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大学生自传范文 大学生自传范文500字

大学生自传范文 大学生自传范文500字

时间:2020-03-18 15:32:27

相关推荐

大学生自传范文 大学生自传范文500字

最近,清华一则贫困生的自传,《在树洞里》刷屏了。很多人看的时候很感动。我也深有感触,但其实在21世纪初期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是2001年上的大学,西部某工科985,因为做了两年班长,所以对班级里的贫困生非常了解。其实那时候,一个月300块钱在学校里已经能够吃得非常好了。但是很多贫困生实际上一个月都没花超过100块钱。很多同学的成绩其实都可以考到北京上海,来到西部的理由主要还是消费低。我说说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位同学吧。

同学甲来自北部某省贫困山区。据说他还有一个姐姐,他来上大学的学费很大一部分是他姐姐的礼金。那时候,上大学已经不便宜了。学费4800,住宿费1200,入学就要6000块。所以一入学他就身无分文。

我原来并不知道他的情况。我的搭档团支书跟他同一个宿舍。跟我说他从来不去食堂吃饭。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吃7个馒头,然后拿一点免费的咸菜。后来就是因为低血糖,直接送到校医院挂瓶。好在校医院基本不花什么钱。我们当年就给他申请了助学金,他的经济状况知道大一学年结束了才有所好转。原因是他拿了二等奖学金。我记得当时是1000块钱。据说足以解决他一年的花销。

他的成绩本来是挺好的,但是因为把毛概给挂了,失去了保研资格。他的家庭情况也不允许他再读下去。后来他去了一家外资公司从事软件研发。再后来就去美国从事软件工作。偶尔在微信上看他发一下朋友圈,已经有两个小孩,小日子过得不错。

同学乙来自中部某省的贫困山区,单亲家庭吧,他把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大,终于出了村上第1个985大学生。村书记一高兴,让他爸进了村委入了党,这样一个月能多一点工资。

入选之后才知道,他家还是非常困难的。他经常刻意避开我们,然后再去吃饭。那时候学校为了保障贫困生的营养健康,推出了两块钱的套餐,保证有肉,基本上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吃这个套餐。这里确实要感谢学校,两块钱的营养套餐和几乎免费的医疗保障,让大多数的贫困生能够坚持下来。

同学丙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我知道他苦难是因为他居然申请到了,只有贫困生才能申请的特殊奖学金。原来他家来自东北的大城市,那几年他父母刚好下岗,一个他上高中都有困难。我在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父母咬咬牙让他读了下来。虽然衣服看上去并不像贫困学生,但他确实家里不宽裕,因为这种奖学金都是要严格审核的。后来读了硕士,去美国交流一下就回国工作了。

还有两位困难生,但他们从入学一开始思路就特别清晰。那就是要从军。那时候国防生可以免除学费,学习好还可以直接保送军校。后来他们两个都去了国内领先的军校。多年没联系据说都挺好。

那时候普通家庭工资也就一千块钱,所以困难生特别多,但能够考上985,几乎是改变他们人生的唯一机会。

首先是生活保障,实在困难可以申请学费减免,可以申请各种的助学金,学习好还可以申请奖学金。食堂也提供营养餐食,一般两三块钱就能搞定,医疗几乎全部报销。

其次是工作的机会。基本上不存在不能就业的问题,到了大四,各种校园招聘非常多,几乎每个专业都能顺利就业。

第三是各种各样勤工俭学的机会。帖子里说,家教一小时100,我们那时候只有30。但是各种实验室会提供打工机会,工资四五百,而且跟老师混熟了考研还有优势。偶尔也有见到导师给学生1000的工资,自己不拿钱。

第四是各种创业机会。大学里给老师设计软件,参与科研,就是为日后打基础。还有挑战杯竞赛以及创业孵化基金。大学还提供创业场所。民间创业几乎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是这几年创业者大多来自于高校的原因,本来就有顶级的资源。

所以,好好学习,才是逆天改命的正确选择。

#千日精读倒数986天#

今日读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读到“企业的道义”一章节。里面描述曹德旺为一个还处于实习期的大学生付出了五十万以上的白血病治疗费,减轻了家庭负担,并且治好了他的疾病。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可以不用管这个大学生,毕竟还没签正式劳动合同,也是一大笔钱。但曹德旺这么做是愚蠢吗?非也。他非常聪明而且原则非常对。

记得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将军非常善于带兵,有一次我提个士兵受伤了,将军亲自给士兵吸伤口的毒,把兄弟们都感动坏了。当我个士兵回家探亲,看到这个士兵的母亲,跟她说这事的时候,以为母亲会为他儿子有个好领导而高兴。结果,这位母亲却哭起来,嘴里嘟囔到,我儿命已不久矣。

士兵问原因,那位母亲说,士为知己者死,将军这么做,礼贤下士,士兵肯定会以以死相报,奋勇杀敌。而冲得勇敢的士兵,那会还有活命的理由。结果不出那位母亲所料。

回来说到曹德旺救济这个大学生的故事。这其实是曹德旺在用几十万的成本做了福耀玻璃成百上千万都做不到的企业文化教育和团队凝聚力打造。

员工心里一定会形成这种念头:领导对一个实习大学生都这样负责,那我们更不用说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业绩做好,报答公司。所以,说不该救的人算得是小账,而曹德旺算得是大账、长远账、文化账和团队凝聚力的账。

这可以看出来曹德旺几个特点:

1. 抓大放小,不能总算眼前的小账。

2. 从长远处考虑,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打造的事情。

3.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给人帮助,不仅能得到回报,还得赚得更大的荣誉和名声,这个才是无价之宝。

4. 只有讲道义和诚信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上的常青树,这就是商业的天道。

—三文渔父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去福耀面试,曹德旺直接将他的简历甩到一边,然后说:“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大学生当场惊呆了。

九零年代,大学生就是人们口中的“人之骄子”,各个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但为什么到了曹德旺这里成了拉板车的工人,这会不会太浪费人才了?

大学生叫陈居里,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有个更好的未来,在他毕业的时候,不少企业都向他抛去橄榄枝,但陈居里却置之不理,反而选择了民营企业福耀。

但让陈居里没想到的是,在他进入福耀面试时却被泼了一头冷水,曹德旺毫不客气的说:“想要干,就去车间拉板车。”

这让陈居里十分意外,但让曹德旺也没想到,陈居里不仅答应了,还在车间直接干了7年之久。

这七年里,陈居里虽有着大学生的名头,却干着最苦最累,拿着最低工资的工作,面对同事们的调侃,上级的为难,陈居里却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坚信苦难出英雄,没有一蹴而就。

一次,陈居里有一次被同事诬陷,车间主任看不下去了,直接将此事告诉了曹德旺。

曹德旺把陈居里叫到办公室问他,“你是大学生出身,我却将你安排在车间干活,你为什么不选择离职?为什么被诬陷了不为自己辩解?”

陈居里却说:“辩解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如把时间放在工作上,用行动证明。我愿意在福耀干,是因为我相信你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我也相信唯有经过苦难,打过杂的人才更能成大事。”

这句话直接说到了曹德旺心坎上,无论从以前还是现在,曹德旺都始终相信:“一个人能不能吃苦,能不能经得起折磨,是走向成功的基本因素。”

曹德旺本人就是个例子,他9岁入学堂,14岁就辍学进入社会打拼,曹德旺与父亲在街头贩卖过烟丝,给别人擦过皮鞋,拉过板车,甚至徒步几十公里贩卖过水果等等,可以说是从就受尽了苦难,看遍了人情冷暖。

正所谓一份辛苦一份才,曹德旺就是靠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才从一个小平民百姓,一步步创建福耀,并成为“玻璃大王”。

越经历苦难越懂得感恩,在曹德旺成功后,开始不断回报国家,社会,从1983年开始,无论武汉洪灾,非典,汶川大地震,还是新冠、河南暴雨,亦或是帮助灾区、贫困人民等等曹德旺个人累计捐赠超过160亿元。

前两年曹德旺更是拿出100亿建造福耀科技大学,同时他当众表示,学校建成后会无条件交给国家,自己只为给国家培养人才方面添一把力。

很多人说曹德旺是“中国首善”,但他自己却不认同,在曹德旺看来,首善是袁隆平,没有他不知道全世界要饿死多少人。

而曹德旺也在自传《心若菩提》中写道:“要让这个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

不得不承认,曹德旺虽然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在众多企业家当中,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智慧过人,也是为什么将福耀做到全球第二的地步。

我曾有幸拜读过曹德旺亲笔所写下的《心若菩提》,里面收录了曹德旺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事迹,包括他在商业上面临的困境和抉择,处世经历和人生经验,以及曹德旺那颗涌动的爱国之心。

读完《心若菩提》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即使一个人起点很低,即使我们曾经平庸,但只要找对了方法,拥有好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收获成功。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浮躁,有的只是曹德旺对后人发自内心的忠告以及嘱托。

如果你现在感到迷茫、困惑,又或者你是个创业者、生意人,可以读读《心若菩提》,遵循曹德旺成功的足迹去努力,规避掉他曾经掉过的坑,站在曹德旺的肩膀上,我们势必会成功得更快。

与孩子一起读,共同成长受益终生,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心若菩提 》曹德旺

《心若菩提 》曹德旺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50多岁的曹德旺看了他的简历,一脸不屑地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 还随手将他的简历丢到了垃圾桶,谁料这位大学生居然心甘情愿地拉了7年的板车。

名牌大学生的待遇是简历直接丢进垃圾箱,去高温锅炉车间拉板车七年?这样难以置信的事情就发生在曹德旺的福耀。

这事你敢相信吗?但确实是真实发生的,这个大学生叫陈居里毕业于北京航空大学信息管理专业。

很多人不理解,毕竟在当时的年代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不应该有这样的待遇,更何况是名牌大学的学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时国内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都被他纷纷拒绝了,因为他已经有了选择,那就是去福耀求职。

只因为他无意间看到了那句:“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的广告语,这句话触动了陈居里的内心。

于是他满腔热血地揣着对未来的梦想来到福耀求职,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当人事经理看到陈居里的简历,连连称赞,她觉得这样的稀缺人才一定得是老板亲自面试才好,于是不敢怠慢直接请曹德旺来亲自面试。

然而,没想到曹德旺只是随意看了一眼,随手就把简历扔到了桌子上,滑落到了垃圾桶里,就对着陈居里说:“像你这样来福耀的毕业生很多,学历不能代表一切,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先到锅炉房拉板车吧,正好那里缺师傅,也可以锻炼锻炼。”

拉板车?这让这大学生很意外,毕竟他随便去一个公司最低也是部门经理,曹德旺居然让他去拉板车,在曹德旺以为他会拒绝的时候,他却从容地答应了。

于是陈居里就这样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板车共”生活。

陈居里在“拉板车”的七年里,过得可以说一点都不好,这车间的环境不管是谁都难以接受,哪怕是冬天,几分钟也会让你大汗淋漓。

更不用说夏天了,那简直是“活受罪”,从来没有在这里面干了超过两年以上的人。

可瘦弱的陈居里却坚持了下来,更可恶的是陈居里每天还要遭受同事的欺负和针对。

而且,再加上陈居里太过于热心肠,同事们觉得他就是软柿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到后面陈居里身上的工作量,已经有了三个人的工作量了。

后来,得知陈居里还是名牌大学生,工人们既惊讶又暗暗嘲讽,说什么:这傻小子读书读傻了吧!

然而,陈居里对着针对与嘲讽,也不去辩解,也不理会,这导致工人们更觉得他好欺负了。

于是久而久之,大家不管是有什么错,或是不想干活了,都推给陈居里干,即使这样陈居里也还不抱怨不辩解。

最后,车间主任看不下去了,而且她也看到了陈居里的决心,便不忍心看着这样的一个高材生就这样被埋没。于是就把车间发生的事情回报给了曹德旺。

曹德旺也十分惊讶他的忍耐力,于是接着找来了陈居里说:“这么多年,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包括同时对你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而你明明是有才华之人,却甘愿打杂这么久,我想知道为什么还在坚持?不觉得委屈吗?”

陈居里说:“曹总,首先我十分感谢你对我的关心,同时我也知道曹总您的为人处世,我并不觉得委屈。再者就是,我虽然在打杂,但是我也一直在成长,我也相信您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

陈居里的一番话让曹德旺很是欣慰,经得起锤炼,守得住初心,这才是福耀真正需要的人才。因为有些人会抱怨,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次对话后,陈居里被调离了车间,分配到了香港的公司,后来又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福耀副总裁的位置。

古人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的学历固然重要,但是成大事者,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有所作为。

这件事被曹德旺记录在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在书中说:“所有人都想成功,但是不是就都有人都全力以赴,要知道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顽强的意志,以及肯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机会成功。”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在如今的社会上,不缺乏优秀的人,而缺少的就是有陈居里身上精神的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想要让自己走向成功,必须考虑全局,但是也要脚踏实地地把每一件事做好,要知道往往眼高手低的人都难成大事。

书中还收录了曹德旺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事迹,包括他在商业上面临的困境和抉择,也包括他的处世经历和人生经验,更包含了他那颗涌动的爱国之心。

从1983年创业开始,曹德旺就一直谨记政府对他的帮助,开始捐款回馈国家,回馈社会,到现在为止,曹德旺已累计捐款已超过160亿元,被人们称为“中国首善”。

对于“中国首善”的这个说法,曹德旺却说他不配,在他眼里中国首善应该是袁隆平,没有他不知道全世界要饿死多少人。

用曹德旺的一句话来讲:“要让这个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

后来曹德旺还亲自写了自传《心若菩提》,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充满智慧,读完后更加佩服他的智慧和魄力。

如果你也喜欢《心若菩提》,点击图片下方链接即可获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