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宫廷计手游六部名仕解除攻略 宫廷计手游随从排行

宫廷计手游六部名仕解除攻略 宫廷计手游随从排行

时间:2019-08-15 18:50:57

相关推荐

宫廷计手游六部名仕解除攻略 宫廷计手游随从排行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提起高阳,许多读者可能再熟悉不过了。

他的《慈禧全传》,就如让人不期然而然地撞到一座宝库。说的是慈禧,写的却是“晚清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官场黑幕、权力角逐、社会百态……全景展现。

他的才气有目共睹,放眼海内外,堪与之比肩者寥寥。《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更成为为官、为商的必看之作,为他赢得遍及海内外的大量读者,金庸、倪匡、张爱玲等大家纷纷激赏,张大春说,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高阳是历史小说大家,长于史料考证,凡笔记、野史、诗文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他对于清代历史有独特研究深度,在《红楼梦》、诗词的研究上亦成一家之言。

◎ 不是红学家,却有着许多红学家难以企及的红楼底色

高阳不是红学家,但他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他打小就是钻在大清肚子里的蛔虫,对里面的道道儿,门儿清。

高阳还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小说家之一,历史功底厚实,生活阅历也丰富。他能从清史专家的角度去推测曹家境遇,更能从同为小说家的角度,理解探讨曹雪芹写作红楼梦。这就比某些红学家单纯从考据角度推测人物更为可信。

比如红楼梦主题,一般概括为“色即是空”,高阳则认为“曹雪芹有名士癖气,他的‘色即是空’,实际上恐怕还是由沧桑之感蜕变出来的,所以并未真正看破红尘。”

某资深读者:很多角度是以前不曾想过的,读了那么多红楼专著是第一次见到,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 “几麻袋密档”练就的“考据眼”,洞悉人心幽微处

高阳家学深厚,后天更勤。据说为了写《慈禧全传》,高阳曾看过几麻袋从北京运到台湾的宫廷密档。前妻郝天侠佩服道:“对于史料钻研的努力与创见,确有异于他人之处。”

因此,高阳潜心研究30年,写出《红楼梦中“元妃”系影射平郡王福彭考》等重要考征文章,并对后四十回究竟出自谁手,曹雪芹是不是贾宝玉等重要问题做出精彩解读。

◎ 史界奇人以史解诗,传递给读者独特的诗史体验

高阳是奇人,对历史上的奇人奇案往往见解独特,比如他在《高阳说诗》一书中,主张董小宛就是董鄂妃,并动用了历史小说的笔力,学术考究的功力,文学的大胆想象,令人忍不住频频点头。

更奇妙的是,他在这本谈诗词的书中,竟然字句不提文学与审美。而是以史解诗,去解密诗中隐藏的历史真相与秘密。这可真是用高阳的典型手法,去表达高阳的当行本色。

金庸: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张爱玲:“闻所未闻”。(一直追着报纸看连载)

和菜头: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

陈丹青:木心顶喜欢的台湾作家是高阳,把他的书借给我看。

《新京报》:高阳写清代,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读书#

高阳说诗 珍藏版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

/1/29

今日单词:she is a ten,这个单词很有意思,形容一个女人十全十美,类似于她是我的女神。

今日读史:南齐书——王僧虔列传二

王僧虔主政地方

南朝刘宋孝武帝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书法大家,因此王僧虔不敢在皇帝面前显露自己的书法功力,常用毛都掉光了的秃笔写字,总算没遭受皇帝的嫉妒和迫害。之后,王僧虔又先后做过御史、骁骑将军、辅国将军、吴兴太守。当年王献之擅长书法,官居吴兴太守,后来王僧虔也是擅长书法,也官居吴兴太守,这在当时的名士中传为美谈。

王僧虔后来改任会稽太守,中央大员阮佃夫的家在会稽,请假回家探亲,王僧虔的下属因为阮佃夫现在是当朝红人劝他去主动拜访,王僧虔却说自己是堂堂君子,怎么能去攀附权贵。结果阮佃夫这个小人回朝后说王僧虔的坏话,王僧虔也因此被罢职免官。

没过多久,王僧虔又复出担任吴郡太守。王僧虔在历次担任地方大员的时候都注重关心民间疾苦,法令很宽和。之后他又升任吏部尚书,这是个负责选拔任免官员的重要职位。当时宫廷音乐都不符合礼法,民间也效仿宫廷竞相创作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曲,王僧虔建议从礼法和民风民俗入手教化民众,稳定社会,当时是后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辅政,他的意见被朝廷采纳了。

未完待续。。。

今日亲子故事——铁饼鱼

亚马逊雨林中的铁饼鱼也是一种很神奇的鱼,他们在水底植物的隐秘角落产卵,产卵后会一直守护鱼卵直到小鱼孵化。

铁饼鱼的小鱼孵化后会成群结队的围在成鱼旁边,看起来就好像在吃成鱼一样,实际上也是如此,铁饼鱼皮肤表面会分泌一种特殊粘液,被称为铁饼鱼奶,小鱼刚孵化时就靠鱼奶为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谁说只有哺乳动物靠奶水哺育后代,鱼类一样可以。

他出生于将领世家,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他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星,最后却只与青山为伴。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结果?

乐毅,战国时期的名将,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他出生于将领世家,其先祖是魏将乐羊。

乐毅成年之后,在赵国名士的推荐之下出仕为官,开启了自己的官宦仕途。

然而好景不长,赵国发生了宫廷政变,一代贤王武灵王就此下线,于是选择离开赵国,去往魏国发展。

来到魏国之后,乐毅虽有一官半职,但是这个职务却没有施展空间,这就使得乐毅感到十分的迷茫和无助。

就在乐毅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之时,机会却悄然而至。

当时魏昭王为了增进与燕国之间的关系,便派乐毅为魏国使者,携带贵重的物品出使燕国。

乐毅来到燕国之后,受到了燕昭王热情的款待。而燕昭王见乐毅样貌出众,学识过人,便对其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留下为燕国所用。

而乐毅一直苦于在赵国无用武之地,因此燕昭王一开了这个口,乐毅就欣然答应了。

而燕昭王随后履行承诺,对乐毅委以重任,任命乐毅为亚卿。命他训练燕国的军队,以此来增强燕国的军事实力。

然而弱国毕竟是弱国,尽管有乐毅在。但刚刚才恢复点元气的燕国拿什么去和老牌强国齐国对抗呢?

所以这次讨伐齐国的队伍其实是由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组成的。

在此之前,齐国在桂陵、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又借楚怀王被囚于秦之事发难,统帅关东各国联军杀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请和。

一时间齐国成为天下至强之霸主,在齐国吞并次等强国宋国后,其他诸国在害怕下一个就是自己的情况下,立刻组成了反齐联盟。

而纵横家乐毅作为燕国使节,更是积极策动燕赵联盟,身佩两国相印。

于是乎,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

而在随后的济西之战上,乐毅一鼓作气,连克齐国多支主力大军,取得济西大捷,彻底打消了齐国的嚣张气焰。

乐毅顺利连下齐国70余座城池,燕军围困即墨城达五年之久,将齐湣王逼入绝境。

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但燕昭王却在此时病逝了。

而即位为王的燕惠王,素来与乐毅不和。

因此他成为燕王之后,便开始准备打压乐毅,以泄私恨。

燕惠王便以乐毅想攻下齐国自立为王为借口,下了乐毅的兵权,然后派遣燕国将领骑劫去接管燕国大军。

而乐毅见燕惠王如此猜疑自己,深知自己如果返归燕国,必定身死人手。

因此乐毅在交出兵权之后,便孤身一人去往赵国发展。

乐毅来到赵国之后,赵王对他赞赏有加。

并且赵王为了留住乐毅在赵国辅佐自己,将其封为望诸君,并赏赐给予他一片肥沃的土地作为封地。

与此同时,燕国更换主将之后,被齐国军队连战连捷。而燕国不仅没有守住之前打下的齐国的城池,反而还损兵折将,不复昔日乐毅在的荣光。

而这个时候,燕惠王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幸好还有些许的转圜余地。

燕惠王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便派出使者去往赵国劝解乐毅回国效力,并对乐毅的家人加以厚待。

但是乐毅已经厌倦了战争,不想再率军打仗,因此选择了拒绝。

虽然说乐毅没有被燕国继续效力,但是他却充当友谊的使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两国重新交好,成为盟国。

而燕惠王见乐毅如此大义,十分的感动,便将乐毅留在燕国为官的月间封为昌国君,以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后续乐毅在赵国与青山为伴,在赵国寿终正寝,结束了他颇为传奇的一生。

而我们纵观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能够像乐毅这般功成名就且善于谋身而善终的名将,可谓是屈指可数。

因此从这点来说,乐毅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贤才。他懂得取舍,他懂得放弃,懂得如何让自己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要懂得取舍,毕竟有舍才有得吗!!!

#乐毅# #有舍才有得#

曹操曾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便起了好奇之心,想检验一下。有一次,司马懿背对着曹操向前走,曹操突然开口:“仲达,等一等!”司马懿猛一回头,果然露出了“狼顾之相”,他的脸向后,身子却面向前,曹操被他这模样吓了一大跳,骤然对他起了杀心!

想到这,曹操马上召见曹丕,对他说:“司马懿这个人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将来恐怕要坏你的事。”可惜,曹丕并没有当回事。到了曹操将死之时,还告诫曹丕:司马懿只可以封文职,不可掌兵权。

这一切,司马懿心知肚明,他受《老子》的影响很深,深知“心善渊”的道理,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让别人看出来。所以在这两任老板面前,司马懿毕恭毕敬,一再隐忍,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曹丕登基之后,在很多方面很是依赖司马懿,任命司马懿为尚书,封安国乡侯。曹丕几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

曹丕驾崩之后,由他儿子曹睿继位。这时候,司马懿一跃成为国家的股肱重臣,并掌握着军政大权,实际上已是曹魏政权的主要操纵者。曹睿期间,司马懿已经60岁了,但他依然在等待机会。

曹睿死后,由他的儿子曹芳继位,曹睿临死的时候,就把曹芳托付给了两个人: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合理的。一个是自己宗室的人,一个是国家的三朝功臣,国家的中流砥柱。

但曹睿想不到的是,曹魏政权走向覆亡已为期不远了。由于曹芳只是一个小孩子,不谙政治,大权自然旁落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两人手上。然而,曹爽是一个不甘心与人他享权力的人,他想独自坐大,千方百计排斥司马氏。

随着曹爽势力的不断壮大,声势日炽,最终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这时,司马懿却没有因为自己资历老而与曹爽对抗,他采取退让的态度,对待曹爽依然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打压排挤。

此后,迫于曹爽势力的强大,司马懿干脆装病,他既不上朝,也不参与朝廷大事,甚至还佯称病危,以此来麻痹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离开京城去打猎。装病的司马懿知道机会已经到来,立即召集旧部发动政变。

他派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占领了宫廷,然后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兄弟,还以谋反大罪灭了曹爽三族,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心寒。世人感叹,“天下名士减半”。

从此,司马懿牢牢控制了朝政,曹操一生辛苦夺来的江山由此转到了司马懿手上,自此,曹魏政权落在司马氏父子手上。

后人形容司马懿为隐忍大师,自他出道时20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就是50多年,到70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司马懿的处世为人,除去机警睿智以外,就是隐忍,而这种隐忍非常人所能为之。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才可为常人所不能为,司马懿就是如此一个智者。

在和诸葛亮交战之时,坚守城池拒不迎战。诸葛亮派使者送来女人服饰羞辱他,其部将个个义愤填膺,他不但不恼,且穿之乐之,其度量胸怀足见一般。其城府之深,智慧之大让人为之惊叹。

“孽子!欺父误国!”袁克定跪在地上,父亲袁世凯拿着皮鞭,一边打一边骂,被骗的感觉真是不好。他恼羞成怒,羞愧难当。

原来,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为了一张报纸,而且是儿子袁克定孝顺,专门给父亲袁世凯一个人“出版”的报纸。

为了配合侵略中国,日本帝国主义试图占领中国的文化舆论阵地,1905年,由外务省牵头,在北京地区刊发了一份报纸,叫《顺天时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编发的中文报纸,专门供中国人阅读,一度成为华北地区的第一大报纸,发行量曾经达到17000多份。

民国初年的袁世凯,对于当时这样一份与时局相关的报纸,当然是非常重视的。

后来,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他的大儿子袁克定,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一方面支持父亲复辟,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能当上太子,积极筹措,忙得不亦乐乎。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定既是袁世凯的长子,更是唯一的嫡出。为此,袁世凯对袁克定十分重视,期望他未来能成大器。

这个想法,从袁克定的小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乳名叫“继光”,用袁世凯的原话就是,“继光,继吾先人之光也。”

受着袁世凯特殊的偏爱,袁克定不仅学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他多接受西学。尤其是着重向接班人方向培养。

由于袁世凯的着意培养,袁克定不仅旧学功底深厚,而且德语和英语都相当不错,在和洋人交涉时,袁世凯也经常让袁克定来当翻译。

袁克定也是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德文和英文书籍,因此,袁克定也很有抱负。

辛亥革命后,他采取各种各样手段,极力鼓动袁世凯复辟,恢复帝制。

可笑的是,为了能促使袁世凯复辟,利令智昏的袁克定,竟然也煞费苦心,在办报上做文章。与众不同的是,别人办报是让大众看,他办报是让他父亲一人看。

袁克定伪造了一份《顺天时报》,天天刊载拥护赞成复辟帝制。当袁世凯看到信以为真,以为复辟帝制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心里后自然十分高兴。

他哪里知道,袁克定炮制的这份报纸,就只出版一份,专供他一个人阅读。在中国报纸史上,这份伪宫廷版《顺天时报》可谓是空前绝后。

没想到,不久之后,这份假报纸就露馅了。

有一天,袁世凯正躺在卧榻休息,他的女儿拿了一包花生米孝敬父亲。

那时候,外卖的花生米是用报纸包装的。当袁世凯打开包裹花生米的报纸时,顿时惊呆了。

他一看,那是一张“真版”的《顺天时报》,上面刊载的都是声讨袁世凯道行逆势的消息,原来跟他一直阅读的《顺天时报》是内容大相径庭的两份报纸。

特别是报纸上刊载的那些讨袁反袁,以及护国军挺进四川的消息,在袁世凯的那份《顺天时报》上只字未提。

于是,袁世凯如梦方醒。

气急败坏的袁世凯,叫人把袁克定叫来,当问明情况后,急得在屋里转圈。

“孽子!欺父误国!”袁克定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可怜的“皇储”,只有接受“家法”了。

民国名士刘成禹、张伯驹所做著的《洪宪记事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群言举世已滔滔,假印刊章孰捉刀?”说的就是这件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闻。

晨读历史

明代书画家、诗人

陈洪绶

(接续)

四十多岁的时候,陈洪绶捐资入国子监生,也就是花钱买的。那时,他已经因绘画的成就名满京城,崇祯也很赏识他,赐了他一个内廷供奉的闲职,说白了是宫廷职业画师。

陈洪绶内心翻江倒海很不是滋味,自己半生追求仕途仅得到一个“画师”的招牌。他彻底对仕途心灰意冷了,大明王朝也内忧外患,江山摇摇欲坠。

三、美酒与佳人

酒是通往身心解放的媒介,具有奇妙的功能。

无聊时饮酒,借以寻找刺激与强烈的感受,摆脱生活的磨难与乏味。

痛苦时饮酒,借以麻痹自己,平息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去除心头上的重负。

陈洪绶离开京城,开启了另一段人生,靠艺术创作发泄心中的块垒,借酒与艺术自慰,行为变得离经叛道,借以获得精神与肉体的自由与麻木。常常让自己喝得醉天醉地,沉迷于“醒看红叶几欲悲,醉看不觉悲难支”的生活。

然而相比于酒,女人对于陈洪绶是另一种“醉”,优雅的女人、风情的女人、温柔的女人远比甘醇的烈酒更令他痴迷。他对女人是真情意,绝非那些伪君子的猥亵玩弄之心,更无折枝摧蕊之虐。酒与女人是他创作的源泉,从中得到慰藉。

他一生共有二妻一妾,原配来斯行之女,出身名门闺秀,早慧能诗,“颇饶韵致”,很有情趣又知疼知热,与陈洪绶夫妻琴瑟和谐,可惜二人共同生活了九年,因病去世,给他生了一个宝贝女儿。

陈洪绶二十七岁时,经人介绍,续娶了同样识文懂诗的韩氏,二人婚后感情很好。

陈洪绶四十六岁时,在扬州青楼认识了貌美如花,聪明纤巧的胡净鬘,二人一见钟情,他便出资为其脱籍,带回家中为侍妾,悉心调教其习画。

有一次胡净鬘画了一枝精巧绝伦的红叶悬在锦帐之上,颇得他的深邃,令陈洪绶得意地说:“此扬州精华也!”这是一个双关语:既是指那画上的红叶,又指胡净鬘这个香艳的佳人。

据说陈洪绶二十多岁的时候,在西子湖畔,有一段艳遇:有一绝色的名妓,叫董飞仙,闻陈洪绶在西湖,骑一匹娇艳的桃花马,带着亲手制作的生绡,来寻陈洪绶,向他乞求一幅莲花……

可惜的是今天我们无法见到陈洪绶为董飞仙画的莲花,只留下陈洪绶写给董飞仙的诗:

桃花马上董飞仙,自剪生绡乞画莲。

好事日多常记得,庚申三月岳坟前。

多么浪漫而温馨……

四、傲骨与气节

陈洪绶是真性情真风流,更可贵的是有一副铮铮铁骨,他傲视权贵而善待平民,持大节而凛然。

曾经有高官想得到他的一幅画,就假称请他鉴定宋元书画,约到一艘船上。等陈洪绶一上船,就命人拿过丝绢,强迫他作画,陈洪绶横眉冷对,怒骂其卑鄙,并当场脱了上衣,准备跳河,绝决不给其作画。这位高官索画不成,怕弄出人命,只好作罢。

对于利用权势和金钱来要画的人,他不屑一顾,一句“我与子不相识”拒之门外,权贵与钱财都是粪土呀!

到了晚年,贫困潦倒,也不曾折腰。他一生同情弱者与贫困的人,竭尽全力去帮助他身边的穷苦人。今天我们看到的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就是他去世的头一年,为救济一个叫戴茂齐的寒士,倾心而画相赠。

人需要气节,人需要精神,抛开小我的情肠,对国家、对社会有一种担当与忧患。面对明王朝大厦倾倒、生灵涂炭,陈洪绶写诗道:

半载兵戈隔,一朝挥手难;

山中人尽饿,我忍自加餐?

糊口宜城市,何必修药栏?

虽来数晨夕,知有几时安?

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顷刻灰飞烟灭。陈洪绶得到消息“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

当清军南下,攻占杭州,八旗子弟蹂躏山河时,他逃亡到绍兴云门寺落发为僧,自号“悔迟”、“悔僧”等,这一个“悔”字分明是灵魂的反思,“悔”中有许多无奈。

当清军入浙,他的老师一代名儒刘宗周绝食殉节,他的同门祁彪佳、王毓蓍先后投河自杀,这不与清人共食的气节,给予他内心深深的震撼。他也考虑过偷生还是殉节?在二者之间,他选择了出家当和尚,也经受灵魂的煎熬。他在诗中写道:“国破家亡身不死,此身不死不胜哀”,“浪得虚名,山鬼窃笑,国亡不死,不忠不孝”。

陈洪绶就在“悔”中打发着最后的时光;同样是明末,作为文坛泰斗的钱谦益,屈节降清,留下骂名;另一个名士,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先降闯王李自成,后又降清,他那句“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的“名言”,令人不耻,被戏呼为“三朝元老”……

人无论你贫富,无论高官还是百姓,这气节多少重要呀!

感慨与唏嘘,只有深痛的情感才是真实的,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体生命意识的融合与碰撞,不由想起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蔡邕在王允家作客,听说董卓被杀死了,面露悲伤之色。王允驳然大怒,严厉斥责之后,把他杀了。马日單苦劝无果慨叹:"王允这个人会遭报应的!"后来,果然一语成谶。

王允(137一192)字子师,出身于有名的太原王氏。

王允天姿聪颖,意气非凡,文韬武略俱佳,是一个治世之才。

王允以孝廉入仕,中平元年(184),任侍御史,不久,爆发了黄金大起义。

王允拜为豫州刺史,征尚爽,孔融等名士任从事,领兵征讨黄巾军。王允亲自领兵出征,很快平定了豫州境内的叛乱。

王允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雋共同受降了十多万黄巾军。他是一个心细的人,发现了中常侍张让私通黄巾军的证据,并上奏了汉灵帝刘宏。

张让是汉灵帝面前的红人,巧言令色为自己开脱罪行,没有受到处罚,从此恨上了王允,设计谄害他。王允为此三次入狱,差点儿丢了性命,改名换姓隐居起来。

不久,汉灵帝驾崩,王允入京吊丧,大将军何进拜为从事中郎。在宫庭之乱时,张让,段珪携少帝和陈留王出逃,王允与卢植一起保护少帝回宫。

董卓专权时,王允拜为太仆,尚书令,司徒。王允性格刚直,三次牢狱之灾,让他成为老诚持重的政治家。

王允见董卓祸国专权,一面假装屈服于他,一面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共谋除掉董卓大计。

董卓的义子吕布和他的婢女私通,吕布为此担惊害怕。

王允找吕布商议除掉董卓,吕布碍于父子情份下不去手。

王允说:"你姓吕,奸贼姓董。父子只是名义上的,并非骨肉亲情。况董卓众叛亲离,你难道还认贼作父吗?你当他为父亲,平吋他待你是儿子吗?"于是,吕布被说服。

永平二年(192)四月,天子大病初愈,百官都进宫祝贺。

事前,吕布派同郡都尉李肃等十余入进未央宫,换上客庭侍卫服装,埋伏在宫殿侧门。

董卓亳无防范地入宫,遭到袭击,连呼:"我儿吕布何在?"

吕布拿出圣旨大声说:"奉旨讨贼!"董卓被杀了,正夷了三族。

王允除掉董卓后,"录尚书事,总朝政。"有一身好牌,足可以重新扭转大汉乾坤,但他开始目空一切,独段专行开始飘飘然起来。他犯了三个错误,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一,王允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糸。王允只把立了大功的吕布当剑客,有些轻视他,至使二人关糸渐行渐远。

有一次,董卓旧臣蔡邕在王允家作客,谈及董卓被杀时,面带悲伤之色。

王允驳然大怒,严励地斥责了他,最后还把他杀了。

蔡邕是一个大文豪,影响力非常大。文武大臣都来求情。

王允刚愎自用,杀是杀了蔡邕。至使众士大夫塞心,事后,王允为后悔莫及。

马日單慨叹曰:“王允这个人会遭到报应的!"没想到,此言竞一语成认谶!

第二,王允不会笼络人心。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公卿,校尉。王允不同意,把财物充公了,非常不得人心。

第三,对西凉军处理得犹豫不决。李㑺,郭汜等人希望得到赦免。

王允则说:"卓之跋扈,皆此四人之助,令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西凉军战斗力强悍,是天下精兵,没有得到有效安排,终于酿成祸乱。

李㑺,郭汜,樊倜等率十余万西凉军打进了长安,吕布败走前来到青锁门,邀王允一起出逃。

王允果断拒绝了,结果被西凉军杀死,灭了三族。

王允除掉了董卓,本来可以辅佐献帝,重振朝纲。却因一糸列错误,使长安百姓陷入浩劫之中,天子出逃,天下分崩离析。

因此,有个史学家认为,王允和董卓一样同样罪大恶极!

古代皇帝吃啥?中国十大皇家贡品

第十:广西的荔浦芋头

荔浦芋头是广西桂林的传统特色,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早在清康熙年间,荔浦芋头就已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在各种芋头品种中,荔浦芋以营养丰富、肉质酥软、味道芬芳的特点著称,也被誉为“芋中极品”。正宗的荔浦芋头个头结实,表面光洁,内部有紫色大理石纹,芋肉是白色的,蒸煮后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吃起来更是香甜软糯,入口即化,据说著名贪官和珅就特别喜欢吃这种芋头。

第九:广东的京塘莲藕

京塘莲藕是广东花都的著名特产,迄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莲藕其貌不扬,又细又长,最粗的地方也只比大拇指略粗,长度却有1米多。京塘莲藕洁白如玉,爽甜可口,煮熟后松软香滑。京塘莲藕浑身是宝,因极高的高营养和药用价值,也被称作“植物鹿茸”,清朝更是广东进贡朝廷的贡品。

第八:黑龙江的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是黑龙江哈尔滨五常的著名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实五常大米的历史不算悠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但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一直就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就算到了现在,五常大米也是中国高端大米的代名词,简直就是一个谜团。“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一直在白山黑水广为传唱,就连嘴巴一向都很挑的慈禧太后,也对五常大米情有独钟。

第七:外来食材茼蒿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其实,茼蒿并非中国原产,而是一种来自于地中海的外来食材,不过在中国已经有9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茼蒿全身都是宝,根、茎、叶均可食用,吃起来芳香脆嫩,无论是涮火锅还是清炒都很美味,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茼蒿富含纤维素、维生素、胡萝卜素,还含有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4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常吃茼蒿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六:山西的稷山板枣

山西自古出名枣,其中又以稷山板枣为负盛名。稷山板枣色泽红润、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74.5%,可以拉出金黄的亮丝,可食率96.3%,曾是历代皇室“贡品”。稷山板枣树的栽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以皮薄、肉厚、核小著称于世,这种枣子口感细腻无渣,含糖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属枣类最高,堪称是“中华枣中之王”。

第五:贵州的竹荪

竹荪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药两用菌,由于色泽雪白、菌裙漂亮、清香袭人,自古被誉为“真菌皇后”,历史上更是被列为皇家贡品。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八珍”之一,竹荪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堪称是色、香、味三绝。在各大菜系中,几乎都有竹荪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更是国宴名菜,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就曾经品尝过这道菜肴。另外,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也都是享誉全国的美味珍馐。

第四:安徽的臭豆腐

臭豆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据说臭豆腐的起源,跟安徽的一个举人王致和有关。作为一个落第的举人,在北京赶考的王致和因为花光了盘缠,只能沿街卖豆腐,后来在无意之中发明了臭豆腐这种美食。因为屡试不中,王举人后来干脆直接下海,专心经营他的臭豆腐事业,到了清朝宣统年间,王致和臭豆腐一举打入宫廷御膳房,成为皇家贡品,还被慈禧太后赐名“青方”,从此“臭”名远扬。

第三:江浙的长江鲥鱼

长江鲥鱼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稀鱼类,早在汉朝就已经是权贵阶层的专属美食,据说东南一代名士严子陵更以舍不得鲥鱼美味这个奇葩理由,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兆。到了唐宋,鲥鱼更是成为皇家贡品,被列入御膳美食。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的说法,老一辈人吃鲥鱼时,连鳞片都舍不得刮去,吃的时候都是先吃鱼鳞,取几片放到嘴里慢慢吸吮,等鱼鳞都吃完之后,才会开始吃鱼肉。如今,长江鲥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私自捕捞。

第二:沿海地区的鱼翅

鱼翅是中国著名的“海八珍”之一,也是与燕窝、海参、鲍鱼齐名的古代“四大珍馐”。鱼翅是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具体是指鲨鱼鳍中的一种细丝状软骨。在古代,鱼翅地位尊崇,明清两代更是宫廷御膳。不过,鱼翅的背后,是无数鲨鱼的血泪。因为暴利驱使,人们残忍的猎杀鲨鱼,据说每年被猎杀的鲨鱼高达2.73亿条。但现代科学早已证实,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就跟普通的猪蹄没啥区别。

第一:岭南的荔枝

荔枝是中国独有的水果品种,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也是古代最大名鼎鼎的皇家贡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早在唐朝,荔枝就因杨贵妃喜欢吃而扬名天下,不过因为运输困难,杨贵妃嘴巴又挑食,必须吃新鲜的荔枝,所以劳民伤财,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泪。如今,我国南部很多省份都有栽种,包括广东、福建、广西、四川、云南,其中尤以广东荔枝最为著名,产量也是全国之冠。

对了,你觉得古代的皇帝吃得怎么样?

刘宋二代皇帝刘义符,在皇宫里搭了个酒肆,亲自担当酒保卖酒。这天他与太监小厮自卖自饮,喝多了酒又坐龙船夜游天渊池,后便睡在船上。次日天刚蒙蒙亮,檀道济、徐羡之便领兵冲进皇宫,把睡意朦胧的刘符架走了。

这是怎么个情况啊?政变还是起义?

河南大战后,刘宋国内部矛盾重重,刘义符毫无做皇帝的样子,国家法纪遭到了破坏,顾命大臣开始秘密谋划废掉小皇帝。

前帝刘裕一共有七个儿子,如果废掉长子刘义符,按照长幼顺序,下一个就是现任南豫州刺史刘义真了。

刘义真有自己的一个朋友圈,像是谢灵运、颜延之这些当时的名士都是他的亲信。可这些人虽有才华,但都性情偏激,恃才傲物,因此不为朝中大臣看重。

徐羡之等人既想立个明君,又想保住自己的地位,自然不愿意让刘义真上位。

徐羡之等便利用刘义符与刘义真兄弟间的矛盾,收集了刘义真在南豫州期间轻视、侮辱朝廷的罪证,向朝廷上书奏明。

刘义符果然一道圣旨,将刘义真废为庶人,迁到新安(江苏雎宁)拘禁起来。

制造矛盾、利用矛盾,解决对手,高手!真正的高手!

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开始废帝了,几个文官怎么成事,必须要联合武装力量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徐羡之将两名重要人物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招入建康,把废立皇帝的打算告诉了他们。

景平二年(公元424年)五月的这天,领军将军谢晦以府中房屋破损为借口,命家人悉数住到府外,而将一队全副武装的军士引入府内安置。

同时,谢晦又预先通知刘义符身边的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在宫中做内应。

而这个晚上,刘义符正如开头写的那样在皇宫里和一群太监卖酒、饮酒取乐,喝醉了就睡在船上,皇帝做到这个份上被废也罢!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檀道济领兵在前,徐羡之等人紧随其后,冲进皇宫。军士冲上龙船,杀掉皇帝身边的两个侍卫,砍伤正在做美梦的刘义符,把他押出皇宫东阁,收束了玺绶,送往太子宫拘禁起来。

徐羡之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应立名望不错的宜都王刘义隆。

看来“人品”是一个人永远的“名片”,好的人品让人放心,也会使自己得到好运!

大臣们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旨,废刘义符为营阳王,迁往吴郡(今苏州),并以刘义隆继承皇位。

徐羡之深恐有变,刘义符前脚刚走,就马上派人前往吴郡和新安两地,将刘义符、刘义真这对难兄难弟分别除去,解除了心头之患 。

可谁知道,就是这弑旧主的行为,给自己埋下了同样被杀的噩运。

十八岁的刘义隆远在荆州,傅亮便带百官前往江陵迎驾。

刘义隆听到两个哥哥的死讯,手下官员十分顾忌,不少人劝他不要去建康自投罗网,只有王华以为不然,他说:“徐羡之等人寒士出身,受先皇顾命,重任在肩,看不出想要造反的意思。之所以废了皇帝,并杀害二王,应该是害怕将来被清算,故而下手。

他们对皇室孝忠已久,也不可能忽然有异志。而且这三个人势均力敌,谁都不服谁,只是想借机握权自固而已,必会善待少主殿下。如今只管放心的去,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

刘义隆与他的两个哥哥不一样,他喜欢读书,还写得一手好字,颇明事理。

刘义隆为了以防不测,就把王华留在荆州,又让彦之镇守在襄阳,然后才起身接受皇位。

这个刘义隆果然不差,一场宫廷政变,让刘宋出现了数十年的太平盛世。

不过,后来参与政变的这几个顾命重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徐羡之等人,为了社稷的安危废掉不称职的皇帝,这本身是可行的。可他们各怀私心,想做霍光那样的有功权臣,又把希望寄托在新皇帝身上 ,是无论如何不能被容于当世的。

所以等刘义隆巩固好政权的三年后,先后除去了他们。

当朝的祠部尚书蔡廓在他们弑君后说:“营阳不幸,卿诸人有弑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看来人生的每一步,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深思熟虑,不但要符合天道,更应该顺从人心。修身立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