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秦国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 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学者:愚昧至极

秦国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 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学者:愚昧至极

时间:2020-07-26 16:24:11

相关推荐

秦国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 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学者:愚昧至极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命运十分曲折,曾遭到他人陷害而入狱,更是接受了残酷的宫刑。不过司马迁并未选择放弃,他秉持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观念,依然坚持历史记录,写下名传千古的《史记》,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更是被无数后人传唱。

《史记》是一部极为庞大的史书,记录了从春秋时期至西汉创立的漫长历史,大量的历史故事引人入胜。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较为知名的一篇,秦国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也让自己青史留名,然而却有学者说其愚昧至极。

楚国的和氏璧流传到赵国,被赵国视为珍品。不过和氏璧名气极大,很快消息就传到秦昭王的耳中,他便派人前去讨要,打算以十五座城池来进行交换。此时秦赵之间实力已经有较大的差距,赵王听到之后十分惊恐,他内心明白如果拒绝的话秦国必然会借机用兵,而接受的话不仅难以得到城池,还会有损赵国的国威。

就在此时蔺相如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拿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除非秦国真的愿意交出城池,否则必然会带着和氏璧归来。看到蔺相如这般自信赵王也就不再犹豫,直接派遣他出使秦国。见到秦王之后蔺相如先是进行试探,结果发现秦王根本没有赠送城池的诚意,他只得在现场拼死相逼,最后终于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段故事也传为一段佳话。

不过《史记》毕竟是司马迁所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个人感情因素,仔细思考就可以发现其实蔺相如的这个行为对秦赵之间影响不大。彼时秦国君主乃是秦昭王,他是一位十分有手腕且手段狠辣的君王,曾在其他国家当了很长一段时间人质,因此他深知人心的阴暗。上位之后秦昭王开始展示自己强硬的手腕,他对周围的国家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借此吞并许多领土,甚至还关押了楚怀王,以此要挟楚国交出十六座城池。

由此可见秦昭王本身就是一个狠辣之人,他在政治上更是十分果断,蔺相如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并不仅仅是自身勇敢的原因,秦昭王其实也没有真正起杀心。这一点从秦国和赵国的关系就能看出,二十年时间里两国并未有任何的冲突,这种和平的景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罕见。

这源于赵武灵王的改革,他在国内大肆推广胡服骑射,将赵国军队的装备和作战方式都进行改进,使得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许多国家都对赵国望而却步,根本不敢进犯。秦国自然也深知赵国的威名,虽说本身国土面积辽阔,而且部队的数量也得到扩充,可是秦国并不敢直接进攻赵国,担心造成巨大的损失,反而让其他国家从中获利。

从个人层面上,秦昭王和赵国也有过一段缘分,他曾以人质的身份在赵国生活,而赵武灵王对他十分照顾,回到秦国争夺王位的时候也离不开赵武灵王的支持,正因如此秦昭王对赵武灵王十分感激,即便对方已经去世,他依然对赵国保持着友好的态度。

彼时齐国和楚国才是秦国最大的敌人,这两个国家国土面积完全不输秦国,并且齐国占据了十分富饶的地区,秦昭王也不得不考虑拉拢一些盟友,而临近的赵国就是最好的目标。正是这种种原因才造成秦赵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也是蔺相如能安全归来的真正原因。得知这一层原因后再将目光放在蔺相如身上,他前往秦国的时候享受的是最高层次的接待,由此可见秦昭王此时并没有和赵国决裂的心意。

可是蔺相如没有明白这一点,他当场便做出玉石俱焚的姿态,而且主动向秦国示弱,这也让秦昭王明白赵国军队的虚弱,为秦赵之间开战埋下伏笔,由此可见蔺相如的勇气虽然值得嘉奖,但这个行为却十分愚蠢。

自古君王天下事皆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读史明志,跳出古人当局者的环境,人们都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只是古人身为当局者自然是迷惑的,他们所做所为,正如我们身处当今社会的所作所为,所以人们还是需要常观大局,才能有所方向,不至于如蔺相如般一腔孤勇。

参考资料:

《报任安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