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窦娥冤作者 窦娥冤作者体裁

窦娥冤作者 窦娥冤作者体裁

时间:2021-03-18 08:32:07

相关推荐

窦娥冤作者 窦娥冤作者体裁

余秋雨在青歌赛当评委,主持人出的题目为:元曲是元代( )和( )的合称;元曲四大家是指“关马郑白”四位著名的作家,请说出他们当中任意两位的全名;《窦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代表作,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两部他的代表作,1、《汉宫秋》 2、《救风尘》 3、《望江亭》 4、《梧桐雨》。

正确答案:杂剧、散曲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2,3。

余秋雨点评:传统的“元曲四大家”是古人当时的排名,元曲的成就到底以哪几个人为最高,现在其实看得更加清楚。在我心目中,“元曲四大家”的排名顺序应该是:关汉卿第一,王实甫第二,纪君祥第三,马致远第四。因为王和纪分别是《西厢记》和《赵氏孤儿》的作者,而郑和白分别是《倩女离魂》和《墙头马上》的作者,其水准相去甚远。

对于中国古代戏剧,余秋雨毫无疑问是有当仁不让的话语权的。他在《中国文化课》中对元杂剧给予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元杂剧的繁盛期,是整个中国戏剧史中的黄金时代。中国舞台艺术也就由此扭转了以嬉戏娱乐为主的倾向,大步走向精神层面,并成为全民族精神层面最强烈的外化形式。

《救风尘》是一个饶有兴味的喜剧故事。有钱有势的嫖客周舍诱娶妓女宋引章,遭到另一个妓女赵盼儿的反对。宋引章嫁给周舍后果然受到百般虐待,只得向赵盼儿求助。赵盼儿比宋引章更加美丽,设计引诱周舍,说当初反对他们结婚是因为自己看上了他,如果现在他立即休了宋引章,她还想嫁给他。结果,周舍写了休书,失去了宋引章,却也找不到赵盼儿了。

故事发生在两个妓女、一个嫖客身上,看似轻薄,其实不然,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三种婚姻观念的冲突。赵盼儿的婚姻观念与周舍势不两立,又比宋引章高出很多,因此她足以捉弄前者而救助后者。她捉弄得有趣,救助得有效,正因为她心中的婚姻观念健康而平实,给了她充分的自信。赵盼儿身在妓院,却反对淫滥婚姻和势利婚姻,追求婚姻生活的“可意”和“相知”。

《望江亭》的故事,带有很大的传奇性。少妇谭记儿和书生白士中都失去了原先的配偶,经人介绍,结为夫妻。谭记儿美丽、聪明,白士中风度翩翩,两人相许白头偕老,是很美满恩爱的一对。白士中到潭州做官,谭记儿随从同往。

这件美事,被一个混世魔王杨衙内所嫉恨。好色之徒杨衙内久闻谭记儿的美貌,向朝廷诬告了她的丈夫,并拿着势剑、金牌、文书来杀夫夺妻。谭记儿打听到杨衙内的行程,在中秋之夜化妆成一个渔妇到望江亭向他献鱼。杨衙内见到如此艳丽的“渔妇”,便拉着一起喝酒、吟诗,还拿出势剑、金牌、文书来显示身份。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发现什么也不见了,或被替换了,到了公堂反而成了被审判者。

这出戏的魅力,在于冲突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以及扭转局势的轻松。直通朝廷的庞大官船被小女子的一叶孤舟击败,击败在清风明月、笑语酒香中。谭记儿克敌制胜的武器,是容貌和机智,更是她对美满婚姻的信念。

《望江亭》和《救风尘》证明,写出过大悲剧《窦娥冤》的关汉卿也是个喜剧天才。《救风尘》中两个善良的女孩子比赛美丽和聪慧,让自以为是的嫖客步步败退,这本已释放了剧场的感官兴奋,关汉卿还不忘在全剧的各个部位设置喜剧因素。

元剧是一个成熟了的戏剧家群体自然感应和赤诚吐露的产物,创作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本能活动,精神力量和艺术力量都从他们的笔端自然流出。在天才突发的元代,是不可能产生什么评论家和技法论的,这正像古希腊并没有产生雕塑技法著作一样。待到某种艺术技法成了广为普及的规则,更成了评论家手中的工具,而艺术家,不凭激情和本能也能创作出作品来的时候,这种艺术也就走向了衰老。

王国维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王国维这段论述,包含着对元杂剧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入认识,表达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见解。元剧,正因为浑然天成,才让人体味不尽。

这本《中国文化课》介绍给大家。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照本宣科的冷冰冰的将中国文化复述了一遍,而是加入了余秋雨几十年潜心研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还有自己一生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己和古人形成互相映照的共鸣和辉映。千年文化,娓娓道来,温情脉脉,和暖如春,普照人心。

这本书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行书手迹,行云流水,畅酣淋漓,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金代诗人元好问,

说唱文学董解元。

《西厢诸调》崔张事,①

成就重在反封建。

元代杂剧关汉卿,

代表作品《窦娥冤》。

实甫改写《西厢记》,

歌颂恋女和情男。②

《李逵负荆》康进之,

《墙头马上》白朴传。

《赵氏孤儿》纪君祥,

《汉宫秋》归马致远。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代散曲“不、天、山”。③

明代小说数“章回”,

《三国演义》贯中撰。

“水浒西游”皆名著,

“金瓶封神列国传”。④

“临州四梦”汤显祖,

“三记”“一亭”数“牡丹”。⑤

文人创作“拟话本”,

梦龙编选有“三言”。

“二拍”出自凌濛初。

封建说教思想浅。

散曲诗文作者众,

王磐、刘基和宋濂。

“三杨”不敌一于谦,

前后“七子”皆平凡。⑥

“有光”代表“唐宋派”,

不拘格套出“三袁”。⑦

①《西厢记诸宫调》今存唯一完整的宋金说唱文学作品。

②此为悲剧,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王实甫据《西厢记诸宫调》改编,5本21折,打破一折一人主唱的限制。

③郑承《离魂记》,其《琵琶记》为南戏中兴之祖。关汉卿《不伏老》,马《天净沙》,张养浩《山坡羊》。

④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许仲琳《封神演义》,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⑤《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

⑥王《咏喇叭》,刘《卖柑者言》,宋《记李歌》,杨士奇、杨荣、杨溥,为“台阁体”诗派。于谦《石灰吟》。前七子:李梦阳等,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等。

⑦归有光、王慎中等,代表作《项脊轩志》。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合称“公安派”。

清代文学无常专,

炎武、夫之为国感。

诗坛士祯最著名,

郑燮、景仁紧相连。①

《原君》出自黄宗羲,

魏禧、侯、汪三家传。②

著名流派有“桐城”,

方苞、姚鼐、大魁三。

著名词人朱彝尊,

汪中骈文《哀盐船》。

李玉戏曲“独永占”。

李渔、焦循论戏坛。③

洪升抒写《长生殿》,

尚任痛写《桃花扇》。

松龄一生著《聊斋》,

《草堂笔记》纪昀谈。

敬梓讽著《儒林史》,

雪芹《红楼》影响远。

钱金合著《说岳传》,

李汝珍写《镜花缘》。

近代诗人龚自珍,

文学风气一转变。

则徐、魏源、梁启超,

“诗界革命“黄遵宪。

太炎散文秋瑾诗,

南社曼殊独新艳。

谴责小说始兴盛,

《官场现形》李伯元。

吴研人恨《怪现状》,

刘鹗《老残》倾向偏。

曾朴撰写《孽海花》,

结构工巧情味艳。

古代文学多姿彩,

流芳千古传万年。

①王士祯《秋柳》《江上》。郑燮《偶然作》,黄景仁《圈虎行》。

②魏禧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散文三大家,《大铁锤传》。

③“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天》《永团圆》《占花魁》。李《闲情偶寄》,焦《戏说》。

这些口诀看上去比较长,可是相对于全书内容,则显得十分精练,识记后趣味横生、受益匪浅。比这更好的口诀肯定也有,但关键是自己读,自己编,自己记,只有这样反复操作,才有实效。愿这种方法受益于更多的读书人。

浅谈蒲剧《窦娥寃》

戏曲《窦娥寃》,是元代伟大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拒今应该也有个760多年了。该剧各剧种版本都有,今天要说的是一九五九年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蒲剧)彩色影片《窦娥冤》。

一,剧情简介

窦天章进京赶考,将十六岁女儿端云寄托未婚蔡姓婆家,蔡婆善良,善待端云。初始,小夫妻恩爱,丈夫为端云改名叫“窦娥”。然而,好景不长,窦娥夫因病不幸早亡,家中只剩婆媳二人,相依为命。

药房掌柜蔡芦医欠蔡婆银钱,婆前去索要,医假说与婆同往亲朋处筹借偿还,骗至野外,用绳欲赖帐行凶。生死之际,恰遇张驴儿父子赶上,蔡婆获救。婆与张驴父子交谈中透露家境,然而张驴父子並非良善之辈,了解蔡婆底细后,其施恩行为要挟婆回报,即父子二人上蔡家坐堂招夫,婆不允,张驴父子凶像毕露,又以死相威胁,婆懦弱,无奈,遂引狼入家中。

婆对娥诉说此事,娥自然不允,然也挡不住张驴父子赖在蔡家。

夜间,张驴儿窥視窦娥,欲行不轨,娥大声呼唤,被蔡婆岀來拦住,张驴怀恨在心,欲加害蔡婆。

面对入室无赖父子,蔡婆忧愁郁闷生疾,娥精心服侍。张驴儿威逼蔡芦医,买来毒药,在娥为婆煮羊肚汤时,张驴乘娥不备暗中投毒,夲是要害蔡婆,却被其父嘴饞误食身亡。张驴欲以人命要挟婆媳,强占窦娥,娥坚决不从。

张驴诬陷蔡氏婆媳毒死其父,诉至山阳县衙並向知县暗中行贿。山阳知县受贿,贪脏枉法,娥为不使婆母受责,屈打成招,定成死罪。

六月初三,正是炎夏季节,娥被游街行刑。刑前,娥悲怆控诉,感天动地,行刑时血涌喷岀,直溅丈二旗杆之白练;炎夏六月天空飘舞鹅毛大雪;事后,山阳县大旱三年,大地干裂,寸草不生。当然,这是关汉卿借助天岀异象为窦娥沉冤呐喊,控诉元朝统治的一种夸張手法。

剧情最后,作者借助神魂的描述,窦娥托梦给已及第並到山阳县巡查的父亲窦天章,辩白冤情,章表示一定为女儿伸冤报仇!到此剧情结束,案后的事就留给覌众去思索吧。

二,意义。关汉卿通过《窦娥冤》一剧,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吏治腐败,善恶不分,纵容歹徒,蛇鼠一窝,对善良无辜的百姓,隨意屈判枉断,狠狠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覌此剧后,遂填词“滿江红"一首。

恶棍污吏,窦娥寃,横遭刑宪。

质天地,错勘贤愚,枉为天地。

滿腔愤恨难填平,怒气冲天上九重。

王朝暗,百姓多苦难,该推翻!

狗贪官,纵歹徒;

害良善,惊世骇!

呈异象,血濺旗杆白练,

六月雪飘掩尸埋,山阳大旱三载余。

关汉卿,戏文传古今,梨园唱。

王实甫和汤显祖您能不能区分清楚?王实甫和白朴又有哪些联系?汤显祖和吴承恩、徐霞客有关联吗?一条线帮你捋清楚学习强国题目中的这些人物。

【花开两朵,先表一枝】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而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

王实甫,元大都人,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关汉卿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提起“窦娥冤”就想起他准没错。

白朴代表作是《天净沙-秋》,而马致远比白朴小二十多岁,所以他的是《天净沙-秋思》

至于郑光祖,作品数量多,但能让人记住的不多,有一个叫倩女离魂(跟我们熟知的倩女幽魂还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因为他的作品一般都是情啊爱的,远离现实与政治,不敢正视事实与现实,所以学习强国并不考察他的作品。

【花开两朵,再来一枝】

这一枝全部与一个人有关联,这个人就是嘉靖,没错,那个喜欢修仙求道的明世宗朱厚熜。

看《大明王朝》的时候真是对他恨得牙痒痒。。。

书归正传,话说他提拔了一个得力的助手,是张居正,留给了孙子万历帝,由此开启了“回光返照”的“万历中兴”。

李时珍的医术没能救活嘉靖的命,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大部头奇书《本草纲目》。

吴承恩对他修仙求道不顾黎民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写出《西游记》讽刺。

终于,嘉靖油尽灯枯,汤显祖成人,开始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代表作《牡丹亭》,还有“临川四梦”。)

徐霞客也是中兴时代给的机遇,有机会游历四方,写出《徐霞客游记》。

这样一条线捋下来,是否清晰了一些?

#学习强国那些事儿#

#历史冷知识#蒙古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大元帝国,基于他们游牧民族的特性,对知分子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那么高。元朝自1271年建立,到13期间,长达44年的时间里,都停止了自隋朝以来一直沿用的科举制度。

宋朝,一直是重文轻武,南宋遗留的大量知识分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失去了他们读书的目的。当读书的最终目标不能够成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读书也就不再被人们重视。而南宋遗留的那些知识分子,也就只能从事其他的行业。

元代时,有很多文人,开始撰写杂剧,元曲,这些文人也为中华文脉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有很多人,出入青楼妓馆,梨园戏班,真实的看到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喜怒哀愁,也体会了人生百态,从而才出现了关汉卿、白朴等那样著名的元杂剧作者。才诞生了《窦娥冤》、《莺莺传》等伟大的杂剧。

#读书#《最是元曲销魂》这本书里,用精炼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在那个神秘的元代社会,这些文人是怎样创作出这些伟大作品的。

最是元曲销魂

某年某月某日,余秋雨给某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当文化评委,某期某个题目是,请将下列名句填充完整,并说出其作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某个考生答曰:(古道西风瘦驴),(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台下听众笑成一团,但是余秋雨点评时没有流露出丝毫嘲讽表情,而是幽默巧妙地说:“驴与马虽然在生物学上属于近亲,但在韵脚上却隔了十万八千里”,轻松地缓解了选手的紧张情绪。又说,这首小令连用9个意象,都是名词拼叠,这些名词在语义学上没有间离关系,呈现出一种意象之美。

如果老老实实加上动词,说枯藤绕着老树、树上站着昏鸦云云,效果和诗意就会大打折扣。马致远是元朝时候的北京人,具体生平不太清楚,他虽然是杂剧名家,但成就不如写《窦娥冤》的关汉卿、不如写《西厢记》的王实甫,也不如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能提得起来的只有一部《汉宫秋》。马致远被人记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首小令。

余秋雨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专业就是研究戏剧。他在《中国文化课》中写道:中国人在生活上“泛戏剧化”,就是在生活中喜欢演戏,人人戴着一副面具,讲究礼仪,讲究“程式化的拟态表演”,举手投足都有深刻内涵,费人思量,耐人揣摩;但在精神上却是“非戏剧化”,没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乏味枯燥,用我们日常语言就是,处处演戏,却处处没戏。

中华文化在具体的艺术项目上,产生的都比较完备,奇怪的是独独戏剧晚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与我们并驾齐驱的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有过辉煌的戏剧呈现,而且都已一一衰亡,但可怜我们中国,屈原没有看过戏,陶渊明没有看过戏,李白、杜甫也没有看过戏。

到了元代,我们终于拥有了它,而且拥有得非常富足。原因之一,是作为统治者的蒙古人多数还难于阅读汉文化的多种典籍,因此舞台演出大为兴盛;原因之二,儒家文化并不提倡戏剧扮演,而元代少数民族的统治冲破了这种规范;原因之三,元朝建立后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度,使一批文人不知何去何从,便进入民间娱乐场所从事创作,这使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马致远等优秀剧作家大批涌现。

余秋雨说,元杂剧的繁盛期,是整个中国戏剧史的黄金时代。中国舞台艺术由此扭转了以嬉戏娱乐为主的倾向,大步走向精神层面,并成为全民族精神层面最强烈的外化形式。

马致远虽然创作成就不能与关汉卿、王实甫“齐肩”,但在当时声名却是远超二人,“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马致远年轻时也曾汲汲仕途,胸怀大志。“致远”便是其内心写照。于是离开大都,仗剑远游,无奈奔走半生,一无所成,只好饮酒赋曲,浇胸中块垒。他反复吟唱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熬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再如“我本是那一介寒儒,半生埋没,红尘路。则我这七尺身躯,可怎生无一个安身处。”

人过中年,他把一腔雄心歇了,转身投入词曲创作。取号东篱,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天净沙/秋思》还有一个版本: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去天涯。

不管怎么改,作者骑的都是马,不是驴。其实骑驴更能体现此曲的意境,表述作者寂寥的心情。

驴性温驯,忍耐力强,但比较执拗。因其温驯,适合诗人们在游山玩水中踽踽独行;又因其执拗,成为文人讽喻世人之物。驴没有马威武雄壮,颜色又以灰、黑、栗为主,容易让人产生朴拙、苍老甚至凄清的感觉。

中国古代文化向来注重出身、郡望,驴子虽然长得像马,但"来路不明",没有任何文化底蕴和渊源,是浅鄙之物,连叫声也被说成"驴鸣似哭,马啸如笑"。在"以雅相尚"为上流社会审美的心态之下,这种"蠢"、"笨"的动物是不能和"雅"沾上边的,因此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可。

《中国文化课》是余秋雨的博士生教材,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照本宣科的冷冰冰的将中国文化复述了一遍,而是加入了余秋雨几十年潜心研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还有自己一生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己和古人形成互相映照的共鸣和辉映。千年文化,娓娓道来,温情脉脉,和暖如春,普照人心。

余秋雨说,跟别人相比,我唯一引以自豪的,是我的文字感应。本书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行书手迹,行云流水,畅酣淋漓,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以两个最基本的标准评价伤痕文学】

近期网络上对伤痕文学的讨论闹得沸沸扬扬,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有认为是胡编乱造的,有人认为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有认为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否定,也有认为是为了不再犯历史错误。有认为是一些文人自私阴暗心理的折射,也有认为是人性善恶的反映。是非曲直,到底怎么判别?

其实,自从文学产生以来,就基本是形成了两大类,除少数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文学和一些流露个人幽怨的文学作品以外,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社会底层的悲苦生活。如杜甫的诗歌都是对当时社会进行无情鞭笞的作品。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鼎盛时代,但在杜甫笔下有“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写照,反映的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南北朝时代的《孔雀东南飞》,元代的《窦娥冤》,明清时代的不少小说,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再如鲁迅的作品《祝福》、《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解放区时期的《白毛女》等等,都反映了当时的底层人民的社会现实。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第一,文学作品都是以绝大多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为题材,反映出了社会绝大多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第二,在文学作品里都寄予着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换句话说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对封建制度、封建意识,以及对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恶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鞭笞。这样的文学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受到了读者青睐和喜爱,为后人世代传诵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历史上大多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是底层人民伤痕的记录。那么,对比之下,我们来看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伤痕文学,看看它的文学价值到底在哪里,是否有生命力。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两条:第一条,就是看伤痕文学作品的题材反映的是否是社会绝大多数人中的典型代表,如果不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典型题材,就只能说是少数人的恩怨情仇。如果是个人的发泄只能说明是反映了一些文化人的阴暗心理,那就不可能说有什么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文学自然也就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第二条,看是否代表了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如果不能代表社会的绝大多数,就表明这样的文学作品反映的不是社会主流,非主流的文学作品也是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更不用说生命力了。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的第一篇笔记,决定发这一本——《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两个月前就开始阅读了,一直没发笔记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读完这本书,虽然做了笔记,但书中的知识点并没有记住多少,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特别佩服过目不忘、记性好的朋友。书很精彩,浅显易懂,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

◆世界历史曾诞生过四个古文化,如果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其中巴比伦文化和埃及文化都要比中国文化早了1000多年。但中国文化是唯一流传至今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道家,孔子、孟子——儒家,墨子——墨家,商鞅、韩非、李斯等——法家。孔子比老子小一辈,大约相差二十几岁。

◆稷下学宫是个学术机构,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延续130多年,汇集了当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汉朝的统治是先道家后儒家。佛教也是汉朝时传入中国的。匈奴人被打败后,一部分到了欧洲成为罗马帝国的敌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乱世,但有许多背离传统,独自建树,不墨守成规,开天辟地的名士。东晋阮籍是四百年后的李白都佩服的人,真性情,不拘泥于礼法,上任太守十天,创立“开放式办公”、精简法令。同时期的嵇康,受小人陷害,被司马昭下令处死,在刑场上对着围观的群众弹奏《广陵散》,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医学家、化学家、道教思想家葛洪,书法家王羲之(书圣),诗人陶渊明,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祖冲之,文论家刘勰xié、钟嵘,地理学家郦道元,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

◆东晋时期王羲之,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陪葬于唐太宗昭陵,现收藏在故宫的神龙本《兰亭序》是摹本。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三国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描绘了曹植由京师返回封地的途中与洛水女神相遇相恋的故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统治时期,极力推进鲜卑文化“汉化”,官员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穿汉族服装,与汉族通婚,改变原始祭祀,改为汉族礼制。

◆隋炀帝是历史上唯一亲临河西走廊的中原帝王,他接受裴矩建议,在凉州举办世界博览会,进一步拓宽西域商路。还开凿了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是个罪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皇帝。

◆唐朝时朝庭重视外国人,外国留学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做官,一位波斯犹太人曾被唐王朝派遣到拜占庭做大使。

◆李白曾跟着永王李璘平叛,结果太子李亨即位后,永王李璘成了反叛,李白也被牵连流放今贵州,他的主要作品产生在安史之乱之前,特点气势如虹。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被叛军俘虏,后做谏官,后被贬,在落魄疾病中死去,他的作品主要产生在安史之乱中,特点沉郁顿挫,感动陷入灾难的土地。

◆南唐后主李煜诗文修养过高,但在政治军事上一窍不通,无法与赵匡胤对抗。还曾派画家顾闳中去刺探韩熙载的生活情况,留下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朝时科学技术创造力达到中国古代史顶峰:把雕版印刷推进到活字印刷,把火药用于战争,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科技著作很多,如沈括的《梦溪笔谈》(笔记体学术著作),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宋慈的《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著作)。还有许多研究宋代市井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还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5米多长,500多个人物,描绘汴京一段河边街道商业和市民生活),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已形成相当精致的市民生活。

◆进入元朝,中国戏剧产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1650年被烧成两半,长的一半,赝品早于真迹进入清宫,乾隆曾在赝品上题过词,真迹反而无人问津。《富春山居图》现分别收藏在台北和杭州。

◆明清时昆曲盛行,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昆曲的繁荣期,恰恰是数千年中国文化的衰败期,也是中国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文化的转折期。

◆明清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元末明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明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代,俗名《鬼狐传》)。

◆《红楼梦》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约17—约1763年)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里涵盖的内容也有很多,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第八张图片是我阅读时的笔记。推荐喜马拉雅有声书——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在当年的民办教师,还有一小部分群体,当时称队请教员。这-部分人,随着村附中的消失,有的爬进了民办教师。有的被直接消退成农民。在这些被下放的队请教师中,有些人能给学生教好学,甚至绘部分民教都能当老师。社会的不公,处处可见。屈原、韩信、马武等等……。《窦娥冤》……及作者不就是是史实吗!?

山西十大民俗风情

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间社火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4.民歌

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5.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还愿”戏。

6.炕画

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7.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8.平阳木板年画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

9.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10.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因其产生于祁县 、太谷而得名。又因其在榆次、平遥、介休、交城、文水、汾阳、太原等晋中地区广为流传,故又称“晋中秧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