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这首诗 描写了作者途径华山所看到的景色 体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这首诗 描写了作者途径华山所看到的景色 体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时间:2023-03-29 11:16:23

相关推荐

这首诗 描写了作者途径华山所看到的景色 体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本文由作者《丽姐历史文化解说》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诗词里赞美景色的诗有很多,比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以及《望庐山瀑布》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很多诗人都会在经过一个地方看到如此美丽或者壮观的景色的时候,停下来把这些景色做成诗句来赞美它。然而崔颢经过华阴的时候也不例外,看到如此雄伟的景色,便自然而然地记录到了自己的诗词之中。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已经知道是哪首诗了,下面就来全面分析一下这首《行经华阴》。

这是崔颢途经“华阴”之所作。“华阴”境内有横空出世的太华山,诗人仰止高峻,缅怀往古,借寄语过客而实则抒发自己内心的去官学道之想。欲写华山之伟大,须从大处落墨而不囿于一山一石的细微处,就像从飞机上鸟瞰,所见愈寥廓,则胸襟愈恢宏,而思绪愈悠远,造语愈雄奇。诗人途经华阴虽然并未登上华山,但根据远眺的印象并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因而笔下的华山形象仍然非常立体鲜明而不单薄。开篇陡起,写华山高峻的气势,并遥想从极顶可以西望长安。

不直接言长安而言“咸京”,是因为长安咸阳都属秦地,《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以“咸京”代长安,更觉含蓄,增强了历史感,是诗家语。长安为天子所居,猗欤休哉,而一个“俯”字,以高视下,虽帝京亦渺渺焉。可见对“咸京”只是虚写,是拉来衬托华山的,看来皇权还是不如“群仙之天”的名山崇高和永恒。

古人论五岳形势。有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恒山如行、衡山如飞之语,其喻华山,允为精当。华山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为第一,五峰峭立,高耸入云,绝壁千仞,陡如刀削,其中芙蓉、玉女、明星“三峰”尤为著名。颔联拈出“削不成”来形容,不说“三峰”出于鬼斧神工而说是绝非人力所能为,反过来即等于说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一“削”而成的杰作。

一个“削”字,摄人心魄,险极骇极,而又极为贴切,因为据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载,华山诸峰都是由“巨灵手劈”,而且巨灵神的“仙掌之形,莹然在目”,华山诸峰中有一峰即名“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是为“武帝祠”。“云欲散”与“雨初晴”应是把两个景观放在一起的互文,崔颢过此时,正值空山新雨初霁,雾散云开,空气清新,碧峰如洗,“武帝祠”和“仙人掌”的景色更加空灵、清晰。

面对仙山的美景,宦途劳累之人很容易有放弃浮名、抖去俗尘、回归自然的出世之想。由此,诗人的思绪从地域和年代上扩大得更远更古,已不仅是目力之所见而是心中之所想。华山“北枕”黄河天险,与自古以来由洛阳至长安的咽喉要地函谷关相呼应;循官道西去则可直到咸京以北秦汉时建的“五畤”,这些古迹都一一收入笔端,进一步把华山的地理形势和人文意义写大,写足。

华阴地处中原西去长安的必经之路,年复一年,不知有过多少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的过客,沿着这条路跋涉到京都,寻找机遇以求发展。他们中曾经打拼出了王维这样的亦官亦文的成功者,也造就了杜甫、孟浩然这样的失意于官场却在诗史上留下光辉名声的另一种成功者。崔颢一生曾两次入都,正当我们随着他一起伫望太华、渐入佳境之际,他的笔锋却忽然转向,以过来人的身份殷殷寄语那些“路旁名利客”:和追逐过眼云烟的名利相比,怎么不去修炼道教的长生之术呢?

这样的结尾似乎有些突兀,其实不然,作者的思绪在前面写华山壮美,特别是对仙人的遗迹着力描绘中就已经透露出了些许消息:愈是亲近于大自然的伟大和恒久,愈觉得浮生之短暂和俗世之可悲,萌发出世修仙之想是很自然的。这一反思源于也许是早就厌倦了官场的蜩螗纷乱;也许是仰止华山心有所感的顿悟,而妙在崔颢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含蓄委婉地讽示他人来表达,不像阳光的李白,要入仕要还山总是那样鲜明地在诗里公开披露。由此再一次证明“风格就是人”,诗风不同,盖性格和经历使然也。

其实在古代,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会不一样,白居易的就比较平淡清新,而辛弃疾的都比较气势雄壮。而崔颢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在最后用了比较含蓄的语句,从而也抒发了他不追求名利,想要归隐之心。既然每个人的诗风不同,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当初途径华阴的是其他诗人,又会写出怎么的诗句呢?

参考资料:《全唐诗》

参考资料:《旧唐书·地理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丽姐历史文化解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