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李白这首诗在题目中清楚地注明写送别 竟然被后代诗评家极力否定

李白这首诗在题目中清楚地注明写送别 竟然被后代诗评家极力否定

时间:2024-01-06 04:44:54

相关推荐

李白这首诗在题目中清楚地注明写送别 竟然被后代诗评家极力否定

大约在开元十二三年间,李白离开蜀中,辞亲远游。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远离故乡,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在行至荆门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大意是: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这首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诗人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写李白这次出蜀之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豁然开阔,入眼别是一番景色,这即是颔联所写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此处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这些描写主要体现在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诗人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于是将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到尾联之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由上可见,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所以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一句被后人反复玩味,周敬曰:三四雄壮,好形胜。(《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是描写长江景色不可多得的名篇,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因而千古流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