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武将搭配 三国志战略版手游武将搭配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武将搭配 三国志战略版手游武将搭配

时间:2019-02-16 10:04:13

相关推荐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武将搭配 三国志战略版手游武将搭配

三国:从抢二乔开始 书评:这本书既满足了我们对三国类小说的一种期望,就是收集武将和谋士。也不是唯天下之所有才而为用。既有三国之争霸,武将万军之中取敌将之首级的霸气,又有战争谋士之间阴谋阳谋之对决。既满足爽文的感觉,又极近的还原原著。所谓小说也就如此!当看至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英雄豪迈跃然纸上。又看大军攻城略地,千骑卷平冈。所以天下大势,莫不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武将是不是太夸大了,冷兵器战争个人用处不大吧,只能斗将时用用。赵云七进七出,只能是小说

莫实说

“这么燃的台词,怎么有些翻拍剧连照着抄都不会呢?”

02:07

《三国演义》中惨遭羞辱的十大人物

《三国演义》虽然是战争小说,但语言上的描写也十分精妙,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书中惨遭言语羞辱的十大人物。

十 黄忠

黄忠出场很惊艳,以花甲之年百合战平正值壮年的关云长,同时他还有一手神射的功夫,可以说在老当益壮和射术上,黄忠的知名度怕是还要高过同领域的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和春秋时期的神射手养由基。

此外,入蜀之战,黄忠功不可没,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更是一战扬名,为后来刘备的汉中大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恩封“五虎上将”时却遭到关羽的不满,并留下“不与老卒为伍”之言。看来想要得到关羽的认可,难度还是挺高的。

九 颜良

白马之战,颜良率领十万大军与曹操对峙,阵前斗将先是秒杀昔日吕布麾下八健将中的宋宪和魏续,接着二十合击败名将徐晃,使得曹军诸将栗然,不得已,曹操只好请出不愿启用的关羽。

不过威猛凶悍的颜良到了关公眼中却成了“插标卖首”,这可真够羞辱人的,关键在于关羽真的在十万大军中斩杀颜良而回,这就很尴尬了。

七、八 薛综、陆绩

这二位都是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被怼的,所以放在一起说。

先说薛综。在他发言之前江东包括张昭在内的几位已经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心有不甘的薛综在这时出了一记昏招,他有意抬高曹军实力,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说了一句“人皆归心”,被诸葛亮抓住了话柄,直接以一句“无父无君”之人说得薛综满面羞愧。

陆绩更惨,他说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诸葛亮张嘴的第一句就赢了——“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你陆绩原本是袁术的人,现在投了江东,所以改换门庭对你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这是羞辱了陆绩的节操。第二层是个典故,是说陆绩在袁术一次大宴宾客时偷了几个橘子塞怀里了,结果被当场抓获,虽然没计较,但品性上的劣迹有了,所以诸葛亮此言一出,陆绩直接断电。

六 王朗

王朗是个狠人,早年武斗太史慈,七十多了还要阵前说服诸葛亮,但是他默守陈规,完全不知道诸葛亮在动嘴上从来不讲武德,所以看似王朗说的大义挑不出毛病,但还是被怼了,诸葛亮先是驳斥王朗所说,后面可能说嗨了,直接人身攻击,最终更是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结尾。辛苦一生的王朗年事已高,哪里受得了这个,被气得落马而亡。

五 张飞

很多人说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从战绩看,吕布是略强于马超的,硬实力天下第一几乎无法撼动,但是论嘴皮子,马超可比吕布强多了。看看吕布说的那些话,“大耳儿”“环眼贼”,一点技术含量没有。再看马超,面对名满天下的张飞心中的小傲娇,直接来了句“吾家屡世公候,岂识村野匹夫”。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而且一句话触碰到张飞内心的脆弱,张飞重士大夫而轻士卒,所以骨子里就很在意出身,结果被马超一句说到痛处,继而发飙。

四 孙权

孙权上位后稳定了江东局势,同时用人、看人很准,特别是赤壁大战若非孙权首肯联兵加上信用周瑜,也不会有这青史留名的一战。

可是作为一方巨擘、与刘玄德、曹孟德平起平坐的人物,在向关羽求亲被一句“虎女岂能配犬子”直接骂成狗。而后来更是在酒宴中被吕蒙(实际是关羽)大骂为“紫髯小儿”“碧眼鼠辈”,堪称三国中最惨的一位君主。

三 曹操

羞辱并不等同于骂人,“曹贼”“曹阿瞒”这样的称呼对于曹操已经见怪不怪,真正让他受到屈辱的实际是张松的一席话。

“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要知道当初祢衡光着腚敲鼓给曹操及其部下一顿人身攻击曹操都没动怒,可张松说完气得曹操当场就要拔剑砍他,可见这番话的杀伤力有多大。

二 夏侯惇

“拔矢啖睛”原本是夏侯惇的经典之战,但由于落下了残疾,所以背后一直有人叫他“盲夏侯”,这让夏侯惇火冒三丈,可这毕竟是背后言,所以夏侯惇有火也发不出来,一直深以为耻。

由于夏侯惇在曹军地位超然,所以也没人敢得罪他,可是作为“三国第一喷子”的祢衡可不管这些,这小子把曹操麾下糟践个遍,夏侯惇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就其他人而言,祢衡说的不过“狂言”,试想以他就会写几篇破文章的能力去讽刺荀彧、郭嘉,这些人哪里会往心里去,包括说那些武将的多数也是为了痛快嘴没有依据的乱骂,但是夏侯惇不同,一句“完体将军”直接让其破防,如果不是大家死命拦着,夏侯惇当场就要把祢衡废了。

一 吕布

吕布武艺天下无双,人品一塌糊涂,于是成就了张飞的经典语录——三姓家奴。要知道吕布当时的戟尖都够到公孙瓒的后背了,听了这话直接放弃追击来大战张飞,可见对他的伤害有多深。

不过吕布确实挺没种,后面见了张飞一直有些发怵,一点没想过报羞辱之仇。

您还知道哪些惨遭羞辱的人物,欢迎补充。

三国演义

#历史人物#抗倭将领#

李如松是明朝著名将领,他熟读兵法,骁勇善战,在他指挥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日军损失14万人,而明军只损失了3万人,凭此一战,李如松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

丰臣秀吉掌控日本列岛后,妄图占领半岛进而征服我国,半岛国王向明朝求援,由于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不利,朝廷随即任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开赴平壤战场。

拂晓时分,明军连续炮轰平壤城,守城的日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平壤城还在他们手里,主帅小西行长并没有弃城之意,仍率部拼死抵抗。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尽快拿下平壤城,李如松号令全军,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临阵怯战者杀无赦!他自己亲临前线,骑的马被敌军击毙,换马再战,骁勇无比。主帅亲自迎敌,再加上赏银的刺激,顿时士气高涨。

正午时分,平壤城头上终于插上了明军的旗帜。小西行长眼见着平壤城易主,下令残余日军退入土堡中死守。

城内狭小,大炮无法发挥其优势,巷战对明军极为不利,李如松改变战术,留出空档,诱使日军突围。

天黑后,日军果然中计,留出的一面是南面,而南面临江,由于是冬天,江面早已结冰,日军大队人马仓皇逃向江边,着急忙慌地要过江,一时间江面布满了人群,明军突然开炮,冰面被炸开,日军纷纷落入刺骨的江水中。

好不容易逃上岸的日军还没缓过神来,又遭遇到早已在岸上埋伏多时的明军,小西行长早就吓傻了,哪顾得了那么多,只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一路狂奔而去。

平壤战役后,日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而李如松任此役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

宇内传扬的三国名城襄阳(上):襄阳三国历史文化独特、丰厚。一部襄阳三国史,就是一部金戈铁马的战争史,就是一部英雄辈出的人才史,就是一部火花璀璨的思想史,就是一部南北交流的对话史。#襄阳头条##南阳头条#

中、俄、美,三国鼎立,任何两个国家真正联合起来都是天下无敌的

美国总想当老大,中、俄偏不如他所愿,所以美国联合其他小国了

在我看来,只要中、俄坦诚联手,是可以压制美国的

俄乌战争以来,中、俄的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这也是美国最惧怕的,正因为这样美国才一再诋毁、威胁、打击中国,当然,中国从骨子里就不惧美国,在美国的威胁中和俄罗斯光明正大的往来,这是美国又怕又恨又无奈的

据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消息

4月12日,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张汉晖。

双方就双边合作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指出在外交政策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务实合作和协调努力的重要性。

每看到这样的消息,美国都会气到吐血,这也正好说明我们做对了

中俄友谊长存,让美国呕血去吧

新三国武打戏和战争场面比老三国壮观多了,看看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那真是纵横百万大军中的英雄气概。

幸运4k7

新三国真是在侮辱三国演义

#战争风云#“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下)

二.派别斗争,利益难分

蜀汉政权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但是内部的派系却是三国之中最复杂的,也是整合度最低的。分别是“河北武将集团”、“荆州士人集团”“宦官集团”“益州土著集团”“投降内附集团”。

“河北武将集团”是刘备的老本家,也是刘备创业的基础,更是蜀汉立国的基础,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这些武将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老人,也是最忠心、最可靠的集团一份子,地位与威望非他人可比。这个群体整个政权最重要的主心骨。

可是在蜀汉立国之初,就开始快速凋零,而且集团成员后代也不多,这直接导致蜀汉统治阶层的控制力下降,无法发挥主心骨作用。

“荆州士人集团”是后来者,如诸葛亮、庞统、马良、蒋琬等等,在刘备逃难到荆州时才加以吸收,为刘备解决外交、政务、谋略等等方面问题,是蜀汉政权的方向盘的作用。与“河北武将集团”共同压制“益州土著”。

刘备死后,经历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的“河北武将集团”元气大伤,“荆州士人集团”开始迅速掌权并稳定局势,如果没有“荆州士人集团”撑场面,恐怕刘备一死,蜀汉就要崩了。可是到蜀汉中期,死的也差不多了,而且又是不生孩子的主,后继无人啊。

任何集团利益都是要靠人来维持的,更何况权利平衡。

“宦官集团”原本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为平衡掌权的“荆州士人集团”而培养起来的,可是“荆州士人集团”的衰退超出了刘禅的想象,“益州土著集团”的势力急剧膨胀,又逼着刘禅进一步借宦官的力量来维持权利平衡,这直接引发了双方矛盾。

蜀汉中后期,基本上就是宦官与益州土著之间反反复复的扯皮条。

“投降内附集团”,代表如姜维等等,在“河北武将集团”没落后,勉强维持着军队的运行,主持北伐,但是所有人都没有真真意义上的实权,也不被完全信任,一直处在尴尬的局面。

“益州土著集团”,如李严等,一直是被打压和被拉拢的对象,无论利益还是感情,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主人和受害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可是自己又不争气,没本事,也就只能是不配合,外加找外援了,钱、地、人,都在自己手里。

而且广大地区及行政事务都要依赖土著们,原因嘛?土著人多,外来客少,没办法。

可以说蜀汉政权本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可是老天爷连时间都没有给他,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老天爷都不赏脸,那就不好意思了。

刘备死的早,诸葛亮也只能是暴力镇压和威慑,到刘禅这也就勉强维持了,只要不崩就已经是能力超群了,“益州土著集团”是必须警惕而又不得不依赖的。

“河北武将集团”日渐凋零,“荆州士人集团”后继无人,“投降内附集团”出工不出力,“宦官集团”中看不中用,“益州土著集团”日渐膨胀,其实蜀汉逐渐被同化,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面临着要么同化,要么被推翻的选择。

到了蜀汉末年,对于“益州土著”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不断安抚,蜀汉灭亡后,司马氏为稳定也为拉拢“益州土著集团”,直接把外来客全部迁出。

土客是感情之争,血缘之争,最终还是利益之争,毕竟利益高于一切,分蛋糕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提起古代战争,你想到的是不是三国演义?如火烧赤壁、长板桥退曹军、白马坡之战、温酒斩华雄各种经典。那印象深刻的将军又是谁?一定有关张两兄弟吧。

首先说的当然是关羽。曹操被困白马坡,两阵军前,袁绍的大将颜良一人单挑了曹操几个大将,斩于马下,就连徐晃都败下阵来,对峙中曹操唉声叹气,此时的关羽正好暂栖于曹营,领命后直接跃马冲向敌营,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手起刀落,斩下颜良首级。曹操这边一看,赶快令大军冲杀过去,于是袁军大败。

将军真英雄。三国演义中两员猛将的单挑,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演义和电视剧为的是观众过目不忘记,可以增加主角光环,是艺术创作。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哪次战争,是因为一个将领的深入敌军而扭转局面的。基本还是要靠士兵的素质,将领的作战方针,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才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与否。

事实上的战争会是这样吗?

《史记》这些正史书上对战争细节写得都不太清楚。能找到的描写战争的文献,少之又少。

那古代的仗到底怎么打?

从古代的兵书中,我们窥得端倪。

2500年前春秋末期,有个叫孙武的人写了一本《孙子兵法》。他就是国人熟知的孙子,被尊为“兵圣”。这本书可不得了,不仅是世界最早的兵书,还是兵学圣典。全书十三篇,全是介绍如何打仗的。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主张“慎战”。简单地说就是轻易别打,打的话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赢得战争。从做好战略谋划、战争动员、战前保障、制定战时计划、分析形势,兵力配置、了解地形、战术分析、行军中如何观察敌情,迷惑敌军,配合军事间谍使用,知己知彼,不一而足。

每次战争都是一次周密的筹划和大型的团队行动,计谋随变化而变化、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最高目标。

主将负责指挥、调动,保障全军作战时整体目标的实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好将军可抵百万雄兵。大将出去单挑?这样重要的人才暴露在对手面前,太危险了,也好蠢。但为什么我们熟知的影视作品中,无论历史题材或者金庸小说中的桥段,都要让大将出去单挑呢,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展现影视效果,突出主角,强化主角人设,让观众看着更精彩,更过瘾。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将领出去单挑,只要一打仗就是各种方阵,战术,宏大的场面,那么精彩程度肯定不如大将单挑,马嘶长鸣,擂鼓助威等,各种各样的武打细节更能吸引观众的味蕾。所以,大将在影视作品中就要受苦了,是一定要出去单挑的。

孙子兵法里从第一篇《计篇》到最后的《用间篇》。全程没有看到将军单挑这样的方法 。

明代的一位爱国大将军,沿海抗倭,北上抗蒙。他集毕生作战经验撰写了《纪效新书》,是明代著名兵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戚继光。纵观全书,对选兵、练兵、纪律、军备、技艺、工事、为将者素质都有专门篇幅。主将负责的是整个战事的运筹帷幄。重要程度不必细说,书里有写大将去单挑么?不存在的。

那古代战争是不是就没有单挑这回事?

倒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

古书还是找到了一些单挑记录的。但都有着特殊原因,发生的时间也早在战国前。比如五代时期,中原一大群的小国,各国都没什么人口、家底。彼此之间实力相当。各诸侯互相知晓底细,硬拼没有胜算,搞不好人家还黄雀在后。于是双方选个武将单挑,打也打了,胜负也分了,实力还保存了,默契十足。随着各国实力也不断分化,孙子兵法出现后,单挑基本也就消失了。

从古至今,战争都不会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整个历史的洪流。战争面前,战略部署和团队协作关键,将军也是整个作战团队的一员,服务于整个作战计划。

今天的科技时代,现代武器的杀伤力远远大于古代的冷兵器。拼的再也不是兵力,而是国力了。

将军单挑,成了我们心中的远古英雄。你喜欢的古代大将是谁,一起评论区留言吧。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

最早以“五”字构建的武将团体来自群雄割据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袁绍,虽没官方封号,却也有个江湖称谓——河北五将。往往江湖称呼更能代表实力,因为官方给称号时还会考虑资历、出身之类进行综合评定。

而江湖称呼往往依据自身实力和表现,更具客观性。

袁绍手下的河北五将是麴(qu)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五人为袁绍一统河北立下汗马功劳,推动袁绍事业达到顶峰,伴随着五人或死或降,标志袁绍集团走向没落。可以说名将的多少是无论王朝还是军阀发展好坏风向标。

麴义是五人中最早闻名天下的悍将,主要功劳是和公孙瓒大战。

成名之战是磐河之战。

公元192年,界桥南二十里,磐河之战开打。公孙瓒祭出两翼齐飞打法,二万步兵组成方阵,两翼配置轻骑兵万人,其中包括最精锐的骑兵部队——白马义纵。

袁绍安排麴义率领八百步兵携带强弓劲弩先上。横行辽东的公孙瓒看到麴义兵少,本着兵贵神速的思想,派骑兵冲上去快速消灭袁绍这支先头部队。

公孙瓒的骑兵学习胡人打法,是无甲保护的轻骑兵。此时正遇到克星,在羌胡生活过的麴义对这种打法特别了解。让士兵躲在盾牌后面保护好自己,等这些轻骑兵跑近了,万箭齐发,轻骑兵由于没有盔甲保护,被射杀无数,最精锐的骑兵被打败,公孙瓒大败。自此元气大伤,再无和袁绍对抗的实力。

而麴义因功劳过大,过于骄横,在官渡之战前被袁绍诛杀。

颜良和文丑在正史出场即巅峰,在巅峰直接跳崖,如流星般陨落。

虽然袁绍统一河北各次大战没提及颜良文丑,但在官渡之战前,孔融赞美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没人反驳,荀彧也只是说这俩人就是勇夫,可见不论脑子好使不好使,最起码勇猛这块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这俩人一出场就带着天生神力勇不可敌的光环。

不过这光环不是主角光环,而是背景光环。

白马之战,颜良被关羽斩杀。在延津,文丑贪功,领兵追杀曹操,阵型因士兵抢夺曹操逃跑士兵扔下的辎重和物品而混乱,被曹操带兵杀了个“回马枪”而斩杀。

所以个人再厉害,也挡不了人多,古代战争一个人在百万军中杀来杀去基本不可能。

颜良文丑还没正式参加官渡之战,就找麴义斗地主去了。

官渡之战没打之前,袁绍手下的河北五武将已经折损三个,基本预示官渡之战凶多吉少。

五人中最没存在感的是高览。

只出现在官渡之战被袁绍安排和张郃一起攻打曹操大营,以解乌巢之围,最终失败,投降曹操。

投降曹操本来没什么,张辽、徐晃等人都是降将,均得到曹操重要,好搭档张郃也是功勋无数,位列五子良将,封侯。而热闹是他们的,高览似乎什么也没有。

《三国演义》里面高览在长坂坡被赵云枪挑,大概现实的高览也这样,还没升官封侯,就醉卧沙场,淹没在战场和历史的尘埃。

而河北五将中,成就最高的是张郃。

从曹操奇袭乌巢,他正确地建议救乌巢而不是偷袭曹操大营来看,张郃是个有头脑的人。

有头脑的人基本混得都不会太差。

良禽择木而栖,投奔曹操的张郃战功卓著,跟随曹操一统河北,定军山代夏侯渊稳定局势,南击孙权,西阻诸葛,特别街亭之战,大败马谡,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更是把自己战功推向顶峰。

虽然最后被司马懿陷害,进入蜀军重围,以身殉国。也是马革裹尸,不负名将之号。

纵观袁绍手下的河北五将,也都能征惯战勇冠三军,能力不逊色于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只是袁绍没能正确地使用,官渡之战,损失殆尽。最终使麴义颜良文丑高览没能发出应有的光芒,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只有张郃,在曹操手下发出了熠熠光辉。#历史#

三国“牛人”——钟繇!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三国历史中,战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些英雄好汉当中有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位列三公,配享曹操庭庙。他便是钟繇。

东汉末年,钟繇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但他很会识人,认定曹操将来肯定很有作为。当时,曹操只是区区的兖州牧,很可怜地在兖州和吕布厮杀,时胜时败。后来,曹操派使者去朝见汉献帝,却被控制汉献帝的两个军阀拒绝了。于是,他便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后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大,钟繇的官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最后官拜相国!

除了官做得高,钟繇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尤为擅长楷书,被后世尊称为“楷书鼻祖”。关于他学书法,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张岱在夜航船中说道:钟繇曾向韦诞请教蔡邕的笔法,韦诞吝啬不肯教他,钟繇就会捶打胸口以致吐血。等到韦诞去世后,钟繇让盗墓人掘开他的坟墓,得到蔡邕的笔法。因此书法水平日日精进,而且白天夜里殚精竭虑的研究。他躺在被子里写字,竟然把被子捅破了,上厕所有时一天不出来。每每看到所有的东西,心里都模拟成书体。

后来曹操年老,钟繇成功站队曹丕。等曹丕正式上台,钟繇便官拜廷尉,为朝廷九卿之一。没多久,钟繇又当上了太尉,成为三公之一。 公元230年,八十岁的钟繇逝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