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探索|从春游习俗到古老的信息科学

探索|从春游习俗到古老的信息科学

时间:2023-08-14 04:21:44

相关推荐

探索|从春游习俗到古老的信息科学

PART 1 从春游习俗讲起

所谓春游,又称游春、踏青、寻春、探春等,是指春日里人们结伴到郊外原野散步观景,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重要习俗。

春游习俗由来已久,不知起于何时,相传在先秦时便已存在。据《论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是春日里孔子带学生到郊外踏青之事,可见战国初期便有春游之习俗。至于唐宋,春游更是盛行,杜甫有诗:“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中所描绘的,正是唐朝时人们春游的盛况。时到今天,春游更已成为人们在春天里的必行之事,只要天气尚好,又恰好得空,无论男女老少,必呼朋唤友、举家出行,尽享大自然之春光明媚、生机盎然。

然而,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偏爱春游?

有人说春游可以强壮体魄、增加见识,有人说春游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也有人说春游可以亲近自然、激发审美情趣等等。现代的专家解释,郊外丛林生长着繁茂绿色植物,不仅在阳光下会释放大量氧气,在林边海边溪畔还有充足的阴离子,使人精神抖擞。面对着满眼翠绿,也有助于消除人的视觉疲劳。绿色植物还能分泌出特殊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而且置身山水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还可以让人的紧张和焦虑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休复,获得积极迎接挑战的信心和智慧……

这些说法当然都对,从科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找到一大堆的理由。但仅仅就是这些吗?我觉得可能还不够!相比于城市,郊外的空气时时都新鲜,一年四季的风景也各有千秋。若说春景最佳、春色最美,那夏花之绚烂、秋叶之静美、冬雪之飘逸又何尝逊色多少,为何人们偏爱春游?况且,清明前后雨水较多道路泥泞,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实非踏青出行之最佳时机,古人为何偏执如此?

PART 2 几个实验的启发

NO1 .古乐维奇的洋葱实验

上个世纪代,苏联生物学家古乐维奇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个洋葱头放在适宜环境下生根发芽,然后在旁边放了一个没有发芽的洋葱头。又设置了一个对照组,将另一个没发芽的洋葱头放在相似环境中,只是没放已生根发芽的洋葱头。结果,那个放在已发芽洋葱头旁边的洋葱头很快就开始发芽了,而对照组的洋葱头却迟了很久才发芽。他做了许多次,都是同样的结果。

这个实验结果让他惊奇万分,为什么没有接触的两个洋葱头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又是通过什么来传递呢?

接下来,他又在实验组的两个洋葱头之间,分别放置了石英玻璃板和普通钾钠玻璃板(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发现,在两个洋葱头之间放置石英玻璃板时,第二个洋葱头很快发芽,而在两个洋葱头之间放置普通钾钠玻璃板时,在同样条件下,第二个洋葱头就没有很快发芽。可见,普通玻璃能阻止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而石英玻璃则不能,这说明了这相互作用不是通过空气来传递的,而可能是通过某种光线来传播的。

当时的科学水平认为,只有紫外线具备穿透石英玻璃的能力,所以古乐维奇得出结论:生物体之间能够跨距离发生相互作用改变生理特性,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紫外线来传递的,即紫外线中携带有生命信息。

NO 2. 姜堪政的生物场导实验

1961年,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助教姜堪政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两个框格,将一只小鸭子放在前面一个框格中,后面的框格中放入一只鸡蛋,用对身体无害的微波荧光镜照射前面的鸭子,微波穿透鸭体并投射到后面的鸡蛋上。21天后,令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新孵出的小鸡很多具有扁平的嘴和鸭子的蹼。

这是遗传变异的重大发现,也是对传统遗传学的重大挑战。实验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用同样的实验用具和方法,用蜜蜂和果蝇做了相同的实验,被作用的雄性果蝇丧失了传代能力。用家兔作用到患癌的小白鼠身上,结果50%的小白鼠实验后没有任何癌细胞痕迹。用山羊作用到怀孕的兔子身上,生下的小兔子具有山洋的特征:下生即睁开眼,耳朵相对短,三个月后上唇部长出像犄角的长牙。

1971年,在国立莫斯科大学的实验室里,已是苏联科学院院士的姜堪政用相同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将小麦苗作用到发芽的玉米种子上,结果玉米种子居有小麦的特征:具有小麦的分叉,多杆,枝头雄性花序结有籽粒,有的像玉米有的像小麦,都可以食用。他又把香瓜苗作用到黄瓜种子上,生长和发育后结出的黄瓜外形似蛋球形,吃起来有香瓜的味道,增产并可传代。

1987年,姜堪政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基场导实验室里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植物的幼苗作用到年老的小白鼠身上。

结果如下表1,小白鼠变得更年轻化,吃得多,跑得快,毛顺,半数恢复性功能,而对照组年老的小白鼠很快死去。

后来,他又用小麦、玉米、豌豆、高粱四种食用植物的幼苗作为供体,作用到35名志愿者身上,共计50天接收120小时的场导实验,结果如下表2。

实验结果表明,35名被观察者都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似乎植物幼苗的活力被传导到人体,再次验证了生物体之间存在跨距离的相互作用。

NO 3. 卡兹纳切耶夫实验

与上述两实验类似,苏联生物学家卡兹纳切耶夫在1974年也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中,他将两个密封的容器并排放置,中间用薄薄的光学窗口分开。这两个容器在环境方面完全屏蔽,以避免光耦合。然后将同一个细胞组织分成两个相同的样本,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内。使其中一个细胞样本遭受有害媒介,如选定的病毒、细菌感染、化学毒物、核辐射、致命的紫外线辐射等,导致暴露的细胞样本受感染而生病死亡。然后观察第二个细胞样本的变化,以确定是否有来自第一个细胞样本的传播效应。

结果,当窗口是普通玻璃时,无论第一个细胞样本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第二个细胞样本都完好无损,并保持健康。当窗口是石英玻璃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细胞样本出现疾病一段时间后,第二个细胞样本中竟然出现同样的疾病症状。

卡兹纳切耶夫和他的同事做了5000多次实验,发现这种惊人的“通过光学耦合发生的感染”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有70%-80%。而且,遵循一个合理的时间,例如在第一个细胞样本生病和死亡后的2-4个小时内发生感染。

卡兹纳切耶夫实验同样验证了生物体之间的跨距离作用,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细胞间信息的相互作用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跟古乐维奇一样,卡兹纳切耶夫也认为生物体之间的跨距离作用通过紫外线来传递,而这同样是有问题的。

分析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生物体之间可以发生广泛的、跨距离的作用,可以传递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或者信息。

2、生长旺盛的生物体可以促进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病死亡的生物体会导致其它生物出现症症。

3、生物体之间这种跨距离作用可能通过某些电磁波来实现,这些电磁波可以透过石英玻璃却不能透过普通玻璃。

再考察石英玻璃与普通玻璃的特性,它们都能透过可见光,但普通玻璃不易透过紫外线和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对紫外线和远红外线的透过率都较高。而早在上世纪,科学家发现波长为5000~14000纳米的远红外线对人体最有益,他们称之为生命光波。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辐射或接收远红外线,生命光波能携带生物体所需的生命信息,现在医院里的远红外治疗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可见,生物体之间跨距离的作用并非通过紫外线来实现,而是通过被称为生命光波的远线外线来实现的。

从上述实验可得到启发,古人之所以偏爱春游,可能不仅仅是因为野外的氧气浓度高、风景好等原因,还可能与春天的万物生发有关。那些生机蓬勃的生物体,向外辐射了包含大量有益信息的远红外线,能恢复人的身体健康,并促进人的生长发育。

所以,古老的春游习俗可能并非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而可能指向了一门特殊的科学——信息科学。

PART 3 传统文化指向古老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支柱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目前,人们对现代信息科学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但它对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已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成为科技革命的新的制高点。

种种迹象表明,在现代文明之前,可能存在一个以信息科学为特征的超文明,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包括“中医文化”、“修道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很可能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信息科学有关。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起源极早,几乎让中国的文明史等长,传说在伏羲、神农氏、黄帝时代便已经存在。传说中,是伏羲氏创立了医理,神农氏确定了药性,而黄帝则建立中医理论。

据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仰观俯察,造书契,画八卦之后,于“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湘,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另,宋罗泌氏的《路史》也有和这相似的记述。

神农作医药,也著见于皇甫氏书中。据载,他“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经》四卷。”

皇甫氏又谓黄帝,“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教制九针,著《内外术经》十八卷》。”

那么,中医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中医实际上就是一门信息科学,是用中药尤其是草药的生命信息,来修复人体生理的一门应用科学。

先从中医的诊断方法来看。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其中“闻”和“问”很常见,西医也在用,但“望”和“切”就很神奇,现代科学很难解释。

以“望”为例,古医者的“望”与风水先生的“望气术”有几分相似。“望气术”是风水先生的观察凶吉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日出日落之时,观察宅舍顶上岚态状况也就是光晕颜色,来判断凶吉。善于“望气”之人以气功做基础,练功时瞄准目标的远处,半阖双目入静,似看而非看,目注而达心,久而久之便可以看到一种冉冉升腾、薄轻飘渺的岚雾,据说就是大自然的环境之气和阴阳宅内气相沟通的气,也称之为晕。

中医所“望”的,也正是人体皮肤外的那层辉光,古代中医大多是修道者,与望气师一样修炼气功,所以也能看到人体表面的一层辉光。现代科学通过卡尔良相机拍摄也的确检测到它的存在,因它与人的健康状况联系密切,故称之为生命辉光(见下图)。

实际上,这种生命辉光就是人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包含五脏六腑等全身器官的信息,可以说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密码。比如,中医说上火了,指的是人体中某种生命信息过多了,影响到人体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了,于是表现为身体的某种不适。古代中医师通过“望”观察到这种状况,便通过草药调理或针灸等办法增加此类信息的释放,以重新达成各种信息的平衡。由此,中医发展出了一套理论,称为五行辩证理论。

同样,中医所谓的经络理论,也与生命信息的协调息息相关。在人体中,五脏六腑、大脑四肢等不同的功能系统,都由其特定的生命信息支配。这些生命信息在体内的运送路线,构成了人体的经络图,任何一条经络中的生命信息增多或缺少,都会使人体某些生命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病变。

为了达成信息的平衡,古代的医者发掘了很多的中草药配方,并且分别与各条经络相对应,如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就首创六经辨证体系,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之所以能用中草药配方来治病,那是因为人体所需的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在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体内找到,有些还可以在某些矿物中找到。如人所食的五谷杂粮中,就包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生命信息,所以对于不太严重的疾病,人具有自愈的能力。而对于身体虚弱、生命信息普遍缺少的病人,就需要补充含生命信息特别丰富的药材,比如人参、鹿茸、虫草等,谓之为进补。但正常人就不能大量食用人参之类的大补之物了,否则反而会上火。

对于身体的某个脏器病变,某种生命信息严重缺乏的病人,则需要特别补充含此生命信息的药材。因为植物所含生命信息比较单纯,且减少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能增强药效,故中药材一般多以草药为主。有时候,为了增强有益生命信息,剔除有害信息和无关信息对人体的影响,常常采用多种药材拾配使用,这种组合被称为药方。

查阅古代名医对草药治病原理的解释,虽然引用了较难理解的阴阳理论,但大致意思与前面所讲的类似。古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信息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而中药材为天地所生,含天地之气,故能调节人体的阴阳,补人出生后五脏所弱之气,泻五脏所赢之气,以平衡五脏阴阳虚实及后天六邪致病,使之达到“阴平阳密,精神乃治”的目的,这也正是中药治病的根本法则。

清朝医家徐灵胎曾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景岳全书,类经》中也记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偏也。盖气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改邪也。”

也就是说,药物各有其偏(毒)性,即各含有独特的生命信息,可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使机体调整或强化到原来健康时的阴阳五行平衡状态,协调并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祛病之功效。

这里所说的阴阳五行平衡状态,实际上正是生命信息分布的正常状态,调节阴阳五行也正是对生命信息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因此,中医实际上就是一门信息科学,中医治病实际上就是调整人体对生命信息的撷取,来达成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说中医是信息科学,还有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中医有关“孕妇忌口”的说法,即外象内感、吃啥长啥的说法。比如,最早的中医妇产文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胎产书》里,就已忌食兔肉,同样不能吃的还有葱姜。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解释了原因:吃兔肉,孩子会变哑巴,会长兔唇;吃姜的,会生出六指儿。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里也提到了孕妇的好多饮食禁忌。

《道德经》也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所代表的修道文化同样指向了古老的信息科学。

前面的公众号文章《道德经》解读中已经提到,现代科学中跟“道”的意思最接近的概念便是信息。

“道”先天地而生,为天地万物之母,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和有序运行的原因。而信息则是“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却是宇宙万物得以存在和有序运行的原因。

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就是信息作用于空间,使得真空无中生有产生基本粒子,然后基本粒子在信息作用下继续组合成更大的粒子,直到形成宏观的物质宇宙。

这个过程与科学上的宇宙大爆炸模式很相似,信息作用于真空能够无中生有产生基本粒子,已经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因此,所谓的“道”本质上就是现代科学所讲的“信息”,古老的修道文化本质上也就是古老的信息科学,它可能也正是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修行者、气功修炼者也并非什么神秘高人,他们不过是古老的信息科学的实践者。他们通过冥想、禅修等方式,强化人体与自然的沟通能力,因而获取生命信息强于常人常倍。修道者之所以常驻颜有术,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常隐居于植物茂盛的高山密林,那里生命信息丰富,容易进行自我修复而已。另一方面是因为修炼能够帮助经络通畅,能够加快从外界获取有益的生命信息,故而有较强的生命力。

PART 4信息科学对人生的指导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这古老的信息科学也经常在发挥作用,只不过实证科学无法解释,常常避而不谈而已。比如民间所谓的“夫妻相”,或者“小孩子谁带,就像谁”等等,实际上都是信息科学的实例。两个人共同生活的时间长了,尤其是感情特别融洽的,彼此的生命信息互相融合,就导致了生物性状的趋同性。

,重庆商报就报道过这样一篇新闻,题目为《只因孩子越长越像她“龅牙保姆”遭辞退》。报道称,有对夫妻雇了一个长龅牙的保姆,保姆对孩子特别好。结果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也长了龅牙,吓得夫妻俩赶紧换保姆,说要换个漂亮的保姆,把孩子变回漂亮的模样。然后,专家出来说,这完全没有科学道理,因为长相是基因决定的,似乎保姆很无辜。但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就有很多,绝不是专家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服得了的。

你又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身体却发生了各种不适,被称之为“水土不服”。

这时,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你,只要带一点老家的食物(或者土壤也行),喝下这些食物或者土壤煮过的水,“水土不服”的症状就会消失。事实也是如此,真是神奇!

实证科学没法解释这种现象,然后信息科学就很容易解释它:

你新到一个地方,那个环境中的信息与你体内的信息并不一致,那会导致你所需的生命信息无法及时采集,而且你体内的信息也会加快流失,原有的信息平衡被打破,所以体质不好的你便容易生病。老家带来的食物或者土壤中携带有你原生活环境的信息,它可以及时补充你体内不足的信息,帮助你暂时维持原有的信息平衡,直到建立新的信息平衡。

同样,民间还有“缺什么,补什么”的说法,一直都很有效。比如,你肠胃不好,如果你多吃点动物肠胃,就能起到调养肠胃的效果。你骨骼受伤了,妈妈给你买猪大骨给你熬汤喝,结果骨骼就恢复快一些。你身体虚弱,妈妈买了鳗、鳖煲汤给你喝说是进补。

其实,以前鳗、鳖很常见,吃多了也不见有多补身体,可后来吃鳗、鳖就成“大补”了,为什么?

无非是因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含有人体所需的某些生命信息,鳗、鳖中自然也有。小时候经常吃鳗、鳖,这些生命信息不缺乏,所以再吃也没什么大作用了,而现在鳗鳖少了,获取这些生命信息的难度就增加了,人体也就缺乏了,所以哪怕只吃一两条也会大补身体。

实际上,信息科学对人生的指导价值远不止这些,完全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人们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最好选在植被茂盛的地方,因为生长旺盛的植物可以提供健康的生命信息。现代人居住的小区都要求有良好的绿化,这实际上就是满足人对生命信息的要求。为什么别墅庭院比高层建筑更受欢迎,与大自然亲近也是重要的考量。至于高楼大厦,最养生的楼层并非是很多人所认为是高层,而是一楼二楼这样的低层。

又如,中老年人应多与年轻人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心态的调整,更有利于健康生命信息的获取。同样,请亲近青春活力、积极上进的人群,远离暮气沉沉、整天牢骚的人群,这样会让你变得更青春、更上进、更阳光。

如果将人的成长过程看作是造房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是建筑材料,能量相当于建筑工人,而生命信息则相当于图纸。决定一座房子是否坚固、美观的,不仅仅是建材和工人,更重要的是图纸设计得好不好。所以,信息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的遗传物质DNA上传递的生命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改变常常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遗传给后代。这意味着DNA很可能只是信息的收发装置,它能接受特定频段的生命信息,从而使生物表现为特定的性状。但环境信息反过来又可以改造DNA,使它收发信息的频段发生改变,于是也便逐渐改造着生物的性状。

因此,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草长莺飞的春天让我们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热烈张扬的夏季让我们情感奔放个性飞扬,瓜熟蒂落的秋季让我们收获成功走向成熟,寒冰覆盖的冬季让我们情感内敛学会蛰伏。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但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幸福的人生。

总之,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而且对于新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养生保健、人生幸福等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也期待科学的发展,能真正揭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让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能重现于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