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5篇 《洋流》优秀教案汇总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5篇 《洋流》优秀教案汇总

时间:2018-06-16 15:06:48

相关推荐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5篇 《洋流》优秀教案汇总

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学设计还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和《洋流》优秀教案汇总的内容,可供大家参考。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

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

(学生活动) 阅读文字

(思考) 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 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分4个大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

3. 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 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学生活动)比较,分组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洋流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独受某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以前所讲“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和流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悟性

课件案例展示:课本63页活动题图2-42,分组讨论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在图2-42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渔场主要分为两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A、B两条不同的线路。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顺流速度快,费时少,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多,多用燃料。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课堂气氛热烈、友好、和谐,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运用示意图、生活实例等多角度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明确世界洋流的大致分布,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纽芬兰渔场的案例,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渔场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科隆群岛的位置和景观图,提问学生: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寒流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什么是洋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2)按照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表示,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回答】(1)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关键词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等。

(2)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需要注意暖流不一定从低纬流向高纬,要看洋流与流经海区海水温度的对比。

2.洋流对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从图中找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思考哪些海区容易出现渔场?

(2)根据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分析大渔场出现的原因。

(3)根据“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说一说给你的启示。

【学生回答】(1)寒暖流交汇处容易产生渔场。

(2)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形成大的渔场。

(3)曾经辉煌一时的纽芬兰渔场因过度捕捞,使得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因此提示人类在开发时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

【教师总结】寒暖流交汇的区域容易形成渔场,提供丰富的鱼类资源,但是对于海洋生物的开发,要做到节制与适可而止,才能可持续发展。

3.洋流对海洋航行与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三个案例。

案例一: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程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饶了一个大圈,却仅用了20天。

案例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案例三:20xx年1月6日晚上8点,巴拿马籍油船“桑吉”号和一艘散货船在上海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油轮全船失火燃烧,经过8天的燃烧后沉没。“桑吉”油轮沉没后附近海域溢油情况非常严重,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

根据三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分析洋流对海洋航行有什么影响?

(2)结合案例三,思考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利弊。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5分钟。

(1)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2)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教师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可以概括为顺行加速,逆行减速。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扩散到其他海域,给污染物的处理也加大了难度,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海洋污染,一旦出现污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说明洋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3

一、课标标准分析

本节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课标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建立在运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其次必须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第二课时。洋流是人类所处的海洋环境中重要组成因素,它本身属于自然地理知识,包括洋流的的概念、成因、分布,以及对气候、生物的影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洋流通过影响沿岸气候而影响没岸人民的生活与生产,通过影响海洋生物来影响海洋渔业生产,还能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海洋航运和海水污染状况。另一方面,人类可以主动利用洋流于海上战争、海洋航运、海洋通讯等事业。在人类历史中,洋流对人类活动成败与否起着决定意义的案例很多。这些案例流传于民间,或记载于书本,或留存于网页之中,是进行有关洋流的人文地理决策功能教育的丰富资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基础上,对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又是对今后学习自然带等知识做的铺垫。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最终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说出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行以及海洋污染这四大方面的影响;

②能够识别出什么是寒暖流以及区别寒流和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

③能够简述渔场的形成原因;

④能测定出哪种航行路线可以更快到达目的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大西洋60°N东西两岸气候统计图分析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②通过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③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案例,说明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④通过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石油泄漏污染导致纽芬兰鱼产量下降的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3.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标,分析知识结构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历年高考考纲要求,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应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有所侧重,把洋流对航海、渔场分布、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作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制定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这是因为洋流深刻影响着沿岸的气候,并改变着某些地区原有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便可解释一些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而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与人类的渔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

难点: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理解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应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综合性较强,这是气候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难在需要长久性的记忆世界洋流的分布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经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另外,随着现代资讯发展,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中设置了许多互动式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或合作探究问题,甚至动手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比较学习法。学生对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为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把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区解决这些问题;并结合图示法,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设计正确的航海路线,运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在得出结论后又继续进行举例论证,以实现有效迁移,建构知识体系。

1.案例分析法

围绕北大西洋海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问题教学法

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采用以探究为主的各种学习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

3.图导图解法

这节课多次运用世界地图,许多地理知识点需要在世界地图上标明具体位置再进行分析。图导图解教学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引入

b设疑:以企鹅的内容为例,提出为什么企鹅在热带地区也能生存呢?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新课教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都是以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印发学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讨论、归纳最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给出结论。在洋流影响沿岸气候上,我借助书本上的图3.7“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并加以修改而呈现的;在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上,我将呈现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在洋流影响航运上,我呈现的是标有哥伦布航海路线的世界洋流分布图;在洋流影响海洋污染上,通过一则油轮漏油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洋流将对该次污染带来什么影响(有利及不利方面)? .

本节课新课部分的教学线索为“探讨-总结-探讨”。围绕教材中“北大西洋海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例,设计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设计四个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中得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通过举生活中实际例子展开讨论,巩固提高。其中,设计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作业布置

1.有某一航船夏季从索马里半岛到印度,应该怎样行驶才顺风顺水(请画出简图);

2.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其形成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3.借5月发生的墨西哥湾原油漏油事件分析原油面积扩大的原因,再用辩证观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有利的一面,最后总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纲目式板书。因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彼此之间联系不大,而纲目式板书使整个板面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对联系不大的知识点进行板书效果很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与气候

2.洋流与渔场

3.洋流与航海

4.洋流与海洋污染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洋流运动的主要因素。

2.结合图示,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洋流运动的主要因素、流的分布规律及主要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途中在日界线附近遭遇风暴。有几个集装箱倾覆海中,数万只玩具鸭散落在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

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

新课讲授:

【洋流的基本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洋流的概念。并指出下列现象哪些属于洋流?

(教师)学生思考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洋流: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教师)洋流的分类有哪些呢?

(学生)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按水温分: 暖流、寒流

一般情况:低纬流向高纬,水温高于流经海区

一般情况:高纬流向低纬,水温低于流经海区

(教师)洋流的成因有哪些?

(学生)洋流的成因:1.盛行风,盛行风是海水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洋流在前进时,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本图4.9世界洋流分布图,思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分布呈8/0模式

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8/0模式图

2.中低纬大洋环流也被称之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大陆东侧或大洋西侧是暖流、东侧是寒流。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图。

3.中高纬大洋环流也被称之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大陆东侧或大洋西侧是寒流、反之是暖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图。

4.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终年受西风影响。

南极上空投影的西风漂流图

5.北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图

冬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图

夏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图

6.同一大陆或大洋同纬度的东西两侧洋流性质相反

全球洋流图

18世纪,轮船开始采用蒸汽洞洞里。当时从英国到北美,邮政船往往比商船慢两周。这个现象引起了时任北美邮政部门官员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好奇。恰好有人告诉他,在大西洋中有一股洋流,邮政船总是在洋流中逆流行驶,而商船一般会选择避开洋流的航线行驶。

富兰克林根据描述将这个洋流画在了大西洋海图上(右图),并在穿行大西洋时注意观察洋流的方向和速度。他还在洋流通道上放漂流瓶,收集捡拾者反馈的地点和时间,验证了洋流的路径。1770年,他在英国发表了海图,并将这股洋流命名为湾流(现名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供来往北美和西欧航线间的轮船使用,这大大节省了燃料和时间。

【活动】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①对照全球风带模式图,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加注箭头,标明洋流运动方向。

②阅读图4.11,说明全球风带和全球洋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

让学生上讲台画全球风带和洋流关系图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草原景观;

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学生)寒流使水温降低,海洋表面变冷,空气不能上升,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海洋表面变热,蒸发加大,气流上升,降水多。

【活动】赤道上的“寒冷岛”——科隆群岛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如图),离南美西海岸约1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里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年降水量578毫米。

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科隆群岛的气候特征:全年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少。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

秘鲁寒流

3.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①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影响,岛上气候凉爽,并且极为干旱。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

②秘鲁寒流导致沿岸深层冷水上泛,并把南极附近海区的冷水源源不断地向北方低纬度输送。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英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相当,为何自然景观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生)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的地区降温减湿

(教师)俄罗斯西北的摩尔曼斯克(33°E,69°N)是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这是为什么?

(学生)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得摩尔曼斯克海区水温较高,终年不冻。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世界四大渔场——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举例: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①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②洋流往往形成鱼类洄游的通道;洋流交汇处阻碍鱼类的游动,使鱼群更加集中;③喜暖水和喜冷水的不同鱼种在此汇集;

世界四大渔场——上升流形成

举例:秘鲁渔场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深层海水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形成上升补偿流,将大量营养物质带至海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携带冰山、造成海雾

冰山:拉布拉多寒流从北极地区挟带冰山南下,给海上海运造成威胁。近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北极海冰加速消融,这种威胁不断扩大。

海雾:寒暖流交汇处,海表气温和海温存在显著差异,暖湿气流快速冷却,形成大规模的海雾,降低能见度,影响航行。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洋流,首先了解了洋流的基本知识,然后分析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洋流后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会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够说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用地理眼光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形成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难点】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所花费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引出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提问:“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1.洋流的概念

【问题】什么是洋流?

【学生回答】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教师总结】理解洋流概念时,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常年比较稳定、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

2.洋流的分类

【问题】

(1)按照洋流性质,洋流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有何不同?

(2)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寒流,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暖流吗?

【学生回答】

(1)按性质,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暖流和寒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洋流相对于它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教师总结】一般情况下,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反之,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索马里洋流除外)

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1)洋流的成因

结合所学知识及学生思考:

【问题】

①在物理中我们就学习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洋流是在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砖偏向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盛行风是洋流产生的主要动力。

【过渡】在盛行风的影响下,洋流又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呢?

(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学生分小组讨论。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与世界潮汐现象的典型地区。

(二)综合思维

构建不同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图式。

(三)地理实践力

会区分不同的海水运动形式;会判读相关坐标图。

(四)人地协调观

掌握海水运动规律,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

海浪、潮汐与洋流的规律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指导阅读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从诺曼底登陆入手,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

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

1、定义: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组成要素:

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成因:

(1)风浪

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称为风浪。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案例:P58

阅读材料,分析此次风暴潮损伤严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

(2)外力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

4。海浪与人类活动

(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

冲浪运动需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海浪是营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岸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

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

海岸的保护: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潮汐

1、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周期: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

3、成因: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有关

4、变化规律:

一月中有两次大潮、两次小潮。

农历每月的初一(朔月)和十五前后(满月),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的最高,落的最低,为大潮。

初七初八(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时,潮水涨落最小,为小潮。

日变化:半日潮:一天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周期约为12小时25分。

全日潮:一天内只出现一次高潮一次低潮。(如我国北部湾)

混合潮:一天内出现两次不相等的高潮和两次不相等的低潮,有时出现一个高潮一个低潮。

5。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人类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利用潮汐规律,选月圆之夜登陆。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

①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

②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潮汐能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人们称之为“蓝色能源”。

【思考】一天中一般有几次潮涨潮落现象?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有几次?

【解析】两次。四次。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例如:赶海?游泳?观潮?船舶进出港口?

潮汐的计算方法:

查当日的农历日期,如果是在农历15以前,将该农历日直接×0.8,乘积为当日最高潮的时点,而游泳安全时段在最高潮前6个小时—最高潮后1个小时之间;最佳游泳时段是最高潮前2小时—最高潮后1小时之间;危险时段是最高潮后1小时以后。

如果农历日期大于农历15,则减去15,再×0.8,得到当日最高潮时点,游泳时段和第1条所列相同。

因为每天24小时会有两次最高潮两次最低潮,所以算出的最高潮时点再+12小时,就是当日另一个最高潮时点。

赶海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钓鱼与潮汐

涨潮为钓鱼的“艳阳天”,海水从岸边或海岛向大海一泻而去,即人们说的落潮,这时也不失为海钓的“黄金时间”。当潮水处于涨落阶段时,海水处于激烈的运动状态,水中溶解氧多,鱼十分活跃,索食富有主动性。

潮汐与船舶进出港

巨型战舰(主要是航母),在靠港和出海时是依靠拖船来引导的,而拖船本身很小,抗浪能力较差,而且用的是缆索,航母姿态不易控制,所以在靠港时往往选择涨潮,离港时则在潮水快要退去的时候,这时候姿态容易控制,不太容易出问题。

另外,战时某些大型战舰受伤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深水港进行停靠,可能会选择高潮位的时间进行冲港,强行进入港口搁浅,避免沉没的危险。

案例:P60 钱塘江大潮

分析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发生了“壮观天下无”大潮的原因?

提示:从天体引潮力、河口形状、风向及风力大小、河流入海径流量等方面分析。

1、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

2、农历的十五(中秋节)前后,恰逢天文大潮;

3、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

三、洋流

1。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按海水温度分类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思考】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的原因。

【解析】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上升流能将深层海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2)影响海洋航行:

①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②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③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PPT展示)

(3)影响近海污染

①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②扩大污染范围。

(4)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目标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综合概括: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讲解、表达:在各自小组完成本组任务条件下,把本组所学内容传授给其他小组,并能回答同学间的质疑。

(三)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3.解决办法:(1)联系旧知;(2)按要求画示意图;(3)读图讨论,总结概括;(4)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带着任务学习课本、材料,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课时安排:l课时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二、洋流的类型

暖流:从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风

四、 洋流分布规律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1.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4.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20xx年3月下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名女高中生,在海边发现了一只写有“气仙中”(气仙沼中学)的篮球。另外还有人发现了写有名字的各种球类,拾到这些漂流物的人们表示,如果能够找到主人,希望将其物归原主。加拿大西海岸海滩也冲上了一批来自日本311大地震的海啸残骸,它们漂洋过海来到了太平洋对岸,伴随漂浮物的扩散,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的核污染会遍及全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我们能不能找到规律进而分析所造成的影响呢?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并完成高考总复习第56页“知识梳理”。[学生活动]:读“全球风带模式图”,认真下列各题的要求。①在全球风带模式图中,填写六个风带的名称。

②在第二个图上画出在六个风带的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的流向。[学生上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说明原因]

1、洋流的形成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诱导点拨]在海水的运动当中除了受风力作用以外还受什么力?(地转偏向力)在海水的运动中如果受到大陆阻挡,海水运动会发生什么现象?(转向)在世界洋流的模式图中,圈内代表海洋,圈外代表陆地,那么你能不能根据对补偿流的理解和洋流流动时在陆地的阻挡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把世界洋流模式图补充完整?洋流模式及其分布规律如下: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模式图的记忆,可联想为8,中低纬度流向为北顺南逆,中高纬度为北逆南顺。其成因要和风带结合。

由于南极洲周围为广阔的海域,陆地缺失,南半球的“8”现实中不存在,南极周围为南极环流。

刚才大家所画的世界洋流模式图是在理想的状态下考虑的,那么如果给你一幅真实的世界地图你会画吗?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该海域的洋流研究,探究实际当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并让学生熟练掌握各个洋流的’名称。

【点评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结合课件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本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甲)。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赤道逆流消失,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乙)。

[思路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环流东暖西寒(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典例解剖]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洋流由于_______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②所示洋流由于受________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3)按性质来讲,②属于___________,③属于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东北信地转偏向力(2)顺时针

(3)暖流寒流

【承转过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洋流呢?这主要是因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深远的影响。同学们讨论一下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运用示意图、生活实例等多角度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明确世界洋流的大致分布,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纽芬兰渔场的案例,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渔场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科隆群岛的位置和景观图,提问学生: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寒流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

(1)什么是洋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2)按照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表示,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回答】(1)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关键词是“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等。

(2)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需要注意暖流不一定从低纬流向高纬,要看洋流与流经海区海水温度的对比。

2.洋流对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从图中找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思考哪些海区容易出现渔场?

(2)根据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分析大渔场出现的原因。

(3)根据“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说一说给你的启示。

【学生回答】(1)寒暖流交汇处容易产生渔场。

(2)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形成大的渔场。

(3)曾经辉煌一时的纽芬兰渔场因过度捕捞,使得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因此提示人类在开发时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

【教师总结】寒暖流交汇的区域容易形成渔场,提供丰富的鱼类资源,但是对于海洋生物的开发,要做到节制与适可而止,才能可持续发展。

3.洋流对海洋航行与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三个案例。

案例一: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程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饶了一个大圈,却仅用了20天。

案例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案例三:20xx年1月6日晚上8点,巴拿马籍油船“桑吉”号和一艘散货船在上海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油轮全船失火燃烧,经过8天的燃烧后沉没。“桑吉”油轮沉没后附近海域溢油情况非常严重,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

根据三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1)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分析洋流对海洋航行有什么影响?

(2)结合案例三,思考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利弊。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5分钟。

(1)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2)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教师总结】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可以概括为顺行加速,逆行减速。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扩散到其他海域,给污染物的处理也加大了难度,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海洋污染,一旦出现污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年平均气温约21℃,为什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说明洋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全球海洋环境,做合格的世界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抓住“四环节”:围绕主线—洋流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通过案例引出知识点;围绕问题设计案例;围绕问题去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洋流模式图,洋流实际分布图,世界地理区域简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热点导入

【展示玩具鸭】 这样的塑料玩具鸭很多人都拥有过,伴随着我们快乐的童年,这样的塑料玩具鸭市场价格不过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是有些这样的玩具鸭,在一些收藏者手中,每只价格炒至了1000英镑,这些鸭子为什么会身价不菲呢?看下面这则材料:

【提出疑问】:这些贵族鸭是如何从太平洋到达英国的呢?下面我们揭开洋流的神秘面纱。

【板书】3.3 洋流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以我们耳熟能详的大黄鸭的例子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联想,吸引注意力。

二、 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

1、洋流定义:

海水常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分类:

划分依据:根据水温状况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板书】一、洋流概况

1、定义

2、分类

【学生回答】

【问题探究1】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如何根据海水等温线图判断寒暖流?

(1)流经AB的洋流是__ ___(暖流);流经CD的洋流是_ ___(寒流)

(2)画出AB、CD洋流方向

【提示】依据比较岩石中心和两侧年龄的判读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方法:

1、 定义法:取代表点,比较洋流中心与同纬度两侧水温的高低,中心水温较高的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学生】观察图形,总结出规律: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流向法:

a 定半球:向北温度逐渐递减的.是北半球,向南温度逐渐递减的是南半球。

b 定流向: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方向一致

c 定寒暖流: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学生观察】暖流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似等压线凸高凹低)

【板书】3. 成因:

【自主学习】读P50知识窗

【教师讲授】依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只要分为

风海流:盛行风吹动海水流动(用无风不起浪,方便学生记忆)

密度流:多分布在两个海域的连接处,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最典型:解释,表层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而深层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结合二战时期英法联军封锁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德军的潜水艇可以自由出入,靠的是深层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补偿流:水平补偿流与垂直补偿流(上升补偿流与下降补偿流)

【提问】:洋流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盛行风

【教师】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主要动力,一起回顾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教师讲授】、结合风带,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讲授北半球的洋流循环模式

①赤道两侧海域的海水在东北信风作用下,向西流动,形成北赤道暖流

②海水到达大洋西岸时,因受大陆轮廓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沿海岸向中纬度海区流动。

③到达中纬度海域的海水,受西风作用,海水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被太平洋暖流、被大西洋暖流,南半球中高纬度的西风漂流)。

④北半球,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向南运动,补偿赤道海域,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向高纬度海区,

⑤高纬度的海水受极地东风影响,返回中纬度海区。

【学生活动】自主画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模式。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评价总结

解释,40°S~60°S之间为海洋,所以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形成环球性的洋流,其性质为寒流,原因是:其流经南极沿岸,况且南极冰山崩落入海洋,冰川融化需要吸热。

【问题探究2】联系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自主回答

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与信风带有何关系?

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带有何关系?(方向大体一致)

根据成因,属于哪一类洋流?(风海流)

【板书】4、洋流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3】: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

①中低纬海区:

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时针流动

南半球: 时针流动

大洋东岸为 流、西岸为 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以_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西岸为 流

大洋东岸为 流

③南半球中高纬(40°S):形成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学生】据图2-3-7,熟悉实际情况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北半球冬季),加深记忆。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北印度洋的洋流模式还欠缺,那么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如何?夏季呢?

【教师答疑】北印度洋海区受到南亚季风的控制,冬季在东北风的吹拂下,洋流逆时针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洋流顺时针流动为季风环流。

④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教师进一步总结规律】

进一步总结发现,洋流流向与“8”、“0”写法顺序一致,也与“囧”类似。

【动手标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表层洋流名称(北半球夏季)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板书】5、洋流地理意义

1)展示摩尔曼斯克和海参崴的图片,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大的分布面积。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由日本的饮食文化,鱼类占了很大比重,原因是邻近北海道渔场。

【自主学习】P52 洋流与海洋渔场

【展示】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引导学生观察洋流并说明渔场的形成原因,由此得出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3)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走了图中A和B两条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用了20天。为什么?明确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逆洋流航行速度慢——逆北大西洋暖流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4)南极大陆被认为是一块洁净的大陆,但是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域中,科学家对死亡的企鹅进行解剖,发现了DDT农药成分,请分析原因?明确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扩大污染范围 。

【课堂小结】

【实践应用】

画一画“鸭子舰队”从中国来到英国的路线及所借助的洋流?还有那些国家可以捡到这些幸运之鸭呢?

《洋流》一等奖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活动,培养绘图能力,能用简明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四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洋流随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增强探究地理事物奥秘的兴趣;懂得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学会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疑:撒哈拉沙漠向西一直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沿海也是荒漠地带,但东岸则是森林景观,为什么同是海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1

展示: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气候差异,

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归纳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结合上一节课所学到的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知识,可以看出,图上的爱尔兰都柏林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而纽芬兰圣约翰斯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由于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所以,就好比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变热,它的道理是一样的。而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的水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大,水汽充足,气流上升,最终导致降水量增大;寒流则刚好相反,使所经海区蒸发量变小,水汽减少,气流下沉,降水量变小。所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活动:展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西部是沙漠?而东部降水较多?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寒流使水温降低,下冷上热,空气不能上升,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少。

暖流使水温升高,蒸发加大,下热上冷,气流上升,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多。

我们在来看一些关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的例子,展示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的分布图,讲述洋流对它们形成的影响。

板书: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探究活动2

通过日本人的饮食喜好,引出渔场

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渔场鱼饵料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光照(海洋200米深处都有光照);营养物质海底,那么如何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述):很好,一种是寒暖流交汇,由于温度差异很大,所以搅动异常剧烈;还有一种是上升流,将深藏在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所以能形成渔场的一共有两处,就是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请同学们现在P57页上标出你认为可以是渔场的地方。

(学生活动)

(师述):很好,刚才同学指出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叫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叫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叫北海渔场;还有秘鲁寒流上升流处的秘鲁渔场。(展示四大渔场的分布补助理解)

板书: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探究活动3

引用“泰坦尼克号”海难案例,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次海难.

(1).造成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冰山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在纽芬兰岛附近出现?

(2).假如你是船长,你认为怎样改变航向可以安全、快速地从英国伯尔发斯特港驶向美国纽约港?

学生阅读、讨论并且请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出事的海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而由于我们说过,洋流是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移动,所以洋流可以带动表层海水中的物体一起移动。正是由于拉布拉多寒流将北极附近的冰山带到了出事地点,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由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而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遇冷容易形成小水滴,并形成海雾,常常会对航行也很不利。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洋流的第三个影响是:对航海事业:带来冰山和海雾的威胁。

板书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

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探究活动4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新闻,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的事故。

[多媒体展示]巴哈马籍油轮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地点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一事故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因为海岸遭受石油污染而向西班牙提出了强烈抗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失事地点附近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石油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地运动,影响到了法国西部海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2方面的。首先,海水有净化作用,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大,净化越快,所以好的方面是加快净化速度,而不好的则是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课堂练习:1.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2.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 )

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

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

3.下图中的B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二战中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时,在线路M、N中选择线路M的原因是:(从航速及天气方面分析)

五、板书设计: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利:顺行快,节约燃料弊:逆行慢、海雾、冰山

4、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不利: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1、整体思路把握较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世界洋流分布”图,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讲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3、通过引用生活中的现象及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

4、教学中安排标渔场、设计航海路线等小游戏,问题设计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各位小伙伴,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洋流》优秀教案汇总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