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太原好吃的美食部队 太原老军营附近好吃的饭店

太原好吃的美食部队 太原老军营附近好吃的饭店

时间:2022-09-04 05:40:14

相关推荐

太原好吃的美食部队 太原老军营附近好吃的饭店

太原会战后,阎锡山把一肚子气都撒在了前来支援的川军头上,指着后者作战不力,对此,川军也是憋了一肚子气,准备打个胜仗证明自己,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便把目光聚焦到了平遥县城。因为经过侦察发现,平遥县城只有日军的一个骑兵分队,122师吃掉它,是可以说十拿九稳。此外,一旦收复平遥县城,不仅可以鼓舞全军士气,提升川军威名,也能让阎锡山闭嘴。

很快,王铭章就悄悄把122师师部推进到平遥县城以北,为了保证战斗顺利,王铭章再度派出侦察部队了解情况,驻扎在平遥县城的日军实际上带有警戒性质的太原外围哨兵部队,这伙日军骑兵一般情况下不外出,偶尔外出也是分成两个小队,一队守在城里,一队在周边出没。外出的日军骑兵小队主要是到附近抢掠粮食。

得知这个情况后,王铭章制定了一个作战策略,他一边联络地方政府,组织力量到附近去拆卸铁路,破坏交通,一面派部队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去城外村庄进行埋伏。当时,平遥县长是程贵和,他听说川军决心收复平遥,于是,立即组织人员拆卸铁路,枕木,他还召集了一些工匠来帮助川军制造手榴弹,地雷和大刀。

穿着百姓服,埋伏在县城外的122师官兵则一直等待战机,一天,平遥县城的日军派出小股部队出城找粮,这些便衣官兵就在当地老乡配合下,对这股日军进行了袭击,猝不及防的日军赶忙逃回平遥县城。

当时,驻守平遥县城的日军指挥官是一个叫中村的少佐,他得到溃兵的消息,说在城外伏击的川军是一个骑兵连,于是,他就派遣一个小队长带着100多名骑兵出来追杀,殊不知,122师主力早就埋伏在了平遥县城外,待日军骑兵出击时,发起袭击,重创了这伙日军骑兵。接着,122师官兵开到了平遥县城南门城下。

这下,日军少佐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他起初的想法是固守待援,不过,很快他就发现电话线被切断了,于是,只好下令从北门撤退,而在北门,王铭章也已经设下了伏击圈,结果是,日军一出北门,就遭到川军手榴弹,轻重机枪的“招呼”。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王铭章病了,但他不愿意到后方去治疗,而是坐在一只竹筐里,让人抬着到前线部署阵地和指挥冲锋。因为铁路线被切断,日军无法逃跑,基本上被122师歼灭,川军仅战马就缴获了200多匹,并成功进入平遥县城。这也是自山西战场开战以来,从日军手中收复的第一座县城。王铭章的顶头上司孙震兴高采烈给阎锡山发了个电报:经过激战,收复平遥。

只不过阎锡山接到这个战报后,依旧是老样子,对川军的态度不变,更不用说嘉奖和表彰了,川军也知道阎锡山不愿意川军待在山西,于是,在徐州战况紧急的时候申请调离山西,前往第五战区。

1949年6月,太原战役结束后,徐向前(左二)、周士第(左一)、陈漫远(右二)、王新亭(右一)在太原合影。

1948年8月,时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徐向前率部解放晋中后,紧接着部署解放太原战役。中央电令由徐向前、周士第、陈漫远、胡耀邦组成太原战役前委,统一指挥太原前线部队攻打太原。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改编为18兵团,由徐向前任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4月太原战役结束后,18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参加解放西北作战。此时徐向前病重,由周士第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头条历史# #老照片里的旧时光#

1938年,山西中条山,鬼子扫荡了一个叫亳城村的小山村,杀了3个村民。17岁的王广庆的二哥在这次扫荡中被鬼子打成重伤。

读过3年小学的王广庆一怒之下,跟着大哥秘密参加了地下抗日武装,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战。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已经成长为垣曲县独立团的一名战士。

他跟随部队解放过垣曲和太原,打过灵宝、渑池和陕州;下过南京和杭州;解放过湖北和广东。抗美援朝期间当过排长;保卫过济南机场;待过五航校和910部队。

本来按照个人成长和发展方向,他原本是留在省城太原的。但是1954年,响应国家号召,退伍返乡,参加新中国建设,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亳城村,下半辈子就扎根在了农村。

在亳城村当年隶属王茅公社,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农耕自然条件相当不好,他回到村里带着社员一起战天斗地搞生产,做了30多年的支书,年年是县里先进。他生性耿直,一辈子粗茶淡饭,衣着朴素,一心为公,从不吃请。

王广庆老人如今已经102岁,仍然耳聪目明,心宽体健。每每被问道他的长寿秘诀,他总会说:“年轻时打过那么多场仗,能活下来,生死早就看淡了,看淡了也就没有过不去坎了,只要自信自己会战胜困难,就一定会战胜;不要有不着边际的奢望,到这把年纪,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自己好好活着,比啥都强。”

身边的人还发现,或许因为早年的从军经历,他的生活极为规律,早上天明就起床,被褥叠成四方块,洗漱完毕用早餐,看完新闻便出门锻炼,午后小睡结束,一定要出门溜达一圈,不吃晚饭,天黑就上床休息。这个习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一直雷打不动。

农村的条件并不好,老王广庆人一辈子扎根农村,却有如此长寿,得益于心态和习惯,也得益于子女们对他的孝顺和村民们对他的爱护和尊敬。

#我的公益一分钟# 农村里有太多太多退役老兵的感人事迹,他们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性格和包容的心态,这使得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可以闲庭信步。这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需要我们关爱的点。点击字节跳动公益“关爱乡村退役老兵”项目,支持一下!

太原会战·一场全歼日寇的经典伏击战。照片为英勇的中国随军记者所摄,记录了1937年底太原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利用地形,成功地伏击一小股日军的经过,堪为战地摄影之华章。

12人组成的日军小股尖兵部队,在隐蔽于高处的中国军队严密监视下行进,左上方隐约突出的物体为我军伏兵的枪管。中国伏兵向日军猛烈射击,谷底浓烟弥漫,日军士兵遭此突袭,纷纷毙命,日本旗帜亦随之委地。#头条创作挑战赛#

山西新绛籍老红军,原志愿军180师代政委吴成德的坎坷人生(3)

1947年,我军以太岳军区的一些部队为基础,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这支部队由王新亭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张祖谅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支队伍,也就是第60军的前身。35岁的吴成德,正式改任为第八纵队第24旅第71团政委。此时,这个旅的旅长为王墉(烈士),政委为王观潮,这个团的团长为北沙(开国大校)。

在北沙和吴成德的率领下,第71团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尤其是在太原战役中,这支部队作为主攻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以极其凌厉的攻势,迅速拿下了太原城外小窑头要塞的一些主要阵地。经过近一周的激战,第八纵队一共歼敌2800多人,终于拿下了小窑头要塞。这个团,则一共歼敌上千人。

1949年初,华北军区第八纵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第24旅被改编为第60军第180师,第71团被改编为第60军第180师第539团。王新亭改任为这个军的军长兼政委,邓仕俊(开国少将)改任为这个师的师长,北沙改任为这个团的团长,吴成德改任为这个团的政委。随后,这支部队挥师入川,参加了著名的西南战役。

未完待续,图示为:王新亭 张祖谅邓仕俊 北沙 吴成德太原战役。

站在白寺岭,

俯看永安寨。

昔日炮火纷飞的战场,今天幽静恬淡的小山村。祁县白寺岭晋东南通往太原的咽喉地,山上有山西土皇帝闫锡山部队修的六个梅花碉堡。

“子洪口”,两山夹一隘,扼上党之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4月,由国民党169师和共产党129师联手对抗日军向南扩展的“子洪口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1948年7月,徐向前元帅率领大军由长治、晋城一路向北,在子洪口打响了晋中战役,拉开了解放太原的前奏。

大业,唐国公李渊率领3万兵马起兵反隋。可当他们从太原出发走到霍邑时,队伍内部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他的二儿子李世民,与他的心腹重臣裴寂,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李世民说,此时应当一往无前,先攻下霍邑,再拿下河东,然后直逼长安,一战可定。而裴寂却突然劝李渊回太原,先经营好根据地,稳固了根基再说。

原来啊,在这一年七月四日,李渊杀了隋炀帝安插在他身边的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之后,正式打出推翻隋炀帝的旗号。但他并没有在檄文中直接反对隋朝,也没有表现出自己要做天子的意图,反而是说要匡扶隋朝江山社稷,只要将暴虐的隋炀帝推翻之后,另立代王杨侑,他便告老还乡,他所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拯救乱世中的百姓而已。

可谁成想,这一招居然没有骗得了代王杨侑,杨侑此时镇守在京师长安,他刚一听说远在太原的李渊要尊自己为皇帝,就对臣下说道:“李渊这个老匹夫,竟想打着我的名义造反,我岂能不识他的奸计。”于是杨侑立马派大将宋老生镇守霍邑,派屈突通镇守河东,截住李渊进攻长安的路线。

7月4日之后,李渊就率领 3万大军向长安进发,并于7月14日来到距离霍邑一百里处。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突厥人联合马邑军阀刘武周要来攻打太原,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唐军此时的军粮已快要吃光,李渊必须派人回太原取粮。太原是他们的大本营,万一有失,他们将万劫不复。

于是李渊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讨论行军方略。只见裴寂第一个说道:“唐公,咱们现在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地步。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将,我们攻打他们,一时之间恐怕也攻不下来。而我们的南面,又有李密在黄河岸边占据,我们无法确保他不来侧翼袭击我们。而东面还有河北的窦建德,大后方还面临着突厥人的偷袭。我们现在很被动啊。我认为咱们现在还不如班师回太原,先击退突厥人的进攻,保住太原城,稳固好大后方,等做完这些事情后,我们再出来争天下。”

但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听了这话立即反对道:“此谬计也。裴寂说的这些问题,在我们起兵之前都是已经存在的,在我们起兵之前实力还很弱小的时候,他们都没来攻打我们,现在我们兵强马壮,又没有称帝的口号,他们不会贸然与我为敌。而所谓的突厥人带着刘武周来偷袭,实属不可能之事。刘武周虽然投靠突厥人,但他们这种以利益关系结成的同盟,内部之间也是以互相猜忌为主。他刘武周不守着马邑却要来攻打太原,他就不担心突厥人偷袭他的马邑吗?所以形势看起来很严峻,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我们此刻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大后方的安全,反而要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拿下长安,打出威名,打出成事的气候,才能引来天下各方归附啊。这时候怎么能回到太原呢?如果回去的话,我们和刘武周那种割据的小军阀有什么区别。”

那么李渊听了裴寂与李世民的话后,做出了什么决定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保守一点,班师回太原,稳固了大后方再说。李世民还想再劝一劝李渊,但却被李渊呵退,说他主意已定,休要再言!

李世民不死心,当天晚上又来到李渊的卧室外面,但李渊就是不见他。李世民心一横,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还边念叨,说我们李家危亡无日,很快就要灭亡啦,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就自我了断吧,他眼看着李家就这么覆亡,实在不忍心呐…总之就跟咒魂一样,吵得李渊不得安睡,李渊这才又叫他进去商议。

李世民便说道:“我们是打着拯救百姓、匡扶隋朝社稷的义旗而出兵的。士兵们跟着我们也正因为我们出师有名。此时前进,将士们便目标坚定,奋不顾身;若是后退,这些人就直接跑了,不跟着我们了,队伍直接就解体了。到那时候还怎么将他们再凝聚起来呢?而周边环境险恶,我们很难不被别人消灭啊。所以我替父亲感到悲哀!”

李渊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立马令李世民将已经出发回太原的一部分军队连夜追回来,并将兵马大权全权委托李世民指挥。如此一来,队伍人心凝聚,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占据了长安、关中,最终夺得了天下。

这段历史,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如果属实的话,那么李渊集团能得天下,还真的几乎就是靠李世民一个人的力量,而李渊本人以及一众谋臣,都成了平庸的、胸无大志的帮手而已。

但无论事实真相如何,这段内容其实都是有其战略价值的。

纵观历史上很多次战争您就会发现,想要夺取天下,起兵之初一定要直取目标,切不可死守在自己的地盘中当“自守虏”。

比如后来明朝时期的永乐大帝发动靖难之变夺取建文帝皇位,就是从北平出发一路向南,直驱南京城下,才夺位成功。

再后来明武宗时期的宁王朱宸濠起兵,他也是从封地南昌出发,准备沿着长江先攻下金陵,再向北进攻京师,不过当他才走到九江的时候,听说王阳明率领朝廷官军袭击他的大后方南昌时,却放弃了“东下金陵、北上京师”的作战方略,又率军回救南昌,最终被王阳明歼灭在了回来的路上。

这些都说明,保守者自以为能保住眼前这点儿利益,但其实什么都保不住,相反只有积极者才会有所作为……

1949年3月29日中午,太原守城部队各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到太原绥署召开会议。在等待阎锡山的过程中,大家开始小声议论,”我们是不是也要和谈了?“

当阎锡山进来时,众人发现他笑容满面,不再是一脸暴躁的样子,大家眼前一亮,都以为是要准备和谈了。阎锡山让秘书宣读了代总统李宗仁,让他去南京开会的通知。与会众人脑里闪过”阎长官要逃跑“的念头。

2月时,阎锡山还对外说要与太原共存亡,还命人紧急做了一批氢化钾胶囊。然而,背地里他电告在南京的亲信,让他们活动起来,在李宗仁那里讨个职位,让他能逃离被解放军围城的太原。

阎锡山告诉众人,他此去就3-4天,让他们务必坚守。当他们将阎锡山送往机场回来后,原本不安定的心安定了。为何去了一趟机场,这些人就前后判若两人呢?

原来,他们在机场送行人员中看到了五姑娘阎慧卿,这让他们判断阎锡山没有抛弃他们,为何他们这么笃定呢?

因为五姑娘阎慧卿。五姑娘与阎锡山非常亲近,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通过观察阎慧卿的动向,来判断阎锡山的行动。如今在机场看到阎慧卿,且并未登上飞机,那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

对于这位五姑娘,在山西民间传说中十分神秘,说她是躲藏在阎锡山背后,操控山西政局的女人,与阎锡山关系暧昧,甚至说她是”山西的宋美龄“。

那这个五姑娘究竟是何人呢?

五姑娘阎慧卿,是阎锡山的堂妹,是叔叔阎书典庶出的最小的女儿。从小阎慧卿非常善于察颜观色,长相不出众,但颇得家人喜爱,阎锡山也非常喜欢这个妹妹。

从她懂事起,阎锡山就是山西风云人物,军阀混战时期,靠着阎锡山的庇护,阎家整个家族得以衣食无忧,阎锡山就是阎慧卿眼中的保护神。

由于山西经济十分落后,阎慧卿12岁那年才在阎锡山回河边村开办的育英女校念了3-5年,此后,阎锡山又将阎慧卿送到了太原女子教会学校学习。

在阎慧卿看来如果没有大哥阎锡山,就没有她的今天。她对阎锡山十分崇敬,一直默默关注着大哥的喜怒哀乐。

抗战爆发后,五姑娘才得以走进阎锡山的生活,这还要从阎锡山的家事说起。

阎锡山与大太太徐竹青十分恩爱,俩人结婚多年一直无子。阎锡山是独子,阎父就为阎锡山娶了徐兰森,并规定徐竹青为大,二房徐兰森为小,俩人以姐妹相称。徐南生的孩子要管徐竹青为妈,管徐兰森叫姨。

婚后,阎锡山添了五子一女,徐竹青对这些孩子视如己出,直到1931年。中原大战爆发后,阎锡山兵败只得逃亡,徐兰森带着两个孩子同行,待阎锡山再回转时,徐竹青发现俩孩子背地里管徐兰森叫妈。

这使得徐竹青恼怒不已,大闹了一场,搬出去与阎锡山分居。徐兰森身体并就不好,现在一边照顾孩子,又要照顾阎锡山显得力不从心,便找来阎慧卿来照料阎锡山的起居。

在克难坡时,阎锡山一边要观察日军入华情况,一边提防蒋介石,同时观察共产党,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踩在三只鸡蛋上,哪只都不能踩破。忧思过度下,阎锡山的老胃病犯了。

照顾起大哥的起居后,阎慧卿自然全力以赴,没有旁人那多的顾虑。每当吃饭时,她便坐在炕前陪着阎锡山吃,等他吃完,再让副官撤走碗筷。当他胃口不好时,她想办法哄他吃下去,当他吃得比较多时,她会一把抢过碗,不准他再多吃。

久而久之,阎锡山饮食规律,胃病也很少犯。

整个抗战期间,阎锡山心理压力颇大,一直很关注大哥的阎慧卿,懂得如何开解他,只要是阎锡山不喜欢的人或事,他绝口不提。在他不高兴时,说说家乡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在他高兴时,说些让他高兴的。

为了让阎锡山能睡好,阎慧卿每晚总是会为他捶背捏肩、捏脚,让他释放一天的疲惫,等他睡着后,为他盖好被子,压好被角,再与副官一起离开。这也成为坊间让人们津津乐道、捕风捉影的传闻。

在阎慧卿精心照料下,阎锡山已经离不开阎慧卿了。阎慧卿十分懂阎锡山,阎锡山那些不好说出来的话,都由她转述。

1948年2月的一天深夜,两位卫士应召来到卧室。卫士进来时,阎锡山戎装未脱,双眼紧闭,他们只得站在一边等候吩咐。这时,阎慧卿说,“你们俩个明天派几辆车去河边村,明天下午之前务必将阎主任的家人送到红沟机场。”

1949年阎锡山送走了所有的家人,唯独将阎慧卿留在太原,以稳定军心。而,阎慧卿也愿意留在太原,不想在这危急时刻离开大哥的身边,或许也只有她相信阎锡山是真的想要与太原共存亡。

1949年4月24日,刚刚逃到广州的阎锡山在寓所内,不停地踱步,知道他爱吃面食,厨房特地给做了许多面点过来。此时,他已无胃口品尝美食,内心一直牵挂着几千里外的战场。当他听到解放军只用了4个小时就解放了太原后,颓然地坐进了沙发里。

他拿起前一晚阎慧卿在自尽前写的绝命电,泪湿眼眶,或许此时,他也在后悔将不该将阎慧卿留在太原。

阎慧卿是个傻姑娘,为了大哥阎锡山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阎慧卿又是个美姑娘,善良,又善解人意,她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不会视别人对自己的好为理所当然。#人物##历史#

“亲训师”是阎锡山的王牌军队,由于是阎锡山亲自主持组建训练的,故名“亲训师”,这个师的建立,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

1947年2月,解放军由晋西山区推进到汾孝平原,打响了著名的汾孝战役,并攻占了孝义城。随后,阎军第六十九师、七十三师在孝义城南梧桐一带又与解放军展开激烈战斗,被打得溃不成军,只好退守汾河以东。阎锡山在汾孝战役失利后,感到必须具有一支战斗力强、士气旺盛的军队,于是产生了成立亲训师的念头。

1947年3月间,阎锡山首先任命王乾元(陆大毕业,曾任三十四军军长)为负责人,从各个部队调来将、校、尉军官以及军士(班长)千余人,在太原大营盘成立了亲训团。其下属一个将校队,两个尉官队,三个军士队,尉官队与军士队的编成都相当于一个连(约160人)。

亲训团由阎锡山亲自主持,聘请山岗道武(原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为军事顾问,岩田义雄(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部少校谍报参谋)为尉官队大队长。所有将、校、尉、军士各中队设中队长,排设区队长,均由日本人担任,阎军军官只担负安排生活等勤杂事务。由日军全权负责训练出来的各级军事干部,这就是将来成立亲训师的骨干基础。

亲训团组成的那一天,举行了授枪典礼。各队的中队长(日本人)把枪一一递到队员手里,并称“枪是军人第二生命,要绝对爱护,做到枪在人在,枪亡人亡”等等,。

第二天,阎锡山亲临主持“建团大会”,原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澄田睐四郎及各军师的主要军官及军政人员都参加了大会。典礼仪式在军乐声中举行,阎锡山讲话说:“我们要建立一支铁军,就得有很好的训练,现在请来日本教官,等于你们在日本留学一次……”接着山岗也讲了话,说明训练的措施与要求。

在训练中,曾举行了一次“连”的实战示范演习。由被阎锡山收编的日军组成一个连,配以炮兵,重点演习实战攻击,除亲训团全体学员临场观摩外,各军师的主官人物、各报社记者等也纷纷到场。该连由大营盘开始向双塔寺方向“攻击前进”,阎锡山则笑眯眯地尾随其后观察。有些阎军的军官,表示不愿接受日军军官的指挥,反对日军的蛮横,当即受到阎锡山的训斥。

那些日军教官不是士官生,便是作战训练有经验的职业军官与伍长(班长)。其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是:军士队由士兵到班长的野外战斗动作,重点练习刺枪和在敌炮火下的各种战斗运动;尉官队在军士队的训练基础上加以排、连长的指挥作战基本训练;将校队侧重于战术作业。他们还组织定期的刺枪(对刺)竞赛大会,这一天阎锡山必要亲临坐在指挥台上,日本军官、阎锡山的高级军官均在场,以评定受训个人及集体的刺枪等级。

亲训团的三个月训练刚刚结束,即由阎锡山选定了未来的亲训师师长陈震东,副师长白玉昆,参谋长刘国相,政治主任张茂兴。

陈震东是河南人,行伍出身,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陈震东在山东肥城攻城战中曾任敢死队长,此人颇忠于阎锡山,讲话时句句不离阎锡山,而谈到训练、作战则言之无物。其所属三个团的团长,悉由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推选,阎锡山批准决定。一团团长关琪华、三团团长杨明圣都是王靖国学兵队的学生,二团团长焦广聚是陈震东的旧部下,也是行伍出身。各营长人选由师长和团长商量决定,各连、排长则由团长和营长商量决定,军士队人员亦统一分拨到各团任排长,由此组成了由师到班的亲训师架子。

1947年6月底,这批骨干调到太原万柏林营盘,接收了部分部队,又由太原市民卫军补充了一部分新兵。总的来说,该师兵员是良好的。排、连、营长大部是中央军校及阎锡山青年军官教导团毕业的青年军官,很少有行伍出身的;士兵多是青壮年,体格强健,符合标准要求。全师约1.1万人。在组织装备就绪之后,亲训师于7月1日举行了建师典礼。

此后,阎锡山煞费心机地亲自抓该师训练,几乎每周都要去讲话一次。他着重在士兵中选尖子、定标兵,让士兵学习效仿。

阎锡山十分厚待日军教官。在生活上给以优厚待遇,如酒肉之类的食品供应,比阎的一般军官要多;在职称方面,上尉晋级上校团教导官,中尉晋级中、少校营教导官,少尉晋级上尉连教导官,伍长任排教导官。阎锡山还定期给他们讲话,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以额外的鼓励与体贴,为的是使日本军官安心为他效劳。

日军教官也确实为阎锡山效命。在军事训练上,日军参谋长山岗出任顾问,训练计划均出自他手,一个连就配备日军教官五人,营、团、师均设有教导官三至五人。由于阎锡山的建军主导思想是“连本军队”,所以他们在训练上仍着重连的基本单位,侧重士兵刺枪、野外战斗教练,以至几乎时无空过,把士兵拧得喘不过气,每天通身大汗,虽累也不敢怠慢。因为他们要士兵们奉行的信条是“绝对服从”,只能“是!是!是!”“有!有!有!”

阎锡山为加强对该师的控制,在师、团、营、连各级组成“组织特派员会议”,严密管理。不过,这个被阎锡山寄予厚望的“亲训师”,在晋中战役中被全歼,所谓的阎军主力,在解放军面前都是豆腐渣。

解放军181师侦察班12名战士,顽强阻击西北“马家军”骑兵营3个小时,为咸阳城外我181师主力部队构筑工事赢得宝贵时间。

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华北地区基本解放。军委决定原华北野战军第18、第19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立即着手准备由晋入陕,参加一野总司令彭德怀领导的解放大西北的作战。

此时的大西北,敌胡宗南部节节败退。5月20日,我第一野战军第6军解放西安。5月26日,原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所属第60军、第61军、第62军,先后从太原附近出发,向西北进军。

当第61军先头部队第181师进至晋南地区时,师长王诚汉接到军部转来的彭总急电:西北情况紧急,部队火速前进,限6月6日赶到风陵渡口,渡河后车运西安。

原来西安解放后,胡宗南退守秦岭以北渭河以南一线,勾结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纠集了17万之众,叫嚣“反扑咸阳,收复西安,杀出潼关,横扫中原”。青、宁二马所部骑兵已沿西兰公路,气势汹汹向咸阳扑来。

我军第181师前身是皮定钧旅,曾参加过中原突围和孟良固、临汾、太原等战役,屡立战功,以能打硬仗、作战顽强著称。接到彭总电令后,师长王诚汉率领部队昼夜兼程,于6月10日晚按时到达西安近郊,6月11日上午正式进驻西安。

6月11日中午,王诚汉接到命令,率领部队立即向咸阳进发。12日晨4时,181师全部渡过渭河到达咸阳。此时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号称“马家军”少壮派,指挥第82军和骑兵第8旅已逼近咸阳。

王诚汉立即组织部队在城周围抢修工事,同时派侦察参谋王青山带领侦察班,向彬县方向前进侦察, 发现敌人马上回来报告,以便部队及时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侦查班来到距离咸阳城15公里的一个叫龙泉坊村的小村庄,发现西兰公路上尘土飞扬,马匪的先头骑兵营已经来了,王青山立即派侦察兵尚洪申回部队报告。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构筑工事,王青山和侦察班的战士一共12名勇士毅然决定就地抗击敌人。

王青山率领战士们在村庄外西兰公路西侧的一片坟地处就地卧倒,待敌骑兵大摇大摆走到近前,王青山一声令下,12支汤普森冲锋枪一齐开火。敌骑兵没有料到这里会有解放军,一时间人仰马翻,死伤一片。

敌人被突然袭击一时打懵,清醒过来后,开始凶相毕露,一个个赤臂露胸,骑着马发疯似的挥舞着马刀,沙尘滚滚,向侦察班的战士们冲来。侦察班的战士们临危不惧,待敌人冲到有效射程,先射马,后杀敌,敌人、马又倒下一大片。

敌指挥官气急败坏,组织全营人马从四面合围向我侦察班发起疯狂进攻。王青山命令全班战士背靠背围成一个圆形,面对“马家军”数百骑兵,12名侦察兵英勇作战,打退敌人一轮轮冲锋,顽强战斗3个多小时,歼敌200余人。

最终弹药打尽,王青山等12位勇士战斗到最后一刻,倒在阵地上。敌人急于向咸阳进军,没有仔细搜查我侦察班阵地。

当天晚上,龙泉坊村的几位村民冒险来到坟地,发现包含王青山在内的8位勇士已壮烈牺牲,另有4位战士身受重伤,被村民抬到村里成功救治。

侦察班的顽强战斗,使“马家军”先头部队不敢贸然进攻咸阳。直到下午4时,马匪大部队赶来,敌人才开始进攻咸阳城外我军181师阵地,为我军咸阳阻击战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准备时间。

战后,第61军党委授予181师侦察班为“英勇不屈第四班”!

图1为手持汤普森冲锋枪的我解放军战士

图2为王诚汉少将

图3为“马家军”骑兵部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