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陕西省唯一的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

陕西省唯一的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

时间:2023-10-16 11:46:45

相关推荐

陕西省唯一的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

陕西唯一的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

陕西唯一一个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从蒙古迁入陕西的蒙古族拜姓第二十八代后裔、现年61岁的怀德先生历经一年时间,修得家谱。600多年前为避难逃到陕西,拜姓家族为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意义的是,拜怀德整理家谱时,还发现了河南、江苏两支蒙古家族的后裔,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历史。

1

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姓为世传家姓。如今,拜姓蒙古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的历史。

珍贵的祖谱

大荔县拜家村现存《同州府大荔县洛南兴平村高阳里拜八家谱•谱序》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姓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驸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

据《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记述:陕西大荔县“《拜氏家谱•世由篇》说,拜氏是元代初年木华黎的后人。至元大德、至治间的拜住始姓拜……至明,拜住之子(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涿州经山西迁居大荔沙苑。”

据《陕西通史》记载:“拜住前六世皆姓扎氏。元大德、至治年间,改姓拜……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元王朝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造反兴起。明初,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

《大荔县志》“人口源流与分布”一章中记载:明代移民入境。元亡后,明初将居住北京地区的元朝贵族帖、答、拜三姓迁居于帖家、拜家、阳村一带。

查阅历史得知,拜笃麟端庄纯正,胆识宏远。擅长文章诗词,喜好结交贤士。拜住殉难后,泰定帝下诏厚葬,拜笃麟葬拜住夫妇于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封地。封拜笃麟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后来元宣帝倦怠朝政,群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告退,唯拜笃麟继续照顾皇帝日常生活,毫不懈怠,被晋升为大司农。明兴元灭,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迁徙隐居。拜笃麟率家人离开京城隐居到父亲的平江封地,后降明,又举家隐迁到陕西大荔县洛南兴平村。从此,以拜姓为世传家姓,世代躬耕,宗系衍传。

拜姓蒙古人入陕,给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拜家村全村“舍小家、顾大家”整体迁移。

改革开放后最早研究拜姓来历的拜国良先生(已故)发表于《陕西史志》的文章

现已退休、专修家谱的拜怀德先生回忆,他自幼在拜家村生长,过着无亲人无衣食的半孤儿生活,十分困顿。但饥寒交迫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穷则思变的意识,从小他就立志改变穷困的家境,做出一番事业。他学的专业是矿山机电,又自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潜学文史哲。1986年辗转西安与临潼搞建筑业,在圈内人中颇有名气。临潼华清中学、临潼中学、省艺校由他规划总监竣工。西安生物制药厂、自来水公司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由他负责完成,西安科技大学4-1、4-2号教学楼、西安电子工业部二十所62、64号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钢结构工业厂房,由他总监完成。

拜怀德先生

“家是国之细胞,无家则无国,人是家之灵魂,无人则无家。家家都有源。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相爱。因此,修家谱也是固家族,因国家之根本。”拜怀德先生说,家谱从成吉思汗时期的太师木华黎、忽必烈时期的丞相安童、英宗皇帝的丞相拜住修起,所以,将历史细节融入拜姓家谱具有特别的意义。

陕西大荔拜家村拜氏家谱局部图

拜怀德先生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姓同族“蒙古村”。

拜氏残碑碑文 先忠献公奉旨入祀记集厚呈及题奏

史料记载,木华黎家系是蒙元时期留在本土的札剌亦儿部人,也最为着名、最为繁盛。木华黎祖父为帖列格秃•伯颜,父为孔温窟哇。其父兄弟三人,其二叔赤剌温•孩亦赤(赤老温•凯赤)的次子撒儿塔黑后裔建立了札剌亦儿王朝,其三叔者客卜1206年受封第四十四千户。

木华黎兄弟五个,老大忽鲁虎儿、老二期里窟尔功业及后裔不详,木华黎排行老三,老四不合(木格、抹哥)1206年受封第三十七千户,老五带孙在太宗窝阔台时期受封东阿郡王。木华黎家系后裔子孙繁盛,勋贵辈出,其长孙塔思系后裔留居今山西一带,速浑察(次二孙)系后裔多留居今辽宁阜新一带,福建泉州出姓自言纳哈出之后,与朵尔直班有渊源,霸都鲁(次三孙)系后裔多以拜姓、笃姓、李姓留居全国。 此外还有还有河北景县及山西大同一带的冯姓、山东沾化台子王村的牟姓、湖北荆门的黎姓,辽宁阜新的李姓、海姓、何姓、牟姓,内蒙古赤峰一带的金姓、季姓、赵姓,都以各种传说、史料、家谱、碑记为由,认为是木华黎后裔。 以“陕西大荔拜姓”为代表的拜姓分: 陕西大荔拜姓木华黎后裔,源于木华黎六世孙,蒙古第九个大汗格坚汗、元朝第五个皇帝英宗硕德八剌朝右丞相拜住。现主要聚居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有5000人。此外散落在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官道镇(冯拜村)、官底镇(陡庙),潼关县太要镇、秦东镇、代字营镇、安乐乡,韩城,商洛市商州区东店子、夜村镇会峪村,山阳色河镇,咸阳彬县太峪乡拜家河村、香庙镇下新庄,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南拜村、北拜村等,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台湾地区的70个市县区都有分布。

全国现有与拜有关的村庄——“拜家村”有三个:即陕西大荔县拜家村,宁夏泾源县拜家村,云南大姚县拜家村;“拜家河村”有两个:即陕西彬县拜家河村,宁夏泾源县拜家河村;“拜家”两个:分别是陕西淳化县的拜家,陕西彬县香庙镇北(下新庄东北)拜家;另有甘肃平凉泾川县的拜家庄,江苏泰州姜堰区的拜官庄……等等。 其形成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拜氏,在清朝同治年被驱赶、或逃难或逃命,流落到陕西南部秦岭山里、西北地区旱原野岭,以及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甚至境外的哈萨克斯坦; 二是1956-1962年修建三门峡水库大荔拜家村移民,大部份移民到宁夏中宁县鸣沙乡新民庄,一部分移民到陕西渭南孝义镇、官道镇、蒲城、澄城、韩城、临潼等地; 三是拜住长子答儿麻失(硕)里或次子笃麟•铁穆尔其他脉系繁衍,自涿州、平江迁徙中遗留者繁衍,后裔在明清为官地留居繁衍。 综合编撰于道光八年(1828年)的《陕西同州府大荔县洛南兴平村高阳里拜八家族谱》,民国九年(19)、民国十年(19)《拜氏族谱》,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史、志、碑、铭记载,拜姓源于元英宗硕德八剌朝在“南坡之变”中罹难的右丞相拜住,其祖父为世祖忽必烈朝名相安童,父为成宗铁穆耳朝大司徒兀都带。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为了躲避朝代更替政治祸患,拜住次子笃麟•铁穆尔为首带领家族成员迁到大荔渭河北沙苑南,以其父名“拜住”蒙文音译汉化取首字“拜”为家系姓氏,以为纪念。安居十多年后,洪武中期由笃麟•铁穆尔子,时任浙江布政的拜克昌(字芳华),将祖父、祖母坟墓“始自平江迁葬于同州华志乡”,即今大荔县沙苑拜家村。

元右相东平王拜忠献公坟园——即拜住坟园,位于陕西大荔官池镇拜家村。

与拜家村同胞参加洛阳成吉思汗诞辰纪念活动

青海蒙古族考察洛阳木华黎后裔

4月与拜家村同胞合影

拜家村同胞参加成陵西迁兴隆山纪念活动

与拜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拜啸林先生(右)参加成陵西迁兴隆山80周年座谈会

↑点击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