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小学招生政策新调整 全体家长彻底炸锅了!

中小学招生政策新调整 全体家长彻底炸锅了!

时间:2019-03-29 17:00:55

相关推荐

中小学招生政策新调整 全体家长彻底炸锅了!

近日,教育界传来两则重磅消息。

第一则消息是: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另一则消息则是:

全国多地发布小学学位预警。

将成“最难入学年”,部分学生恐无法上学。

这两则消息, 打了家长一个措手不及。

许多家长表示:心情复杂!

教育部:不得以各类竞赛作为招生参考

如今,距离“双减”落地已经将近两年。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显著下降。

可尽管如此,五花八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却迅速升温。

据有些家长反馈,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涨价幅度最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想要帮孩子“抢跑”。

“学科类培训被严格限制,不少家长转而在非学科类培训上投入大量的金钱与孩子的时间精力,意图通过丰富孩子简历的形式,在入学、升学上占得先机。”

但这就容易造成两个负面的影响。

一是将焦虑情绪传给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

二是造成生源质量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

针对此,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此次通知开出了“药方”:

其一、确保学位资源供需平衡。

“学位资源短缺的地区要综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挖潜扩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强调“就近入学”原则、“扩大优质学位供给”,解决了家长择校的难题。

有利扫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减轻家长和孩子的压力。

其二、落实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升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明确竞赛、证书等不能作为入学参考,有助于“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通知也鼓励学校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

这一举措方便了家长,解决其接送不便问题,也促进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家庭和学校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入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总之,这一政策旨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不仅有效解决家长择校的难题,也更好地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和教育资源的利用。

:或成“最难入学年”

今年成最难入学年!

目前临近的毕业季和升学季。

然而,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小学学位预警。

有北京、广州、深圳、青岛、成都、济南、大连、杭州等多地。

以北京为例:

预计今年入学的小学生将达到30.5万人,而学位缺口则超过了2.5万个。

甚至有一些地方更是公布了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比如杭州。

杭州幼升小的新生为12.5万。

而为红色预警,预测会有超过15万左右的幼升小适龄儿童。

这种情况以为着顺位靠后的生源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

有不少来自杭州的家长表示,今年有幼升小需要的家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

“你家附近的小学变色了吗?”

今年或成“最难入学年”,如今看来已成定局。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能在适龄期间顺利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就是最大的安慰。

可这种安慰却迎来了冲击,让人焦头烂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因为我国正式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在这个背景下,到,全国各地陆续迎来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

而今年这批"二胎"儿童已经到了读小学的年纪,这就给各地的义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学压力。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严峻的教育问题呢?

有专家认为,这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共同努力。

尽量多增加入学名额,或是通过扩大实验班规模来解决学位不足的问题。

此外,家长也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了解学校的入学政策和规定,以便为孩子的教育选择做出最佳决策。

总而言之,在“入学难”的当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共同参与,各方密切配合。

“名校抢位战”的背后

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

年复一年,每年升学季。

一波又一波的家长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煎熬着。

为了孩子择校,家长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有的托关系走后门,花多少钱都不在乎,只要能让孩子上好学校。

有的不惜耗资千万去买学区房,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

除了这些家长争抢国内名校资源的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另辟蹊径”,把目光瞄向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挤名校,从国内到国外。

如今更是迎来了“最难入学年”,家长只会更“拼爹、拼钱、拼命”。

为什么一个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入学问题”会变得如此复杂?

究其根本,无非是因为——

好学校供不应求!

有位家长说过这样一番话:

“选择择校的关键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做父母的,当自己孩子学习不错但划片学校一般时,当然想择校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假如没有重点、非重点或民办名校,所有的优秀教育资源均匀分布,那么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就近上学呢?毕竟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一句话总结: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但是好学校太少了。

这就是择校的根源。

一位教育专家就曾说过:

“这种劳民伤财的‘名校抢位战’背后,这种举全家之力节衣缩食供养子女上名校的生活模式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中国式纠结’。”

所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择校问题才能解决。

这些年来,为了缓解择校问题,教育部、各地教育局出台了不少政策。

比如,教育部制定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

提出: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

再比如,北京等城市实行了多校划片和教师轮岗,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说到底,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出发,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把家庭教育打造成“名校”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

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更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但家长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家庭教育!

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完全替代家长!

孩子是否成才,其实决定权在父母。

“国民才女”武亦姝,以613分考进清华。

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这妥妥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教育的呢?

其实,这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

武亦姝也曾是一个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差生”。

刚开始她的父母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给她报了很多课外班,学习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于是武亦姝的父母及时改变了教育方式。

他们不再让武亦姝参加课外班,而是鼓励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家庭娱乐方式也从看电视转变为全家一起读书、背诗、练习书法……

武亦姝的父母甚至在下班后关掉手机,专心教导她。

父母十余年的坚持教导,才成就了卓越的武亦姝。

就像那句话说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做好家庭教育,比一切都重要。

请别忘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请始终记住,家庭才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人民日报》就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