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超过500位个案辅导经验的咨询师告诉你青少年及家庭成长的秘诀

超过500位个案辅导经验的咨询师告诉你青少年及家庭成长的秘诀

时间:2021-03-10 03:43:34

相关推荐

超过500位个案辅导经验的咨询师告诉你青少年及家庭成长的秘诀

对于很多青少年父母,养育过程就是破除自恋的过程,渐渐放下了可以全面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信念,越来越清楚可以影响孩子的范围。

本文3859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本文作者:桑桥教育青少年中心导师代磊

为申报家庭治疗的高阶课程准备资料,开始整理总结最近一年的个案报告,厚厚两大本,竟然有50%以上的辍学背景的青少年案主。

除了一个正在进行的咨询,伙伴们都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每个少年和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如果拨开故事的枝叶找到少年转变的根基,最核心的转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人际关系差、学业成就低、校外吸引大(电子设备、校外朋友等)、家庭关系消耗或突发重大事件等因素都会诱发孩子的辍学。这些因素带来的最核心的影响是:青少年在学校无法应对内心复杂的情绪压力,在压力下家庭和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以致于他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压力、保护自己的尊严作出新的决定:回避学校。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这个决定很不理解,会要求或说服孩子让对方看到这样的选择的巨大代价。

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一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均衡,往往视尊严和价值为生命,不会过多考虑代价;

二是父母的干预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更低,没有力量面对压力,所以更倾向于逃避,陷入恶性循环。

支持青少年转变的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支持孩子接纳自身特质

从不同气质类型来看,忧郁气质等偏内向气质的青少年内心更加敏锐,并且更加在意关系的品质和学业表现,相对更容易回避学校。

在咨询中很多父母会表达一个担心:孩子心情一不好就把自己关在屋里,都把自己闷出病了。当通过咨询更深入走进家庭互动模式时发现父母说对了一半,孩子的确是“病了”,情绪变得更加烦躁,内心自我贬低,甚至会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

然而这一切却不是闷出来的,往往是因为父母破坏了孩子自我修复的过程,对于忧郁质或冷静质的青少年,他们转化负面情绪、重新获得动力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独处完成的:一个人默默发呆,听听音乐或者随手写一东西,情绪随之也默默流走。

然而很多父母信奉多与朋友或家人交流,或者做些好玩的事情,把烦心事忘掉。这对于乐天气质的青少年是有效的,但对于敏锐而重视感觉的忧郁气质的青少年就是强人所难,原来的情绪不但不会被化解,反而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而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对于内向的青少年,给予他们安全的空间非常重要。在这个空间里他可以被允许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和自己沟通,恢复动力,从而增加与外界的连接。如果没有这个空间就好比手机没有了充电器,强撑到关机,就无法再启动了。

支持青少年和挫败情绪相处

对于情绪我们常常有两种误解,一是情绪有好坏,每个人都希望是快乐的,所以和快乐相近的情绪我们都视为好的,与之相反的难过、悲伤、愤怒等,自然就被归为坏的情绪。

知名心理流派萨提亚模式把情绪视为邮差,每一种情绪都是在给自己送一封信,例如愤怒是在告诉你自己的界限被对方闯入或被对方伤害了尊严。当我们在愤怒的提醒下作出新的尝试保护自己,愤怒就自然消失了。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无法面对孩子有“坏的”情绪,本能想带着孩子逃离。

曾经一位妈妈焦虑而疲惫地来到咨询室:“女儿面对学业压力焦虑地睡不着觉,自己不知道怎么帮助她。”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我问她:“我们都会遇到压力和焦虑,你是怎么帮助女儿面对的呢?” 妈妈一下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女儿继承了自己面对负面情绪想逃跑跑不掉的崩溃模式。

这就联系到我们对于情绪的第二个误解:想要快乐,要努力逃离或消灭负面情绪。青少年在学校里面对学业压力或者人际压力会陷入挫败。感觉整个人都是灰色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未来也被笼罩在灰色之中。

当青少年在父母的教育下认为这种状态是悲观的、不好的,他便会努力逃离这种感觉,常用的途径是在学业上努力学习,在人际关系上通过委屈自己照顾他人需要获得他人认可。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我们越想消灭挫败感,无法消灭挫败感带来的新的挫败就更加消耗自己。

在这种压力下很多青少年学会新的应对方式:隔离自己的感受,让自己麻木一些。然而遗憾的是这种隔离负面情绪的方式也隔离了对快乐和幸福的感知,并且被隔离的负面感受并不会消失,它在内心默默消耗着青少年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没有生机的原因。

并且由于长时间对自身感受缺乏关注,青少年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怒不可遏,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咨询室我常常接待辍学的学霸,其中有一位初二的男生从全校前十名落到了二十几名,无法自处以至于决定开学不再回学校,在家修整一年,明年给所有人一个完美的开始。

后来在咨询室孩子面对“完美”的父亲泪流满面,释放了内心因为成绩下滑而积压的恐惧。父亲很有智慧,一下就明白了孩子内心真正经历了什么:孩子已经将个人尊严和完美的成绩捆绑在一起,成绩达不到预期内心就陷入挫败和羞耻,这样的感觉让自己无法面对选择压抑和逃避。

在咨询中父亲第一次表达了对儿子的喜爱,不像以往儿子做到完美给予的肯定,孩子也来也越稳定。假期过后孩子返校了,第一次考试结果并不理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迎接他的却是父母精心准备丰盛的晚餐和一个蛋糕,上面赫然写着:“你自由了”,孩子看到后直接泪奔了。原来父亲提前向班主任了解了孩子的成绩,特别准备了这个庆祝不完美的仪式,让孩子在爱和包容下学会和挫败感相处。

界限清楚,告别情感卷入

为何要给青少年设定界线?很多人听到界限感到有些冰冷,其实界限保护了有效的教育以及爱在关系中的流动。

比如儿子沉迷手机游戏不愿意回到学校,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进咨询室。焦虑的父亲指责儿子说:“我把手机给到你,让你自己安排,我这是信任你,结果你却一而再再而三辜负我的信任。”儿子沉默不语。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状况:早期没有给孩子建立有效规则,设定清楚的界线,后期困难重重。有时,父母担心一旦自己始终如一地坚守规则,会打击孩子的心灵。但事实是反过来的。给孩子明确地确立了界限之后,他们才会感到自由。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冈萨雷斯-米娜使用下面的类比来描述青少年对界限的需要:想象在黑暗中驾车过桥。如果桥的两边没有栏杆,我们会慢慢地、试探性地通过。但如果我们看到两边的栏杆了,便可以轻松而自信地驾车通过。这便是孩子环境中的界限给他带来的感觉。孩子寻找他需要的“栏杆”,找到了才会感到安全,于是,在父母清晰表述界限之前,他会继续试探。

与父母对着干,是孩子的自我形成过程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过,其结果必须是让孩子知道,探索到一定程度会遇到清楚的界线。

如果孩子在没有设定坚定不移且始终如一的界限的环境中长大,他们会没有安全感,而且会呈现厌世的倾向。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在没有界线的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遇到压力会依赖他人的拯救,不信任自己有能力突出重围。如果面对失败同样归罪于养育者。

界限的设定还包括另外一个主要的部分:情感独立。指的是无论是父母和青少年在彼此陪伴中懂得为自己的期待和感受负责。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互动模式:孩子因为父母的负面影响自我评价比较低,随后辍学。

辍学引发父母的焦虑和为人父母的挫败感,父母把自身状态的改善寄托在孩子的改变上,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陷入更低的自我评价,从而状态更差。

父母情绪崩溃,影响事业和其他家庭关系......

这样的模式随时随地在辍学少年家庭重演着,有人会反问说:孩子不为自己负责给别人带来的痛苦,难道不应该由孩子负责吗?

面对一种情形产生痛苦的情绪,往往是由我们自身的信念和期待决定的。如果我们一味要求孩子为我们的期待和情绪负责,破坏的是孩子自身恢复和成长的动力。好比写作业,越是失去界限并且情绪化的父母,孩子学习的动力越是不足。

过程中需要实施监督和督促,最后可能变身为父母为孩子的学习负责,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当到了青春期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下降,孩子不再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同时也没有形成为自己学业负责的意识,就会陷入迷惘的状态。

在我支持过的辍学少年家庭中,一个核心的变化就是家规则明确,成员间情感界限清晰。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是“温和而坚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坚持指的家庭的规则明确而清晰,有效执行确保每个人内心的安全、有控制感。

温和是指无论在互动过程中对方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都能够守护自己内心的情感界限,用自己应对压力的稳定呼唤对方的稳定。

在工作中我认为父母一方面高估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对于很多青少年父母,养育过程就是破除自恋的过程,渐渐放下了可以全面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信念,越来越清楚可以影响孩子的范围。

我们无法决定他如何跟别人建立关系、看待世界以及和自己相处。但我们是有能力决定和孩子在一起时自己情感是否流动、内心是否踏实安稳、孩子是否可以被充电,这往往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并且保持耐心,用更好的生命状态引领孩子由内而外的改变。

亲子也是一种人与人的相遇,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世界,我们要将自己的亲子关系乃至家庭关系经营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在暑期营地中我看到一个个青少年坚定了内心、绽放了活力、看到更多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和父母所描述的孩子完全不一样。我想这是我们一起创造的世界引领的方向。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一起在现实中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吧,一个积极正向、尊重同理、界线清楚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越来越靠近的同时,学习为自己的期待和情绪负责。

在这里你没有遵从共同创造的规则,不是你出了问题,只是还不习惯用尊重换得尊重,我用带着尊重的提醒去迎接你的尊重和歉意。

在这里我们看到你好胜心背后的恐慌,无力背后的挫败,支持你学着信任自己,并且给予你空间和情绪在一起,我们看到流下眼泪后的双眸,那么清澈、安宁、坚定。

在这里我们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们跳出父母或子女的角色,我负责活出自己的魅力,开放自己的情感,守护自己的界线,你也亦步亦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