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精选16篇)

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精选16篇)

时间:2019-06-01 13:53:01

相关推荐

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精选16篇)

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既要注重理论指导,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应清晰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跟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一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

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二

这个语文园地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看图连词、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和背诵古诗。在本课时完成前四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巩固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意识。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再生活中独立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准备城门、生字词的课件;画有火车车厢的大小列车图,大小汉语拼音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声母、韵母。

指名说说。

好,就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办法帮声韵母找找车厢吧!

1、请两生上台板前分类(移动声母、韵母卡片),其余同桌合作在练习卷上分类。

2、交流检查,带读声母和韵母。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车厢,列车长请我们上车喽!呜——,火车开啦!(配乐《火车开了》)。

三、初步认识反义词。

呜,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停靠反义城,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出示城门图)哟,大门禁闭呢,瞧,来了两位门将。(出示两位门将,形象特征相反,可一男一女,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等)。小朋友都笑了,你们在笑什么啊?(指名说说)。

两位门将说了,原来这正是他们反义城的特点,只有完全相反的人才能一起玩,才能成为好朋友。要想过城门,得找对朋友。

1、出示课件(写有字的花朵:出、左、上、大、天、黑、哭。

下、入、小、右、笑、白、地)。

2、由找对的学生带读。

3、你还知道那些也是反义城的朋友?

四、复习、认读字词。

穿过城门,哇,原来是个大型游乐场,那边好热闹,传来一阵阵笑声,小朋友快去瞧瞧吧!

1、划船比赛:

(1)单人赛(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小船)开小火车认读生字比赛。

(2)双人赛:同桌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3)我觉得“日、月、云”都在天上,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能学我的样给这些小船排排队归归类吗?(可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5)对啊,这样读起来又方便又好听,一起来读读吧!

2、荡秋千:(课件出示写有词语的秋千架)。

(1)认识秋千架(指名读词语)。

(2)坐上秋千架(图片和词语相对应)。

(3)荡秋千齐读词语。

五、巩固复习字词。

游乐场里真热闹,但时间不早了,小朋友该回去了。看列车长在向我们招手了。这回来得是识字列车,叫出字宝宝的名字才可上车哦!(开小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三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四

教学要求:

2、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积累方法。

教学过程:

对,美是爬山虎叶的特点,那么爬山虎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

二、整体感知3-5自然段。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叶老爷爷是从哪山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特点、怎么爬、脚的变化)。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生汇报观察结果。(结合出现爬山虎脚的图片)。

3、那么,叶老爷爷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请孩子们迅速读读课文3自然段。然后用(~~~~)勾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

4、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么,这个关键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

茎上、反面——脚的位置。

枝状、细丝——脚的形状细丝是怎样的?(出示蜗牛和细丝的图片)。

六七根-————脚的数量。

嫩红——脚的颜色。

5、小结:在这里,叶老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通过具体的数量词,准确的比喻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使我们认识了解了爬山虎那与众不同的脚。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叶老爷爷对爬山虎脚的准确描述。(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2)、勾一勾。(~~~~关键句,.........关键词)。

(3)、说一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3、生分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

(1)、指名回答关键句。

(2)、出示关键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指名说出关键词:触、变、巴、拉、贴。

(4)、根据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再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5)、课堂练习:填关键词。

(6)、小结:爬山虎的脚并不象动物的脚那样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所以,书上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2、生自读课文,勾划,批注。

3、指名回答。

脚的变化:触着墙的,灰牢;没触着墙的,萎。

4、再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爬山虎脚的变化。

六、刚才,我们随着叶老爷爷一起认识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正在爬行的脚,触着墙的脚,没触着墙的脚,你们还想再次欣赏一下这与众不同的脚吗,好,请看录像。

(欣赏录像)。

七、多么可爱的脚,多么与众不同的脚,多么充满生命力的脚,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

八、学生自由积累(背书,摘抄)。

九、总结:今天这堂课大家完成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随时记录下来,相信你们以后的作文一定能同叶老爷爷一样棒。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五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1、教学挂图。

3、词语卡片,句子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读了本课的生字、词,不知道你们记得怎么样了,这节课老师来报一下听写,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齐答(好)。

师报听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师出示词语。同学们对照,做错了的下课改正。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爬山虎的叶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

生:叶子的顏色、叶子的排序。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顏色,还是静态的叶子、动态的叶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是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呢?下面老师想请三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的3、4、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

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几段写的是什么?

读完后请同学评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究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学生发现它很难“长”在墙壁上,一脸的疑惑)。

师:(拿着那根爬山虎)假如这根爬山虎没有被剪下来,它的`脚一定能帮它爬上这块墙壁了。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爬山虎的脚这么神奇,我们一起再来用神奇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二)研讨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4、出示句子,用“----”画出动词。

5、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讨论,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议。

6、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7、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8、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

讨论。小组汇报。

9、这段话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10、齐读。

(三)研读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二、整体入手,感知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三、自学赏析,品读积累。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师:批划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四、朗读背诵,梳理整体。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板书。

五、课外延伸,仿写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七

本节课整体上下来还比较顺,课堂结构完整,形式多种多样,读的部分我设计了大声自由朗读、默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在课堂环节上我设计了边读边做标记、小组讨论、学生演示、播放动画视频等多个环节。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高、积极回答问题。

我着重设计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环节,先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的演示,到讲台前我的示范演示,ppt中播放视频动画演示。这样一来就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而且印象深刻。

上课之前我就一直在对第2自然段描写叶子的部分做纠结,自己觉得这部分设计的内容过多,应该把重点放在3――5自然段上,所以对第2自然段的处理上不够细致,很多词语应该再细致一点,如:拂、漾等词,都能体现叶子飘动时的柔美。

小组展示环节可以分层次进行,由开始一个人演示,到小组组内成员一起演示,那样演示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次讲课,我又对一些环节有了新的想法,我会把课再进行更准确地设计,争取课堂的高效与完整。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八

2、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积累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爬山虎的叶子,谁来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对,美是爬山虎叶的特点,那么爬山虎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叶老爷爷是从哪山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特点、怎么爬、脚的变化)。

2、生汇报观察结果。(结合出现爬山虎脚的图片)。

3、那么,叶老爷爷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请孩子们迅速读读课文3自然段。然后用(~~~~)勾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

4、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么,这个关键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

茎上、反面——脚的位置。

枝状、细丝——脚的形状。

细丝是怎样的?(出示蜗牛和细丝的图片)。

六七根—————脚的数量。

嫩红——脚的颜色。

5、小结:在这里,叶老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通过具体的数量词,准确的比喻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使我们认识了解了爬山虎那与众不同的脚。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叶老爷爷对爬山虎脚的准确描述。(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2)、勾一勾。(~~~~关键句,~~~~关键词)。

(3)、说一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3、生分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

(1)、指名回答关键句。

(2)、出示关键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指名说出关键词:触、变、巴、拉、贴。

(4)、根据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再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5)、课堂练习:填关键词。

(6)、小结:爬山虎的脚并不象动物的脚那样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所以,书上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生自读课文,勾划,批注。

3、指名回答。

脚的变化:触着墙的,灰牢;没触着墙的,萎。

4、再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爬山虎脚的变化。

刚才,我们随着叶老爷爷一起认识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正在爬行的脚,触着墙的脚,没触着墙的脚,你们还想再次欣赏一下这与众不同的脚吗,好,请看录像。

今天这堂课大家完成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随时记录下来,相信你们以后的作文一定能同叶老爷爷一样棒。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九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整堂课下来,可能是我紧张的原因,学生也很紧张,课堂有点沉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科学、艺术的做好教学工作。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识嘎子。

请大家把书本打开。你们发现了吗,这一课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写了哪三个片段?(指名说)。

(由三个片段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认识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走进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赏析嘎子的“灵”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句子。(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

1、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小嘎子的机灵、敏捷?

2、又有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出了小嘎子富有心计这一特点?

3、引导朗读,读出嘎子的机敏,读出小嘎子富有心计的特点。

4、继续交流。

引导:嘎子沉不住气了,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此时,我们仿佛见到一个怎样的嘎子呀?

(争强好胜)。

是啊,他争强好胜,时时刻刻都想把对手打败,即使在用了推、拉、拽、顶等方法都没把胖墩儿扳倒的情况下,到了比赛的最后,他还想使巧招!那他究竟使出了什么巧招呢?引导朗读,读出嘎子的机敏、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过渡:这一钩,钩掉了嘎子的什么?从小嘎子摔跤的动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是个摔跤的厉害角色,平时的他一定赢过许多比赛,可是今天,他的对手是谁?(胖墩儿)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让小嘎子无法取胜的呢?请大家找出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二)品读胖墩儿的“实”

学生自由汇报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三)回味俩人的“势”

过渡:嘎子和胖墩儿都是摔跤的惯手,他们的`摔跤从开始到结束都特别的精彩。

出示句子:

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出示图片:这里让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做好了摔跤的准备,也看到了他们威风和自信的气势)。

2、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邀请学生表演)。

3、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小嘎子输了)。

四、总结运用,领会人物描写方法。

在这个片段中,徐光耀爷爷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来表现小嘎子和胖墩儿的个性特点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后,教师作总结。

(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丰富了人物的性格,成功地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使一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跃然纸上。)。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一

教学目标:

2、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二、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上课前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

(听写:重叠、均匀、逐渐、触角)。

2、背诵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齐背)。

三、新授: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联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爸爸一起去学习写“脚”的部分。

1、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形状、颜色;爬;触着墙,没触着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那书上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填一填。

(4)评一评,是否画得准确(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体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

(5)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得非常细致,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写得细致呢?因为他……(生答后板书:仔细观察),你从本段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抓“注意”一词)。

(6)让我们一起细致、认真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课件):

a、指名读合作学习要求。

b、合作学习。

c、反馈。

(2)抓住“巴”字(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老师演示“巴”这一动作,请一名同学说出“巴”的感受),结合第四、五自然段,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爬山虎的脚就紧紧地“巴”在墙上的。

(4)齐读三、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后去观察葡萄、丝瓜、冬瓜等并试着去写一写。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二

2、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积累方法。

对,美是爬山虎叶的特点,那么爬山虎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

二、整体感知3-5自然段。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叶老爷爷是从哪山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特点、怎么爬、脚的变化)。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生汇报观察结果。(结合出现爬山虎脚的图片)。

3、那么,叶老爷爷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请孩子们迅速读读课文3自然段。然后用(~~~~)勾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

4、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么,这个关键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

茎上、反面——脚的位置。

枝状、细丝——脚的形状细丝是怎样的?(出示蜗牛和细丝的图片)。

六七根-————脚的数量。

嫩红——脚的颜色。

5、小结:在这里,叶老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通过具体的数量词,准确的比喻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使我们认识了解了爬山虎那与众不同的脚。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叶老爷爷对爬山虎脚的准确描述。(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2)、勾一勾。(~~~~关键句,.........关键词)。

(3)、说一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3、生分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

(1)、指名回答关键句。

(2)、出示关键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指名说出关键词:触、变、巴、拉、贴。

(4)、根据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再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5)、课堂练习:填关键词。

(6)、小结:爬山虎的脚并不象动物的脚那样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所以,书上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2、生自读课文,勾划,批注。

3、指名回答。

脚的变化:触着墙的,灰牢;没触着墙的,萎。

4、再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爬山虎脚的变化。

六、刚才,我们随着叶老爷爷一起认识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正在爬行的脚,触着墙的脚,没触着墙的脚,你们还想再次欣赏一下这与众不同的脚吗,好,请看录像。

(欣赏录像)。

七、多么可爱的脚,多么与众不同的脚,多么充满生命力的脚,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

八、学生自由积累(背书,摘抄)。

九、总结:今天这堂课大家完成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随时记录下来,相信你们以后的作文一定能同叶老爷爷一样棒。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三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3).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画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4.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出示人、火、文、六齐读。

2、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认真看。

4、学生描红,练写。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四

生:(大声说)丑小鸭。

师:哦,是的,是丑小鸭,下面咱们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好吗?赶快翻开书126页,齐读课题《丑小鸭》。(板书课题)。

1、自己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把字音读准确,如果碰上了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就作个记号,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2、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标好了自然段,圈出了生字宝宝,学习习惯真不错!这样吧,把你已经认识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四人小组里的小伙伴,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认识它的。(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识字情况。)。

刚才很多同学大声地介绍了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宝宝,咱们现在把这些字宝宝请出来和全班同学见面好吗?你想请谁出来?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以下三个环节的顺序)。

(一)形声字:

鸭、鹅、剩、笆、讥、苇、裂、烘、翅、膀。

1、指一生请出一个字宝宝,这一课还有哪些形声字呢?找一找。(教师出示形声字卡片)。

2、能读准确吗?开火车认读,(扩词训练)。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爬山虎的脚教案一课时篇十六

学会写作品梗概。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会写作品梗概。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读的书籍。

3、我们学习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汇报交流。

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引导明确什么是梗概。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给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做简单的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三、梗概要求。

(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1、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练习概括段落。

1、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文本。

2、个别学生上台概括。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

4、小组内互相讨论、概括。

5、自由交流心得。

6、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长话短说要简明;

详写略写要分清;

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

关键要素说清楚。

六、作业设计。

写《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