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高菜园小学 菜园子小学

高菜园小学 菜园子小学

时间:2024-05-14 18:11:41

相关推荐

高菜园小学 菜园子小学

#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

本人是1951年生人,1957年入学,1963年小学毕业。

当时小学学制6年:初小4年,高小2年。初小是初级小学的简称,高小是高级小学的简称。设有6年制的小学称完小,即完全小学。

如果从学文化知识的角度讲,那时的小学毕业生不如现在的小学6年级毕业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6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了那时初一的数学课程,并且还增加了英语和计算机,由于科技的进步,现代孩子们的科技知识也比那时的孩子懂得多。所以在文化学习方面,那时的小学生不如现在的同年级孩子的知识面宽。但在社会实践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现在的孩子不如那时的孩子。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好像书包里主要的就是两本书:一本是语文,一本是算术,都是32K的小书本,没有什么辅导书籍。两三本小书和两三个32K的作业本,用一个斜挎在肩膀上的小书包装着,那时没有辅导班或补习班,课外作业也很少。

但是,那时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比现在的多,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那时国家强调文化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学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安排了劳动的课程。当时我们学校里有一块菜地,上劳动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去那里实践。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学校里组织学生拣铁矿石,砸石子,夏、秋收获的季节组织到生产队参加拾地瓜、拣麦穗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那时农村家庭大多孩子多,基本没有娇生惯养的现象。父母除了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家务事也很多,我们放学回家后,除了玩耍外,就是帮家长干家务活。所以应该说,那时的孩子,就大多数而言,自理能力要比现在同龄的孩子强,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要比现在同龄孩子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学生几乎没有戴眼镜的,可现在的孩子戴眼镜的真是不少。过去,老百姓一般认为,只有文化人才戴眼镜,这种现象是否也说明,现在孩子的文化水平要比那时的孩子高啊。

另外,从发挥才能和作用方面看,好像现在不如那时好。那时,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社会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非常低,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但民众的文化程度仍不高。那时的高小毕业生,特别是在农村,在老百姓眼里就是“知识分子”了。所以,那时,不少高小毕业生是安排在生产队当会计、当记账员的。

广西省梧州地区岑溪市的市容市貌近段时间焕然一新,特别是义昌江一河两岸的夜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解放大道菜园小学路口原来的人行横道被改上了100多米处,近段时间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新改的人行横道既不是学校路口,两旁也没有商铺,过往的司机都放松了注意力。其中有一天早上,一个小学生正走在人行横道上,被一辆小车撞出几米远处。

#菏泽头条# 今年曹县籍首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

7月28日,曹县籍考生首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经曹县邮政公司人员仔细核对,送达学子刘一民的手中。

刘一民是曹县常乐集镇常刘庄村人,小学就读常乐集镇中心小学,初中就读曹县博宇中学,高中就读菏泽一中宏志76班(中考时菏泽一中面向全市招100人)。

刘一民是菏泽一中的应届毕业生。6月25日,通过查询得知,今年高考他语文取得了120分,数学128分,外语(含听力成绩)141分,物理93分,化学97分,生物96分,总分675分。在全省所有考生中总成绩排101名,在选考物理考生中总成绩的位次99,在选考化学考生中总成绩的位次99,在选考生物考生中总成绩的位次95。

据悉,曹县籍菏泽一中另一考生蔡艺(初中毕业于曹县博宇中学)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于同日送达。

7月6日,曹县常乐集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到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该镇考生刘一民家中走访,送去2000元慰问金。对刘一民被清华大学录取表示祝贺,并勉励他好好学习,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刘一民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表示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常乐集建于周朝(约公元前十ー世纪一前771年),名乐,周代名长乐堌。明初,孙庙财主嫁女将集市随嫁长乐村,孙氏族人不允,于是就在长乐村天天唱戏而成集,成集后长乐村易名常乐集(长落集)。落,鲁西南方言,继承、归属,得到某种结果之意。

刘一民是建国后长乐集(今常乐集)镇第一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中学生。也是常乐集刘魏家族600多年来第一位“功名”最高的人。

常刘庄位于曹县城西北25.5公里,常乐集镇政府东1.2公里。西邻常乐集,南邻魏庄,东临(东)孙庄,北邻高菜园。村东西450米,南北30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汉族,以农为主,全村刘姓。为常刘庄村民委员会驻地,辖常刘庄、魏庄、东孙庄3个自然村。

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氏始祖兄弟二人,长讳光、次讳亮,自山西洪洞迁曹邑西北今址。为避明律而达本族傍居之愿,亮祖改姓魏,遂以毗邻为村。因光祖居长zhǎng,缘姓得名长zhǎng刘庄,后念为长cháng刘庄,谐音为常刘庄。所以“刘魏”是一家人。1935年的曹县《长刘庄魏刘氏合谱》则完整的记述了魏、刘同宗的原委。据合谱载:“予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士,大明洪武二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历森严,凡同姓者不准用处一村。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铜佛为记,传流至今五百余岁依然相在。兄弟二人,光祖、亮祖,遂迁于曹邑西北四十五里居于程集,生则同居一村,死则同葬一茔(堂兄魏成祖同时先迁至杞县,永乐二年移迁于考城东北十五里魏楼),时程庄小盗贼为害,不得其安,乃北迁。(刘光祖)二世世保、世忠长徙刘楼,次徒三里长刘庄,(魏亮祖)二世东移居三里魏庄……千万人之身一人之身也。尊祖必敬宗,敦一本睦九族。……闻之刘则肇基于彭城,魏则发迹于钜鹿,鲜不知为一家也。不知刘为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以为刘氏。魏为成周之后就封于魏,亦以为氏,皆此帝喾之后裔也。今刘魏合谱则尤有说焉”。搁堂对联曰:“两姓人众莫测辟木百枝实基本,刘魏物繁难量犹水万派总同源;一本散万殊两姓枚举言分考,万殊归一本刘魏大同观合宗;考昔洪洞同宗始,证今曹邑分姓传;两姓判初,先祖昭证有代远,刘魏肇基,子孙竞是一脉传;功成于谱,刘魏先世垂裕德,名就于宗,两姓后昆永历传”。显然,明政府同姓同宗不允许分置一处的移民安置政策,是刘魏分姓同居一处的根本原因。然而,在移民政策与同宗情结的冲突中,为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确保本地刘魏后代子孙区别于其它同姓异宗支脉,故以“铜佛为记”,以维系后世同宗情结。

作者 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曹县乡土历史记录者。头条号:老虎69090。祖籍:常乐集孙庙。

关于商丘市三区教育质量均衡意见

商丘三区教育质量 梁园区和示范区不分伯仲因为最好的学校都在此辖区内,就拿日月湖来说私立兴华学校和公立实小 包括一中和兴华中学都是商丘顶尖的学校,梁园区那边有六中一中实小也都是很好的学校 但是睢阳区呢中学只有一个五中还凑合 其他中学的教学质量无法和以上两区的学校对比,

我建议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请书记给睢阳区增加一所 小学初中能和兴华以及实小教学质量相当的学校。我们这边小区的邻居大部分都是让孩子去兴华读书,接送孩子就造成道路交通压力,如果扩大五中的规模 把教育质量搞上去或者在周边招商引资一所更好的私立学校,

不仅让周边群众受惠,还能缓解接送孩子的交通拥堵问题!我看过商丘规划图北海路以南 归德路以西华商大道以北 急需一所高质量的私立或者公里学校!这边教育太薄弱!

市教体局:

网友您好!现将市教育体育办理情况向您反馈如下:

睢阳区教育教学质量和周边县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部分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方面有一定特色,如商丘市五中、商丘市十一中、商丘市二实小、睢阳区胜利小学等。

在统筹城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睢阳区结合城区人口居住及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在北海路以南、归德路以西、华商大道以北区域规划新建了古宋一中、文庙路二小、宋菜园小学3所中小学校,其中古宋一中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其他两所学校已主体封顶。

3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睢阳区教体局准备将新建的古宋一中校区打造为一所全区高标准示范性优质初中,将文庙路二小规划为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区,将宋菜园小学规划为睢阳区胜利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区。届时,将为该区域适龄儿童提供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有效提升睢阳区义务教育质量。

@商丘城事 #商丘# #商丘头条# #商丘身边事#

桂平西山镇中心小学——大成国王府遗址,

桂平老话有讲:

王府寻幽,

府衙访古。

讲的就是这处地方,

不过实际上作为大成国王府的历史,在这里仅仅有几年而已,

作为浔州府衙,这里的历史却有三五百年,

如今已经是中心小学的校园,基本上没什么遗迹了,

那些明清时期的历史可就一一掩埋了,

像这原来的大成国王府,浔州府衙的正门广场,

如今已是小学的学生菜园基地了,

多少故事,都被这几级云梯所记忆下来了!

《桂平历史:大成国记忆(二)——大成国王城遗址话今昔》

桂平历史:大成国记忆(二)——大成国王城遗址话今昔

#打卡挑战局#

#贵州一小学开垦菜地给学生体验种菜# #体验式教育# 小学开垦600多平菜地,老师带学生体验种菜!全程参与翻土、播种、收获的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成了他们每周特别期待的课程。

在这种“体验式”教育下,孩子们就像好奇宝宝一样,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到每种蔬菜的生长和变化。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每种蔬菜的差异及生长环境。

这也正好弥补了,现在大部分孩子对农作物认知的缺失。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很多90后、00后,如果没有去过农村,很多人也是不知道,不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有的甚至对于那些常见的蔬菜都认不全。

所以学校的这种做法,不仅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过: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智慧是一种体验。

“体验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善于发现他人未发现的问题。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会慢慢树立起孩子发现问题的意识。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会让孩子更愿意去思考和交流。这也就激发了他们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 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让孩子一直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因为有的时候他们可能根本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靠死板的灌输,不仅会让孩子缺失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还会毁掉孩子的进取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许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多去体验不同的东西。

做为家长,如果未来我孩子的学校,也能开设一个这样的种菜体验课程,我一定也会十分推崇的。

我是开可乐妈妈,欢迎关注我@三胞胎开可乐,和我一起分享“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那些事儿~

想起来初中的母校,学校正中间一条甬路,路的两边,一边是教师,一边是菜地和操场

环球网环球网官方账号

云南这所村小学火了!上千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

宜城市小河镇菜园小学: 疫情防控党员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由于新冠疫情的境外输入和我国河北等地的散发情况,又适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临近,大量的学生和外地务工人员都返回家乡。针对这一情况,在接到朱市社区领导的疫情防控通知后,宜城市小河镇菜园小学校长王友才立即组织并安排该校双报到党员同志们轮班值守。

近日,宜城市小河镇菜园小学在社区报到的全体党员,在校长王友才的领导下,密切配合朱市社区党支部积极参与值守,把群防群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户居民,并通过细致入微的暖心服务,让居民安心居家,筑牢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在参加社区值守的同时,该校党员教师还要参与管理该校的疫情防控和值守,做好做实出入登记。每天两次全面消毒,是学校必须要认真做好的工作。从教室、办公室、厕所、家属单元楼内每个住户的房门、楼梯扶手、楼梯间,再到教室门外的路面、花园栅栏,消毒工作覆盖到了每一个角落。同时,在学校的每一栋楼前,都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回收箱,对居民生活所产生的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菜园小学党员教师王安才说: “ 学校现在基本没有人员进出,为了大家的安宁,为了保障明年的正常开学,再苦再累也值得。”

说起湛江过去的寒冷冬季,网友们议论纷纷,他们亲身经历或听老人家说过一些故事,证明了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及粤西)也有曾经让人“冻成狗”历史——

“我阿婆就经历过那次寒冬,花生地铺棉胎给花生保暖,当时他们连袜子都没有,光脚在田里做工。”

“我们大队林场那个时候种了3年左右的橡胶树就是那一场寒流冻死了。”

“我母亲经常说,那年真的惨,没有吃的,没有保暖的。那时候的苦难是今天的人不可想象的。”

“1955年我读二年级,我记得廉江的地坑水面结冰像玻璃片。”

“5、60年代以前基本年年有霜冻,早禾薯冻死只剩一条藤。”

“上世纪60年代末我读小学,每天早早光着脚走5公里左右到学校,脚趾都冻麻痹不知觉,那时又没衣服穿,冷得全身打冷战。现在冷都有保暖衣服不算什么!”

“上世纪70年代初也有1年是很冻的,野外番薯叶菜都冻S,我的耳子生冻疮,手面冻开裂。童年最冻的冬天,那一年。”

“我记得读初中时,8几年,骑车上学,经过的路边,小草钱上都挂满霜,我还下车去收捡来玩。”

“我的童年记忆中湛江遂溪也有很冷过,读书的时候,早上出门,经过一面田,上面全白,都是冰。”

“七五年吧,化州这里河里的鱼冻死许多,人们捞起装进箩筐担上圩卖,又白又肥的鱼无人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好像也有一次寒潮。我就读的小学外有一块包菜地,叶片都夹着冰块了。那时,我们这里的番薯几乎全部冰死了,仅有靠近田埂被高大茂密的灌木遮挡的才苟延残喘。”

“我记得读初中时,8几年,骑车上学,经过的路边,小草钱上都挂满霜,我还下车去收捡来玩。”

“1999年12月23日这场霜冻我家种的马铃薯番茄等全部遭殃。”

……大家一说,勾起更多人的回忆。欢迎你也分享一下你记忆中湛江最寒冷的冬季是怎么样的情景。#湛江头条#

学校这么做--太赞了![赞]

我们这里是农村,但这里的农田不多,小部分村民们留一小块用来种菜自家吃,其他的都集体出租给一些外来的菜农。自家留的一小块菜地用作老人们休闲活动的场地。不要说学生们,就算是年轻人大部分都从来没种过菜。

最近,这里一家小学把学校门前一旁的绿化带改造为菜地,按平方划分出几块小菜地分发给高年级的学生。让老师在劳动课带着他们在这里学习松土、种菜苗、浇水及观察其生长等,还鼓劢家长周六、日可带孩子自行过去打理。这一改造,对于从没接触过农活的孩子们来说是极其的新鲜、有趣的劳动。通过这样的劳动,不但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农活的辛苦,还让同学们明白:

1)日常最普通的菜得来是多么不容易!

2)日常要做到爱护粮食,拒绝浪费!

3)延伸到要懂得感恩,感恩老师的教导,父母、长辈为生活提供的物质享受等等!

学校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赞了!

#微头条话题# #广东微头条#

#贵州一小学开垦菜地给学生体验种菜#

【浅见】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必不可少

看到贵州一小学安排孩子们种菜、分配收获成果,内心一阵激动:我们迷失了的劳动教育终于回来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家早就提倡劳动教育了。全国教育大会也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小时候上学都有劳动课,每周至少一节,同学们上这样的课都很开心。我们每个班一小块地,种白菜,西红柿,黄瓜等等,也种过花生。

希望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可以租赁土地进行,也可以跟农村家庭合作,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划拨一块土地,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

【重庆又“火了”: 一小学竟在“楼顶上课”, 还种上了6600平米的向日葵…】

今(1)日重庆再次爆红网络,一段视频在重庆本地疯传开来:重庆一小学竟然在楼顶种了14000株向日葵,并且还带着学生们在楼顶上课,这种操作恐怕只有重庆有吧?

这所学校便是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星湖学校,该校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楼顶闲置空间,直接在教学楼楼顶种了成片的向日葵,面积高达6600平米,共计14000株。

现在学校直接在楼顶开展美术写生课、科学课等,把教室搬到了楼顶,这种操作赢得了网友家长的一致好评,这可是真正的实景学习,绝非闭门造车。如此纯天然的课堂也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同学们深处自然上课,一下就带入了情景之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不得不数,这所学校的这种大胆实践的教学方法真的值得点赞,但在个人看来,如果能够开辟一片菜园,让学生去种菜说不定获得效果会更佳,如此参与感或更强,既能了解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又能学有所获,一举两得。

对于顶楼种向日葵,你怎么看?你支持这种做法吗?你家小孩所在学校,是怎么安排实践的?#重庆头条#

鸡蛋茄和朝天椒都进入了丰产期。阳台菜园

【上学期亲手种的菜收获了!重庆一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带学生收菜#】昨天,重庆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当天上午,两江新区一小学的老师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带孩子们收获上学期栽种的白菜、青菜、萝卜等蔬菜。据了解,该校去年利用校内空地等开辟出20余亩菜园,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场地↓你觉得咋样?【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宋昆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