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老物件儿 你家还有吗?

老物件儿 你家还有吗?

时间:2019-03-31 11:17:37

相关推荐

老物件儿 你家还有吗?

客家人的锡茶壶和锡酒壶

偶尔打开壁橱,在底层发现一把尘封已久的锡茶壶,几十年没有用过,忘却了。于是取出相机拍照留念,一时心血来潮,动笔记下有关锡茶壶的一些事。

我家的锡茶壶壶体圆形,横向直径24公分,高18公分,底部有圆圈形的“脚”高约1公分,一侧有茶壶嘴;壶体上部有一圆形直径10公分的壶口,供放水和放茶叶,上有盖;上端还安有一对活动的铜质茶壶耳朵拱手提用。我家的茶壶是比较大的,约可装十一、二斤茶水。小的茶壶直径只有约10公分,只能装二、三斤茶水。

昔时农村没有暖水瓶,更没有电加热器,每天早上煮饭时多放二瓢水,在壶中放上一把自产茶叶,倒进热开水,盖上壶盖,将锡茶壶置于一特制木桶中,桶上端有木盖,盖上面有一活动的手把木梁,木桶内先设置一些棉丝破布之类的保温物品,乡间称为能保温的茶桶(暖桶,见图)。早上冲泡一壶热茶水,置于暖通中,下午还有些许热感,这就是锡茶壶和暖桶的功能。如有贵客临门,放在锅里隔水煮一下,就是热腾腾的热茶了。比较富裕的人家,还备有小巧的小锡茶壶,放上上等茶叶,那就更客气了。小茶壶也配有保温桶,但不是木桶,而是用粽丝编织而成的,很灵巧,使用方便。

我家的大茶壶是在四十多年前与我哥分家时留给我的,也不知道是哪年月制造的。五八年“大跃进”时“五金离家”和“文化大革命”时的破“四旧”,为便于藏匿,将木茶桶丢弃,仅保留下锡茶壶,可惜,此次拍照没有留下自己木茶桶的身影。现今的木茶桶照是别人的茶桶拍摄的。

农村中还有一种盛酒(黄酒,亦称米酒,可加热)的锡酒壶,约可盛二三斤米酒,会喝酒的人热上一壶酒,炒上一盘黄豆或花生米、炒鸡蛋下酒,与朋友对酌,真是快活赛过神仙。

锡茶壶、锡酒壶的制作有专门的“打锡师傅”来制造,五六十年以前,常有广东五华地区的“打锡师傅”来本地“打锡”。他们挑着打锡工具担,走村串户,边喊“打锡咯……”、“打锡咯……”、“打茶壶、酒壶咧……”。要打茶壶、酒壶的人家,立马请师傅到家里“打锡”,自己的原料不够,可用师傅带来的原料凑足,除工资外,新凑的锡料按斤、两计费。

师傅将旧锡器如锡壶、锡蜡烛台或锡锭置于小钳锅内,用煤炭火(小风箱吹)熔化,将“锡液”倒于锡片模型里,冷却后成半公分厚的锡片,然后像裁缝师傅裁布一样,用特制大剪刀将锡片裁成各式各样形状不一的块块,用鎚敲打,拼接后,用烙铁焊成壶体、壶盖、壶嘴等,再连接成成品,用小刀片刨光,刻上花纹及主人记号,一把崭新的茶壶或酒壶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这里必须要特别说明的一件事情是:茶壶、酒壶必须用纯锡打造,不能渗入铅的成分,否则,用含有铅的茶壶、酒壶泡茶、温酒,人长期喝后会导致慢性铅中毒,那就麻烦了。

家中存有酒壶而又好酒,锡酒壶还能发挥“余热”,自酿米酒或买上几斤,邀一二挚友,将酒装在壶中,隔水温热一下,炒上一盘花生米或腊肉下酒,尽情享受古代酒(诗)李白“对酒当歌”的乐趣。

科技在进步,工业发展,百姓的生活在改善。人们在普通使用各种便捷、美观的茶具,而锡茶壶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放置于博物馆或家中壁橱中成了摆设。相关阅读:

全国罕见的1角纸币,已报价95000元,谁有本事找到?

这样的“一元钢镚儿”可要留心了,一枚价值五万元,别随便花掉!

农村老物件价值不菲,第三种已经达到100万,保存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