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爱写作的狮子杭州市江湾教育集团种子会员作品展示

爱写作的狮子杭州市江湾教育集团种子会员作品展示

时间:2021-08-15 23:25:50

相关推荐

爱写作的狮子杭州市江湾教育集团种子会员作品展示

妈妈的“唠叨”

杭州钱塘区观澜小学308班 储明哲

我家住在城市的一角,是一幢22层的高楼,有一进门就可以看见的整洁的客厅,有一到饭点就可以闻到的饭菜的香味,还有只要我和妈妈都在家时就会听到的妈妈的唠叨声……

早上六点半,妈妈就开始了她一天的“唠叨”。

“小哲,快起床穿衣服,赶紧的,不然要迟到了。” 妈妈在楼下声嘶力竭地喊我起床。于是我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由于我动作很慢,接着就听到妈妈在楼下大声喊:“快点,再不快点,我就先走了,让你也感受一次迟到的滋味。”我心里想:妈妈每次都拿这招来吓唬我。这时妈妈就火急火燎地跑上来,一把把我捞起来。我一边穿衣服,她一边唠叨:“每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点睡,不然以后我就不管你了。”等我穿好衣服到了卫生间,她又跟过来催我快点洗漱。我的天啊,妈妈真的是太唠叨了,简直就像一只小蜜蜂在我耳边“嗡嗡”直叫。

玩游戏时,妈妈也会跟我唠叨一些大道理。记得有次我和爸爸下围棋时,因为我走错了一步,想要悔棋,可是爸爸死活不同意,于是我就生气地把棋盘给搅和了。这时妈妈走过来就开始了她的绝活——唠叨。“你自己走错了,爸爸不同意悔棋,你还生气?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玩游戏也一样,否则到了外面是没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的。”虽然我还是很生气,但想想妈妈说得也有道理,我就主动过去把棋盘收拾好,并和爸爸道了歉。

傍晚放学,妈妈接到我第一句话就问:“今天心情怎么样?作业多不多?”到了家,妈妈放下包就开始做饭,她一边洗菜一边唠叨:“快点做作业,晚上早点睡,别像昨天一样,搞到很晚。”后面还时不时地总是提醒我:读题目要仔细点,要认真思考。我不耐烦地回答:“知道了!知道了!”其实我心里知道,妈妈是担心我晚睡早起,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体。

可我总是因为妈妈的唠叨嫌她烦,和她发脾气。记得有一次我实在是太烦了,就大声地对妈妈说:“烦死了,你能不能不要再讲了。”即使这样妈妈也没有因为我的脾气,就放弃她的“唠叨”,还是不厌其烦地说这说那,也只有家人才能包容我们的臭脾气,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好。

妈妈虽然很唠叨,但是我知道这就是她爱我的方式。也只有在家里,在有妈妈的地方才能听到这样温暖的“唠叨”。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有一个充满唠叨却幸福的家。

指导老师陈倩:

谈起对家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小作者细腻地抓住了妈妈的一个简单却反复出现的动作——唠叨。欲扬先抑地指出,虽然妈妈很唠叨,但这是妈妈爱的方式,用三个小标题向我们诉说一个虽然充满唠叨却氤氲着幸福的家。

我的“闹钟”和“银行”

江湾小学202班 谢云潇

我的家很有趣,在这个家里我有一个全能的“闹钟”爸爸和大方的“银行”妈妈。

不论刮风下雨,早上只要时间一到,“闹钟”就会叫我起床。他还是个固执的闹钟,我不起床,就会一直闹个不停,有点让人讨厌。

疫情在家时,上课、锻炼、家务、阅读、放松,每一项内容,全能“闹钟”都会准时提醒我。在“闹钟”声里,我的跳绳进步了,阅读规律了,家务熟练了。我开始喜欢这个“闹钟”了。不过“闹钟”总说,希望我早点摆脱他。

我的“银行”很大方,每周总向我的手表里打钱,她说这是给我发工资。因为我们有个约定,我用一周的好表现,挣“银行”的奖励,这是我每周最期待的时候。

我的课外书、小玩具、零食,都可以从“银行”里来。“银行”很健忘,常常会选择忘记我的差表现,忘记扣除罚款,而我总是想各种办法表现好,可以赚得更多的工资。

“银行”常说,她是一个只有支出的银行,迟早要破产的。

我爱我的“闹钟”和“银行”。

指导老师管来香:

这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文章。小作者通过留心观察,根据爸爸和妈妈做事特点,将他们比喻成“闹钟”“银行”。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不会转弯,从这篇文章里,小作者的眼光穿过日常生活,看到了家庭温馨的人情美。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杭州钱塘区观澜小学306班 毛辰玮

我是一颗小土豆,名叫滚滚。此时的我正披着一身浅棕色的外套,在厨房抽屉里呼呼大睡。忽然,抽屉被打开了,一个厨师把我和削皮刀一起拿了出来。就当我离削皮刀还差一毫米的时候,我一挺身,就从厨师的手里滑了下去。

我在空中向前一扑,便顺着窗户往下飞去,恰巧落在了一个鸟窝里。只听“咔嚓”一声,一个鸟蛋被我碰碎了。碰巧,鸟妈妈刚刚从外面飞回来,我赶紧装成一个鸟蛋,一动不动。可是鸟妈妈一眼就看到被我碰碎的鸟蛋,立刻认出了我。我立马向左一扭,“扑通”一声落在地上,我使出浑身的劲向前滚啊滚。鸟妈妈哪会给我机会,一眨眼就飞了过来,冲着我猛啄。我一会儿向左滚,一会儿向右滚,那样子别提有多狼狈了。

忽然,我脚下一滑,栽倒在河里了,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沉下去,真是不可思议。可这么好的机会,鸟妈妈却飞走了,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我屁股一扭顶着身体滚回了“地上”,在身体还没站稳的时候我就发现“大地浮了起来”,原来我是滚到了鳄鱼的背上。我吓了一跳,连滚带爬地向河岸游去,而鳄鱼一直紧追不舍。我灵机一动,借着翻涌的浪花,使出全身的力气朝岸边撞去,只听“咚”的一声,我狠狠地撞到了树上,并且被这股巨大力量的反弹力弹了出去……

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块柔软的草地上,只见那一朵朵花绽开了五颜六色的笑脸,一条条柳枝在对我招手,一只只蝴蝶围着我翩翩起舞,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觉得这里实在太美了,我想我就在这里生根发芽吧。

等到秋天,我一定多结一些果实,等来年再来一次惊险的“冒险之旅”。

指导老师叶青:

这篇习作小作者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借助土豆会“滚”的特点,把一路冒险的经历编写成一段刺激精彩的童话故事。作者娴熟的笔端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主人公生动有趣,让人忍不住跟着他带着想象的翅膀“翻滚”。

我的筷子情结

金沙湖实验学校503班 陈浩煊

我双手拿着一双竹筷,它朴实无华,简单平常。然而就是这小小的竹筷,却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筷头上蘸满了浓浓的亲情。听妈妈说当我还是小宝宝时,爸爸总会把蘸有汤汁的筷头放我嘴里,然后他和妈妈就专注地盯着我看:我有时皱皱眉,有时伸伸舌头,有时满意地点点头……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哈哈大笑声。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筷头上的中国情结吧!

稍懂事时,我学会了使用筷子。筷子让我明白了餐桌上的文化和礼仪。别看这小小的筷子,学问可多呢!比如:和长辈一起吃饭时,应当由长辈先动筷子;家里来客人了,应由客人先动筷子;夹菜时不能在盘子里夹来夹去;不能用筷子指人,敲碗;筷子不能竖插在米饭里……这些都是中国人用筷子的传统礼仪,它既展现了个人的修养,又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长大后,筷子传递的是深深的乡情。我的舅舅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年他回老家过年,外公外婆都会为他准备一桌丰盛的家常菜,他拿着筷子,边吃边说:“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味道——家的味道。”说着,便潸然泪下。就这样,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畅所欲言。那一双双筷子在餐桌上欢快地跳跃着,带着美味在舌尖上绽放。筷子让乡情更亲近,让亲情变得温馨而美好。

一双小小的竹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具有浓浓的中国味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仅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要让它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邵婷婷:

小小的一双筷子,是习惯,是传统,是文化,也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工具。作家冯骥才曾作诗:“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将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真情实感流于笔头,令人动容。

多拿一点 再多拿一点

江湾小学503班 臧紫涵

“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爷爷说。“再往里塞一塞,还能装下不少东西呢。”奶奶说。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如开了单曲循环一样,重复着这两句。

今天,我们就要赶回杭州。现杀的土鸡、土鸭,还响着“咯咯”“嘎嘎”的余韵;现摘的青菜萝卜,一袋袋,一箱箱,还散着泥土与露珠的清香。绿油油的青菜、白胖胖的萝卜、红艳艳的辣椒……不一会,车子的后备厢就成了小型菜市场。

“上次拿的肉还没吃完呢。”爸爸不停摆着手。

“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瞧,这只土鸡是早上刚杀的,新鲜得很!”奶奶完全忽视爸爸的拒绝,弓着腰,两手抱着一只肥大的鸡,正用力往后备厢塞。爷爷在边上一丝不苟地附和着:“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他左手提一筐鸡蛋,右手抱一桶菜籽油。

车子终于启动了,爸妈长舒一口气。

“再等等,还有东西!”突然,奶奶喊着拉住车门,然后转身冲向厨房,步履竟然十分矫健。少顷,她一手撑着腰一手握着一罐东西小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趴在车窗外,面色通红,额头上排列着一层温润如玉的汗珠。“这蜂蜜好,自己酿的,多拿一点,回去喝!”我默默接过蜂蜜,觉得它有千钧之重。

我们和爷爷奶奶挥手告别,车子慢慢驶出村口,渐行渐远,我从车窗探出头,看见爷爷奶奶还在村口目送,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在回家的路上,我耳边是挥不去的单曲:“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脑海浮现出奶奶每天一大早往鸡舍跑去的身影。一旦发现有新下的蛋,她犹如稚童,笑得合不拢嘴:“哎哟,我的好宝贝,你们都是大功臣。我家涵涵的营养可就全指望你们啦!”她小心翼翼捧起鸡蛋,轻吹蛋壳上的灰,再一个一个地将温热的鸡蛋整齐排放在纸箱里,然后一个一个地数着,如同数着万千的珠宝……

中午时我们到家了。打开满满的后备厢,一趟趟地搬运,我的手被磨得通红。“真重啊!”弟弟说。是啊,能不重吗?我捧着的是爷爷奶奶沉甸甸的爱啊!

“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爷爷奶奶的话又轻叩我心,一股暖流暗暗涌来……

指导老师张帆:

小作者行文流畅、语言通顺,把爷爷奶奶对晚辈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多拿一点,再多拿一点”这平常的一句话,这微小的一句话,这不起眼的一句话,不就是千千万万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吗?谁又没听过?这句话又该牵起多少人的思念呢。

本文来源:都市快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