赞

第二次青藏科考之土壤理化性质科考-山河之赞

时间:2021-03-30 12:34:50

相关推荐

第二次青藏科考之土壤理化性质科考-山河之赞

北线

8月28日,从今天开始由去年参与过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同门师弟带队继续前行。早晨七点半出发,目的地是祁连县。沿途,经过海拔相对我们所到地点较高的景阳岭(101°6′59.96″E,37°50′52.51″N,海拔3824m),这片草地坡度较大,13°~18°,雨水冲刷较严重,坡面有明显土壤侵蚀痕迹,且植被覆盖度约60%,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采样进行养分对比,坡顶覆盖度明显增大,可高达90%~95%,有放牧的痕迹。在这片草地,还发现很多类似小老鼠的小动物,地上很多小洞,他们叽叽喳喳叫着,看到我们逼近,迅速的跑进自己的小窝,平时不喜欢老鼠的我们在这里竟觉得它们如此可爱……采集完样品,沿G227继续行进,到达峨堡镇青泥沟(100°56′4.7″E,37°58′6.14″N,3453 m),大片的低矮绿草地吸引了我们,沿着小路我们进去,附近还有几户人家,经过和当地人家沟通后我们顺利进去采样,由于这里长期放牧,表层土质很硬,根系很多,环刀很难砸进去,但我们都没有放弃,在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取样,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沿路我们到达祁连县阿柔部落(38°3′50.35″N,100°26′17.72″E,海拔2857m),发现附近有吃饭的地方,我们肚子早已咕咕叫,在这我们简单解决了午饭,咨询这家店老板我们到样地的路线后,随即又启程,顺利到了一片林地——青海云杉林(100°26′17.72″E,38°3′50.35″N,海拔2845m),坡度近20°,在爬山坡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呼吸开始困难,坡度大加上海拔高,轻微感受了一番高原反应,却也有点新鲜的感觉。这片青海云杉,地上的青苔明显没有康乐草原那里的云杉林的青苔完整和量多,半山腰以下很多裸露的土壤,很明显受人为干扰较严重。打钻过程中出现地下空洞的现象,可能是大的树根导致的,青苔底下土壤表层有机质很高,细根很多,这也成为我们采样的障碍,尤其取环刀样,取出的环刀总是不完整,快让人没了信心,我们相互鼓励,坚持取完了这块样地。今天的任务都顺利完成,下午六点到达祁连县,解决晚餐并入住宾馆。

景阳岭

中北线

8月28日,上午08点00分左右于天峻县出发,沿着315国道前行。清晨的阳光照耀大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一路上领略广阔无垠的草原,巍峨耸立的关角山,进入柴达木盆地之后植被覆盖度明显减少。于10点30分来到第一个采样点乌兰县(36°55′54″N,98°29′38″E;海拔2940 m)进行土壤采样,并选取农地和人工林地作为采样点。农地作物为枸杞,300棵/亩,每年4月和5月共施肥两次,每次每棵枸杞施2斤复合肥。林地树种为杨树,密度3600棵/公顷,基径12 cm,林下植被有野豌豆、苣荬菜、艾草和草木犀,盖度85%,平均高度32 cm。采样完成后,我们去顺丰快递把前期土样寄回所里,然后简单吃了午餐,继续赶路。于13点50分到达第二个采样点乌兰县生格乡察汗托落汗村(37°17′55″N,98°22′28″E;海拔3430 m),选取一草地作为采样点,坡度9°,坡向216°西南,优势种为披碱草、苔草、芙蓉菊、阿尔泰狗娃花,盖度65%,均高18 cm。采样完成后,继续沿着315国道前行,于16点40分到达第3个采样点德令哈市夏勒克特勒村(37°20′44″N,97°35′2″E;海拔3110 m),植被盖度40%,平均高度16 cm。我们顶着烈日采完第三个样点之后。收拾好行李,驱车赶往德令哈市入住酒店,这一天的行程忙碌而充实。

农地(枸杞)

中南线

8月28日,天气晴朗,我们按照计划8:00从香日德镇出发,沿着乡道前往都兰县沟里乡智玉村(35°35′19″N,98°31′55″E,海拔约3890 m)。采样区地形为山地,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因为山脚下存在大量砾石,我们选择在山腰处进行采样,本样地主要植被类型有:茵陈蒿(株高约为15-21 cm)、碱蓬(株高约为8-12 cm)、碧光环(株高约为1-5 cm)和中华草沙蚕(株高约为5-10 cm),目测植被盖度在30%-40%之间。采样过程中,我们发现0-30 cm土层中植被根系丰度均较低,且多分布于0-10 cm土层中。随着采样深度加深土壤含水量有增加趋势,且土壤质地较松软。除此之外,采样区域内地表有鼠洞分布,但与前一天高山草甸采样区相比较少。在样地附近,我们还发现有野兔及狐狸穿梭于草地,说明该范围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完成第一个样点的采样后,赶往下一个采样点途中人烟稀少,多亏我们前一天准备了方便面等即食食物用以充饥。赶到都兰县香加乡立新村村东(35°54′45″N,97°58′36″E,海拔约3260 m)后,我们发现采样区域以香日德河河水为灌溉水源,且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农田,作物类型以青稞和藜麦为主,大多通过灌渠进行灌溉。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当下较为广阔的农田由河漫滩地多年发育而来,最终成为较为肥沃的农地。因当地青稞种植密度较大且无行间距,为避免对其造成破坏,我们选取了株间距较大且种植密度较广的藜麦地作为采样地,丈量得知藜麦株高多为1.4-1.6 m。在采样过程中发现0-30 cm土层均有红土斑纹,其中10-20 cm 土层有前茬作物秸秆,整体土质略显沙质,较为松软。最后完成采样任务后,我们与夕阳一起踏上归途。

智玉村景观

南线

8月28日,小雨转阴,早上起床后明显感觉到呼吸的变化,海拔的升高给我们的野外考察带来了新的挑战。翻看这几天的行程,从海拔1500 m左右的兰州出发,到第一站化隆回族自治县海拔2800~2900m的农、林、草样地,第二站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拔1890~2570m的农、林、草样地,再到第三站同仁县海拔2610~2900m的农、草、样地,此行第四站库泽县海拔已经超过3800m,这对于习惯了平原地区生活的我们来说,明显感受到爬山时步伐更加沉重了,呼吸也不自主的更加卖力了。上午驱车行驶到泽库县南部25 km 处山地(35°07′56″N, 101°43′05″E,3660 m),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无奈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只能撑着雨伞沿着山谷寻找样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踏查,最终选定半山腰朝南的一片天然草地(QS-4-GR)进行样地调查和采集,此时雨却越下越大,无法开展工作,我们只能回到车里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各自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同时将采样工具和标签提前准备好,大约一个小时后雨势渐停,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开始挖剖面、打土钻、取土样,整个过程分工明确,记录、描述、取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土壤剖面分层明显:0-20cm土层含有大量毛细跟和粗跟,土壤颜色较深(5Y 2/2);20-40cm土层植物根系明显减少,土壤颜色为5Y 3/1;40-50cm土层夹杂碎石,土壤颜色为2.5Y 3/2;50-75cm土层植物根系进一步减少出现大量石块,土壤颜色为2.5Y 3/1;75-80cm土层为半风化层,并伴随大量石块,土壤颜色为2.5Y 4/4和2.5Y 6/6;80cm以下为母质层。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于中午12点45分完成今天第一个样点的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

下午天气逐渐放晴,沿着203省道一路向南驶向下一站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大约下午两点半到达县城,穿过县城继续沿着203省道向东南方向行驶。与上午道路两侧都是高山不同,下午所到之处道路两侧尽显山间平地,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成群的牦牛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远眺高山。驱车行驶到赛尔龙乡尕庆村附近(34°37′32″N, 101°47′18″E,3620 m),道路两侧是开阔的山间平地,草地主要是人工牧草—披碱草(QS-5-GR),我们选择在此处进行采样,与上午山坡中部的天然草地进行对比。有了前几天的经验,野外记录、剖面描述和样品采集按部就班进行。土壤剖面分层明显:0-25cm土层中含有大量牧草根系并伴随少量碎石,土壤颜色为10YR 4/4;25-40cm土层出现直径达5~8cm的动物活动通道,土壤颜色为10YR 3/4;40-65cm土层含有少量碎石,土壤颜色相对较浅(10YR 5/4);65-80cm土层含有大量碎石,土壤颜色为10YR7/3和10YR6/4;80cm以下土层处于半风化状态,颜色为10YR7/3。在完成此处采样任务后,暮色已经降临,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第四天的科考,归途中的美景赏心悦目,多少缓解了身体的疲惫:“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三两牛羊群,散落在草原。奶香蒙古包,有无马头琴?”

天然草地

执笔:盖佳敏,孔维波,卫朝辉,裴艳武

审核:樊军,王力,魏孝荣,黄来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