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新疆蒙古族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和今天相比有变化吗?

新疆蒙古族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和今天相比有变化吗?

时间:2024-03-15 02:26:29

相关推荐

新疆蒙古族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和今天相比有变化吗?

这里讲述的是蒙古族在解放前的风俗习惯。因为时代在发展,到今天一些风俗已经有了改变,但也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婚礼

如果男方看上哪一家姑娘,就邀请媒人带上哈达、羊和酒登门拜访女方,说明来意。不同意就不收礼,如果同意,就把哈达拴在酒壶上面。女方同意了,男方就带着男青年到女方蒙古包,给女方的外舅姑送礼,并敬献哈达,把胶包在哈达里面。这是表示"胶结"的意思,也就是永不分离。"胶结"也曾被汉族人比喻为永不分离,晋朝的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有:"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后一句的意思是,用胶粘合就不会两相分离。

裹了胶的哈达要放到佛像前,表达对佛起誓的意义。

双方都同意了,就开始送聘礼。聘礼多少一般由男方根据自己家的能力来决定,女方不作强性要求。女方收聘礼的当天,基本会谈定婚期。

迎亲的队伍到了女家门前,预先请来、和迎亲队伍一起到达的喇嘛开始念经。诵经声里,新郎对女方家长(一般只对外舅姑)行大礼,类似于汉族的三拜九叩,比较复杂。

新娘妆是:戴着尖尖的、高高的扎着红缨的帽子,穿大红袍,黑色的皮靴。新娘辞别父母,用衣服挡住面部,由舅舅、哥哥或者弟弟抱出门来,抱上马背。抱新娘的人和新娘同骑一匹马,向新郎家出发。一路上,大家弹琴唱歌,吹吹打打,这就是蒙古人结婚的热闹场面。远远近近的人听到了,都会停下来观看,都会祝福新郎新娘。

到了新郎家门口,喇嘛又开始念经。诵经声中,新娘的亲属把新娘抱下马来,新郎新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拜天地、拜佛像。

拜完,由新郎揭去新娘遮住面部的衣服,新娘就是新郎家的人了。嫂子给新娘重新梳头发,梳成两条辫子,垂在两肩上。嫂子带着新娘进去换衣服,出来挨着和男方亲友见面。婚礼就结束了。

前来庆祝的亲友们各自翩翩起舞,一直到天黑才结束。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基本不会离婚。

葬礼

解放前蒙古族葬礼有两种,即火葬和天葬。这两种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有地位有钱的人死了,实行火葬,一般农牧民死了,实行天葬。

实行火葬的人,死去之后,要洗干净身体,用白布包裹。在火葬场地架起高高的柴堆,把尸体放在顶上。然后,喇嘛念经,开始点火。烧完之后,把柴灰和骨灰装起来,选择地方埋葬,用泥土堆砌尖顶坟墓。

实行天葬的人则比较简单,就穿着平常的衣服,用马载着到天葬场,放在地面。天葬场一般都设在比较高、植被稀少的地方,这样鹰才能看到。根据部落不同,习俗也不完全一样。有的部落在尸体被鹰把肉和脏腑吃干净之后,把骨头捡起来埋进土里,有的则不埋。

蒙古人去世之后,所有财物要分一半给喇嘛庙。

老人去世,子女要守孝100天。这100天之内不能娱乐,不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如果是男人去世,妻子也要守孝100天。普通平辈,一般指的是兄弟姐妹则守孝49天。

待客

蒙古族非常重视待客。在蒙古包里,只要听到外面有马蹄声,男主人就会走出来,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要接过缰绳,请来人下马,迎进蒙古包。客人的马则让家里其他人牵去喂草。

如果是重要客人,还要献上哈达。客人进了蒙古包,主人立即拿上奶茶、奶酒和饼子招待客人,然后才开始谈话。来了客人,是一定要留下来的,而且要杀羊款待。杀羊的时候,把羊拉过来让客人看,征求客人的意见。如果客人不同意,则另选一只。当然,作为基本礼节,客人都会同意的,而且主人拉出来的一般都是自家最好的羊。

来了客人,一般都会留住几天,主人绝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直到客人必须要走了,才把他的马牵来。上马之前,还要给客人喝上马酒,然后才告别。客人离别之前,一般都会给客人足够的干粮袋上。

信仰

蒙古人信仰藏传喇嘛教。宗教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家里有男孩去寺庙当喇嘛,那是很荣耀的事情。因此都尽量把男孩送到寺庙。如果只有一个男孩,在父母去世之后还可以还俗继承家产。

蒙古族有一个习俗是祭敖包。敖包是在高地堆砌的一个一米多高的石堆。祭敖包的时候,由喇嘛指挥。领头的喇嘛拿着法器,一边念经一边带着其他喇嘛围绕敖包逆时针转圈。每转完一圈,就对敖包行礼一次。一般人也可以加入到祭敖包的队伍。一边转圈一边唱。喇嘛唱,大家也跟着唱。唱的内容基本是祝福平安幸福之类。

祭敖包之后一般都有文娱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摔跤。摔跤的最后胜利者有奖励。当然还有赛马。每户人家把自己最好的马牵来,在距离敖包几公里外的地方排成行。一声令下,大家打马狂奔,最先到达敖包的也有奖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