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重庆开州区作家王代轩《有关流浪儿姓名的趣事》

重庆开州区作家王代轩《有关流浪儿姓名的趣事》

时间:2023-03-03 12:05:24

相关推荐

重庆开州区作家王代轩《有关流浪儿姓名的趣事》

王 代 轩

我在创作长篇儿童小说《三峡流浪儿》之初,就碰到了要给小主人公取一个名字的问题。我把孩子的姓名取出来了,用在了小说当中。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我无意中给孩子取下的这个姓氏和名字,后来却都碰巧引出了一些有趣的、甚至是叫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先说姓。

过去在我的儿童小说中,小主人公大多姓王,反正都是“我的孩子”——“王家班子”“王家军”嘛!可后来我觉得,全都姓王还是失之单调,但张、陈、李、赵这些常用的姓我又不愿意用,于是就翻开手边的学生名册来找,最后确定了,这一回给我的流浪儿赐姓为“裴”。当时选中这个“裴”字,完全是无意识的,只因为名册上恰巧有一个学生姓“裴”,而这个姓氏又较为冷僻,估计跟别人雷同的机遇较小,仅此而已。

《三峡流浪儿》我是分章节写作的,从1995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写,边写边发表,前前后后一共拖了十五年。就在这过程中,有一天我浏览报纸,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大学毕业生说,他学的专业不错,个人的能力也不弱,可偏偏就业却极不顺利,好多公司都不愿录用他。什么原因?原来就因为他姓“裴”,与做生意赔了本的“赔”字谐音,很多老板都认为不吉利。我这一下才突然意识到,我当初无意中给流浪儿取下的这个“裴”姓,原来还是有点意思的,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就此做点文章呢。

果不其然,机会就来了。当《三峡流浪儿》写到第六章《拾千县》,流浪儿好不容易进桂月货栈当了个勤杂工时,我就想,这里该怎么来制造点曲折波澜呢?我想着想着,突然灵机一动,就把孩子那姓氏搬了出来,写汪老板的哥哥大先生到店里指责弟弟不该收留这个姓“赔”的小孩。孩子辩解了一句:“大先生,我姓的不是‘赔钱’的‘赔’,是上面一个‘非’字下面一个‘衣’字那个‘裴’。” 大先生顿时火冒三丈:“不管哪个‘赔’,都是那个音!是那个音就不吉利!”一拍柜台就喊他滚。就这样编出了三千多字的一个章节,小标题就叫《“裴”字的风波》。孩子心中当然委屈:“我姓裴怎么啦?姓裴有什么错?值得你这么大发雷霆吗?人家从来没说过我姓裴不对,也就是你们做生意的人,才讲究这一套!”然而,看着汪老板一直受训斥却不辩解,孩子心里更比自己受了委屈还要难受。很多读者看后都觉得,这场风波安排在这里很是自然,贴切,精彩,生动,对塑造人物和铺垫后面的情节都大有好处。

这个“裴”字不光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在全书结尾处还照应了一次。结尾流浪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商人——“赔先生”。“赔先生非但没有赔,他还赚了,发了。……当年他在黄金洞里没有找到的财宝,却靠着自己的精明强干,忍苦耐劳,在人间找到了。而他后来也确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财富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作为作者,连我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当初无意中选定的这个“裴”字,竟然会从全书的开头一直贯穿到结尾呢!

这流浪儿的姓,是巧得有趣,巧得合适。而他的名字在后来的遭遇,也巧,但却是巧得我满腹委屈,尴尬难堪,哭笑不得。

作家写每篇作品,当然都要考虑给作品的主人公取个好名字,要新鲜,有特色,念起来顺口,能很快给读者留下印象。但当时我因为给儿童写短东西写得较多,给人物取名字都取得有点不耐烦了,碰上《三峡流浪儿》这个小孩,我就随意地将“小”字横过来,近似于一个“三”字,再加上一个“儿”化音,给他取了“小三儿”这么个名字,内心里颇有点“横竖都由你”的调侃意味。而“小三儿” ,又正是本地农民给排行老三的孩子通常惯用的称呼,叫起来很是亲切自然,很有点三峡地区的乡土气息。

然而,这社会的发展变化真是叫人难以预料啊!大家知道“小姐”这个词吧。在我们汉语中,它原本是对年轻女性的尊称,可不知从哪一年起,“小姐”这两个字却完全变了味,竟然成了那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的代称了。不信你今天在大街上敢给哪个年轻女孩喊一声“小姐”试试看。

“小三儿”这三个字也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它不知怎么的竟变成了“插足破坏别人家庭的女性第三者”的简称,而且因其简明生动,很快就被社会接受了。这事弄得我实在有点难堪。小三儿本是我在《三峡流浪儿》中着力塑造的正面少年形象,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磨难中成长为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可孩子们心目中这么一个美好的形象,他的名字在现代社会中竟然与“第三者”的语义发生了混淆,这种情况怎么能够容忍?

可这事我拿着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三峡流浪儿》出版后已广为流传,“小三儿”这名字是想改也没法改了。我曾对人说过,将来如果有人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我就建议他们把流浪儿“裴小三”这名字中的“小”字去掉,就称他为“裴三”。可一个文友劝我说:算了吧,你不一定斗得过“群众智慧”的,如果人家要倒过来给你喊成“三裴(三陪)”,那不更会气得你吐血?想想也真是,别说我一介老翁,即使中央电视台,他那大楼被人喊成了“大裤衩”,他们拿着又有什么办法?

既已无可奈何,想来想去,只有退后一步自然宽了。好在我给孩子取名在先,错不在我。我们老年人,只能在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尽力而为。只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心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了。世事无情,别说语境词义发生变化,就是将来的社会要怎么发展变化我们都管不了呢,这事就只能是顺其自然让它那样去了吧!

回头又一想,关于语义褒贬的转换变化,历史上早已不乏先例。我们熟悉的“风流”一词不就是这样吗?市井民间早已把它作为“男女作风不好”,甚至是“耍流氓”的同义语了,而诗词中不是还仍然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句子吗?这样一想,我心中也就更加平和坦然了。

写于12月28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