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从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 寻找延安人的信仰

从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 寻找延安人的信仰

时间:2022-05-05 22:05:19

相关推荐

从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 寻找延安人的信仰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根据官方通报,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致 3死亡2伤。不仅仅是舆论场震荡,也引起许多网友的心理震荡。虽然官方解释了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但人们浮躁的情绪并没有安稳,“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又被很多人念及。关于“桥”的话题又成为人们的嘴边言论。我是延安人,也想谈一谈我“身边”的桥,寻找我们的信仰。

延安的地标建筑是什么?不仅仅是延安人,即使是全国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宝塔山延安大桥”,巍巍的宝塔山,清清的延河水,中间夹着一座大桥,这座大桥就叫“延河大桥”,人们习惯称之为延安大桥。与宝塔山合为了一体,是一个整体景观,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属于大跃进作品,1959年5月建成通车。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建筑的“古董”之一。整个大桥用青灰的石头垒砌,却透露着一种延安时期朴素的自然美,那种朴素是与黄土式的朴素相照应的。此桥虽然只有115米长,因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成为了延安人的精神信仰。

延安大桥是圣地儿女响应毛主席“复电”号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群策群力,依靠群众普写建的作品,建证了那个时代延安儿女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伟大品格。用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了落后的生产力。尤其是采用"土牛拱胎"的施工方法,即在河床上用土堆成拱形,作为砌筑拱圈的胎模,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这是延安儿女智慧的结晶。革命老前辈董必武有诗称赞:秋水盈川没涨痕,步头无渡阻行人。一桥架合东西岸,宝塔山前不问津。

把延安大桥与无锡倒塌的高架桥做个比较,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有媒体透露该高架桥建于,据现在时间,使用期为50年,仅仅使用就倒塌了。延安大桥的使用期也是50年,据今天已经60年了,仍然承担着主要交通要道的任务,是延安城市车流量最大的桥梁。

据无锡官方报道,该高架桥的倒塌是因为超载,该桥在超限车辆作用下,结构受损倒塌。1977年延安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延安地区志》记载:1977年7月6日,延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延安城内河水上涨20~30米,北关、南关大街被淹。而延安大桥的高度仅仅为15米,水过大桥完好无损。大桥超过了承担的极限,用无锡官方的话来说:超载!

延安大桥经过“超载”考验不仅仅是77年大洪水这么一次,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命苦的“老黄牛”,每天、每年都超负荷工作着。1991年后,延安逐渐由调整式发展时期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石油和煤炭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延安大桥承担着负荷更重。尤其是榆林地区煤炭开采以来,当时没有铁路、高速公路,延安大桥承担了重要的枢纽任务。那个时代没有超限站,司机也没有超限的意识概念,所以超载成为了家常便饭,我觉得这不是司机“违法”,而是延安人的聪明智慧,在完成这副作品时,安全标准的上限高于国家规定的上限标准,借此规避潜在的风险。延安大桥60年以来,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任务”,它的贡献人们是不可能忘记的。

延安大桥,是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延安儿女智慧的结晶。在“复电”的号召下,以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了落后的生产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小车推出的伟大作品,它不仅是桥梁,更是一笔永不磨灭的信仰!这些信仰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笔有着丰富内涵的宝贵财富,需要新时代的我们大力弘扬,永远铭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东方时事评论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