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50字正能量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50字正能量

时间:2022-04-14 22:53:38

相关推荐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50字正能量

德育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么聪慧的孩子,能在德国的大学做教授却不认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我想这就是父母从小对孩子过度注重学分而不注重德育教育的结果,要做事先做人就这道理,看来德育应放第一位。

带小孩看中华德育故事,看得我心都难受。真是人心不古。如果清正廉明,一心为民便能像古代一样平步青云,何愁没有清官。

要解决当今社会上的各种坏风气,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框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更不用说去把几千前的孔老夫子的仁义道德搬出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要寻求新的处理模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无法融合的差异,司法上不应该照搬西方的一些做法,而新加坡的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应时应地应情进行施策才是正确的选择。

德育活动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德育活动,让学生年年有期待,次次想参与,回回有收获呢?

无活动,不德育。德育活动要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主旨要指向孩子们德性生长,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校践行的是“生长型”德育。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和体验的德育思想,是“生长型”德育的理论基础

“生长型”德育的特点:

生命为主体:生长型德育模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将生命关怀作为德育的重要价值导向,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学段的特征,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绽放生命活力。

生活为源头:在生长型德育模式中,学生的德性生长不是在真空中发 生,而是以真实生活为源头,学生置身于真实生活情境中,经历参与、体验、思考、 感悟和表达,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协同育人环境中,逐步建构道德认知,唤醒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践行道德行为,在生活中成长为知行合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体验为路径:。在生长型德育模式中,体验是学生德性生长的重要 路径,只有在真实生活中亲身体验,直面生活中的道德难题,进而引发认知冲突, 通过理性思辨与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选择,从而逐步完善道 德品质与健全人格。

协同为助力:在生长型德育模式中,各方协同是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德育的重要主体,多方协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性生长和全面发展。

生长为目的:在生长型德育模式中,学生的德性生长是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各个发展阶段,德育 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各要素都要随之调整,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德性生 长。此外,学生的德性生长不限于学校,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如何实现道德品行的 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站在更高远的德育视野,关注学生的终身德性成长,为学生适 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学校德育活动开展遵循“四有”原则:

有意义:活动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有意思:活动形式。要把有意义的活动做的有意思。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创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活动要极具吸引力,孩子们乐在其中,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激发孩子们的创意和创造力。

有温度:生命主体。把有意思的活动做的有温度。以学生的生命为本,尊重生命,温暖生命,润泽生命,涵养德性,生长行为。

有故事:人际关系。教育学就是关系学。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学会自主合作,产生情感交互,过程体验,生发美好的教育故事。

#晓梅校长话成长# #德育活动#

沋小•德育】童心向党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兵张嘎

渭南市临渭区沋西小学。

小兵张嘎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题目是《小兵张嘎》。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难时刻,他们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杨淀有个男孩儿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张嘎只有一个唯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尊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八路军”。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很快乐,充满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的八路地区分队“老钟”惨死在敌人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突然之间,他变成了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但是嘎子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伤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心灵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他要实现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名勇敢机智的侦察员。哪天等老马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声有力地挺身而出,沉着有力的告诉他们,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和他们没有关系。最终嘎子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逃出了敌人的魔爪,成为了一名小小侦查员。

在抗战时期小兵张嘎是千千万万抗日小英雄的缩影现在他更是千千万万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他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意志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新时期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1937年,周恩来奔赴西安谈判,却在崂山附近遭遇刺杀,副官假扮总理吸引火力,身中数弹壮烈牺牲。40年后,总理去世,还贴身放着这位救命恩人的照片!这场谋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操纵?

在陕西省的石门初中,有这样一个人的事迹,被写进了这所学校的德育课本里。学校还为了纪念他开设了一个班级,叫作“陈有才班”。他到底是何许人也?

陈友才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前。1936年的年底,令全国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为了达成共同抗日的一致目标,蒋介石被张学良等人劫持。在各方努力之下,西安事变被和平地解决了,周恩来秘密前往西安,准备展开后续工作。

这天上午,周恩来一行人驶出了延安城南门,奔赴西安。谁知途径甘泉县崂山的一处山坳时,突生意外。

静悄悄的山坳里,突兀地传来一声枪响。不等车厢内的众人反应,密集的子弹就朝他们打了过来。车窗玻璃被打碎,坐在驾驶座的司机顷刻间中弹,倒在了方向盘上。几辆车的轮胎全部被打漏,车身被打穿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被困住的周恩来等人,俨然已经成了敌人的“活靶子”。陈友才大喊:“掩护副主席!”周恩来也沉着地跳出驾驶室躲藏在前轮后面,指挥战士们借助掩护还击,山坳中枪声大作。

陈友才在担任周恩来的警卫长之前,还做过毛主席的警卫员,作战经验丰富,观察片刻便摸清了敌人大致的火力部署。他赶忙告诉周恩来,敌人的包围圈并未封锁,在右侧的小山上有个缺口,是合适的突围位置。

陈友才决定率领警卫断后,为周恩来、张云逸等人的突围争取时间。此时,山上的大批敌人直直地冲了过来,陈友才意识到,这群歹徒根本没打算放过任何一个人。他心中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自己来当诱饵。

正准备实行突围的周恩来,突然被陈友才叫住,要与自己互换外套。陈友才穿上了周恩来的外套后,毫不犹豫地与其他战士冲了出去,指挥反击。

刚刚还在乱打一通的火力,瞬间瞄准了陈友才。敌人见他穿着呢子大衣,身量气度不凡,指挥起来也十分镇定。于是便认定他就是周恩来,密集的子弹瞬间将陈友才打得筛子一般,其余警卫战士也全部牺牲。

顾不上追击已经突围的几个“杂兵”,敌人们一窝蜂地冲过来,想确认“周恩来”是不是真的死了。他们在陈友才的遗体上,翻找出了一张被鲜血浸透的名片,写着周恩来的亲笔签名。这下更加确信“周恩来”的身份了,又残暴地在陈友才的遗体上连捅数刀,这才离开。

遇袭的消息传回中央后,毛主席委派了一名“神探”来调查侦办此案,他就是谢滋群,时任西北保卫局侦察科长。经过谢滋群一一排查,终于,敌人的真面目渐渐水落石出。他查到当天伏击车队的大多是延安周边的土匪,而当地“名气”最大的土匪团伙——“哥老会”,一定与此案脱不了干系。

通过侦查员的卧底调查,崂山一案果真是“哥老会”干的。原来,国共再次合作的消息传出,引得国军中很多顽固势力不满。“哥老会”的头目李青伍正巧与国军有所勾结,得知周恩来出行的消息后,计划埋伏刺杀,好向国军邀功。

锁定目标后,中央立刻展开剿匪行动,不出几日,“哥老会”就被一窝端了。

周恩来说他一生曾多次遇险,可崂山事件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取回陈友才牺牲现场的一条毛毯时,周恩来看着斑斑血迹,忍不住泪流满面。

凶手已经伏法,烈士的英魂得以安息。1973年6月,陕西省甘泉县政府,在当年发生事件的地点,为烈士们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他们的事迹将随着课本,被无数的孩子读到,他们大无畏的精神,也将永垂不朽。

德育故事》原名为《八德须知全集》,为民国初年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辑,当时编辑此书主要为便利儿童诵读,每则故事仅八十字,整篇故事不过一百六十字,言简意赅,内容简要。本书共有四集,每集有四册,按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结集,共搜集了768个故事。

八德须知全集[八德须知全集] - 头条百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